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罐用过滤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378发布日期:2019-01-02 21:2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罐用过滤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罐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罐用过滤壳体。



背景技术:

碳罐一般装在汽油箱和发动机之间。由于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燃油箱经常充满蒸气,燃料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将蒸气引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燃烧并防止燃油蒸汽挥发到大气中。这个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碳罐贮存装置。

授权公告号为CN202117798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板,如上述实用新型

过滤板主要包括隔板以及过滤垫,在隔板上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通过上述结构,过滤垫能够防止碳粉从碳罐中泄漏出来,同时隔板能够给予过滤垫支撑。

但是上述的过滤板中,过滤垫仅通过碳粉的挤压被压紧在隔板上,过滤垫与隔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在汽车行进过程中,汽车的颠簸可能会导至隔板与过滤垫之间发生错位,导至部分碳粉从隔板与过滤垫之间的间隙中泄漏;

当碳罐单独固定在车身上时,其布置位置位于排气管上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随着整车排放要求的日趋严格,燃油系统中的碳罐体积逐渐增大,占用的布置空间也越大,碳罐与排气管的距离变小,排气管的高温影响碳罐工作能力甚至熔损碳罐的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碳罐用过滤壳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碳罐用过滤壳体,包括过滤壳本体、上过滤板和下过滤板;所述的上过滤板与下过滤板分别对应的安装在过滤桶体的上进料口和下出料口;过滤桶体的中间设有格栅板,在格栅板上方安装有过滤网,在过滤网的上方安装聚氨酯泡沫塑料下滤片;所述的上过滤板与下过滤板结构相同,包括隔热板和针刺棉过滤片,所述针刺棉过滤片通过螺钉被固定在隔热板的上端面,所述针刺棉过滤片远离隔热板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圆环形压板,所述圆环形压板上设置有供螺钉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隔热板设置有与螺钉螺纹配合且距隔热板上端面的端面中心距离相同的螺纹孔,圆环形压板通过螺钉穿过第二通孔、螺纹孔将针刺棉过滤片压紧在隔热板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位于相邻螺纹孔之间的第一密封槽以及连接相邻第一密封槽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螺纹孔靠近隔热板上端面的端面中心一侧。

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板与针刺棉过滤片之间还设置有同时安装于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中的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在隔板上端面围成的区域中设置有连通隔热板上端面与下端面的通气孔。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圆环形压板的外径等于隔热板的直径。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过滤壳本体外围绕石岩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从进料口到出料口之间设有多层过滤结构,从上往下设有四层过滤层,使得燃油能充分过滤,能得到充分的燃烧,大大提高了碳罐的过滤效果和碳罐的使用寿命;其中,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下滤片具有重量轻、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不破碎、孔隙率高、滤速快、脱污能力强、滤料均匀、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针刺棉过滤片通过螺钉被固定在隔板上,加强了针刺棉过滤片与隔热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了针刺棉过滤片与隔热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设有针刺棉上滤片,不仅使得碳罐的过滤效果好,还使得碳罐具有除味、除臭效果好;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以及密封圈的设置,圆环形压板的设置,加强了针刺棉过滤片与隔热板之间的密封强度,防止了碳粉通过两者的配合间隙进入通气孔中;在过滤壳本体外围绕石岩棉和隔热板,避免了排气管的高温影响碳罐的工作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板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碳罐用过滤壳体,包括过滤壳本体1、上过滤板2和下过滤板3;所述的上过滤板与下过滤板分别对应的安装在过滤桶体的上进料口和下出料口;过滤桶体的中间设有格栅板4,在格栅板上方安装有过滤网5,在过滤网的上方安装聚氨酯泡沫塑料下滤片6;

所述的上过滤板与下过滤板结构相同,包括隔热板7和针刺棉过滤片8,所述针刺棉过滤片通过螺钉被固定在隔热板的上端面,所述针刺棉过滤片远离隔热板的端面上还设置有圆环形压板9,所述隔热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位于相邻螺纹孔之间的第一密封槽10以及连接相邻第一密封槽的第二密封槽11,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螺纹孔靠近隔热板上端面的端面中心一侧,所述隔热板与针刺棉过滤片之间还设置有同时安装于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中的密封圈12,所述第一密封槽与第二密封槽在隔板上端面围成的区域中设置有连通隔热板上端面与下端面的通气孔16。

所述圆环形压板上设置有供螺钉14穿过的第二通孔15,所述隔热板设置有与螺钉螺纹配合且距隔热板上端面的端面中心距离相同的螺纹孔17,圆环形压板通过螺钉穿过第二通孔、螺纹孔将针刺棉过滤片压紧在隔热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