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3552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缸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使用工作流体控制缸的伸缩动作的缸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JP2006 — 105226A中公开了一种液压式的缸控制装置,其包括:缸、对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进行加压输送的泵、用于存储工作油的罐、用于控制泵与罐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的切换阀、以及用于控制缸与泵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的可控单向阀。

【发明内容】

[0003]在日本JP2006 - 105226A的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缸控制装置中,在将缸与可控单向阀相连接的油路设置有单向节流阀。单向节流阀构成为使流入缸的工作油自由地通过,并且对自缸排出的工作油施加阻力。因此,单向节流阀缸能够防止在伸缩时因向与伸缩方向相同方向施加的外力(例如负载的自重)导致可控单向阀向中立位置移动从而产生的振荡。
[0004]这样,由于日本JP2006 - 105226A所公开的缸控制装置包括独立于可控单向阀、切换阀的单向节流阀,因此存在构成装置的部件数量较多、装置的组装麻烦这一问题。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以及组装工时的减少的缸控制装置。
[0006]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提供一种缸控制装置,其中,该缸控制装置包括:缸,其利用两个缸室内的工作流体的流体压进行驱动;泵,其具有两个端口,并选择性地自这些端口喷出工作流体;以及控制阀,其用于对在上述缸与上述泵之间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控制,上述控制阀包括:主体部;滑阀,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于上述主体部内;套筒,其在上述主体部内分别与上述滑阀的两端部相对地设置,在该套筒与上述滑阀的端部之间划分形成有与任意一个上述端口相连接的阀室,并具有连通于上述阀室的连通口和连通于任意一个上述缸室的供排口 ;阀芯,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于上述套筒内,并根据滑动位置控制上述连通口与上述供排口的连通状态;以及施力构件,其向关闭上述连通口的方向对上述阀芯施力,在上述泵未喷出工作流体的情况下,两个上述阀芯在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关闭上述连通口,从而截断上述阀室与上述缸室之间的连通,在上述泵自一个上述端口向一个上述阀室喷出工作流体的情况下,一个上述阀芯在一个上述阀室内的流体压的作用下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移动,从而容许工作流体自一个上述阀室通过一个上述供排口朝向一个上述缸室流动,另一个上述阀芯被在一个上述阀室内的流体压的作用下移动的上述滑阀推动,以利用另一个上述供排口对通过的工作流体施加的阻力比利用一个上述供排口对通过的工作流体施加的阻力大的方式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移动,从而容许工作流体自另一个上述缸室通过另一个上述供排口朝向另一个上述阀室流动。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缸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09]图3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缸伸长时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0]图4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缸收缩时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1]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缸控制装置的套筒的俯视图。
[0012]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3]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缸伸长时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4]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缸伸长时对缸作用有基准值以上的外力的情况下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5]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缸收缩时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6]图1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缸控制装置的套筒的俯视图。
[0017]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8]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缸伸长时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19]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20]图14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缸伸长时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21]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缸伸长时阀芯的最大移动位置未被止挡件限制的状态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22]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缸伸长时阀芯的最大移动位置被止挡件最大程度限制的状态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0023]图1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缸收缩时的缸控制装置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第I实施方式)
