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管线起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905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续管线起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行业采油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管线起下装置,是一种应用连续油管进行测试、解堵、气举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油田在测试领域里使用的连续油管作业机是国外进口的一种移动式液压驱动的起下和运输连续油管的设备,主要由液压注入头、滚筒、井口防喷器组、液压随车吊、液压动力系统、伸缩式控制室和自走式底盘等组成。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I、液压注入头整体是独立可移动式,施工时需吊起安装,对井口操作难度较大。2、抱紧管线的咬合装置上是纯金属块直接咬合管线,在上提管线时,容易咬伤管线。3、传动处只可穿接,且在井口处操作难度较大,管线的直径范围选择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移动式液压驱动的起下和运输连续管线的装置,保证与井口的快速连接,简化现场施工的操作过程,保护管线不受损伤,提高施工成功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管线起下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包括滚筒收排放系统,用于油管线的排布;导向注入系统,用于油管起井或下井时的导向,其包括导向注入头;牵引系统,固定于车载系统的底盘上,用于起井时对油管的提升牵引,所述导向注入系统同所述牵引系统相连接;液压动力系统,用于为上述系统提供动力,所述滚筒收排放系统包括旋转滚筒、排缆装置和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车载系统的底盘上,所述旋转滚筒通过滚筒支座同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排缆装置固定于所述旋转滚筒的一侧,并带动所述旋转滚筒沿所述导轨移动,从而实现油管线在旋转滚筒上的排布;所述牵引系统包括双臂吊和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所述双臂吊由旋转臂和伸缩臂连接而成,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铰接在车载系统的底盘上,其另一端通过液压缸同所述车载系统的底盘相铰接,所述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的上部,所述伸缩臂套置于所述旋转臂内并通过液压动力系统控制其伸缩,所述导向注入头通过一旋转轴固定于所述伸缩臂的自由端;所述旋转滚筒旋转时,其上的油管线依次穿过所述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导向注入头进入油井内。所述旋转滚筒为无轴式滚筒,其两侧分别通过主支架和副支架同所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副支架同所述旋转滚筒的侧面活动连接,旋转滚筒与主支架的固定端设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传动链条与旋转滚筒相连接并带动其旋转,旋转滚筒主支架一侧设有用于连接各路测试线路的电滑环和旋转接头,副支架一侧设有顶紧装置,所述滚筒的下部设有同液压马达连接的传动丝杠,所述液压马达带动所述传动丝杠并驱动所述旋转滚筒沿导轨移动。所述旋转滚筒的下端固定有探头,用于监视旋转滚筒上的油管线的排布。所述导向注入头呈圆弧状,其包括两支撑侧板和固定于两所述支撑侧板之间的压紧轮、驱动轮、传动齿轮组、压紧缸和液压马达,所述压紧轮和驱动轮呈圆弧形一一对应组合排列,压紧轮设置于外圈,驱动轮设置于内圈,所述驱动轮的内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传动齿轮组,所述压紧轮通过压紧缸控制其压紧程度,所述传动齿轮组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其旋转,所述压紧轮和驱动轮上设有同油管线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油管线穿过所述弧形槽并沿竖直方向输出。进一步,所述压紧轮和驱动轮排布于呈90度的圆弧上,所述传动齿 轮组中的每个传动齿轮分别同相邻的两个驱动轮相啮合。进一步,所述导向注入头上还设有,轴向移动机构,通过液压动力系统使所述导向注入头沿旋转轴的轴向移动;和摆动机构,通过液压动力系统使所述导向注入头沿旋转轴的作旋转运动。进一步,所述导向注入头的下端设有探头,用于观察导向注入头油管线输出端同油井井口中心位置的对齐情况。