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成粒混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200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成粒混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成粒混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常常需要使用实验用的混料装置,其具有将矿物粉料混匀并成粒的功能。传统的实验室用混料装置只有一层筒体,结构简陋,可靠性差。并且,筒体的倾角无法调节,筒体内只有一种形状的抄板,难以同时兼顾混匀和成粒的效果,更不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矿物粉料。而且,传统的实验用混料装置无法精准控制倾角和转速,导致物料在筒内的成粒和混匀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实验的要求,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型成粒混料设备,其能够准确控制筒本体的倾角和转速,适用于各种矿物粉料,混匀和成粒效果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用型成粒混料设备,其要点在于:包括操作台和筒本体,在所述操作台的上部安装有支撑架和升降机构,所述筒本体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出料端的高度高于进料端的高度,所述进料端与支撑架铰接,所述出料端与升降机构铰接;所述筒本体由内筒和套在内筒外的外筒组成,在所述内筒的外壁上固套有从动齿轮,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在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在所述内筒的外壁上安装有一圈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永磁铁,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永磁铁相适应的霍尔元件,在所述进料端与支撑架的连接处安装有角度传感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叉架、丝杆和固定架,所述丝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操作台上,并具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该丝杆的一端连接有摇杆,在所述第一螺纹部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套筒,在所述第二螺纹部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套筒,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具有安装槽,下端具有滑轨,所述外筒通过销钉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内,在所述滑轨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叉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和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和第二滑块连接;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端和出料端连通,该内筒自进料端向出料端依次具有工作区Ⅰ、工作区Ⅱ和工作区III,在工作区Ⅰ的所述内筒内壁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平直抄板Ⅰ,该平直抄板Ⅰ与内筒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在工作区Ⅱ的所述内筒内壁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平直抄板Ⅱ,该平直抄板Ⅱ与内筒的轴线平行,在工作区III的所述内筒内壁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折弯抄板。

采用以上结构,筒本体可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调节倾斜角度,以适应于不同种类的矿物粉料,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混匀和成粒;内筒能够通过驱动电机的带动相对外筒单独转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通过角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筒本体的倾角,并配合摇杆对筒本体的倾角进行准确控制;通过霍尔原件和永磁铁的配合能够准确监测内筒的转速,并配合驱动电机对内筒的转速进行准确控制;通过倾斜设置的平直抄板Ⅰ能够快速地将矿物粉料混匀,并顺利地导入工作区Ⅱ,平直抄板Ⅱ能够使矿物粉料聚集成粒,并尽可能地减少内筒结疤,折弯抄板能够使剩余的矿物粉料聚集成粒,并抛洒形成料幕,进一步地避免内筒结疤。

作为优选: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和液晶显示屏。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液晶显示屏能够显示筒本体的倾角和内筒的转速,结合显示信息,通过控制按钮能够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动与关闭,实现精确控制内筒的转速,通过手摇摇杆,实现精确控制筒本体的倾角。

作为优选:所述筒本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度~30度。采用以上结构,在保证矿物粉料混匀与成粒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轴承套。采用以上结构,使内筒能够更加顺畅地相对外筒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平直抄板Ⅰ、平直抄板Ⅱ和折弯抄板均沿内筒的轴线呈螺旋阵列分布。通过螺旋阵列分布,使平直抄板Ⅰ、平直抄板Ⅱ和折弯抄板能够更加充分地与矿物粉料接触,加快混匀与成粒的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折弯抄板的折弯角度为90度。采用以上结构,能够更加充分地与矿物粉料接触,加快混匀与成粒的速度,并防止在折弯抄板上出现结疤问题。如果折弯角度是钝角,折弯抄板不易充分地与矿物粉料接触,而影响成粒效率和质量,如果折弯角是锐角,则一旦矿物粉料的含水较高,就会容易在折弯抄板上结疤。

作为优选:所述平直抄板Ⅰ、平直抄板Ⅱ和折弯抄板均通过焊接工艺安装在内筒的内壁上。采用以上结构,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结构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用型成粒混料设备,结构新颖,易于实现,工作可靠性高,能够精确控制筒本体的倾角和内筒的转速,以适用于不同的矿物粉料,提高矿物粉料的混匀与成粒效果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筒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筒的展开图;

图5为工作区Ⅰ的截面图;

图6为工作区Ⅱ的截面图;

