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930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器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排杂 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是通过风扇来吸风冷却的,这在平时也许没有什么问 题,但当其工作环境中的灰尘过多时,像联合收割机以及工作在其他多糠杂环 境中的发动机散热器的防护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特别是联合收割机,工作环 境糠杂多,稍不注意清扫就会堵住散热器,全负荷状态下的发动机即刻就产生 高温,因为润滑油在高温状态下就失去润滑作用,造成拉缸、抱瓦、轴承损坏 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三夏"收割时间紧,劳动强度大,困倦的机手、机主常常 难顾此处,夜间更难顾及,联合收割机投资大,收获时间短,时因发动机故障 而令机主伤心和无奈,况且发动机维修需要专业维修人员,专用设备和工具, 费用高,耗时长,甚至因修发动机而耽误一个作业点。
针对上述问题,广大技术人员以及收割机机手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提出个各自的解决方法,如中国专利96230168.X的发明中提到的收割机散热器 的防尘降温罩,通过设置一个带网罩的封闭壳体把收割机散热器封闭,能够有 效的防止麦秸灰尘吸入散热器;但一旦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在网罩的表面累积 大量的灰尘,以致影响通风,也就影响了散热器的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含有双风室护风 罩、方框形机架、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通过其框架与方框形机架安装固定在 一起,所述的防护罩的端部框架正中安装固定有双层轴管;该双层轴管的夹层 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三或四个径向支撑;该双层轴管的内层管通过轴承安装 有转轴,该转轴在防护罩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风叶,其伸出防护罩的一端固定 安装有桶形封头盖,所述的封头盖直径为与双层轴管的外层管直径相匹配并形 成转动配合;所述的封头盖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进风口,该进风口与双层轴管 的夹层连通,进风口外固定安装有与防护罩外形匹配的并且横截面为槽型的吸 嘴,该吸嘴的槽口正对防护罩,在所述的吸嘴与防护罩接近的边沿上设有毛刷; 所述的防护罩框架安装在所述的方框形机架上;所述的方框形机架两侧边上设 有风道;所述的双风室护风罩有内外两个锥形的风室,其外风室通过风管连通 方框形机架侧边上的风道;再连通所述的双层轴管的夹层。
所述的方框形机架为双层的,双层之间通过安装在侧边框上的铰链连接, 在对应的侧边框上设有卡扣式固定结构。
所述的封头盖与双层轴管的外层管之间为台阶轴形式的配合。
所述的双层轴管的外层管固定有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通过紧固件与防护 罩框架连接。
所述的吸嘴的横截面为方形槽,或为V形槽,或为U形槽。 所述的防护罩的外形为圆柱体,或为圆锥台、或为带有圆角的圆柱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有效的排除糠杂对散热器堵塞。
装置与发动机风叶处的双风室护风罩有两个风室,外风室用作排糠杂,左 右两侧的风道连通至双层轴管的夹层,再连通至吸嘴,当发动机的风叶旋转时, 在风道以及吸嘴的槽内产生吸力,把沉积防护罩上的糠杂吸走,糠杂经吸嘴, 双层轴管夹层,直到发动机风叶处,绕过发动机散热器,从而不会堵塞散热器。
2、 提高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效果。
双风室护风罩的内风室,正对发动机散热器,其气流是经过防护罩过滤过 的空气,不含糠杂,对散热器的通透性好,能够很好的冷却散热器。
3、 无动力,节能环保。
该装置的运行,不需提供外加动力,利用发动机风叶产生的吸力带动安装 在双层轴管内层管的转轴上的风叶,带动整个转轴旋转,以及安装在该转轴外 端的桶形封头盖和吸嘴,吸糠杂的吸力是利用了发动机风叶旋转在外缘产生的 吸力较大的特点。
4、 使用维护方便。
所述的方框形机架设置成用铰链连接的两个,并且安装有卡扣式固定结构,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像开门一样的打开,清洗该装置内部和发动机散热器上 面的细微灰尘。
5、 有效的保护发动机。
由于上述原因,该装置的使用能够不使发动机产生高温,使发动机避免了 因高温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四

图1为该装置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该装置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该装置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该装置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图1或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1或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1或图2的C向视图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l、图5、图6 、图7 ,图中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 护装置,含有双风室护风罩19、方框形机架13、防护罩3,所述的防护罩3通 过其框架10与方框形机架13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防护罩3的端部框架正 中安装固定有双层轴管ll;该双层轴管ll的夹层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三或四 个径向支撑7;该双层轴管的内层管6通过轴承5安装有转轴4,该转轴4在防 护罩3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风叶15,其伸出防护罩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桶形封头 