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双臂吊上的支撑面板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板上同步输送的上平板履带和下平板履带、压紧调节装置和承压装置,所述压紧调节装置作用于所述上平板履带的下部履带上,所述承压装置用于支撑所述下平板履带的上部履带,所述平板履带上设有多个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上设有同油管线的外圆周面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平板履带上的夹持块同所述下平板履带上的夹持块一一对应配合;当压紧调节装置施压时,位于两履带间的油管线所受摩擦力增大。进一步,所述压紧调节装置包括液压缸和同液压缸的伸缩臂相连接的压轮组件,所述压轮组件的下端作用于所述上平板履带的下部履带上。进一步,所述上平板履带和下平板履带的一端设有同其传动链轮相连接的涨紧液压缸,通过调整涨紧液压缸伸缩臂的伸缩量来调节两平板履带的涨紧程度;所述夹持块为聚胺脂橡胶材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保证与井口的快速连接,简化了现场施工的操作过程,不使用吊车吊装注入装置,减少了现场操作的危险因素,同时设置同连续管线外圆面相配合的弧形槽充分保护管线,使其不受损伤,提高施工成功率。I.双臂吊支架自动送出液压起下动力导向注入系统,无需由吊车吊装连接。2.起下动力导向注入装置上咬合管线处都可自动打开,管线可自动取放,井口操作实现可视化操作,简化了现场操作。3.旋转滚筒收排放系统、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和导向注入头的设置,使起下管线的动力分为三处,分散了管线的受力,增加了动力,且保护了管线。4、在导向注入头上设置轴向移动机构和摆动机构,操作时,方便调整导向注入头对准井口的位置。5、导向注入头和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中设有用于调整油管线压紧力的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油管线的施加不同的压紧力,操作方便,易于调整。6、用于抱紧油管线的夹持块采用为聚胺脂橡胶材质,避免同油管线的硬性接触,保护了油管线。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滚筒收排放系统结构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排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俯视图;图6是图I中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涨紧液压系统结构图;图8是图6中A-A截面不意图;图9是图I中注入头工作部位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侧视图;图11是图10中I部放大图。图中1、车载系统2、操作控制室3、滚筒收排放系统301、导轨302、旋转滚筒 303、滚筒底座 304、液压马达 305、主支架 306、传动链条 307、副支架 308、顶紧装置 309、电滑环 310、旋转接头 311、传动丝杠312、排管导向轮组;4、双臂吊41、旋转臂42、伸缩臂43、液压缸;5、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51、上平板履带 52、夹持块 53、上传动链轮54、液压 55、压轮组件56、承压装置57、下传动链轮58、下平板履带59、凹槽510;涨紧液压缸511、伸缩臂;6、旋转轴7、导向注入头71、压紧轮 72、驱动轮 73、传动轮组 74、压紧缸 75、液压马达 76、侧板77、弧形槽;8、轴向移动机构9、摆动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起下装置的结构如图I所示,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车载系统I、操作控制室2、滚筒收排放系统3、平板牵引系统、导向注入系统、液压动力系统、防喷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起下装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技术要求(I)无轴式收排放系统主要用于的收卷和放卷,并使油管在卷筒上排列整齐;必要时可辅助牵引油管。液压驱动,链条和齿轮式传动收卷和排管,最大收卷力5t,最大收卷速度20m/min,直线导轨行走式排管。(2)平板牵引系统用于起井是对油管的提升牵引。双马达驱动,链条夹持块式传 递牵引力,液压式压紧和胀紧,每个夹持块可夹紧两种规格的起下管,最大牵引力15t,最大牵引速度20m/min。(3)导向注入系统油管起井和下井的导向,提供下井时的注入力,起井时辅助牵弓I。液压驱动和压紧,齿轮组传动,夹紧滚轮摩擦式驱动,每只滚轮可夹紧两种规格的起下管,最大起下力3. 5t,最大注入速度20m/min。整体可左右横向移动各150mm及前后摆动±10°。(4)液压控制系统为起下装置提供控制和动力支持,是起下装置的基础系统。液压系统最高压力25MPa,常用工作压力16MPa,额定动力为360马力。