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省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311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省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将燃油在燃烧前有效进行分子
细微化活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M343718 "促使燃油细微化之装置",揭示在一管状体中设置复数个滚动体,并在管状体两端安装封盖,此两封盖分别设有孔洞,而滚动体外径大于孔洞,以防止珠球滚至管状体外,使用时,只须将该管状体置放于油箱中,燃油便能自然流入管状体中,并通过碰撞复数滚动体,达到分子细微化的效果,从而有效增进燃油的含氧量,使其完全燃烧,提升引擎马力。 但在使用中发现,该专利存在以下缺点 —、其置放于油箱中时,会沉积于油箱底部,仅能对油箱底部附近燃油进行细微化,至于油箱其它部位的燃油,则全然无细微化效果,故其对引擎马力提升相当有限;[0006] 二、一般油箱底部的流动情形并不大,所以燃油并不容易在管状体中流动,故该专利对油箱底部燃油的细微化效果,也很有限; 三、该装置通过由滚动体相互碰撞产生细微化效果,因此未有碰撞或碰撞不大时,其效果相对不佳。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努力研究,并经多次改良,终于有了本案的产生。[0009]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省油装置,能将燃油充分进行分子细微化,
达到环保、节能及提升引擎马力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种车辆省油装置,包括 —内部具有容室的壳体,一端设有进油接嘴,进油接嘴具有能接通容室、油箱供油管路的导油孔,壳体另一端设有出油接嘴,出油接嘴具有能接通容室、引擎供油管路的导油孔; 至少一活化组件,以能细微化燃油的成分为原料制成,该活化组件安装于容室中,
且具有复数个连通进油接嘴导油孔、出油接嘴导油孔的流道,该流道呈线性设置。 所述复数流道在同一位置的截面总和大于或等于导油孔截面。 所述壳体于内部中段形成一等孔径的容室,而壳体一端缘内部则具有与容室连通的前置腔道,进油接嘴连通于前置腔道,壳体另一端缘内部则具有与容室连通的后置腔道,出油接嘴连通于后置腔道;活化组件的流道连通前置腔道及后置腔道。 所述壳体前置腔道孔径朝壳体该端缘收束,并贯设有一组装孔,进油接嘴固设于组装孔;而壳体后置腔道孔径朝壳体另一端收束,并贯设有安装孔,出油接嘴固设于安装孔。 所述进油接嘴具有一对合组装孔的轴部、一组接油箱供油管路的结合部、一连通前置腔道及油箱供油管路的导油孔;而出油接嘴具有一对合安装孔的轴杆、一组接引擎供
3油管路的结合轴、一连通后置腔道及引擎供油管路的导油孔。[0019] 所述壳体由上壳及下壳对合而成。 所述壳体由一具有容室的管壳、一对接于管壳一端的前罩、一对接于管壳另一端的后罩构成,其前罩内部具有前置腔道,后罩内部具有后置腔道。 所述活化组件由复数支轴杆会聚组成,且相邻活化组件之间形成有同轴向的流道。 所述活化组件以复数片迭接的盘体组成,各迭接活化组件贯设有互为连通的流道。 所述壳体呈挠曲设置。 当引擎作动时,强制燃油经过活化组件,使燃油有足够时间在容室中充分进行分子细微化,继而完全燃烧,达到环保、节能及提升引擎马力的功效,据以有效改善前述专利前案的诸项缺点。 本实用新型除能改善上述专利前案的诸项缺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活化组件的流道在同一位置的截面总和大于或等于导油孔截面,
具有迟滞燃油于容室的功能,以使燃油具有足够时间充分及有效地为活化组件细微化。 二、本实用新型前置腔道的设计,可以达到贮存燃油并平均分配燃油进入流道的
作用,以使燃油不会集中的通过特定的流道,以达到前置平均分配的功能。 三、本实用新型后置腔道的设计,可以达到收集细微化燃油的作用,使之混合后均
匀分配于引擎供油管路,使引擎输出马力更趋稳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00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003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0035]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示意图;[0036]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示意图;[0037]图9为图8应用于可挠曲壳体的示意图;[0038]图10为图8应用于可弯曲壳体的示意图。[0039]标号说明1A上壳 1B下壳1C管壳1D前罩 1E后罩10容室ll前置腔道 12组装孔13进油接嘴131轴部 132结合部133导油孔14后置腔道 15安装孔16出油接嘴161轴杆 162结合轴163导油孔2油箱供油管路[0047] 3引擎供油管路 4活化组件41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 —壳体,由上壳1A及下壳1B对合焊接而成,使壳体内部中段形成一等孔径的容室10,而壳体一端缘内部具有与容室10连通的前置腔道11,前置腔道11孔径朝壳体该端缘收束,并贯设有一组装孔12,组装孔12供进油接嘴13焊固,该进油接嘴13具有一对合组装孔12的轴部131、一透过扣环而组接油箱供油管路2的结合部132、一连通前置腔道11及油箱供油管路2的导油孔133,以使进油接嘴13引导油箱燃油进入前置腔道11 ;壳体另一端缘内部具有与容室10连通的后置腔道14,该后置腔道14的孔径朝壳体另一端收束,并贯设安装孔15,安装孔15供出油接嘴16焊固,该出油接嘴16具有一对合安装孔15的轴杆161、一透过扣环而组接引擎供油管路3的结合轴162、一连通后置腔道14及引擎供油管路3的导油孔163 ; —活化组件4,以能细微化燃油的成分为原料制成的非颗粒体,具体而言,其可由远红外线或磁性颗粒等原料的单一或混合组成,该活化组件4对合的安装于前述容室10中,此活化组件4具有复数个连通前置腔道11及后置腔道14的流道41,以使进油接嘴13能透过容室IO而与出油接嘴16连通,流道41呈线性设置,且在同一位置的截面总和大于或等于导油孔133、163截面。 