图7为工作区II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操作台1和筒本体3,在所述操作台1的上部安装有支撑架2和升降机构4,所述筒本体3通过支撑架2和升降机构4固定安装在操作台1的上方,该筒本体3包括进料端36和出料端37,所述出料端37的高度高于进料端36的高度,并且,筒本体3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度~30度,在保证矿物粉料混匀与成粒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所述进料端36与支撑架2铰接,所述出料端37与升降机构4铰接。具体地说,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叉架41、丝杆42和固定架43,所述丝杆42可转动地安装在操作台1上,该丝杆42的一端连接有摇杆49,通过转动摇杆49即可使丝杆42转动。在丝杆42上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421和第二螺纹部422,在所述第一螺纹部421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套筒44,在所述第二螺纹部422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套筒45,所述固定架43的上端具有安装槽431,所述外筒32通过销钉46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431内,该固定架43的下端具有滑轨432,在该滑轨432上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47和第二滑块48,所述叉架4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臂411和第二连接臂412,所述第一连接臂4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44和第一滑块4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4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筒45和第二滑块48连接。转动摇杆49,带动丝杆42转动,丝杆42带动第一套筒44和第二套筒45相互靠近时,进料端36升高,筒本体3的倾角增大,丝杆42带动第一套筒44和第二套筒45相互远离时,进料端36下降,筒本体3的倾角减小,实现筒本体3倾角的调节,以适应于不同种类的矿物粉料,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混匀和成粒,结构稳定可靠。

请参见图3,所述筒本体3包括内筒31和套在内筒31外的外筒32,内筒31和外筒32之间设有轴承套,是内筒31能够更加顺畅地相对外筒转动。在所述内筒31的外壁上固套有从动齿轮33,在所述外筒32的内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4,在该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从动齿轮33啮合的主动齿轮35。当驱动电机34电机工作时,其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35转动,主动齿轮35带动从动齿轮33齿轮转动,最终使内筒31相对外筒32转动,整个传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高。

请参见图1~图3,在所述内筒31的外壁上安装有一圈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永磁铁5,在所述外筒32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永磁铁5相适应的霍尔元件6,通过霍尔原件6和永磁铁5的配合能够准确监测内筒31的转速。在所述进料端36与支撑架2的连接处安装有角度传感器7,通过角度传感器7能够准确监测筒本体3的倾角。在所述操作台1上设置有控制按钮8和液晶显示屏9,通过液晶显示屏9能够显示筒本体3的倾角和内筒31的转速,再通过控制按钮8能够控制驱动电机34的启动与关闭,实现对内筒31转速的准确控制,根据液晶显示屏9的显示信息,手摇摇杆47,控制叉架41的升降,实现对筒本体3倾角的准确控制。以适应于不同种类的矿物粉料,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地对矿物粉料进行混匀和成粒。

请参见图3和图4,所述内筒31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端36和出料端37连通,该内筒31自进料端36一端向出料端37一端依次具有工作区Ⅰ313、工作区Ⅱ314和工作区III315。

请参见图4和图5,在工作区Ⅰ313的所述内筒31内壁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平直抄板Ⅰ316,该平直抄板Ⅰ316与内筒3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通过倾斜设置的平直抄板Ⅰ316能够快速地将矿物粉料混匀,并顺利地导入工作区Ⅱ314。

请参见图4和图6,在工作区Ⅱ314的所述内筒31内壁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平直抄板Ⅱ317,该平直抄板Ⅱ317与内筒31的轴线平行,平直抄板Ⅱ317能够使矿物粉料聚集成粒,并尽可能地减少内筒31在其内壁上形成结疤。

请参见图4和图7,在工作区III315的所述内筒31内壁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折弯抄板318,该折弯抄板318的折弯角度为90度,通过这一设计能够使折弯抄板318更加充分地与矿物粉料接触,加快混匀与成粒的速度,并防止在折弯抄板318上出现结疤问题。如果折弯抄板318的折弯角度是钝角,将会使折弯抄板318不易充分地与矿物粉料接触,而影响成粒效率和质量,如果折弯抄板318的折弯角是锐角,则一旦矿物粉料的含水较高,就会容易在折弯抄板318上结疤。

请参见图4,所述平直抄板Ⅰ316、平直抄板Ⅱ317和折弯抄板318均沿内筒31的轴线呈螺旋阵列分布,通过螺旋阵列分布,使平直抄板Ⅰ316、平直抄板Ⅱ317和折弯抄板318能够更加充分地与矿物粉料接触,加快混匀与成粒的速度。并且,所述平直抄板Ⅰ316、平直抄板Ⅱ317和折弯抄板318均通过焊接工艺安装在内筒31的内壁上,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结构牢固、可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