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行李箱支架的易脱模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058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用于汽车行李箱支架的易脱模的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脱模的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行李箱支架的易脱模的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支架是汽车行李架的组成构件,常用于自驾旅游,配合车顶箱、车顶框搭载旅游行李,增大车内空间,也可以携带其他运动器材。汽车行李支架通常用汽车行李支架模具成型加工而成,当模具成型后,通常会对模具进行脱模,现有的模具结构非常复杂,而复杂的结构在作业时,容易发生相互磨损,降低使用寿命,间接提高了使用成本,另外,现有的脱模设计上,大部分都是采用气动脱模等方式,如果模具两边受力较大,或有阻碍时,会出现无法脱模或强行脱模后,对产品造成造成损坏,使用性能方面有待提升。

为此,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842765.X 提供了一种易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及设置在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及设置在下模具右侧的右伸缩杆,及设置在右伸缩杆端部的的右推轮,及设置在下模具左侧的左推轮,及设置在下模具内的第一顶杆,及设置在第一顶杆上的第一弹簧,及设置在第一顶杆右边的第二顶杆,及设置在第二顶杆上的第二弹簧,及设置在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上方的第一顶板,及设置在第一顶板两边的第二顶板及第三顶板,及设置在第二顶板右侧的第三顶杆,及设置在第三顶杆上的第三弹簧,及设置在第三顶板左侧的第三顶杆,及设置在第四顶杆上的第四弹簧。

在使用时,当上模具向上抬起时,下模具失去了压力,第一顶杆及第二顶杆上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自动将第一顶板向上顶起,让成型的模具可以自动脱落下模具,当上模具向下施压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受压后向下压缩;另外,当模具成型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由于模具两侧的压力过大而无法顶出模具时,可人为的推动左推轮和右推轮,利用右伸缩杆及左伸缩杆推动第三顶杆和第四顶杆将第二顶板及第三顶板向内推动稍许后,通过第三弹簧及第四弹簧让第二顶板及第三顶板自动复位,如此操作后模具两边就会脱落出来,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顺利的顶出模具。

此发明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性能佳,结构简单,且使用成本低的脱模模具。但此发明存在以下问题:当上模具向下施压后,上模具再向上抬起时,下模具失去压力,第一顶板被向上顶起,成型的模具才可以脱模,但由于上模具向下施压时,上模具和下模具会克服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力向上顶起,同时第一顶板也会向上顶起,进而无法较好的完成模具成型,影响脱模工作,因此,如要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受压向下压缩后同时模具也不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顶起,必须对上模具施加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劳动强度的提高,耗费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利用电磁力功能,不施加压力,劳动强度低、结构简单的用于汽车行李箱支架的易脱模的模具。

本方案中的一种用于汽车行李箱支架的易脱模的模具,包括上模具,上模具下方设有下模具,下模具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一顶杆,第一顶杆的上方设有第一顶板,第一顶板的两侧设有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第二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顶杆,且第二顶杆伸出下模具,第二顶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簧,第二顶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上设有第一推轮,第三顶板的一侧设有第三顶杆,且第三顶杆伸出下模具,第三顶杆上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第三顶杆上的另一端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上设有第二推轮,第一顶杆的顶部设有开口,第一顶杆内开设有盲孔,且盲孔与开口连通,盲孔的底部设有磁铁,磁铁上方设有可沿盲孔移动的电磁铁,电磁铁内设有线圈,电磁铁上设有可穿过开口并凸出于第一顶杆的伸出杆,下模具上设有接触开关,接触开关与线圈电连接,且上模具可与接触开关接触。

当接触开关闭合时,线圈无电流通入;当接触开关打开时,线圈通入电流。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当上模具盖住下模具时,上模具与接触开关接触,使接触开关闭合,此时线圈无电流通入,电磁铁无磁力产生,磁铁吸引电磁铁,伸出杆也处于盲孔内;模具成型后,进行脱模工作,当上模具向上抬起时,上模具离开接触开关,此时,接触开关打开,线圈通入电流,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力,并与磁铁具有相同的极性,由于同性相斥原理,电磁铁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推动伸出杆通过盲孔伸出第一顶杆顶部的开口,伸出杆自动将第一顶板向上顶起,让成型的模具可以从下模具自动脱落,另外,当模具成型后,第一顶杆由于模具两侧的压力过大而无法顶出模具时,可人为的推动第一推轮和第二推轮,利用第一伸缩杆及第二伸缩杆推动第二顶杆和第三顶杆将第二顶板及第三顶板向内推动稍许后,通过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让第二顶板及第三顶板自动复位,如此操作后模具两边就会脱落出来,让第一顶杆能顺利的顶出模具。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当上模具盖住下模具时,不对上模具施加任何压力使其盖住下模具,模具成型后,向上抬起上模具,上模具离开接触开关,电磁铁通入电流产生与磁铁相同的极性,相互排斥,电磁铁上的伸出杆伸出第一顶杆顶部的开口,进而向上顶起第一顶板,使成型的模具自动脱落。

本方案通过电磁铁磁力作用,使伸出杆伸出第一顶杆进而顶起第一顶板,进行模具脱模,无需上模具对下模具施加很大压后,再抬起上模具进行脱模,从而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