滚筒收排放系统如图2-5所示,其主要包括旋转滚筒302、排缆装置和导轨301,导轨固定于车载系统I的底盘上,旋转滚筒302通过滚筒支座303同导轨301滑动连接,排缆装置固定于旋转滚筒302的一侧,并带动旋转滚筒302沿导轨301移动,从而实现油管线在旋转滚筒302上的排布。旋转滚筒为无轴式滚筒,其两侧分别通过主支架305和副支架307同导轨301固定连接,副支架307同旋转滚筒302的侧面活动连接,旋转滚筒302与主支架305的固定端设有液压马达304,液压马达304通过传动链条306与旋转滚筒302相连接并带动其旋转,旋转滚筒302主支架305 —侧设有用于连接各路测试线路的电滑环309和旋转接头310,副支架307 —侧设有顶紧装置308,旋转滚筒302的下部设有同液压马达304连接的传动丝杠311,液压马达304带动传动丝杠311并驱动旋转滚筒302沿导轨301移动无轴式滚筒收排放系统是测试用连续管线的载体,它为测试连续管线的排放收起提供一定的动力,旋转滚筒302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只需将副支架移开即可将旋转滚筒302移出,油管线收放速度可以调节,排缆装置的排放速度可自由调节,在操作控制室可随时看得到旋转滚筒302上油管线的排放状况,对于测试用电缆,各路测试线路可直接连接在旋转滚筒支架上的电滑环309上,在操作控制室2直接读取信号。无轴式滚筒收排放系统主要用于辅助把各种连续油管线下入和提出井筒,也可把各种连续油管线排放或排下滚筒,以备使用。工作时,液压马达304通过传动链条306带动旋转滚筒302作旋转运动,经双排链传动将动力传递到卷筒实行连续管的收卷,通过顶紧装置将旋转滚筒两端同支架连接。在滚筒下方加两条纵向导轨,通过液压动力,其内部齿轮组工作时,使套在传动丝杠上的旋转母口与传动丝杠之间相互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滚筒在底端的导轨上运动。导轨上装有行程开关,控制换向阀,换向阀控制齿轮组上左右电磁离合器片,通过齿轮组的搭配实现套在传动丝杠上的可旋转母扣与传动丝杠之间的转动,来带动滚筒在导轨上正反行走。丝杠的一端配有可调节丝杠转动的调节马达,当滚筒在导轨上运动,与连续管线下入不匹配,而导致连续油管的收排放出现积压,疏松情况时,启动调节马达,调节丝杠的转动来实现滚筒排缆与滚筒纵向行走的一致性。牵引系统如图6-8所示,主要包括双臂吊和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双臂吊由旋转臂41和伸缩臂42连接而成,旋转臂41的一端铰接在车载系统I的底盘上,其另一端通过液压缸43同车载系统I的底盘相铰接,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固定于旋转臂41的上部,伸缩臂42套置于旋转臂41内并通过液压动力系统控制其伸缩,导向注入头7通过一旋转轴固定于伸缩臂42的自由端;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包括同步输送的上平板履带51和下平板履带58、压紧调 节装置和承压装置56,压紧调节装置作用于上平板履带51的下部履带上,承压装置56用于支撑下平板履带58的上部履带,平板履带上设有多个夹持块52,夹持块52上设有同油管线的外圆周面相配合的凹槽59,上平板履带51上的夹持块52同下平板履带58上的夹持块52 一一对应配合;当压紧调节装置施压时,位于两履带间的油管线所受摩擦力增大。压紧调节装置包括液压缸54和同液压缸54的伸缩臂相连接的压轮组件55,压轮组件55的下端作用于上平板履带51的下部履带上,上平板履带51和下平板履带58的一端设有同其传动链轮53、57相连接的涨紧液压缸510,通过调整涨紧液压缸510伸缩臂的伸缩量来调节两平板履带的涨紧程度。平板履带链条上的夹持块52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平板牵引系统上同时装有两套适合不同规格尺寸的夹持块52,进一步增加了它的强度,这样加工后不仅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也增加了起下管线时的摩擦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起下的管线不受损伤。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是注入系统的主要动力装置,设计为车载固定式,同时把起下管线的动力分解为三点式,减小了管线受力处的受力强度。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上板面设计成开口式链条夹持块,平板履带可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上下起开,可使管线自由放入取出。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的抱紧压力和胀紧履带的压力设计为可自动调节,可起下较大范围内管径的管线。由履带的压紧而产生的静摩擦力来产生牵引动力,因而压紧力的大小与牵引力的大小成正比。压紧调节装置由液压缸及压轮组件55组成,液压缸54提供的推力将压轮组件压向平板履带上的滚子,由滚子将压紧力传递到每一个夹持块,从而压紧连续管。所有的压紧工作部件布置在驱动轮和被动轮之间将履带单边压紧。