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柱面框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18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汽车柱面框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涉及汽车柱面框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柱面框一次注塑成型,相比传统的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强度好的优点。

现有的汽车柱面框的侧面成形往往需要由侧抽机构完成,侧抽机构一般包括斜导柱、滑移连接于斜导柱上的滑块及连接于滑块侧面的成形块,其中斜导柱固定于定模上。当模具在进行合模的过程中,滑块能够在斜导柱的引导下相对于动模进行横向移动,从而驱动成形块复位,以形成型腔;在进行开模的过程中,滑块又能在斜导柱的引导作用下驱动成形块抽出。

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成形块和塑料件之间的接触面较大,在开模的过程中,由于塑料件还处于较软的状态,若在短时间内将成形块抽离,容易导致塑料件的表面被拉断,破坏产品的外形,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柱面框注塑模具,能够避免成形块与塑料件的接触面积过大而使成形块在短时间内迅速抽离时导致塑料件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柱面框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定模、设置于定模和动模之间的成形块以及用于驱动成形块运动的侧抽机构,所述侧抽机构包括固定于定模的斜导柱和滑移连接于斜导柱的滑块,所述成形块包括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所述第一成形块固定于滑块的成形面,所述第二成形块也设置于滑块的成形面上并位于第一成形块的一侧,所述滑块的成形面上对应于第二成形块的位置开设有滑移穿孔,所述滑移穿孔内滑移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端部固定于第二成形块上靠近滑块的端面,所述滑移穿孔的内侧壁上径向延伸有套设于滑杆上的套环,所述套环与第二成形块之间固定有套设于滑杆的拉簧。

采用上述方案,将成形块分为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能够减小单个成形块与塑料件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滑移连接于滑移穿孔内的滑杆能够使第二成形块沿着滑杆的长度方向平移;在开模的过程中,滑块能够在斜导柱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动模向外进行侧移,从而驱动第一成形块抽出,第二成形块由于和塑料件之间的粘附作用而无法立刻分离,当滑块退出一定距离后,在拉簧的作用下才能将第二成形块抽出,进而使第二成形块的侧抽产生延时,从而减小单块成形块在抽离时与塑料件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同时抽出导致塑料件的侧面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滑杆靠近第二成形块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二成形块。

采用上述方案,螺纹连接于第二成形块上的滑杆使得拆装更加方便,同时连接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滑杆上远离第二成形块的一端固定有用于抵接套环端面的抵接柱。

采用上述方案,抵接柱与套环的配合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滑杆脱离滑移穿孔。

作为优选,所述抵接柱的端面开设有六棱柱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六棱柱的凹槽使得能够通过六角螺丝刀方便地转动抵接柱,以驱动滑杆在第二成形块的侧面转动,以实现滑杆的拆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成形块上靠近滑块的端面和套环上靠近第二成形块的端面分别设有用于扣接拉簧两端的卡钩。

采用上述方案,拉簧与卡钩的配合使得拉簧更加容易从第二成形块及套环的端面进行拆装。

作为优选,还包括抵接于第二成形块的下方并固定于动模上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上端面沿着滑杆的滑移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二成形块的下端面固定有滑移连接于导向槽内的导轨。

采用上述方案,导轨与导向槽的滑移配合使得第二成形块在进行平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相互适应的斜切面,所述斜切面呈竖直设置并向着靠近第一成形块的方向倾斜。

采用上述方案,滑块相对于动模进行后退的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第一成形块先抽出,而第二成形块在延时一段时间后再抽出,由于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之间的间隙较小,因此两者之间容易产生摩擦,导致在抽出的过程中,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之间容易相互干涉,导致第一成形块在抽出的过程中一并将第二成形块抽出,进而造成塑料件的侧面被拉断;而斜切面的设置使得第二成形块的侧面能够由外向里叠加于第一成形块的侧面,进而使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之间产生一定落差,使得第一成形块在退回的过程中不会将第二成形块一并带出,进而降低了塑料件被拉断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成形块和第二成形块的上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互拼接以形成完整弧面。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的上端面之间能够形成完整的圆弧,进而提高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随着合模一起推进时的稳定性与顺畅性。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成形面上对应于第一成形块的位置向外延伸有固定板,所述第一成形块的下端面固定有卡块,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供卡块卡接的卡槽,所述第一成形块通过螺钉与固定板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卡块与卡槽的卡接配合使得第一成形块与滑块之间的横向连接更加牢固,通过螺钉能够将第一成形块牢牢固定于滑块上,进而避免第一成形块从滑块上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成形块分为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能够减小单个成形块与塑料件侧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滑移连接于滑移穿孔内的滑杆能够使第二成形块沿着滑杆的长度方向平移;在开模的过程中,滑块能够在斜导柱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动模向外进行侧移,从而驱动第一成形块抽出,第二成形块由于和塑料件之间的粘附作用而无法立刻分离,当滑块退出一定距离后,在拉簧的作用下才能将第二成形块抽出,进而使第二成形块的侧抽产生延时,从而减小单块成形块在抽离时与塑料件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一成形块与第二成形块同时抽出导致塑料件的侧面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所示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中:1、动模;2、定模;3、斜导柱;4、滑块;5、第一成形块;6、第二成形块;7、滑移穿孔;8、滑杆;9、套环;10、拉簧;11、抵接柱;12、凹槽;13、卡钩;14、导向块;15、导向槽;16、导轨;17、斜切面;18、固定板;19、卡块;20、卡槽;21、螺钉;22、钩环;23、螺栓;24、塑料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汽车柱面框注塑模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动模1、定模2、设置于定模2和动模1之间的成形块以及用于驱动成形块运动的侧抽机构,定模2与动模1分别呈上下设置。

