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52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及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增压发动机能够将进入气缸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预先进行压缩或压缩后再加以冷却,以提高进入气缸的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密度,从而使充气质量增加,并在供油系统的适当配合下,使更多的燃料很好燃烧,达到提高发动机动力性、提高比功率、改善燃料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和噪声的目的。因此,为提升汽车的性能,多使用增压发动机来代替一般的发动机应用在汽车中。而为适用增压发动机,与增压发动机连接的排气歧管,将气缸排出的高温气体导向到增压器蜗壳。

但是,由于气缸排出的气体不仅高温高压而且具有腐蚀性,会使得排气歧管具有一体连接结构的前法兰受到高温高压气体冲击热变形,造成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处出现漏气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及汽车,以避免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处出现的漏气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包括:

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排气歧管;

设置于所述排气歧管第一端、与所述气缸的缸盖连接的前法兰;

设置于所述排气歧管第二端、与增压器涡壳连接的后法兰;其中,

所述前法兰与所述缸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

其中,所述凹槽沿所述接触面的宽度方向延伸,将所述前法兰分割为与所述气缸一一对应的多个部分。

其中,所述前法兰设置有连接所述缸盖的固定安装孔,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安装孔以及对应在所述缸盖上的预留安装孔,通过旋紧固定。

其中,所述前法兰的每个部分上围绕排气通孔均设置有四个固定安装孔。

其中,所述凹槽隔断所述前法兰相邻两部分之间共用的固定安装孔。

其中,所述排气歧管与所述后法兰之间设置有排气缓冲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主要包括多个排气歧管、连接排气歧管与缸盖的前法兰以及连接排气歧管与增压器涡壳的后法兰,其中,多个排气歧管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一一对应,每个排气歧管将其所对应的气缸排出的气体导向至增压器涡壳。而由于前法兰与缸盖的接触面上设置的多个凹槽,给前法兰受到气缸排出气体的热冲击发生热变形预留了一定的空间,有效避免了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处的漏气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气歧管;

2-前法兰;

201-接触面;

3-后法兰;

4-凹槽;

5-固定安装孔;

6-排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处会出现漏气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通过设计能够抵消热变形影响的前法兰结构,以避免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处的漏气现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包括: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排气歧管1;设置于所述排气歧管1第一端、与所述气缸的缸盖连接的前法兰2;设置于所述排气歧管1第二端、与增压器涡壳连接的后法兰3;其中,所述前法兰2与所述缸盖的接触面20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4。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主要包括多个排气歧管1、连接排气歧管1与缸盖的前法兰2、连接排气歧管1与增压器涡壳的后法兰3,其中,多个排气歧管1与增压发动机的气缸一一对应,每个排气歧管1将其所对应的气缸排出的气体导向至增压器涡壳。而由于前法兰2与缸盖的接触面201上设置的多个凹槽4,给前法兰2受到气缸排出气体的热冲击发生热变形预留了一定的空间,有效避免了排气歧管1与缸盖连接处的漏气现象。

优选的,所述凹槽4沿所述接触面201的宽度方向延伸,将所述前法兰2分割为与所述气缸一一对应的多个部分。

以图2所示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为例,该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具有分别与四缸增压发动机的气缸一一对应的四个排气歧管1。这样,通过凹槽4的设置,将前法兰2分割为与气缸对应的四部分,达到消除四个排气歧管1各自的气道分别受热冲击进而产生的热变形的相互影响的目的。

此外,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与增压发动机的缸盖的连接,具体的,所述前法兰2设置有连接所述缸盖的固定安装孔5,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安装孔5以及对应在所述缸盖上的预留安装孔,通过旋紧固定。

然而,在凹槽4将前法兰2分割为多个部分后,若固定安装孔5的数量较少,则无法保证安装的强度。所以,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中,所述前法兰2的每个部分上围绕排气通孔6均设置有四个固定安装孔5。

这样,每个排气歧管1的均有四个安装固定点,在增加了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每个前法兰2部分在受热变形时,围绕气道的四个方向均有约束,使密封压力更均匀。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凹槽4隔断所述前法兰2相邻两部分之间共用的固定安装孔5。

往往为简化安装过程,前法兰2的相邻部分之间会共用某些固定安装孔5,如图2所示,在前法兰2上设置了十个固定安装孔5,相邻部分之间共用两个固定安装孔5。此时,凹槽4的具体位置还可以是隔断了共用的两个固定安装孔5。

此外,应该知道的是,气缸排出的气体由对应的排气歧管1引导,在后法兰3中汇总后进入到增压器涡壳,但是当多个排气歧管1中的气体在后法兰3处的汇合则会出现排气干涉现象,影响气体的流动。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排气歧管1与所述后法兰3之间设置有排气缓冲管。

该排气缓冲管由于需要对进入后法兰3的气体进行缓冲,具体实现上,根据排气歧管的数量,如四个排气歧管,可以选用直径为排气歧管直径两倍的排气缓冲管,每两个排气歧管连接一排气缓冲管,使气体缓冲后进入后法兰3。当然,在排气歧管数量较多时,也可以选择直径更大的排气缓冲管,与三个排气歧管连接;排气歧管数量较少时,也可以选择直径略大于排气歧管的排气缓冲管,仅与一个排气歧管连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还应该知道的是,为了保证前法兰2在受热膨胀时的变形量,优选的,前法兰2采用高镍铸铁D5S,厚度最小为12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排气歧管经前法兰与增压发动机气缸的缸盖连接,将气缸排出的气体导向至增压器涡壳,由于前法兰与缸盖的接触面上设置了多个凹槽,给前法兰受到气缸排出气体的热冲击发生热变形预留了一定的空间,有效避免了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处的漏气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

该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中,排气歧管经前法兰与增压发动机气缸的缸盖连接,将气缸排出的气体导向至增压器涡壳,由于前法兰与缸盖的接触面上设置了多个凹槽,给前法兰受到气缸排出气体的热冲击发生热变形预留了一定的空间,有效避免了排气歧管与缸盖连接处的漏气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应用了上述的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汽车,上述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汽车,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实用新型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