当引擎作动时,抽取油箱中的燃油,燃油经油箱供油管路2 —进油接嘴13 —前置腔道11 —活化组件4流道41 —后置腔道14 —出油接嘴16 —引擎供油管路3,在此过程中,活化组件4所含的的远红外线颗粒或磁性颗粒等原料的磁力线能对通过流道41的燃油进行分子细微化,以改变该分子的活跃性,使之完全燃烧,可达到环保、节省能源及提升引擎马力的效果。 图4所示,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容室10、前置腔道11、后置腔道14及活化组件4的形状可视实际需求作任意几何变化;至于图5则是进一步说明流道41截面形状亦能作任意几何变化。 图6所示的壳体可由一具有容室10的管壳1C、一对接于管壳1C 一端的前罩1D、一对接于管壳1C另端的后罩1E构成,其前罩1D内部具有第一图所示的前置腔道11及组装孔12,后罩1E内则具有图1所示的后置腔道14及安装孔15,该图6所示壳体结构与图1壳体结构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 图7活化组件4以复数支轴杆会聚组成,只需使相邻活化组件4之间形成同轴向的流道41即可; 图8进一步说明活化组件4能以复数片迭接的盘体组成,只需将各迭接的活化组件4贯设为互为连通的流道41即可,至于图9及图10则是进一步说明图8的活化组件4可实施于可挠曲或弯曲的壳体中,以达到能在有限距离延长活化路径的作用。[0057]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其实施范围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对其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部具有容室的壳体,一端设有进油接嘴,进油接嘴具有能接通容室、油箱供油管路的导油孔,壳体另一端设有出油接嘴,出油接嘴具有能接通容室、引擎供油管路的导油孔;至少一活化组件,以能细微化燃油的成分为原料制成,该活化组件安装于容室中,且具有复数个连通进油接嘴导油孔、出油接嘴导油孔的流道,该流道呈线性设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流道在同一位置的截面总和大于或等于导油孔截面。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于内部中段形成一等孔径的容室,而壳体一端缘内部则具有与容室连通的前置腔道,进油接嘴连通于前置腔道,壳体另一端缘内部则具有与容室连通的后置腔道,出油接嘴连通于后置腔道;活化组件的流道连通前置腔道及后置腔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置腔道孔径朝壳体该端缘收束,并贯设有一组装孔,进油接嘴固设于组装孔;而壳体后置腔道孔径朝壳体另一端收束,并贯设有安装孔,出油接嘴固设于安装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接嘴具有一对合组装孔的轴部、一组接油箱供油管路的结合部、一连通前置腔道及油箱供油管路的导油孔;而出油接嘴具有一对合安装孔的轴杆、一组接引擎供油管路的结合轴、一连通后置腔道及引擎供油管路的导油孔。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上壳及下壳对合而成。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一具有容室的管壳、一对接于管壳一端的前罩、一对接于管壳另一端的后罩构成,其前罩内部具有前置腔道,后罩内部具有后置腔道。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组件由复数支轴杆会聚组成,且相邻活化组件之间形成有同轴向的流道。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组件以复数片迭接的盘体组成,各迭接活化组件贯设有互为连通的流道。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挠曲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省油装置,其包括一内部具有容室的壳体,一端设有进油接嘴,另一端设有出油接嘴;至少一活化组件,以能细微化燃油的成分为原料制成,该活化组件安装于容室中,且具有复数个连通进油接嘴导油孔、出油接嘴导油孔的流道,该流道呈线性设置。本实用新型在引擎作动时能使经过活化组件的燃油有足够时间在容室中充分进行分子细微化,进而达到环保、节能及提升引擎马力的功效。
文档编号F02M27/00GK201531332SQ20092013974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张清源, 张铭钧 申请人:张清源;张铭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