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器组件及具有该燃烧器组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积累传承,人们对大火力爆炒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现在消费者对大火力灶具需求迫切,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烹饪需求,现有生产家用燃气灶产品一些厂家盲目提升火力,一味追求一级能效,以牺牲燃烧器燃烧稳定性为代价,使产品使用体验大打折扣,且燃气的燃烧不够充分,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燃烧器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燃烧稳定性差、能效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组件的燃气灶。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组件,设置在燃气灶上,包括:炉头;分气盘,所述分气盘设置在所述炉头上;火盖,所述火盖盖在所述分气盘上;其中,所述分气盘的下表面沿所述分气盘的边缘向所述分气盘的中心向下倾斜设置,使所述分气盘的下表面呈喇叭口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分气盘的下表面为斜面,增加了分气盘上二次补气孔的进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进气量,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而言,相关技术中燃烧器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燃烧不够充分、燃烧稳定性差、能效低等问题,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分气盘的下表面为斜面,补气孔的进气口为倾斜设置,相对于水平设置的进气口,增加了分气盘上二次补气孔的进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从进气口孔进入空气的量,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气盘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38°。
在该技术方案,分气盘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38°内,一方面,避免角度倾斜角度较小,二次补气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避免角度倾斜角度较大,导致炉头的整体较大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23°。
在该技术方案,分气盘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3°,保证了从进气口孔进入空气的量,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气盘的上表面与所述分气盘的下表面相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保证了补气孔的出气口具有较大的出气面积,保证了充足的氧气对火焰进行补充,避免了出气口的出气面积较小火焰的氧气补充不够,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发生,即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炉头具有外环通道和中心通道;所述分气盘设置在所述炉头上,且所述分气盘上设置有中心孔和沿所述中心孔的周向设置的外环槽,所述中心孔的一端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所述外环槽与所述外环通道连通;所述火盖包括: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盖在所述外环槽上;和中心火盖,所述中心火盖盖在所述中心孔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火盖包括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中心火盖对锅具底部的中心进行加热,外环火盖对锅具底部的外侧进行加热,使锅具的底部受热的均匀性好,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燃烧器组件还包括:外环引气组件,所述外环引气组件包括外环引射管和外环喷嘴,所述外环引射管与所述外环通道连通;和中心引气组件,所述中心引气组件包括中心引射管和中心喷嘴,所述中心引射管与所述中心通道连通;其中,所述外环引气组件与所述炉头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中心引气组件与所述炉头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外环引气组件包括外环引射管和外环喷嘴,燃气通过外环喷嘴之后,空气通过外环喷嘴上的进气孔进入外环喷嘴与燃气混合,外环引射管与外环喷嘴的配合增加了外环通道内的压力,使燃气与充分空气混合,从而使从外环火盖喷出的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提高了产品的能源利用率,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同理,中心引气组件包括中心引射管和中心喷嘴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环引射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环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环喷嘴连接;所述中心喷嘴位于所述中心引射管与所述中心通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中心引起组件能够做的较小,中心喷嘴位于中心引射管与所述中心通道之间,一方面,使中心引射管中具有较多的燃气后,再通过中心喷嘴与空气混合,保证了中心通道内具有足够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从而在保证燃气灶燃气要求的情况下,节省了产品的用料,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中心通道内的压力,使燃气充分与空气混合,从而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能源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炉头上设置有限位板和固定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心引射管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中心引射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配合的连接板,所述中心引射管卡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中心引射管通过限位板、固定板和螺钉的配合,能够对中心引射管充分的固定,且该固定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且方便用户的组装及拆卸,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炉头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位板和固定板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增加了限位板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限位板和固定板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限位板和固定板可一体制成,可批量生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具有上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燃烧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燃烧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燃烧器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炉头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炉头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中心引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燃烧器组件第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燃烧器组件第二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炉头,11限位板,12固定板,13限位槽,20分气盘,30火盖,31外环火盖,32中心火盖,40外环引气组件,41外环引射管,42外环喷嘴,50中心引气组件,51中心引射管,52中心喷嘴,53连接板;图中的箭头表示流体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器组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包括:炉头10、分气盘20和火盖30。