盖22,所述的封头盖22直径与双层轴管11的外层管8直径相匹配并形成转动 配合;所述的封头盖22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进风口,该进风口与双层轴管11 的夹层连通,进风口外固定安装有与防护罩3外形匹配的并且横截面为槽型的 吸嘴l,该吸嘴l的槽口正对防护罩3,在所述的吸嘴1与防护罩3接近的边沿 上设有毛刷2;所述的防护罩框架10安装在所述的方框形机架13上;所述的方 框形机架13两侧边上设有风道14;所述的双风室护风罩19有内外两个锥形的 风室,其外风室18通过风管17连通方框形机架侧边上的风道14;再连通所述 的双层轴管11的夹层;所述的封头盖22与双层轴管的外层管8之间为台阶轴 形式的配合;所述的双层轴管的外层管8固定有连接法兰9,该连接法兰9通过 紧固件与防护罩框架10连接;所述的吸嘴1的横截面为方形槽;所述的防护罩 3的外形为圆柱体;吸嘴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或为V形槽,或为U形槽,但也 不限于上述几种,只要是槽形即可。
使用时将双风室护风罩19和方框形机架13分别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16的 两侧,连接外风室18和方框形机架侧边上风道14的风管17绕过发动机散热器 16,发动机工作时,图中的发动机风叶20旋转产生的气流,带动该装置上的风 叶15旋转,并带动吸嘴l旋转;另外该气流由两部风组成,在图中分别用实心 箭头和空心箭头标出,实心箭头代表吸嘴1吸起的带有糠杂的气流,空心箭头 代表经过防护罩3过滤的没有糠杂的气流,该装置利用在发动机风叶20外围产 生的大风力来吸糠杂,在发动机风叶20中心部位产生的小风力作为冷却气流的 动力;充分利用了其特点。
实施例二附图未画,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 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二中的所述的防护罩3的外形为圆锥台形。
实施例三附图为画,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 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二中的所述的防护罩3的外形为带圆角的圆柱体。
实施例四参见图2、图5、图6 、图7,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 图中标号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四中的所 述的方框形机架13为双层的,双层之间通过安装在侧边框上的铰链21连接, 在对应的侧边框上设有卡扣式固定结构23。
实施例五参见图3,实施例为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 同之处为,实施例五中的所述的防护罩3的外形为圆锥台形。
实施例六参见图4,实施例三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 同之处为,实施例六中的所述的防护罩3的外形为带圆角的圆柱体。
上述实施例中,防护罩不限于一层,也可以为两层或三层。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含有双风室护风罩、方框形机架、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通过其框架与方框形机架安装固定在一起,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护罩的端部框架正中安装固定有双层轴管;该双层轴管的夹层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三或四个径向支撑;该双层轴管的内层管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该转轴在防护罩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风叶,其伸出防护罩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桶形封头盖,所述的封头盖直径为与双层轴管的外层管直径相匹配并形成转动配合;所述的封头盖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进风口,该进风口与双层轴管的夹层连通,进风口外固定安装有与防护罩外形匹配的并且横截面为槽型的吸嘴,该吸嘴的槽口正对防护罩,在所述的吸嘴与防护罩接近的边沿上设有毛刷;所述的防护罩框架安装在所述的方框形机架上;所述的方框形机架两侧边上设有风道;所述的双风室护风罩有内外两个锥形的风室,其外风室通过风管连通方框形机架侧边上的风道;再连通所述的双层轴管的夹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方框形机架为双层的,双层之间通过安装在侧边框上的铰链连接,在对应的侧 边框上设有卡扣式固定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封头盖与双层轴管的外层管之间为台阶轴形式的配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双层轴管的外层管固定有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通过紧固件与防护罩框架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吸嘴的横截面为方形槽,或为V形槽,或为U形槽。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防护罩的外形为圆柱体,或为圆锥台、或为带有圆角的圆柱体。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 防护罩至少为一层。
全文摘要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排杂防护装置,含有双风室护风罩、方框形机架、防护罩,采用将通过散热器的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散热,一部分用来带走尘杂,该装置能有效的排除糠杂对散热器堵塞,提高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效果;无动力,节能环保;使用维护方便;有效的保护发动机。
文档编号F01P5/02GK101178021SQ200710054269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3日
发明者闫新强 申请人:闫新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