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614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主要由所述主件与附件有机组成,其中所述外壳体设于内壳体外侧,所述微滤网设于外壳体与上隔层间,所述上隔层设于微滤网与后磁管间,所述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侧,所述后磁管设于上隔层与中隔层间,所述中隔层设于后磁管与细滤网间,所述细滤网设于中隔层与过滤器间,所述过滤器设于细滤网与次滤网间,所述次滤网设于过滤器与下隔层间,所述下隔层设于次滤网与前磁管间,所述前磁管设于下隔层与前隔层间,所述前隔层设于前磁管与初滤网间,所述初滤网设于内壳体与前隔层间,所述热夹层位于外壳体与内壳体间,所述内污管、烟气管分别连通于外壳体下侧,所述热气管与热夹层连相,所述标排管连通于外壳体上侧。
【专利说明】 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排器,特别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
【背景技术】
[0002]当今世界,各种燃能机动汽车节能和尾气环保排放等要求,早已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重点研发课题之一,但至今各种汽车尤其是乘用汽车所配置使用的尾气排放器技术还相当滞后,由于汽车拥有量日益增大,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同时,随之带来严重的尾气排放与噪声污染等不利后果。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技术结构超前、性能优适应广、多层除噪降污和高效节能环保的汽车尾气滤排器。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汽车专用尾气滤排器技术滞后和汽车产业市场发展需求问题,提供一种技术结构超前、性能优适用广、多层除噪降污、安用可靠便利、制用成本极低和综合性价比更高的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
[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包括主件、附件两个部分,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主件包括外壳体、微滤网、后隔层、内壳体、后磁管、中隔层、细滤网、过滤器、次滤网、下隔层、前磁管、前隔层、初滤网、热夹层,所述外壳体设置于内壳体外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所述微滤网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外壳体后端内侧与上隔层上侧之间,所述上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微滤网下侧与后磁管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后端连通,所述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所述后磁管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上隔层下侧与中隔层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上隔层、中隔层通孔连通,所述中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后端内侧和后磁管下侧与细滤网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前端连通,所述细滤网设置于内壳体中间内侧和中隔层与过滤器之间,所述过滤器为若干个磁性直通管合成置于内壳体中间和细滤网下侧与次滤网上侧之间,所述次滤网设置于过滤器下侧与下隔层上侧之间,所述下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和次滤网下侧与前磁管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前磁管后端连通,所述前磁管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和下隔层下侧与前隔层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前隔层通孔连通,所述前隔层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和前磁管下侧与初滤网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前隔层通孔连通,所述初滤网设置于内壳体前端内侧与前隔层下侧之间,所述热夹层位于外壳体内侧与内壳体外侧之间;
所述附件包括内污管、烟气管、热气管、标排管,所述内污管连通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下侦lJ,所述烟气管连通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下侧中间,所述热气管连接于外壳体一侧并与热夹层相通,所述标排管连通于外壳体和内壳体上侧中间。
[0005]由于采取上述技术结构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是采用超前综合设计理念与技术结构,将现有各种汽车专用尾气排放过滤器技术滞后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剔除、揉和、优化与提高,设计成以主件和附件的外壳体、微滤网、后隔层、内壳体、后磁管、中隔层、细滤网、过滤器、次滤网、下隔层、前磁管、前隔层、初滤网、热夹层、内污管、烟气管、热气管、标排管所构成的综合技术性能超前和高效节能环保的汽车尾气滤排器,该器以多层次和多功能滤污降噪为主进行综合设置,可有效克服现有普通汽车尾气排放过滤器影响节能和污染环境量大等弊端,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车辆尤其是乘用汽车运行的尾气排放过滤和提高节能环保力度,其使用综合节能增效率比现有普通汽车专用尾气排放器高35%以上,并相对降噪降污减排35%以上。因此,本发明具有综合技术性能优越、性能优适用广、制用简捷便利、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耐用,推广使用综合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极为明显。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的立体示意图。
[0008]兀件标号说明:1-外壳体,2-微滤网,3-后隔层,4-内壳体,5-后磁管,6-中隔层,7-细滤网,8-过滤器,9-次滤网,10-下隔层,11-前磁管,12 -前隔层,13-初滤网,14-内污管,15-烟气管,16-热气管,17-热夹层,18—标排管。
[0009]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其包括主件和附件两个部分。
[0010]所述主件包括外壳体1、微滤网2、后隔层3、内壳体4、后磁管5、中隔层6、细滤网
7、过滤器8、次滤网9、下隔层10、前磁管11、前隔层12、初滤网13、热夹层17,
所述外壳体I设置于内壳体4外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19,其主要作用是设置其它相关主件与配件,
所述微滤网2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外壳体I后端内侧与上隔层3上侧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进行最后微滤,
所述上隔层3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微滤网2下侧与后磁管5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5后端连通,其主要作用是隔离微滤网2与后磁管5并设置后磁管5后通口,
