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回转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7543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自动回转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加工中实现工件回转上料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回转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一件结构简单的小零件由于加工时间短,加工过程中需要频繁人工上料,而上料过程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完成,而手工操作容易造成工件定位精度低,加工一致性差,而且频繁人工上料也导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因此,急需要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回转上料的专用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回转上料装置。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回转上料装置,包括支架、工作台和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的电机,工作台中间形成凹槽,凹槽底部形成螺纹孔,还包括丝杆,丝杆一端穿过螺纹孔并通过螺母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多个定位轴沿圆周均布于工作台上,光电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螺母安装于支架上。
[0005]所述光电传感器上端面低于工件的下端面。
[0006]所述光电传感器和电机均与PLC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光电开关、电机及设计的工作台等元器件组合而成,有效的解决了手工将小零件频繁放置在加工位置的操作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大幅提高工件加工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自动回转上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自动回转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0009]其中:
I支架2光电传感器
3传感器螺母4定位轴
5螺母6丝杆
7工作台8电机
9 凹槽1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自动回转上料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回转上料装置,包括支架1、工作台7和设置于工作台7下方的电机8,工作台7中间形成凹槽9,凹槽9底部形成螺纹孔,还包括丝杆6,丝杆6 —端穿过螺纹孔并通过螺母5与工作台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8的电机轴连接,多个(本实施例为6个)定位轴4沿圆周均布于工作台7上,光电传感器2通过传感器螺母3安装于支架I上。
[0011]所述光电传感器2上端面低于工件10的下端面。
[0012]所述光电传感器2和电机8均与PLC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
[0013]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一定数量(本实施例为6件)的工件10分别码放在定位轴4上,启动开关;利用电机8的旋转带动丝杠6旋转,进而带动工作台7回转,工作台7上工件同样进行回转,当工件回转至加工位置时,光电传感器2感应到工件10后,电机8停止转动,开始加工,加工完成后给出信号,电机8继续旋转至光电传感器2感应到下一个工件10,如此循环,直至加工完设定的数量,循环停止,全部控制过程由PLC控制器按照程序完成。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回转上料装置,包括支架(I)、工作台(7)和设置于工作台(7)下方的电机(8),工作台(7)中间形成凹槽(9),凹槽(9)底部形成螺纹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丝杆(6),丝杆(6)—端穿过螺纹孔并通过螺母(5)与工作台(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8)的电机轴连接,多个定位轴(4)沿圆周均布于工作台(7)上,光电传感器(2)通过传感器螺母(3)安装于支架(I)上,所述光电传感器(2 )和电机(8 )均与PLC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回转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2)上端面低于工件(10)的下端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回转上料装置,包括支架、工作台和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的电机,工作台中间形成凹槽,凹槽底部形成螺纹孔,还包括丝杆,丝杆一端穿过螺纹孔并通过螺母与工作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多个定位轴沿圆周均布于工作台上,光电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螺母安装于支架上。本发明采用光电开关、电机及设计的工作台等元器件组合而成,有效的解决了手工将小零件频繁放置在加工位置的操作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大幅提高工件加工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IPC分类】B65G43-00, B65G29-00
【公开号】CN104590831
【申请号】CN201510034416
【发明人】周润锋, 赵红连, 王广新, 吴艳青
【申请人】中核(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