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立式甲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24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动力立式甲醇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甲醇泵,具体是一种双动力立式甲醇泵。



背景技术:

燃油泵是向发动机提供一定流量和压力燃料的动力泵。传统的燃油泵为机械式有刷泵,它包括、转子线圈绕组、定子磁铁、碳刷、换向器、止回阀、泄压阀、叶轮以及外壳等。永磁电动机通电即会带动叶轮旋转,将燃料油从进油口吸入,流过燃油泵内部、再从出油口压出,供给燃油系统供油。甲醇泵是燃油泵的一种,甲醇是一种能有效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目前,甲醇驱动的汽车已日益增多,且世界各国均在甲醇动力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希望其能更加高效、实用。

现有的甲醇泵均采用单级单吸的离心泵结构形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燃料输送供给不充足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甲醇泵工作不稳定的时候尤为明显,出现燃料断续现象,使汽车产生抖动,此外,汽车行驶过程中振动较大,对甲醇泵的安装结构有较高要求,但行驶里程数增加后依然需要定期检修,对甲醇泵进行紧固,而振动也是造成甲醇泵工作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样影响其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动力立式甲醇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动力立式甲醇泵,包括:永磁电机、泵壳和底座结构,所述永磁电机垂直设置,永磁电机的数量为2,所述泵壳由两个圆柱空腔体一体成型,且两个圆柱空腔体关于中线对称,圆柱空腔体的轴线位置均分别安装一叶轮,永磁电机的主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泵壳中两个叶轮固连;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板、隔震垫、滑套、压簧和底座,所述泵壳固定焊接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与隔震垫固连,所述压簧至少设置四组,且分别位于隔震垫的四个顶点位置处对称分布,隔震垫设置在滑套内,滑套焊接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永磁电机采用变频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壳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燃料出口上设置测压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壳上还设置排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组永磁电机和甲醇泵泵体结构,两组甲醇泵系统同时运行且互补,保证甲醇泵工作稳定,使燃油供应连续稳定,利用可减震的底座结构,有效减轻甲醇泵在车身运行时的振动,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双动力立式甲醇泵,包括:永磁电机1、泵壳2和底座结构,所述永磁电机1垂直设置,永磁电机1的数量为2,所述泵壳2由两个圆柱空腔体一体成型,且两个圆柱空腔体关于中线对称,圆柱空腔体的轴线位置均分别安装一叶轮(每个腔体及叶轮安装结构均相同,且与现有的甲醇泵腔体结构一致),永磁电机1的主轴分别通过联轴器与泵壳2中两个叶轮固连,这样使甲醇泵共有两组叶轮同时进行燃油输送,即使在某一组永磁电机1或叶轮吸油不稳定时,另一组通常仍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两组叶轮均不稳定的发生几率很低;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板3、隔震垫4、滑套5、压簧6和底座7,所述泵壳2固定焊接在底板3上,所述底板3与隔震垫4固连,所述压簧6至少设置四组,且分别位于隔震垫4的四个顶点位置处对称分布,隔震垫4设置在滑套5内,可在滑套5内上下运动,滑套5焊接固定在底座7上,所述底座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这样在甲醇泵受到振动时,将由压簧6进行缓冲,从而减轻泵体的振动,保持甲醇泵工作稳定。

所述永磁电机1采用变频电机,当其中一组永磁电机1工作稳定性出现波动时,另一组永磁电机1通过调整其频率改变转速,以弥补因波动造成的燃料流量的变化量,保持燃料流量和压力连续且稳定。

所述泵壳2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燃料入口21和燃料出口22,分别可与进料管和出料管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燃料出口22上设置测压口8,可连接压力计等器材,以进行压力测试和测量。

所述泵壳2上还设置排气口9,用于保持泵壳内压力平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