进一步,线圈为直流励磁线圈。直流励磁线圈可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且噪音小。

进一步,电磁铁的宽度大于开口的宽度。当电磁铁沿盲孔向上移动的时候,由于盲孔与开口连通,开口对电磁铁起限位作用,可防止电磁铁从开口迸出。

进一步,开口的宽度大于伸出杆的宽度。当伸出杆从开口伸出顶起第一顶板时,由于开口与伸出杆有一定的间隙空间,可避免开口与伸出杆之间的摩擦,有效提高伸出杆与开口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下模具的底部设有3个第一顶杆。3个第一顶杆可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也可以构成一个平面,当3个第一顶杆构成一平面时,基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使下模具受力更平稳,不会出现倾斜状态,进而提高模具成型质量,从而提高模具脱模效率。

进一步,伸出杆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伸出杆。不锈钢具有抗氧化性、抗蚀性、耐热性、刚度好等,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的伸出杆,可抗氧化腐蚀,还可承受大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关闭合时的第一顶杆的剖面图;

图3为开关开启时的第一顶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接触开关3、第一顶杆4、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第三顶板7、第二顶杆8、第一弹簧9、第一伸缩杆10、第一推轮11、第三顶杆12、第二弹簧13、第二伸缩杆14、第二推轮15、盲孔16、磁铁17、电磁铁18、线圈19、伸出杆20、开口2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行李箱支架的易脱模的模具,包括上模具1,上模具1下方设有下模具2,下模具2上设有接触开关3,且上模具1可与接触开关3接触,下模具2的底部设有3个第一顶杆4,3个第一顶杆4构成一平面,第一顶杆4的上方设有第一顶板5,第一顶板5的左侧设有第二顶板6,第一顶板5的右侧设有第三顶板7,第二顶板6上的左侧设有第二顶杆8,且第二顶杆8伸出下模具2,第二顶杆8上的右端设有第一弹簧9,第二顶杆8上的左端设有第一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10上设有第一推轮11,第三顶板7上的右侧设有第三顶杆12,且第三顶杆12伸出下模具2,第三顶杆12上左端设有第二弹簧13,第三顶杆12上的右端设有第二伸缩杆14,第二伸缩杆14上设有第二推轮15。

如图2所示,第一顶杆4内开设有盲孔16,盲孔16的底部设有磁铁17,磁铁17上方设有电磁铁18,电磁铁18里设有线圈19,线圈19为直流励磁线圈,电磁铁18上设有伸出杆20,且伸出杆20位于第一顶杆4下方,并与第一顶杆4的顶部留有一定间距,第一顶杆4的顶部设有开口21,开口21位于盲孔16之上,并与盲孔16连通,开口21的宽度略大于伸出杆20的宽度,伸出杆20可通过盲孔16从开口21伸出;接触开关3与线圈19电连接,接触开关3闭合,线圈19无电流通入,电磁铁18无磁力产生,磁铁17吸引电磁铁18,使伸出杆20处于盲孔16内。

如图3所示,接触开关3开启,线圈19通入电流,电磁铁18产生与磁铁17相同的极性,同性排斥,电磁铁18沿盲孔16向上移动,进而推动伸出杆20穿过开口21并凸出于第一顶杆4,电磁铁18的宽度大于开口21的宽度,开口21的宽度对电磁铁18起限位作用,可防止电磁铁18从开口21处迸出。

本方案实施时,无需对上模具1施加大的压力,进而下模具2也不会受到上模具1较大的压力,直接用上模具1盖住下模具2,此时,上模具1与下模具2上的接触开关3接触,上模具1使接触开关3闭合,此时线圈19无电流通入,电磁铁18无磁力产生,磁铁17吸引电磁铁18,伸出杆20也处于盲孔16内;模具成型后,向上抬起上模具1,上模具1离开接触开关3,此时,接触开关3打开,线圈19通入电流,电磁铁18通电后产生磁力,并与磁铁17具有相同的极性,由于同性相斥原理,电磁铁18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在盲孔16内向上移动,进而推动伸出杆20通过盲孔16伸出第一顶杆4顶部的开口21,由于开口21的宽度略大于伸出杆20的宽度,伸出杆20和开口21间无摩擦,可使伸出杆20快速的伸出开口21将第一顶板5向上顶起,此时,3个第一顶杆4构成一个三角平面,每个第一顶杆4内各自有伸出杆20从开口21伸出,3个伸出杆20同时顶起第一顶板5,让成型的模具可从下模具2自动脱落,另外,当模具成型后,第一顶杆4由于模具两侧的压力过大而无法顶出模具时,可人为的推动第一推轮11和第二推轮15,第一推轮11促使第一伸缩杆10推动第二顶杆8,进而第二顶杆8推动第二顶板6向右移动,第二推轮15促使第二伸缩杆14推动第三顶杆12,进而第三顶杆12推动第三顶板7向左移动,第二顶板6和第三顶板7同时相向移动稍许后,通过第一弹簧9及第二弹簧13让第二顶板6及第三顶板7自动复位,如此操作后模具两侧压力减小,模具两边就会脱落出来,让第一顶杆4能顺利的顶出模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