副车架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100381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连接板142可以位于第二横梁120的下方;或者,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三连接板143可以位于第二横梁120的下方,第二连接板142可以位于第二横梁120的上方。由此,纵梁130与第二横梁120在各个方向均固定牢固。
[007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一连接板141、第三连接板143和第二连接板142可以从上往下依次布置,换言之,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三连接板143可以位于第二横梁120的上方,第二连接板142可以位于第二横梁120的下方,且在上下方向上,第一连接板141可以位于第三连接板143上方。
[0076]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板142可以与第二横梁120的下表面和纵梁130的下表面固定。
[0077]可选地,第一连接板141、第二连接板142和第三连接板143与纵梁130和第二横梁120的可以均通过焊接相连。
[007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图5所示,副车架总成10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两个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和两个减震器支架160,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和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用于安装车辆的悬架臂,减震器支架160用于安装车辆的减震器。
[0079]其中,两个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二横梁120的两端,换言之,左侧的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可以固定在第二横梁120的左端,右侧的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可以固定在第二横梁120的右端。可选地,第二横梁120可以套设在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外,且第二横梁120可以与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焊接。
[0080]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可以与对应地纵梁130的位于第一横梁110和第二横梁120之间的部分及第三连接板143固定相连。比如,左侧的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可以与左侧的纵梁130的位于第一横梁110和第二横梁120之间的部分固定,且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还可以与第三连接板143固定。可选地,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可以与纵梁130和第三连接板143均焊接相连。
[0081]减震器支架160可以设在对应地纵梁130的超出第二横梁120的部分。比如,左侧的减震器支架160可以焊接在左侧的纵梁130的超出第二横梁120的部分。
[0082]优选地,如图1和图3-图5所示,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可以邻近对应地支撑部121,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可以邻近对应地支撑部121,减震器支架160可以邻近对应地支撑部121。
[0083]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在将副车架总成100安装到车辆上时,施加到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上的外力F1、施加到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上的外力F2、施加到减震器支架160上的外力F3、减震器支架160的应力以及车身的应力为一组平衡力,F1、F2和F3相对于支撑部121的力臂较短,相应地力矩较小,可以有效地减小副车架总成100的形变,提高四轮定位各参数的准确性和车辆整体的平稳性、舒适性与使用寿命。
[0084]可选地,如图1所示,副车架总成10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三悬架臂安装支架153,两个第三悬架臂安装支架153可以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110的两端。
[0085]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总成100,通过将纵梁130支撑在第二横梁120上,并通过连接板组140使纵梁130和第二横梁120均固定在一起,可以减小副车架总成100的生产过程中的形变,且纵梁130与第二横梁120的连接处应力较分散,副车架总成100的结构更稳固,且耐疲劳强度更高,通过将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151、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152以及减震器支架160安装在支撑部121附近,可以减少外力相对于支撑部121的力矩,以减小副车架总成100的形变,提高四轮定位各参数的准确性和车辆整体的平稳性、舒适性与使用寿命。
[0086]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0087]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任一种的副车架总成100。
[008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在副车架总成100的生产过程中,第二横梁120的变形量小,纵梁130与第二横梁120之间的力可以通过连接板组140传递,且在纵梁130与第二横梁120的连接处应力较分散,车辆的副车架总成100的结构更稳固,且耐疲劳强度更尚ο
[008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9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纵梁,两个所述纵梁沿横向间隔开设置; 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纵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相连,两个所述纵梁均支撑在所述第二横梁上; 两个连接板组,每个所述纵梁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板组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超出两个所述纵梁朝外侧延伸,所述连接板组包括: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在相应地所述纵梁内侧且与所述第二横梁和相应地所述纵梁均固定;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横梁的超出相应地所述纵梁的部分和相应地所述纵梁均固定; 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设在相应地所述纵梁外侧且与所述第二横梁的超出所述纵梁的部分和相应地所述纵梁均固定相连; 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同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从上往下依次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纵梁均超出所述第二横梁朝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板构造为一边敞开的框型,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纵梁的内侧的部分夹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内,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相应地所述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两侧的部分均固定; 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的超出相应地所述纵梁的部分和相应地所述纵梁的超出所述第二横梁的部分固定; 所述第三连接板构造为一边敞开的框型,所述第二横梁的超出相应地所述纵梁的部分夹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板内,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相应地所述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两侧的部分均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上沿横向间隔开设置有两个支撑部,每个所述纵梁的中部分别支撑在相应地所述支撑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两个所述第一悬架臂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且邻近对应地所述支撑部; 两个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所述第二悬架臂安装支架与对应地所述纵梁的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的部分及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相连,且邻近对应地所述支撑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减震器支架,所述减震器支架设在对应地所述纵梁的超出所述第二横梁的部分,且邻近对应地所述支撑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为拱形梁,且所述第二横梁的超出所述纵梁的部分从内向外向下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和两个所述纵梁均为管梁,所述第一横梁为钣金件。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种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和车辆,所述副车架总成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纵梁,两个所述纵梁沿横向间隔开设置;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沿纵向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相连,两个所述纵梁均支撑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两个连接板组,每个所述纵梁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板组与所述第二横梁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总成,第二横梁的变形量小,纵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的力可以通过连接板组传递,且在纵梁与第二横梁的连接处应力较分散,副车架总成的结构更稳固,且耐疲劳强度更高。
【IPC分类】B62D21/09
【公开号】CN205010323
【申请号】CN201520682471
【发明人】钱行, 何鹏, 林波, 翟大业, 古春华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