压轮组件均设计为灵活的连杆机构,机构与压紧轮之间全部采用高强度设计,其支承轴均为合金钢并经强化热处理;支承轴承的安全强度系数均大于或等于5 ;压紧轮均为滚动式压轮,压轮设计选用轴承钢制造并经淬火处理,其外表经过磨削光洁以减少与链条滚子之间的摩擦阻力,有利于提高压紧力。每一只液压缸压紧1X2套压轮组件,油管在两侧对称压紧力的作用下被牵引向前移动,牵引过程中油管轴线保持不变,平衡移动。开口式平板牵引系统安装在双臂吊上,安装两只液压驱动马达,液压马达带动双排链轮、链条传动,链轮一端装有压紧缸,链条上装有油管夹持模块,夹持模块上制有两条不同尺寸的半弧形凹槽,同时适用两种规格的连续管。机器上方装有八只压紧缸,可调节。收管时,收管力主要由牵引机提供,最大牵拉力为120KN,最大牵引速度20m/min。卷筒系统的收管力保证将油管收起即可。注入头结构如图9-11所示,导向注入系统是连续管线作业中必备的注入动力系统,是连续管线注入时的动力支持,适用于连续测试管线的各种测试施工中。其结构采用呈圆弧形布置的导向轮组结构,由一只液压马达驱动,经多节齿轮传动轮组73带动驱动轮72同时工作。驱动轮72外圆的半圆形弧形槽77与牵引机夹持块模具形状一致,并可按不同的油管线规格更换相应的驱动轮72。每组轮上可夹持两种不同直径规格的油管线。与驱动轮72组对应的压紧轮71组全部可以打开45°,便于装夹油管。导向注入头上固定有轴向移动机构8和摆动机构8,通过液压动力系统使导向注入头7沿旋转轴6作轴向移动,实现导向注入头7横向移动调节,而摆动机构使导向注入头7沿旋转轴6作旋转运动,可实现上下角度调节,这样方便油管线对准井口。 将导向注入系统安置在可升降的双臂吊上,可调节俯仰角度,双臂吊的同水平方向的调整角度为12° 45°,以便对准导向注入头的后部。注入系统采用液压动力,滚轮式传动,液压抱紧,拉力(推力)0 35KN可调,配有电子计米装置。可设定推力、拉力上限,遇阻自动停止工作。导向注入头固定在双臂吊支架顶端,可上下重载调整(0 IOt)导向注入头顶端12组自主动力轮,如图9所示,辅助电缆转向前端悬挂防喷系统,后端连接注入头。导向注入头系统整体结构设计的较为小巧灵便,自身既有导向功能的外形设计,在总体结构上设计为把连续管从水平方向导向垂直方向的结构,无需再用其它的导向构件。连续管注入通道两侧设计为十二对金属滚轮,滚轮对连续管线有胀紧和传动作用,滚轮有主动和从动,胀紧力由液压胀紧缸控制,传动采用的是液压马达带动主动滚轮,主动滚轮带动从动滚轮,主从动滚轮整体对连续管线产生注入传动动力。整体结构设计为油管线通道可以整体打开,压紧轮张开,油管线可从注入系统侧面直接取出。在导向注入头的下端安装探头,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室前台上,以便驾驶员倒车时使导向注入头的管线输出端对准井口的中心位置。在收卷滚筒的下端安装探头,其显示器安装在主控室,以便操作员监视排管情况。操作控制室是对起下装置各步动作进行操作控制的控制中心,可显示起下装置所处状态,连续管线注入力、提升力,深度计量实时显示。主要包括控制杆、控制键、显示仪表、指示灯等,对滚筒及排缆系统、平板牵引系统、导向注入头系统、对井口调节装置、车载臂吊、车载平衡支腿等进行操作控制,并对操作过程的各步骤的状态进行显示,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操作控制室设计成升降式结构,在工作状态下操作控制室可是提升950mm,拓宽视野,便于操作。主控室墙体内装有保温材料,四角装四个液压举升缸,举升高度950mm,举升缸由同步阀控制,且每个缸均有液压锁,可确保停在任意位置。底板与升降台之间间距为800mm,左侧开门宽650mm,高1700mm,配有悬挂梯,室内配有直流顶灯,后墙灯,前顶长形灯,外前檐配有两只射灯。操作室内配有手动升降椅一把,前窗外配防护安全栏杆,移动窗配有高强度防护网。内设操作平台,平台宽度为780_,高750_。底部安装柴油加热器,侧面装空调。除车辆液压支腿的控制阀安装在车辆上以外,其它的液压控制阀、仪表、发动机远程控制系统均置于主控室内。液压动力系统为起下装置提供控制和动力支持,是起下装置的基础系统。为滚筒及排缆系统、平板牵引系统、导向注入头系统、对井口调节装置、车载双臂吊、车载平衡支腿等提供操作动力,为操作控制间提供操作和控制动力。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包括 滚筒收排放系统,用于油管线的排布; 导向注入系统,用于油管起井或下井时的导向,其包括导向注入头; 牵引系统,固定于车载系统的底盘上,用于起井时对油管的提升牵引,所述导向注入系统同所述牵引系统相连接; 液压动力系统,用于为上述系统提供动力,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收排放系统包括旋转滚筒、排缆装置和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车载系统的底盘上,所述旋转滚筒通过滚筒支座同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排缆装置固定于所述旋转滚筒的一侧,并带动所述旋转滚筒沿所述导轨移动,从而实现油管线在旋转滚筒上的排布; 