如图3所示,侧抽机构包括固定于定模2的斜导柱3和滑移连接于斜导柱3的滑块4,即在滑块4上开设有供斜导柱3滑移穿设的滑移孔。为了便于表述,将滑块4上朝向塑料件24的侧面定义为滑块4的成形面。

如图3所示,成形块包括第一成形块5与第二成形块6,第一成形块5固定于滑块4的成形面,第二成形块6也设置于滑块4的成形面上并位于第一成形块5的一侧,且第一成形块5与第二成形块6相互紧挨设置。

如图3所示,第一成形块5和第二成形块6的上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相互拼接以形成完整弧面。

如图4所示,滑块4的成形面上对应于第二成形块6的位置开设有滑移穿孔7,该滑移穿孔7一直延伸至滑块4的另一侧面,滑移穿孔7内滑移连接有滑杆8,其中滑移穿孔7的截面形状优选呈圆形,滑杆8的截面形状也优选呈圆形,且滑杆8的外径小于滑移穿孔7的内径,使得滑杆8能够顺利在滑移穿孔7内进行移动。滑杆8的端部固定于第二成形块6上靠近滑块4的端面,滑杆8靠近第二成形块6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二成形块6,即在滑杆8上靠近第二成形块6的端部的侧面设置有外螺纹,而在第二成形块6上靠近滑杆8的侧面开设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螺纹孔,从而实现滑杆8与第二成形块6的螺纹连接。

如图4所示,滑移穿孔7的内侧壁上径向延伸有套设于滑杆8上的套环9,套环9与滑杆8之间保持有滑移间隙,滑杆8上远离第二成形块6的一端固定有用于抵接套环9端面的抵接柱11,抵接柱11的外径大于套环9的内径并与滑移穿孔7的内壁保持有滑移间隙,同时抵接柱11的端面开设有六棱柱的凹槽12。将六角螺丝刀的刀头通过滑移穿孔7插入至抵接柱11的凹槽12内,便能方便地将滑杆8从第二成形块6上拧下或者将滑杆8连接于第二成形块6上。

如图4和图5所示,套环9与第二成形块6之间固定有套设于滑杆8的拉簧10,即拉簧10正好位于滑杆8和滑移穿孔7的间隔之间。第二成形块6上靠近滑块4的端面和套环9上靠近第二成形块6的端面分别设有用于扣接拉簧10两端的卡钩13。即在拉簧10的两端均设有钩环22,两个钩环22分别扣接于两个卡钩13上,从而完成拉簧10两端的固定。

如图6所示,还包括抵接于第二成形块6的下方并固定于动模1上的导向块14,导向块14通过螺栓23与动模1固定,导向块14的上端面沿着滑杆8的滑移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5,第二成形块6的下端面固定有滑移连接于导向槽15内的导轨16。其中导向槽15优选为燕尾槽,导轨16优选为与燕尾槽相匹配的梯形导轨16,使得第二成形块6只能沿着导向槽15的特定方向进行滑移,并且无法从导向块14上脱离,从而提升第二成形块6滑移时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第一成形块5和第二成形块6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相互适应的斜切面17,斜切面17呈竖直设置并向着靠近第一成形块5的方向倾斜。

如图6所示,滑块4的成形面上对应于第一成形块5的位置向外延伸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优选设置于靠近滑块4底部的位置,第一成形块5的下端面固定有卡块19,固定板18的上端面开设有供卡块19卡接的卡槽20,第一成形块5通过螺钉21与固定板18固定。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进行合模的过程中,动模1竖直向上运动,以靠近定模2,滑块4、第一成形块5及第二成形块6都位于动模1上,随着动模1一起上升,由于斜导柱3的上端固定于定模2,使得滑块4能够在斜导柱3的引导作用下相对于动模1发生横向移动,以使滑块4靠近塑料件24注塑成型后所在的位置,使滑块4能够同时驱动第一成形块5与第二成形块6复位,以形成型腔,便于注塑。

当注塑结束后,塑料件注塑成型,在进行开模的过程中,动模1远离定模2,使得滑块4在斜导柱3的引导下相对于动模1进行远离塑料件24的平移,此时第一成形块5在滑块4的驱动下立刻抽出,以脱离塑料件24,由于第一成形块5与塑料件24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塑料件24的侧面不会发生损坏。且由于斜切面17的作用,第二成形块6不会随着第一成形块5一起移动,避免两者发生干涉。

同时由于第二成形块6与塑料件24之间的粘附作用,第二成形块6不会立刻脱离塑料件24,使滑块4在动模1上进行横向平移的过程中逐渐远离第二成形块6,从而使滑杆8在滑移穿孔7内移动,同时拉簧10被拉开,以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且滑块4抽出的距离越大,拉簧10所产生的拉力就越大。刚开始由于拉簧10被拉开的距离较小,使得拉簧10产生的拉力小于第二成形块6与塑料件24之间的粘附力,使第二成形块6能够继续粘附在塑料件24的侧面。当滑块4抽出一定距离后,拉簧10的拉力上升至超出第二成形块6与塑料件24之间的粘附力,从而将第二成形块6从塑料件24的侧面拉开,使第二成形块6能够沿着导向槽15延时抽出,并抵接于滑块4的成形面,同时不会破坏塑料件24的侧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