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放式送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1246发布日期:2018-10-30 23:5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积放式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曲轴是发动机中关键零件之一,随着发动机趋于轻量化、结构简单化、性能优质化,发动机曲轴制造工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曲轴的加工流程中,需要通过送料装置将曲轴传送至加工点。

现今行业采用的曲轴导入的送料装置形式为步进抬起式,此种送料装置适用曲轴所有机种,但是存在以下不足:料道存储数量有限,不能充分利用料道空间,生产效率低;料道不能实现无间隙存储料,依然会对上下工序的存储产生等待影响;料道产生的整线的磕碰率较高,不利于品质的监控。

同时行业有部分发动机曲轴加工工艺中采用的曲轴送料装置形式为链板式,主要适用于形状相对规则、对称的四缸机种,并可以实现无间隙存储。但其存在缺点为:针对三缸曲轴,形状相对复杂、无对称性的发动机曲轴,则不适用该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加工效率及降低产品在输送过程中的磕碰率的积放式送料装置。

一种积放式送料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条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设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所述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间隔平行设置,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之间设有多个托板,所述托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的底面的两端设有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部和从所述支撑部末端水平向托板两侧延伸的夹持部,所述夹板将所述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夹持在所述夹持部与托板之间,防止所述托板脱离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的下料端设有对射感应器,所述对射感应器相互对置地架设在所述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的上方,所述对射感应器可感测所述托板上是否放有零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的下料端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托板移动平面的下方,第一气缸上设有可竖直运动的挡块,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对射感应器连接,当对射感应器感测到托板上放置有零件时,所述挡块竖直移动至托板移动平面从而阻挡托板继续移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设置在托板移动平面的下方,并沿托板移动方向依次排列,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距离和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的距离均与托板的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上设有用于支撑零件的支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从所述托板竖直向上延伸并相互对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均形成有用于架设零件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的两侧设有用于防止托板相互碰撞的缓冲柱。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柱的表面包覆有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链轨和第二链轨之间设置可滑动的托板,并在托板上设置用于支撑零件的支架,使零件以固定姿态在运输过程中得到保持,实现无间隙存料,且避免了零件之间发生磕碰,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积放式送料装置可适用于所有的曲轴零件,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放式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放式送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放式送料装置的托板与链轨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积放式送料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积放式送料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积放式送料装置主要包括支撑组件1和驱动组件2。支撑组件1用于支撑和固定驱动组件2,主要包括四个支撑柱、固定在支撑柱上端并相对平行设置的两块支撑板,由金属材料制成。支撑组件1的下端设有支撑脚11,该支撑脚11可通过螺纹调节高度,从而使驱动组件2保持水平。支撑组件1靠近下端处设有平台12,平台12上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组件2的控制电柜5。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2用于装载和移动多块托板3,其包括多条平行设置且两端与支撑组件1的支撑板固定连接的驱动轴21,驱动轴21的靠近两端处均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转轮22,靠近其中一块支撑板的转轮22的外周侧套设有第一链轨23,靠近另一块支撑板的转轮22套设第二链轨24,从而第一链轨23和第二链轨24间隔平行设置。驱动轴21与未图示的电机连接,在电机的驱动下,驱动轴21沿设定方向转动,带动转轮22转动,转轮22带动第一链轨23和第二链轨24转动。

托板3可滑动设置在第一链轨23和第二链轨24上。托板3为长方形板状,其两端分别架设在第一链轨23和第二链轨24上,其底面(背面)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夹板33。夹板33包括基本垂直托板3背面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部331和从支撑部331的末端朝向支撑组件1的支撑板一侧延伸的夹持部332。夹板33与托板3的底面构成滑槽,将第一链轨23和第二链轨24夹持在托板3的底面与夹持部332的上表面之间,从而防止驱动组件2移动托板3的过程中托板3偏移或脱离第一链轨23和第二链轨24。

托板3的表面(正面)上设有用于支撑零件4的支架31。本实施例中,每个托板3上设置一组支架用于固定一个零件,每组支架31包括第一支撑板311及第二支撑板312,第一支撑板311和第二支撑板312通过螺栓固定在托板3上,并从托板3表面竖直向上延伸。第一支撑板311和第二支撑板312的上端均形成有用于架设零件4的凹槽。托板3的两侧(垂直于支撑组件1的支撑板的两边)设有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为两个)缓冲柱32。缓冲柱32大体呈圆柱形,其外周面延伸出托板3的边缘,外周面上包覆有橡胶,可防止托板3相互碰撞,保持零件4稳定。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柱本身可为橡胶材质,托板3的两侧边上形成有缺口,缓冲柱嵌入缺口内,侧边凸出缺口,从而外周面延伸出托板3的两侧边。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驱动组件2的下料端(即托板3移动方向的末端)设有对射感应器25、第一气缸26、第二气缸27和第三气缸28。对射感应器25分别架设在第一链轨23和第二链轨24上方。对射感应器25的感应端相互对置,且高度比托板3的支架31的高度略高,可感测支架31上是否放有零件4。第三气缸28、第二气缸27和第一气缸26设置在托板3移动平面的下方,并沿托板3移动方向依次排列,第一气缸26与第二气缸27的距离和第二气缸27与第三气缸28的距离均与托板3的宽度相匹配。第一气缸26、第二气缸27和第三气缸28的驱动端末端连接有挡块,在气缸的驱动下,挡块可相对托板3竖直运动。

定义第一气缸26与第二气缸27之间为投料位,第二气缸27与第三气缸28之间为待投位,上料端至第三气缸28一段为积料位。具体工作时,托板3运动至投料位,对射感应器25感应到支架31上放置有零件4,第一气缸26和第二气缸27驱动挡块竖直向上运动至托板3的移动平面,将托板3定位在投料位,等待零件4取出;同时,第三气缸28的挡块不动作,其他托板3继续移动至待投位并被第二气缸27的挡块阻挡。当投料位上的零件4被取出后,对射感应器25感应到支架31上没有零件4,第一气缸26和第二气缸27的挡块复位,空载的托板3继续运动至上料端;同时,第三气缸28的挡块竖直向上运动,将其他托板3保持在积料位,而原来位于待投位的托板3移动至投料位,并等待零件4取出。本实施例按上述顺序循环工作,从而保证每次进入投料位的零件4有且只有一台,防止漏取料的情况发生。

其他实施例中,凹槽的轮廓可根据不同零件4的轮廓进行设计,从而使支架31适用于各种零件4,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的上料端(即托板3移动方向的起始端)可设置对射感应器及气缸。该对射感应器用于感应托板3上是否放有零件4,当托板3未放置零件4时,气缸阻挡托板3继续移动,当零件4放置至托板3上时,气缸复位,托板3继续移动。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缸26、第二气缸27和第三气缸28的动作顺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例如,在投料位的零件4被取出后,第一气缸26的挡块先复位,待空载的托板3移出投料位后,第二气缸27的挡块再复位。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