所述牵弓I系统包括双臂吊和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所述双臂吊由旋转臂和伸缩臂连接而成,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铰接在车载系统的底盘上,其另一端通过液压缸同所述车载系统的底盘相铰接,所述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旋转臂的上部,所述伸缩臂套置于所述旋转臂内并通过液压动力系统控制其伸缩,所述导向注入头通过一旋转轴固定于所述伸缩臂的自由端; 所述旋转滚筒旋转时,其上的油管线依次穿过所述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导向注入头进入油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滚筒为无轴式滚筒,其两侧分别通过主支架和副支架同所述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副支架同所述旋转滚筒的侧面活动连接,旋转滚筒与主支架的固定端设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通过传动链条与旋转滚筒相连接并带动其旋转,旋转滚筒主支架一侧设有用于连接各路测试线路的电滑环和旋转接头,副支架一侧设有顶紧装置,所述滚筒的下部设有同液压马达连接的传动丝杠,所述液压马达带动所述传动丝杠并驱动所述旋转滚筒沿导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滚筒的下端设有探头,用于监视旋转滚筒上的油管线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注入头呈圆弧状,其包括两支撑侧板和固定于两所述支撑侧板之间的压紧轮、驱动轮、传动齿轮组、压紧缸和液压马达,所述压紧轮和驱动轮呈圆弧形一一对应组合排列,压紧轮设置于外圈,驱动轮设置于内圈,所述驱动轮的内侧设有与其相配合的传动齿轮组,所述压紧轮通过压紧缸控制其压紧程度,所述传动齿轮组通过液压马达带动其旋转,所述压紧轮和驱动轮上设有同油管线相配合的弧形槽,所述油管线穿过所述弧形槽并沿竖直方向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轮和驱动轮排布于呈90度的圆弧上,所述传动齿轮组中的每个传动齿轮分别同相邻的两个驱动轮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注入头上还设有, 轴向移动机构,通过液压动力系统使所述导向注入头沿旋转轴作轴向移动;和摆动机构,通过液压动力系统使所述导向注入头沿旋转轴作旋转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注入头的下端设有探头,用于观察导向注入头油管线输出端同油井井口中心位置的对齐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双臂吊上的支撑面板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板上同步输送的上平板履带和下平板履带、压紧调节装置和承压装置,所述压紧调节装置作用于所述上平板履带的下部履带上,所述承压装置用于支撑所述下平板履带的上部履带,所述平板履带上设有多个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上设有同油管线的外圆周面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上平板履带上的夹持块同所述下平板履带上的夹持块一一对应配合;当压紧调节装置施压 时,位于两履带间的油管线所受摩擦力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调节装置包括液压缸及同所述液压缸的伸缩臂相连接的压轮组件,所述压轮组件的下端作用于所述上平板履带的下部履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平板履带和下平板履带的一端设有同其传动链轮相连接的涨紧液压缸,通过调整涨紧液压缸伸缩臂的伸缩量来调节两平板履带的涨紧程度;所述夹持块为聚胺脂橡胶材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管线起下装置,包括滚筒收排放系统、导向注入系统、牵引系统和液压动力系统,用于为上述系统提供动力,滚筒收排放系统包括旋转滚筒、排缆装置和导轨,导轨固定于车载系统的底盘上,所述旋转滚筒通过滚筒支座同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排缆装置固定于所述旋转滚筒的一侧,并带动所述旋转滚筒沿所述导轨移动,从而实现油管线在旋转滚筒上的排布;所述牵引系统包括双臂吊和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所述旋转滚筒旋转时,其上的油管线依次穿过所述平板履带摩擦传动装置、导向注入头进入油井内,本发明保证了与井口的快速连接,简化现场施工的操作过程,保护管线不受损伤,提高施工成功率。
文档编号E21B19/22GK102733768SQ2011100826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日
发明者丁亚军, 孙守国, 张福兴, 李强, 杨建平, 杨志祥, 杨立强, 洪梅, 程云龙, 范先曙, 赵鹏, 郑南方, 陈俊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