具体地,分气盘20设置在炉头10上;火盖30盖在分气盘20上;其中,分气盘20的下表面沿分气盘20的边缘向分气盘20的中心向下倾斜设置,使分气盘20的下表面呈喇叭口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分气盘20的下表面为斜面,补气孔的进气口为倾斜设置,相对于水平设置的进气口,增加了分气盘20上二次补气孔的进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从进气口孔进入空气的量,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分气盘20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8°~38°。
在该实施例,分气盘20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8°~38°内,一方面,避免角度倾斜角度较小,二次补气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避免角度倾斜角度较大,导致炉头10的整体较大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23°。
在该实施例,分气盘20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23°,保证了从进气口孔进入空气的量,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分气盘20的上表面与分气盘20的下表面相平行。
在该实施例,保证了补气孔的出气口具有较大的出气面积,保证了充足的氧气对火焰进行补充,避免了出气口的出气面积较小火焰的氧气补充不够,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发生,即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7和图8所示,火盖30包括:外环火盖31和中心火盖32。
具体地,炉头10具有外环通道和中心通道;分气盘20设置在炉头10上,且分气盘20上设置有中心孔和沿中心孔的周向设置的外环槽,中心孔的一端与中心通道连通,外环槽与外环通道连通;火盖30包括:外环火盖31,外环火盖31盖在外环槽上;中心火盖32盖在中心孔上。
在该实施例中,火盖30包括中心火盖32和外环火盖31,中心火盖32对锅具底部的中心进行加热,外环火盖31对锅具底部的外侧进行加热,使锅具的底部受热的均匀性好,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燃烧器组件还包括:外环引气组件40和中心引气组件50。
具体地,外环引气组件40包括外环引射管41和外环喷嘴42,外环引射管41与外环通道连通;中心引气组件50包括中心引射管51和中心喷嘴52,中心引射管51与中心通道连通;其中,外环引气组件40与炉头10可拆卸连接,和/或,中心引气组件50与炉头10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外环引气组件40包括外环引射管41和外环喷嘴42,燃气通过外环喷嘴42之后,空气通过外环喷嘴42上的进气孔进入外环喷嘴42与燃气混合,外环引射管41与外环喷嘴42的配合增加了外环通道内的压力,使燃气与充分空气混合,从而使从外环火盖31喷出的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提高了产品的能源利用率,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同理,中心引气组件50包括中心引射管51和中心喷嘴52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环引射管41的一端与外环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环喷嘴42连接;中心喷嘴52位于中心引射管51与中心通道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中心引起组件能够做的较小,中心喷嘴52位于中心引射管51与中心通道之间,一方面,使中心引射管51中具有较多的燃气后,再通过中心喷嘴52与空气混合,保证了中心通道内具有足够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气体,从而在保证燃气灶燃气要求的情况下,节省了产品的用料,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中心通道内的压力,使燃气充分与空气混合,从而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进而提高了产品的能源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图3至图6所示,炉头10上设置有限位板11和固定板12,限位板11上设置有与中心引射管51的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的限位槽13,中心引射管51上设置有与固定板12配合的连接板53,中心引射管51卡入限位槽13内,固定板12与连接板53通过螺钉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中心引射管51通过限位板11、固定板12和螺钉的配合,能够对中心引射管51充分的固定,且该固定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且方便用户的组装及拆卸,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板11、固定板12与炉头1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限位板11和固定板12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增加了限位板11和固定板1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降低了限位板11和固定板12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而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限位板11和固定板12可一体制成,可批量生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通过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具有上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分气盘的下表面为斜面,增加了分气盘上二次补气孔的进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进气量,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而言,相关技术中燃烧器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燃烧不够充分、燃烧稳定性差、能效低等问题,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组件,分气盘的下表面为斜面,补气孔的进气口为倾斜设置,相对于水平设置的进气口,增加了分气盘上二次补气孔的进气口的面积,从而增加从进气口孔进入空气的量,能够对燃气更加充分的二次补气,使燃气更加充分的燃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