所述内壳体4设置于外壳体I内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19,其主要作用是设置其它相关主件与配件,
所述后磁管5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上隔层3下侧与中隔层6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上隔层3、中隔层6通孔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污染微粒进行最后磁化澄清,
所述中隔层6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后磁管5下侧与细滤网7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5前端连通,其主要作用是隔离后磁管5与细滤网7并设置后磁管5前通口,
所述细滤网7设置于内壳体4中间内侧和中隔层6与过滤器8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微粒进行进一步细滤,
所述过滤器8为若干个磁性直通管合成置于内壳体4中间和细滤网7下侧与次滤网9上侧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微粒进行中层多管磁化滞留,
所述次滤网9设置于过滤器8下侧与下隔层10上侧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微粒进行第二次过滤,
所述下隔层10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和次滤网9下侧与前磁管11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前磁管11后端连通,其主要作用是隔离前磁管11与次滤网9并设置前磁管11后通口,
所述前磁管11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和下隔层10下侧与前隔层12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10、前隔层12通孔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污染微粒进行初步磁化
澄清,
所述前隔层12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和前磁管11下侧与初滤网13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10、前隔层12通孔连通,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污染微粒进行初步磁化
澄清,
所述初滤网13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与前隔层12下侧之间,其主要作用是对尾气微粒进行初次过滤,
所述热夹层17位于外壳体I内侧与内壳体4外侧之间,其主要作用是扩散和积存内壳体4尾气热量;
所述附件包括内污管14、烟气管15、热气管16、标排管18,
所述内污管14连通于外壳体I和内壳体4下侧及管口设有封盖,其主要作用是排除内壳体4内侧过滤所滞留的微粒污垢,
所述烟气管15连通于外壳体I和内壳体4下侧中间,其主要作用是将尾气导入内壳体4中的初滤网13下侧,
所述热气管16连接于外壳体I 一侧并与热夹层17相通,其主要作用是将热夹层17中的尾气热量外排与节能利用,
所述标排管18连通于外壳体I和内壳体4上侧中间,其主要作用是将清洁的尾气进行国际达标排放。
[0011]简要实施过程:将本发明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固定于所需位置,并将烟气管15前端与燃能汽车发动机烟气管连通,这时烟气即从置于外壳体I中的内壳体4内侧初滤网13经初次过滤后,并经与前隔层12通孔连通的前磁管11磁化,接着烟气经下隔层10通口次滤网9第二次过滤后,再进入过滤器8受多个磁性直管滞留,随之由细滤网7细致过滤后经中隔层6通孔并经后磁管5进一步磁化后,烟气再经后隔层3通孔进入微滤网2细微过滤后,即可由标排管18按国际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进行排除。在滤排器工作过程中,内壳体4中的热能即不断传导至热夹层17中积存,并不断经热气管16排除或输送到车厢中取暖等用。同时,在滤排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将内污管14封盖打开,即可将内壳体4中的尘污清除干净。
[0012]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与简要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及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汽车尾气滤排器,包括主件、附件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件包括外壳体(I)、微滤网(2)、后隔层(3)、内壳体(4)、后磁管(5)、中隔层(6)、细滤网(7)、过滤器(8)、次滤网(9)、下隔层(10)、前磁管(11)、前隔层(12)、初滤网(13)、热夹层(17),所述外壳体(I)设置于内壳体(4)外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19),所述微滤网(2)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外壳体(I)后端内侧与上隔层(3)上侧之间,所述上隔层(3)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微滤网(2)下侧与后磁管(5)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5)后端连通,所述内壳体(4)设置于外壳体(I)内侧并与之形成热夹层(19),所述后磁管(5)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上隔层(3)下侧与中隔层(6)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上隔层(3)、中隔层(6)通孔连通,所述中隔层(6)设置于内壳体(4)后端内侧和后磁管(5)下侧与细滤网(7)上侧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后磁管(5)前端连通,所述细滤网(7)设置于内壳体(4)中间内侧和中隔层(6)与过滤器(8)之间,所述过滤器(8)为若干个磁性直通管合成置于内壳体(4)中间和细滤网(7)下侧与次滤网(9)上侧之间,所述次滤网(9)设置于过滤器(8)下侧与下隔层(10)上侧之间,所述下隔层(10)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和次滤网(9)下侧与前磁管(11)之间,且中间设有通孔与前磁管(11)后端连通,所述前磁管(11)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和下隔层(10)下侧与前隔层(12)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10)、前隔层(12)通孔连通,所述前隔层(12)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和前磁管(11)下侧与初滤网(13)上侧之间,且前、后端口分别与下隔层(10)、前隔层(12)通孔连通,所述初滤网(13)设置于内壳体(4)前端内侧与前隔层(12)下侧之间,所述热夹层(17)位于外壳体(I)内侧与内壳体(4)外侧之间; 所述附件包括内污管(14)、烟气管(15)、热气管(16)、标排管(18),所述内污管(14)连通于外壳体(I)和内壳体(4)下侧,所述烟气管(15)连通于外壳体(I)和内壳体(4)下侧中间,所述热气管(16)连接于外壳体(I) 一侧并与热夹层(17)相通,所述标排管(18)连通于外壳体(I)和内壳体(4)上侧中间。
【文档编号】F01N3/033GK103912342SQ20131071271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韦战 申请人: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