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09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萃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放在一起,当他们被激烈搅动时,在一种液态中的某种溶质,其亲和力对另一种液态更大,该溶质就会大量的进入另一种液体中,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作萃取。

发生萃取现象,原因可能是在两种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引起,也可能是在其中一种液体中产生络合反应或者螯合作用,导致溶解度不同而引起的,也有由于在其中一种液体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

大部分萃取作业都是发生在水溶液和有机溶液之间,所以也常称有机萃取,少数也有用无机试剂萃取的。

萃取过程就发生在两液体的交界面上,为使两液体能够充分接触,常规的萃取装置多采用机械桨搅拌方式萃取,这在两种液体密度相差不大时能够取得不错的萃取效果。

然而,当两种液体密度相差很大时,如镓溶液与水溶液化学试剂,上层液体与下层液体难以充分混合,使得萃取效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使溶液上下循环流动的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包括桶体和桶盖,桶体内设置有将桶体内腔分隔成上空腔和下空腔的第一隔板,上空腔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位于上空腔的顶部,下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第一隔板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隔板与上空腔的连接处,桶盖的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设置有贯穿桶盖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设置有向上空腔内延伸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搅拌桨和位于第二搅拌桨下侧的第一搅拌桨,第一搅拌桨包括圆盘状的第一本体和位于第一本体端面的若干向下延伸的第一桨叶,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一本体的正下方,第一本体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通孔的截面积。

优选的,第一桨叶呈直线。

优选的,第二通孔的上方竖直设置有连通第二通孔的第二圆管。

优选的,第一通孔的上方竖直设置有连通第一通孔的第一圆管,第一圆管与第一本体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桨叶的高度。

进一步的,第二转轴朝向第一隔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圆管内, 第一圆管的径向表面设置有第四通孔。

优选的,第二转轴朝向第一隔板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连通第二转轴的径向外表面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位于第一搅拌桨的上方。

优选的,第二搅拌桨包括圆盘状的第二本体和向第二本体的两端延伸的第二桨叶,第二桨叶沿第二本体的径向外侧设置有U形开口。

优选的,上空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沿上空腔的轴线延伸,第一凸起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垂直的第二凸起。

优选的,桶体与桶盖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设置有套装于第二转轴的第一衬套。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通过设置桶体、桶盖、电机、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使得溶液得以进行搅拌萃取;通过设置第一本体、第一桨叶、第一隔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溶液形成循环流动,使不同溶液充分接触;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第三通孔形成第二个循环流动;通过设置第一凸起使溶液内存在的颗粒破碎;通过设置第二凸起对溶液流动进行分流导向,加速溶液的循环流动 。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第二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萃取的分散装置,包括桶体1,桶体1盛放有两种不同密度的溶液,如镓溶液与水溶液化学试剂。由于两种溶液互不相溶,密度大的溶液位于桶体1的底部,密度小的溶液位于密度大的溶液的上方。

在桶体1内设置第一隔板3,第一隔板3将桶体1的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包括下空腔24和上空腔25,上空腔25位于下空腔24的顶部,密度大的溶液位于下空腔24,密度小的溶液位于上空腔25。

上空腔25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可以位于上空腔25的顶部,添加溶液时先添加密度小的溶液,然后添加密度大的溶液。两种溶液在重力作用下进行冲击混合,萃取物质在两种溶液之间进行交换。

下空腔2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4。萃取过程结束后,两种溶液依次从出料口4排出,便于将两种溶液分开。

第一隔板3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7,第二通孔27位于第一隔板3与上空腔25的连接处。溶液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7由下空腔24流入上空腔25或由上空腔25流入下空腔24,有利于对两种溶液的混合,避免角落内的溶液由于相对静止,没有充分参与萃取过程,降低生产效率。

可以在第一通孔26和第二通孔27处增加动力装置,强制进行循环,萃取效果更加明显。

为防止溶液蒸发泄漏,桶体1上还设置有桶盖2。桶盖2与桶体1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连接。桶盖2与桶体1间可以设置密封垫,以消除桶体1与桶盖2之间不平产生的缝隙。

桶盖2呈锥台形,桶盖2的顶部设置有基座23。基座23的顶部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旋转轴电机8设置有贯穿桶盖2的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向上空腔25内延伸,第一转轴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上设置有第一搅拌桨5和第二搅拌桨6。电机8通过第一转轴21带动第二转轴9、第一搅拌桨5和第二搅拌桨6使溶液混合,同时第一搅拌桨5和第二搅拌桨6还冲击溶液中存在的大块不溶物,使破碎细化。

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9通过固定组件22连接,固定组件22包括两个半圆环,两个半圆环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固定,所述半圆环内表面上设置有键槽限制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9相对旋转。

第一搅拌桨5位于第二搅拌桨6的下侧,第一搅拌桨5包括圆盘状的第一本体16和若干向下延伸的第一桨叶17。第一本体16沿竖直方向遮蔽第一通孔26。

第一桨叶17旋转,使溶液获得离心力,并向第一搅拌桨5外侧流出。第一通孔26处形成负压,下空腔24内溶液经第一通孔26进入上空腔25进行混合,而上空腔25内溶液经第二通孔27进入下空腔24进行混合,形成了第一循环29。

第一桨叶17与第一隔板3的最小距离为10~20mm。避免第一桨叶17与第一隔板3粘连或卡入杂质。

第一桨叶17沿第一本体16的径向呈直线,变化第一搅拌桨5的旋转方向,不影响第一通孔26处负压的产生。

第二通孔27可以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圆管28。第二圆管28使得上空腔25顶部的溶液可以进入下空腔24。

第二圆管28还可以与上空腔25的侧壁连接,减少第二圆管28的晃动。

另外,第一通孔26可以设置有向上空腔25内延伸的第一圆管18,第一圆管18与第一本体16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桨叶17的高度。使得由第一通孔26进入上空腔25的溶液先与第一桨叶17碰撞,再流动至第一搅拌桨5的外侧。

第二转轴9朝向第一隔板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圆管18内。第二转轴9旋转时,第二转轴9朝向第一隔板3的一端产生振动,使得第一圆管18内溶液受激振动,同时第一圆管18还对第二转轴9进行限位,有利于第二转轴9的安装。

第一圆管18的径向表面设置有第四通孔,减少溶液流动阻力。

第二转轴9朝向第一隔板3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19,第一凹槽19的底部设置连通第二转轴9的径向外表面的第三通孔20,第三通孔20位于第一搅拌桨5的上方。溶液由第三通孔20流动至第一凹槽19内,再由第一搅拌桨5下侧流动至第一搅拌桨5的外侧,形成第二循环30,加强溶液的循环流动。

如图3所示,第二搅拌桨6包括圆盘状的第二本体14和向第二本体14的两端延伸的第二桨叶15,第二桨叶15沿第二本体14的径向外侧设置有U形开口,U形开口减少搅拌阻力,增加第二桨叶15的外轮廓周长,增强第二桨叶15的搅拌作用。

上空腔25的侧壁可以设置有第一凸起10,第一凸起10沿上空腔25的轴线延伸,溶液冲击第一凸起10产生紊流,有利于溶液的混合萃取。

第一凸起10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10垂直的第二凸起13,第二凸起13使溶液分层,加速溶液的上下流动。

桶体1与桶盖2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二隔板11,第二隔板11上设置有套装于第二转轴9的第一衬套12。第一衬套12限制第二转轴9的摆动,同时便于第二转轴9的安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