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螺旋输送机的磁粉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342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粉自动配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带螺旋输送机的磁粉罐。



背景技术:

在磁性橡胶的生产技术中,自动配料系统将所需的磁粉输送至下一道工序中,但目前现有的磁粉罐在自动配料的过程中会出现磁粉架桥导致下料口阻塞,而且现有的磁粉罐缺少称重装置,无法准确控制下料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螺旋输送机的磁粉罐,克服磁粉下料过程架桥阻塞、无法控制下料重量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螺旋输送机的磁粉罐,包括罐体、位于罐体下方的螺旋输送机、布置在罐体下端出口与螺旋输送机之间的手动阀、若干个振动马达、若干个吹气部件以及位于螺旋输送机下端的下料口,各所述振动马达和各所述吹气部件在罐体表面均匀布置。

进一步,所述吹气部件为一个单向阀,所述罐体表面与单向阀连接处布置有一个与单向阀匹配的通孔,外部空气通过单向阀进入罐体。

进一步,所述振动马达的振动方向为垂直于所在位置的罐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振动马达的数量为3个,所述吹气部件的数量为6个,相邻两个振动马达之间的空隙放置的吹气部件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各所述振动马达和各所述吹气部件均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罐体的外侧表面。

进一步,所述螺旋输送机内布置有一个变频器。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罐体与支承架抵接处的若干个支承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体表面布置振动马达和吹气部件防止磁粉架桥,保证下料顺畅,并设计有变频器调节螺旋输送机的输送速度来控制下料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磁粉下料过程中架桥阻塞、无法控制下料重量等缺陷,可广泛应用于磁粉自动配料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螺旋输送机;2、料位开关;3、罐体;4、支承块;5、振动马达;6、吹气部件;7、手动阀;8、下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一种带螺旋输送机的磁粉罐,包括罐体3、位于罐体3下方的螺旋输送机1、布置在罐体3下端出口与螺旋输送机1之间的手动阀7、布置在罐体3下端的料位开关2、位于罐体3和支承架抵接处的若干个支承块4以及位于所述螺旋输送机1下端的下料口8。所述螺旋输送机1用于磁粉的输送,通过内置的变频器,可以调节磁粉下料的重量。所述料位开关2用于检测罐体内有无粉料,所述罐体3是采用3mm厚的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一个倒置圆锥,所述支承块4用于将罐体3固定在支承架上。所述手动阀7安装在罐体3的底部,当螺旋输送机1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手动阀7封闭罐体3进行维修。所述罐体3与手动阀7连接处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若干个具有紧固作用的肋板。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若干个振动马达5和若干个吹气部件6,各所述振动马达5和各所述吹气部件6在罐体3的外侧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吹气部件6与振动马达5的位置相互错开。所述吹气部件6为一个单向阀,所述罐体3表面与单向阀连接处布置有一个与单向阀匹配的通孔,外部空气通过单向阀进入罐体3。所述振动马达5和吹气部件6可用于防止粉料的架桥,达到顺利下料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振动马达5的数量为3个,所述吹气部件6的数量为6个。所述振动马达5和吹气部件6的布置方式为:相邻两个振动马达5之间的空隙放置2个吹气部件6。

进一步,所述振动马达5的振动方向与所在位置的罐体3表面成一定夹角,或振动方向为垂直于所在位置的罐体3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生产前可预先在罐体3中装满磁粉,螺旋输送机1开始运行输送磁粉至称重罐,同时启动5振动马达和6吹气部件,防止磁粉架桥无法下料。当称重罐的重量接近需要的控制精度时,变频器控制螺旋输送机1的电机进行慢速送料,直到所需磁粉重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输送。磁粉从罐体3中经手动阀7由螺旋输送机1从下料口8输出。

当螺旋输送机1需要维修时,可将手动阀7关闭,这样可以避免将罐体内磁粉全部清理才能维修,简单方便。采用这种结构的罐体输送磁粉,可以节省工人搬运磁粉的过程,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