[0026]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缸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
[0027]参照图1以及图2对缸控制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8]图1以及图2所示的缸控制装置100是安装于农业机械、施工机械等、并使用工作油而控制缸10的伸缩动作的装置。
[0029]缸控制装置100包括以能够伸缩的方式构成的缸10、对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进行加压输送的泵20、驱动泵20的驱动马达30、存储工作油的罐40、以及控制缸10与泵20之间以及泵20与罐40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的控制阀50。
[0030]泵20、驱动马达30、罐40、以及控制阀50等构成一个单元构件U(参照图1),单元构件U以与缸10相邻的方式配设。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缸控制装置100。
[0031]如图2所示,缸10包括圆筒状的筒部11、自筒部11的一端侧插入到筒部11内的活塞杆12、以及设于活塞杆12的端部并沿筒部11的内周面滑动的活塞13。
[0032]筒部11的内部被活塞13分隔成第I缸室14以及第2缸室15。在该第I缸室14以及第2缸室15中填充有工作油。
[0033]缸10是复动式缸,其构成为:通过向第I缸室14供给工作油并且自第2缸室15排出工作油,使活塞杆12向伸长方向移动,通过向第2缸室15供给工作油并且自第I缸室14排出工作油,使活塞杆12向收缩方向移动。
[0034]此外,缸10的筒部11的基端部固定于农业机械等的主体的预定位置,位于筒部11的外侧的活塞杆12的顶端部固定于驱动对象(负载)。
[0035]泵20是具有第I端口 21以及第2端口 22的齿轮泵。泵20连结于驱动马达30的旋转轴,并基于驱动马达30的旋转驱动力而被驱动。泵20在驱动马达30的驱动轴正转的情况下将自第2端口 22吸入的工作油自第I端口 21喷出,在驱动马达30的驱动轴反转的情况下将自第I端口 21吸入的工作油自第2端口 22喷出。
[0036]这样,与驱动马达30的旋转方向相应地选择切换自泵20喷出的工作油的喷出方向。
[0037]控制阀50设于缸10与泵20之间。缸10的第I缸室14与控制阀50借助第I缸通路91相连接,缸10的第2缸室15与控制阀50借助第2缸通路92相连接。泵20的第I端口 21与控制阀50借助第I泵通路93相连接,泵20的第2端口 22与控制阀50借助第2泵通路94相连接。另外,控制阀50借助罐通路95连接于罐40。
[0038]控制阀50包括中空状的主体部51、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于主体部51内的滑阀60、在主体部51内分别与滑阀60的两端部相对地设置的第I套筒71及第2套筒72、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于第I套筒71及第2套筒72内的第I阀芯73及第2阀芯74、以及作为对第I阀芯73及第2阀芯74施力的施力构件的第I弹簧75及第2弹簧76。
[0039]在主体部51的两端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有盖构件52,主体部51的内部形成为密闭空间。在该密闭空间内容纳有构成控制阀50的各种构件。
[0040]滑阀60包括:第I活塞部61以及第2活塞部62,该第I活塞部61以及第2活塞部6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51的内周面滑动,并且在滑阀60的滑动方向上分开地配置;连结轴63,其将第I活塞部61以及第2活塞部62连结起来;以及第I突出轴61A以及第2突出轴62A,其自第I活塞部61以及第2活塞部62的外侧端面向外侧突出。第I突出轴61A是利用滑阀60的移动而推压第I阀芯73而使第I阀芯73移动的构件,第2突出轴62A是利用滑阀60的移动而推压第2阀芯74而使第2阀芯74移动的构件。
[0041]在主体部51内,与滑阀60的第I活塞部61侧的端部相对地设有第I套筒71,与滑阀60的第2活塞部62侧的端部相对地设有第2套筒72。在第I套筒71与滑阀60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第I阀室81,在第2套筒72与滑阀60的端部之间形成有第2阀室82。滑阀60根据第I阀室81以及第2阀室82内的工作油的液压而沿主体部51的内周面沿图中左右方向滑动。
[0042]在主体部51中形成有无论滑阀60的滑动位置如何都始终连通于第I阀室81的第I阀连通部53和始终连通于第2阀室82的第2阀连通部54。第I阀连通部53经由第I泵通路93连接于泵20的第I端口 21,第2阀连通部54经由第2泵通路94连接于泵20的第2端口 22。
[0043]另外,在主体部51中,利用该主体部51的内周面、滑阀60的第I活塞部61及第2活塞部62、以及滑阀60的连结轴63划分形成有中央油室83。中央油室83通过罐通路95和形成于主体部51的罐连通部55而连接于罐40。
[0044]罐连通部55构成为,无论滑阀60的滑动位置如何,都使中央油室83与罐40始终连通。与此相对,第I阀连通部53构成为根据滑阀60的滑动位置使第I阀室81与中央油室83连通。另外,第2阀连通部54构成为根据滑阀60的滑动位置使第2阀室82与中央油室83连通。
[0045]与滑阀60的端部相对设置的第I套筒71是圆筒状构件。第I套筒71的一端作为开口端而形成,另一端作为封堵端而形成。第I套筒71以开口端抵接于盖构件52的方式固定于主体部51内。
[0046]在第I套筒71的封堵端形成有与第I阀室81连通的连通口 71A。连通口 71A设于与滑阀60的第I突出轴61A对应的位置,并形成为能够供第I突出轴61A贯穿。连通口71A的内径被设定为大于第I突出轴61A的外径。
[0047]另外,在第I套筒71的侧壁形成有与第I缸通路91连通的作为供排口的连通路71B以及节流通路71C。第I缸通路91的控制阀50侧的连接端被分支为两个,一个连接端与连通路71B相连接,另一个连接端与节流通路71C相连接。这样,连通路71B以及节流通路71C通过第I缸通路91而与第I缸室14连通。
[0048]在第I套筒71中,连通路71B形成于靠开口端的侧壁,节流通路71C形成于靠封堵端的侧壁。连通路71B以及节流通路71C在后述的第I阀芯73的滑动方向上分开地设置。换句话说,连通路71B形成于比节流通路71C远离第I套筒71的滑阀60侧的端面(封堵端)的位置。连通路71B构成为使工作油自由地通过的油路,节流通路71C的流路面积小于连通路71B的流路面积,并构成为对通过的工作油施加阻力的油路。根据假想的作用于缸的外力任意地确定节流通路71C的直径。
[0049]第I阀芯73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于第I套筒71的内周面。第I阀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