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089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压汽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的进气歧管
>J-U装直。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经压气机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为进一步提高增压后的空气密度,同时抑制爆震的发生,需要冷却设备,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因此对于增压汽油机来说,必须配备增压中冷器。目前,增压中冷器普遍布置在压气机和进气歧管之间,热空气由压气机压缩后经热空气管路进入增压中冷器,经增压中冷器冷却后通过冷空气管路进入节气门,从节气门进入进气歧管。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这种增压中冷器布置方式需要较长的连接管路,不仅管路内部容积大而且需要大的安装空间,不利于发动机组件布置和变工况时瞬态响应,尤其是对于采用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增压汽油机,进气管路容积严重影响其响应速度及废气再循环率,比如,在从有较大废气再循环需求的工况到无废气再循环需求的工况,如果管路容积较大,则会因为其中残留的大量废气而导致发动机燃烧恶化或因管路中残留过量空气而导致再循环废气不能及时进入缸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种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至少一根进气支管、与所述进气支管连接的谐振腔、增压中冷器及节气门底座,所述增压中冷器的一端与所述谐振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节气门底座连接。具体地,所述增压中冷器的下端与所述谐振腔连接,所述增压中冷器的上端与所述节气门底座连接。具体地,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谐振腔的垂直方向的一个侧面连接。具体地,所述增压中冷器包括换热器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开口,且与所述谐振腔的外壳的上端连接,所述壳体的上端与所述节气门底座连接。具体地,所述壳体的下端与所述谐振腔的外壳的上端通过法兰面连接。具体地,所述节气门底座与所述壳体成一定角度,且所述节气门底座向所述进气支管所在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谐振腔的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增压中冷器与常规进气歧管集成为一体,省略了增压中冷器与常规进气歧管之间的连接管路,热空气由压气机压缩后经热空气管路进入节气门,通过节气门进入增压中冷器,经增压中冷器冷却后直接进入谐振腔。由于省略了冷空气管路,减小了系统的管路容积,改善了增压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性,特别对采用外部废气再循环的增压发动机,可以避免因管路中残留大量废气而导致发动机燃烧恶化或因管路中残留过量空气而导致再循环废气不能及时进入缸内的现象;节约了中冷器的安装空间;而且,短的连接管路有利于减小进气压力损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排气压力的需求。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歧管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歧管的另一角度视图。其中I、进气支管,2、谐振腔,3、增压中冷器,4、节气门底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I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支管I、谐振腔2、增压中冷器3及节气门底座4。进气支管I的数量可以根据发动机气缸数决定,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共有四根进气支管1,四根进气支管I并列设置且一体加工,在其它实施例中,进气支管I可单独加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谐振腔2由一外壳构成,与四根进气支管I加工为一体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进气支管I与谐振腔2也可以分别加工,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增压中冷器3的一端直接与谐振腔2连接,另一端与节气门底4座连接。工作时,热空气由压气机压缩后经热空气管路直接从进气门底座4进入增压中冷器3,经增压中冷器3冷却后直接进入进气歧管的谐振腔2,再从谐振腔2进入进气支管I。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歧管,通过将增压中冷器与常规进气歧管集成为一体,省略了增压中冷器与常规进气歧管之间的连接管路,热空气由压气机压缩后经热空气管路进入节气门,通过节气门进入增压中冷器,经增压中冷器冷却后直接进入谐振腔。由于省略了冷空气管路,减小了系统的管路容积,避免了管路中残留大量的废气导致发动机燃烧恶化或因管路中残留过量空气而导致再循环废气不能及时进入缸内的现象,同时也节约了中冷器的安装空间,而且,短的连接管路有利于减小进气压力损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排气压力的需求。增压中冷器3可以根据增压后空气的冷却需求、系统压降以及系统布局等要求选择,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压中冷器3包括换热器和壳体,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壳体模块化加工,所述壳体的下端开口形成法兰面,谐振腔2的外壳的上端开口形成法兰面,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壳通过所述的两个法兰面结合,通过螺栓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壳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等连接方式连接,为了使装置密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法兰面之间设有密封垫,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橡胶密封圈等密封件对连接处进行密封。所述壳体的上端与节气门底座4连接。传统的增压中冷器会因为水蒸气冷凝而存积大量液态水,大量结滴的水进入燃烧室会导致发动机熄火,同时也会加剧发动机早期磨损,在较寒冷的季节,当气温降到冰点以下后,过多存积的冷凝水会带来中冷器的换热器结冰破裂的风险。本发明实施例根据进气支管I在发动机上的安装方式,将增压中冷器3设置在高于进气支管I和谐振腔2的位置,确保了增压中冷器3中的水蒸气凝结后在重力作用下离开换热器表面,防止了换热器结冰破裂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节省安装空间,如图I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支管I与谐振腔 2的外壳的一个垂直侧面连接。如图2所示,节气门底座4与所述壳体成一定角度,即节气门底座4位于所述壳体上端面的一条棱上,一部分与形成所述棱的上端面连接,另一部分与形成所述棱的侧面连接,所述角度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设计,节气门底座4向进气支管I所在方向倾斜。节气门底座4与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系统的布局要求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装位置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歧管易于加工、密封可靠并方便拆装。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至少一根进气支管、与所述进气支管连接的谐振腔、增压中冷器及节气门底座,所述增压中冷器的一端与所述谐振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节气门底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中冷器的下端与所述谐振腔连接,所述增压中冷器的上端与所述节气门底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支管与所述谐振腔的垂直方向的一个侧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中冷器包括换热器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开口,且与所述谐振腔的外壳的上端连接,所述壳体的上端与所述节气门底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与所述谐振腔的外壳的上端通过法兰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气门底座与所述壳体成一定角度,且所述节气门底座向所述进气支管所在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谐振腔的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属于增压汽油机领域。所述进气歧管包括至少一根进气支管、与所述进气支管连接的谐振腔、增压中冷器及节气门底座,所述增压中冷器的一端与所述谐振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节气门底座连接。本发明通过将增压中冷器与常规进气歧管集成为一体,省略了增压中冷器与常规进气歧管之间的连接管路,热空气由压气机压缩后经热空气管路进入节气门,通过节气门进入增压中冷器,经增压中冷器冷却后直接进入谐振腔。由于省略了冷空气管路,减小了系统的管路容积,改善了增压发动机的瞬态响应性,特别对采用外部废气再循环的增压发动机,可以避免因管路中残留大量废气而导致发动机燃烧恶化或因管路中残留过量空气而导致再循环废气不能及时进入缸内的现象,同时也节约了中冷器的安装空间。
文档编号F02B29/04GK102635471SQ20121012686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李玉琦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