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556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转子内燃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对转子内燃机进行有效润滑的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是把一定数量的润滑油送到摩擦表面,完成润滑,冷却和清洁作用后,并将污秽润滑油收集,滤清供重复使用。润滑油的功效不仅能够减少运动部件的摩擦和磨损,带走热量,延长机器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提高内燃机燃烧室工作单元密封装置的气密性,提高内燃机的工作效率。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0710050184.2、授权公告号日:2009年8月19日、名称为:《转子内燃机》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子内燃机,它的结构是:转子内燃机由气缸体和两端面气缸盖组成一个工作腔室,包括转子和安装在转子上的活塞以及活塞密封装置容纳于转子内燃机的腔室内,转子主轴连接转子支承于转子内燃机气缸盖两侧的轴承上,使转子和安装在转子上的活塞以及活塞密封装置能够在转子内燃机的腔室内旋转工作。
[0004]转子内燃机的燃烧室是一个组合形运动式的工作单元,由容纳于转子内燃机的腔室内的转子和安装在转子上的活塞以及活塞密封装置包围组合所构成。转子和安装在转子上的活塞以及活塞密封装置与转子内燃机的腔室内表面存在着接触性的相对运动,而产生摩擦和磨损发热等问题;以及组合构成转子内燃机燃烧室工作单元的各个运动部件之间,存在密封装置的间隙气密泄漏问题。
[0005]本发明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该转子内燃机的润滑系统,为转子内燃机的运动部件提供润滑,冷却和清洁,并将污秽润滑油收集,滤清后供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润滑、冷却和清洁的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并提高转子内燃机燃烧室工作单元密封装置的气密性。
[000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由转子内燃机本体、机油泵和油管、滤清器、油底壳和机座组成,其中:机油泵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转子内燃机本体的转子主轴驱动,机油泵通过油管或油道通向转子内燃机本体的润滑系统部分。
[0008]进一步地,转子内燃机本体具有由两端面气缸盖和气缸体构成圆柱形的腔室,转子主轴连接转子支承于两端面气缸盖的主轴轴承上容纳于腔室中,该腔室至少容纳一个由转子和安装在转子上一对相配套的活塞以及相配合的活塞密封装置所包围的可环绕腔室圆周运动的燃烧室,气缸盖的主轴轴承设置有润滑油入口,气缸体设置有润滑油入口和润滑油出口,转子设置有润滑油槽和润滑油孔。
[0009]进一步地,转子内燃机本体设置转子润滑系统部分和气缸润滑系统部分,机油泵具有两出口,包括低压流量出油孔和高压流量出油孔,低压流量出油孔通向所述气缸润滑系统部分,高压流量出油孔通向所述转子润滑系统部分。
[0010]进一步地,低压流量出油孔通过油管或油道与转子内燃机本体的气缸体的润滑油入口相连通,经活塞密封装置在腔室内沿气缸体的圆周表面运动通向对应的气缸体滑动面,经气缸体的润滑油出口通向机座上的油底壳。
[0011]进一步地,高压流量出油孔通过油管或油道与两端面气缸盖的主轴轴承润的滑油入口相连通,并通过转子主轴与主轴轴承的润滑油间隙通道连通至转子的油槽和油孔,经转子在腔室内的旋转运动使转子及其转子密封装置和活塞及其活塞密封装置对应的滑动面与高压流量出油孔供给源相导通,所述对应的滑动面包括经转子的油槽通向两端面气缸盖的径向滑动面和所有活塞的轴向滑动面及其定位销,经转子的油孔通向气缸体的滑动面。
[0012]进一步地,转子密封装置包括有径向密封件和轴向密封件,活塞密封装置包括径向密封件,活塞密封装置是一个大半圆形与类梯形相结合的柱型体,活塞密封装置的大半圆形体部分装入活塞大于半圆的凹槽内间隙配合,活塞密封装置的类梯形体与气缸体的圆周内表面曲率相同,所述活塞密封装置在腔室内沿气缸体的圆周表面接触滑动构成润滑油集散体。
[0013]进一步地,传动装置包括通过转子主轴一端的传动件连接机油泵一端的传动件。
[0014]根据本发明的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机油泵由转子内燃机的转子主轴驱动,滑油流量与转速成正比,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沿转子润滑油槽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拆除气缸盖后的径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机油泵与各润滑系统部分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拆除气缸盖后的径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转子内燃机润滑系统,包括转子内燃机本体20、机油泵10和油管、滤清器13、油底壳14和机座组成。其中:转子内燃机本体20安装在设有油底壳14的机座上,转子内燃机本体20设置转子润滑系统部分和气缸润滑系统部分。机油泵10通过传动装置70连接转子内燃机本体20的转子主轴51驱动,机油泵10通过油管或油道与转子内燃机本体20内的转子润滑系统部分和气缸润滑系统部分相连通,将油底壳14的润滑油输送到转子内燃机本体20的润滑系统部分。
[0017]机油泵10可采用齿轮式或转子式机油泵,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机油泵10采用齿轮式。机油泵10的传动装置70包括通过转子主轴51 —端的传动件71连接机油泵10 —端的传动件72。传动方式可采用皮带轮方式、链条齿轮方式、蜗杆方式。优选地,传动装置70米用皮带轮方式。
[0018]如图2所示,转子内燃机本体20由两端面气缸盖30通过固定件与气缸体40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圆柱形的转子内燃机工作腔室21,转子主轴51连接转子50支承于两端面气缸盖30的主轴轴承32上容纳于腔室21中(参见图1),该腔室21容纳两个由转子50和安装在转子50上两对相配套的活塞60以及相配合的活塞密封装置61所包围的可环绕腔室21圆周运动的两个燃烧室22。气缸盖30的主轴轴承(32)上设置有润滑油入口 31 (参见图1),气缸体40设置有润滑油入口 41和润滑油出口 42,转子50设置有润滑油槽52和润滑油孔53。润滑油入口 41的出油端设为多孔结构,润滑油出口 42也设为多孔结构,以排列方式均布于气缸体的滑动面43的区域内,以利于活塞密封装置61将润滑油输送到气缸体的滑动面43,并且经通过润滑油出口 42将润滑油送回机座上的油底壳14。
[0019]如图3所示,转子内燃机本体20设置转子润滑系统部分和气缸润滑系统部分。机油泵10通过油管或油通道将机座上油底壳13内经过滤清器13后的润滑油输送到转子润滑系统部分和气缸润滑系统部分。机油泵10具有两个供给出口,包括低压流量出油孔11和高压流量出油孔12。低压流量出油孔11供给气缸润滑系统部分;高压流量出油孔12供给转子润滑系统部分。
[0020]高压流量出油孔12供给的转子润滑系统部分具有如下结构:高压流量出油孔12通过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