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4718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机架;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平行相对设置,第一转筒外表面设置有多排凹槽,第二转筒外表面对应设置有多个与上述凹槽配合的凸起;第一转筒为中空结构,第一转筒内设置有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转轴的两块挡板,两块挡板相对于第一转轴对称分布,挡板与第一转筒内壁之间形成容纳室,容纳室内设置有多块与第一转筒端面平行的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形成对应于单排凹槽的内腔,上述内腔中设置有可滚动物,各可滚动物的重量与所在内腔的体积成正比,远离第一转筒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的重量大于靠近第一转筒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的重量。
【专利说明】一种易卸料对棍造粒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机。

【背景技术】
[0002]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其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矿冶、环保、印染、陶瓷、橡胶、塑料等领域。现有技术中,传统对辊造粒机的两个辊筒表面均设置凹槽,两个凹槽一一对应并形成造粒空间,在进料斗中设置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入两个辊筒之间,两个辊筒相向运动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完成造粒过程。但是,上述对辊造粒机中需要设置螺旋杆,利用螺旋杆进行物料推送和挤压,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工作过程复杂,并且,该对辊造粒机对粉料的造粒效果较差。
[000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另一种造粒机,具体为:在第一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第二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凹槽和凸起一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相向转动进行造粒,粉料进入凹槽中通过凸起进行挤压造粒;这样,通过省去螺旋杆结构,简化了对辊造粒机的结构。然而,上述两种造粒机结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对辊造粒完成后,由于挤压作用,部分颗粒附着与辊筒表面不易脱落,影响造粒效率及造粒质量。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机,通过重物对转筒内壁撞击产生的振动,使颗粒从转筒表面脱离,提高造粒效率及造粒质量。
[000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筒、第二转筒、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机架,第一转筒同轴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并随第一转轴转动,第二转筒同轴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并随第二转轴转动,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转轴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转轴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平行相对设置,第一转筒外表面设置有多排凹槽,每排凹槽以环绕第一转筒圆周方式分布,第二转筒外表面对应设置有多个与上述凹槽配合的凸起,上述凸起和上述凹槽一一咬合形成造粒空间;第一转筒为中空结构,第一转筒内设置有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转轴的两块挡板,两块挡板相对于第一转轴对称分布,挡板与第一转筒内壁之间形成容纳室,容纳室内设置有多块与第一转筒端面平行的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形成对应于单排凹槽的内腔,上述内腔中设置有可滚动物,各可滚动物的重量与所在内腔的体积成正比,远离第一转筒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的重量大于靠近第一转筒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的重量。
[0006]优选地,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0007]优选地,可滚动物为钢球。
[0008]优选地,凹槽和凸起咬合时,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凸起伸入凹槽中形成造粒空间。
[0009]优选地,凹槽和凸起的形状均为圆形。
[0010]本发明中的易卸料对辊造粒机,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筒转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筒转动,第一转筒上的凹槽和第二转筒上的凸起相互咬合形成造粒空间进行造粒;第一转筒转动过程中,挡板从低位运行至高位的过程中,各内腔中的可滚动物被挡板托起至一定高度后,下降,对第一转筒内壁形成冲击,从而使第一转筒产生振动,以使颗粒脱离第一转筒的凹槽;通过设置隔板形成多个内腔,从而可以根据第一转筒不同位置的特点,选择不同重量的可滚动物,从而提高对第一转筒内壁进行冲击的精确性,进而加强第一转筒的振动效果,提高颗粒脱离第一转筒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卸料对棍造粒机的结构不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第一转筒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和图2所不,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卸料对棍造粒机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转筒处局部示意图。
[0014]参照图1和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包括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4、第一转筒6、第二转筒7、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2和机架1,第一转筒6同轴固定在第一转轴5上并随第一转轴5转动,第二转筒7同轴固定在第二转轴4上并随第二转轴4转动,第一驱动装置3与第一转轴5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一转轴5转动,第二驱动装置2与第二转轴4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一转筒6和第二转筒7平行相对设置,第一转筒6外表面设置有多排凹槽9,每排凹槽9以环绕第一转筒6圆周方式分布,第二转筒7外表面对应设置有多个与上述凹槽9配合的凸起8,上述凸起8和上述凹槽9--咬合形成造粒空间;第一转筒6为中空结构,第一转筒6内设置有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转轴5的两块挡板12,两块挡板12相对于第一转轴5对称分布,挡板12与第一转筒6内壁之间形成容纳室,容纳室内设置有多块与第一转筒6端面平行的隔板10,相邻隔板10之间形成对应于单排凹槽9的内腔,上述内腔中设置有可滚动物11,各可滚动物11的重量与所在内腔的体积成正比,远离第一转筒6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11的重量大于靠近第一转筒6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11的重量,其中,可滚动物11可以采用钢球。
[001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驱动第一转轴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筒6转动,第二驱动装置2驱动第二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筒7转动,第一转筒6上的凹槽9和第二转筒7上的凸起8相互咬合形成造粒空间进行造粒;第一转筒6转动过程中,挡板12从低位运行至高位的过程中,各内腔中的可滚动物11被挡板12托起至一定高度后,下降,对第一转筒6内壁形成冲击,从而使第一转筒6产生振动,以使颗粒脱离第一转筒6的凹槽9 ;通过设置隔板10形成多个内腔,从而可以根据第一转筒6不同位置的特点,选择不同重量的可滚动物11,从而提高对第一转筒6内壁进行冲击的精确性,进而加强第一转筒6的振动效果,提高颗粒脱离第一转筒6的效果。
[0016]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相邻凹槽9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从而提高对第一转筒6和第二转筒7表面的利用效率。
[0017]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凹槽9和凸起8咬合时,第一转筒6和第二转筒7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凸起8伸入凹槽9中形成造粒空间,从而使得整个造粒过程更加流畅,在优选的方式中,可以将凹槽9和凸起8的形状均设计为圆形。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4)、第一转筒(6)、第二转筒(7)、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2)和机架(1),第一转筒¢)同轴固定在第一转轴(5)上并随第一转轴(5)转动,第二转筒(7)同轴固定在第二转轴(4)上并随第二转轴(4)转动,第一驱动装置(3)与第一转轴(5)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一转轴(5)转动,第二驱动装置(2)与第二转轴(4)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一转筒(6)和第二转筒(7)平行相对设置,第一转筒(6)外表面设置有多排凹槽(9),每排凹槽(9)以环绕第一转筒¢)圆周方式分布,第二转筒(7)外表面对应设置有多个与上述凹槽(9)配合的凸起(8),上述凸起(8)和上述凹槽(9) 一一咬合形成造粒空间;第一转筒(6)为中空结构,第一转筒出)内设置有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转轴(5)的两块挡板(12),两块挡板(12)相对于第一转轴(5)对称分布,挡板(12)与第一转筒(6)内壁之间形成容纳室,容纳室内设置有多块与第一转筒(6)端面平行的隔板(10),相邻隔板(10)之间形成对应于单排凹槽(9)的内腔,上述内腔中设置有可滚动物(11),各可滚动物(11)的重量与所在内腔的体积成正比,远离第一转筒(6)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11)的重量大于靠近第一转筒(6)两端的内腔中可滚动物(11)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相邻凹槽(9)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可滚动物(11)为钢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凹槽(9)和凸起(8)咬合时,第一转筒(6)和第二转筒(7)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且凸起(8)伸入凹槽(9)中形成造粒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易卸料对辊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凹槽(9)和凸起(8)的形状均为圆形。
【文档编号】B01J2/22GK104437247SQ20141060465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潘明志 申请人: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