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02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燃气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点不着火或者点火后很快就熄灭的问题。查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燃烧器的点火针和热电偶两处的引火槽容易被油污堵塞,使得燃气流通不到点火针和热电偶处,导致无法引气到点火针处而无法点火,或者导致无法引火到热电偶处而在点火后很快就自动熄火。这种现象出现后会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

对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在努力克服上述问题。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520803442.X就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其在对应于引火槽的位置处设有缺口,使得油污等不容易流到引火槽中,并且使燃烧器能自动排油,以防止油污积聚在燃烧器内部,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引火槽堵塞,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动熄火和/或难以点火燃烧等现象。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的引火槽的开口方向都是朝上的,终归不能完全避免油污的进入,因此,引火槽的堵塞也就无法完全避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其能有效防止油污进入引火槽而堵塞引火槽,从而可解决由此导致的燃烧器点火后自动熄灭以及点不着火等问题。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燃烧器,其包括分火底座和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放置于所述分火底座的内环气道上,其中,所述分火底座和所述内环火盖之一上设置有横向向外延伸的引火部,所述引火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引火槽。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设置有引火孔,所述引火槽从所述引火部的侧面贯通至所述引火孔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引火槽。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在整体上呈四方柱形或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设置在所述内环火盖上,所述分火底座上设置有支承结构,以支承所述引火部。

优选地,所述内环火盖包括锥形部和位于所述锥形部下方的套筒部,所述引火部包括与所述锥形部相交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套筒部相交的第二部分。

优选地,所述分火底座的内环气道的外侧壁设置有缺口,以容纳所述引火部的第二部分。

优选地,所述引火槽的内侧端向所述内环火盖的本体内部延伸2-3mm。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设置在所述分火底座上,所述内环火盖上设置有凹陷部,以容纳所述引火部。

优选地,所述引火槽的槽口宽度为1-2mm,优选1.3mm。

优选地,所述引火槽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内环火盖的火孔下方。

优选地,在从引火槽的内部到引火槽的槽口边缘的方向上,所述引火槽至少在靠近槽口边缘的那部分为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包括成角度布置的两个引火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前面所述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中的引火槽的槽口为侧向开口,使得油污等在重力作用下很难流到引火槽中,从而可避免因油污堵塞引火槽而导致的点火困难和容易熄火的现象,从而可提高相应的燃气灶的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燃烧器和燃气灶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燃气灶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燃烧器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燃烧器中的内环火盖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内环火盖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内环火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分火器的端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替代实施例;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分火底座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分火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示意地示出了引火槽的传火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和一种燃气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热电偶4和点火针5,以及未示出的与现有技术的燃气灶相同的其它部件。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包括分火底座1和内环火盖3,所述内环火盖3放置于所述分火底座1的内环气道上。分火底座1和内环火盖3的外形轮廓大致呈圆形。其中,在所述分火底座1或者在所述内环火盖3上设置有横向向外延伸的引火部31,所述引火部31的侧面上设置有引火槽32。也即,由于引火槽32设置在引火部31的侧面上而不是顶面上,因而引火槽32的槽口为侧向开口。

容易理解的是,燃气灶中,由于热电偶和引火针通常设置在内环火盖的外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中,引火部横向向外延伸是指以内环火盖为参考基准时的横向向外延伸,例如,内环火盖的外形轮廓为大致圆形的情况下,即为以内环火盖为基准径向向外延伸。

现有技术的燃烧器中,点火针和热电偶处的引火槽通常设置在引火底座上,并且引火槽的槽口是竖直向上的,导致例如锅底的油污等容易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引火槽中,进而可引发引火槽堵塞而导致点不着火以及点火后容易自动熄火。

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中,引火槽的槽口为侧向开口,使得锅底滴落的油污在重力作用下很难流到引火槽中,从而可避免因油污堵塞引火槽而导致的点火困难和容易熄火的现象,从而可提高相应的燃气灶的性能。

一般地,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还可以包括外环火盖2,相应地,分火底座1上设置有外环气道,所述外环火盖2放置在外环气道上,如图2-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中,引火部可以设置在内环火盖3上,也可以设置在引火底座1上。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给出的是引火部设置在内环火盖3上的实施方式,其中,图4-6示出的是内环火盖3的结构,图9-10示出的是对应的引火底座1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31设置有引火孔33,当燃烧器安装在燃气灶上时,引火孔朝向点火针或热电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引火槽32从所述引火部31的侧面贯通至所述引火孔33的内壁,具体可参见图4-5。

替代地,引火槽32也可以不完全贯通至引火孔33的内壁,而是局部与引火孔相通,也能保证在需要引火时燃气顺利到达引火槽中。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31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引火槽32。如图4-5所示,由于两个侧面上的引火槽32均贯通至引火孔33的内壁,因而使得引火部31看起来包括上下两个分离的部分,这两个分离的部分均连接至内环火盖3的本体上而形成一个整体。

优选地,所述引火部31在整体上呈四方柱形(如图4所示),其两个侧面例如为竖直面,因而设置于竖直面上的引火槽的上槽口边缘和下槽口边缘也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使得引火槽的槽口不容易被油污侵入。替代地,引火部31在整体上也可以呈圆柱形或椭圆柱形等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保证引火槽的上槽口边缘和下槽口边缘大致位于同一竖直面上即可。

当所述引火部31设置在所述内环火盖3上时,因其从内环火盖3向外悬伸,为保证燃烧器组装后的稳固性,优选地,所述分火底座1上设置有支承结构11,以支承所述引火部31。

典型地,如图5所示,所述内环火盖3包括锥形部和位于所述锥形部下方的套筒部,所述套筒部可嵌入所述引火底座1的内环气道中,而所述锥形部的下端面可安放于内环气道的外侧壁上方,以形成可靠安装。优选地,如图4-5所示,所述引火部31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例如上半部分)是与所述锥形部相交的部分、第二部分(例如下半部分)是与所述套筒部相交的部分,以保证设置于侧面的引火槽32具有合适的高度位置。容易理解的是,引火槽32设置得过高或过低都对引火效率不利。

优选地,在所述分火底座1的内环气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2,以容纳所述引火部31的第二部分(即下半部分),从而使得内环火盖3放置在内环气道上时,其锥形部的下端面仍能可靠地安装于内环气道的外侧壁上方。

优选地,所述引火槽32的内侧端(即靠近内环火盖的那一端)向所述内环火盖3的本体内部延伸2-3mm,使得其与内环火盖3上的火孔尽可能靠近,以提高引火效率,如图5所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例如从外侧端向内侧端切割)引火槽32时,并不终止于引火部3的侧面与内环火盖本体的交界位置,而是继续向内环火盖本体内延伸(切割)2-3mm,也即,引火槽32的内侧端位于引火部3的侧面与内环火盖本体的交界位置内侧2-3mm处,从而更靠近内环火盖3上的火孔。这样,在点火时,火焰顺着引火槽的槽口与内环火盖火孔喷出的燃气相交,引燃内环火盖的火孔,进而引燃外环火盖。

在未图示的替代实施例中,当所述引火部31设置在所述分火底座1上,所述内环火盖3上设置有凹陷部,以容纳所述引火部31。也即,当引火部设置在分火底座上时,为保证内环火盖与分火底座之间的可靠安装,内环火盖上可以设置与引火部的形状相匹配的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引火槽32的槽口宽度为1-2mm。可以想到的是,引火槽的槽口宽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引火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火焰传播理论并考虑到空气的粘度,优选将引火槽的槽口宽度设置成1.3mm,这在两侧同时设置的引火槽的情况下,引火效果最佳。

优选地,所述引火槽32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内环火盖3的火孔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中,高度方向是指燃烧器(燃气灶)在正常工作时的高度方向,例如,燃烧器(燃气灶)放置在水平面上,高度方向为竖直向上。一般地,内环火盖3上可以设置两排以上火孔,引火槽32的位置可设置在下排火孔的下方。当然,如果内环火盖3上仅设置有一排火孔,则引火槽32的位置同样位于这一排火孔的下方。

如图7所示,引火槽32可以采用形状简单的水平槽结构,即引火槽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为水平设置,这种设置使得引火槽的加工容易,成本低。

替代地,如图8所示,引火槽32还可以采用至少部分倾斜的结构,即,在从引火槽32的内部到引火槽32的槽口边缘的方向上,也即,从引火孔到引火部侧面的方向上,所述引火槽32至少在靠近槽口边缘的那部分为向下倾斜。这种结构使得侧壁上的油污等更加难以进入引火槽32中,即使偶然溅入其中,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向下倾斜的那部分重新流出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包括成角度布置的两个引火部,其例如分别对应于热电偶和点火针。例如两个引火部可以成直角,具体取决于燃气灶上热电偶和点火针的布置情况。

如图11所示,伸向点火针5和热电偶4的引火部3的侧面设置有引火槽,引火槽的槽口边缘的内侧端与内环火盖的火孔距离很近,便于快速传火,其传火示意图如图中虚线所示。

由于具有本实用新型前述的燃烧器,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不容易出现因燃烧器遭遇油污等导致的点不着火以及容易自动熄火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成本不会增加。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