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式制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537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鼓式制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鼓式制动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制动力较小等技术问题。本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制动鼓内设有首尾相接的制动蹄一、制动蹄二、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制动蹄一、制动蹄二、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上均设有能够与制动鼓内壁相抵靠的摩擦垫片,制动蹄一和制动蹄二之间、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之间均通过固定设置在制动鼓上的销钉相铰接,制动蹄一、制动蹄二、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能够绕其中一个销钉摆动,制动器还包括一个制动液压缸,制动液压缸上设有分别与制动蹄一和制动蹄二相连接且同步移动的活塞杆,两个活塞杆之间连接有一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具有制动力大、制动时间短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鼓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鼓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鼓式制动器也叫块式制动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现在鼓式制动器的主流是内张式,它的制动块(刹车蹄)位于制动轮内侧,在刹车的时候制动块向外张开,摩擦制动轮的内侧,达到刹车的目的。近三十年中,鼓式制动器在轿车领域上已经逐步退出让位给盘式制动器。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仍然在一些经济类轿车中使用,主要用于制动负荷比较小的后轮和驻车制动。
[0003]但是,现有的鼓式制动器存在如下问题,比方说摩擦垫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面较小,导致摩擦垫片受损严重,同时,由于制动鼓与摩擦垫片接触面积较小,制动力较小,制动效果不明显,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鼓式制动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加制动鼓与摩擦片之间的接触面积。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内设有首尾相接的制动蹄一、制动蹄二、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所述制动蹄一、制动蹄二、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上均设有能够与所述制动鼓内壁相抵靠的摩擦垫片,所述制动蹄一和制动蹄二之间、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之间均通过固定设置在制动鼓上的销钉相铰接,所述制动蹄一、制动蹄二、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能够绕其中一个销钉摆动,所述制动器还包括一个制动液压缸,所述制动液压缸上设有分别与制动蹄一和制动蹄二相连接且同步移动的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之间连接有一复位弹簧。
[000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为了提高制动器在制动时,摩擦垫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面积,本鼓式制动器采用了四片制动蹄,四片制动蹄相互铰接,其中两个铰接点与制动鼓固定,另外两个铰接点可活动,制动液压缸控制活塞杆向外侧运动,使得制动蹄一和制动蹄四之间的活动铰接点、制动蹄二和制动蹄三之间的活动铰接点均向制动鼓的外侧移动,即绕销钉摆动,从而四片制动蹄同时与制动鼓的内壁抵靠,对制动鼓进行摩擦制动,传统两片制动蹄的结构,制动蹄在摆动过程中,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变大,完全接触时需要摆动的角度大,制动蹄上的摩擦垫片磨损严重,而且制动力也较弱,本制动器有四片制动蹄,摆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完全使制动鼓和摩擦垫片全部接触,制动力明显增大,制动时间缩短,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0007]在上述的一种鼓式制动器中,所述活塞杆包括一个插设在制动液压缸内的驱动端、与驱动端垂直的连接端和与连接端垂直的执行端,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两个活塞杆的连接端之间。在转动液压缸的驱动力消除时,复位弹簧拉紧两个活塞杆向制动鼓的内部运动,使得摩擦垫片与制动鼓脱离,即制动解除。[0008]在上述的一种鼓式制动器中,两个所述活塞杆的连接端之间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两根所述连杆的外端之间相铰,且在两个连杆外端的铰接点处连接有一根驻车拉索。本驻车制动结构简单,而且制动力较大,不会存在制动力柔软,驻车不稳等情况。
[0009]在上述的一种鼓式制动器中,所述制动蹄一和制动蹄、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上均设有设有散热孔。制动时是通过摩擦完成的,摩擦产生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去,会影响摩擦垫片的使用寿命。
[0010]在上述的一种鼓式制动器中,所述制动蹄一和制动蹄、制动蹄三和制动蹄四均为铸铁材质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2]1、传统两片制动蹄的结构,制动蹄在摆动过程中,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变大,完全接触时需要摆动的角度大,制动蹄上的摩擦垫片磨损严重,而且制动力也较弱,本制动器有四片制动蹄,摆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完全使制动鼓和摩擦垫片全部接触,制动力明显增大,制动时间缩短,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0013]2、本制动器的驻车制动结构简单,而且制动力较大,不会存在制动力柔软,驻车不稳等情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制动鼓;21、制动蹄一 ;22、制动蹄二 ;23、制动蹄三;24、制动蹄四;3、制动
液压缸;4、活塞杆;5、复位弹簧;6、连杆;7、驻车拉索;8、散热孔;9、摩擦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如图1所示,本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I,制动鼓I内设有首尾相接的制动蹄一21、制动蹄二 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制动蹄一 21、制动蹄二 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上均设有能够与制动鼓I内壁相抵靠的摩擦垫片9,制动蹄一 21和制动蹄二 22之间、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之间均通过固定设置在制动鼓I上的销钉相铰接,制动蹄一 21、制动蹄二 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能够绕其中一个销钉摆动,制动器还包括一个制动液压缸3,制动液压缸3上设有分别与制动蹄一 21和制动蹄二 22相连接且同步移动的活塞杆4,两个活塞杆4之间连接有一复位弹簧5。
[0018]活塞杆4包括一个插设在制动液压缸3内的驱动端、与驱动端垂直的连接端和与连接端垂直的执行端,复位弹簧5连接在两个活塞杆4的连接端之间,在转动液压缸的驱动力消除时,复位弹簧5拉紧两个活塞杆4向制动鼓I的内部运动,使得摩擦垫片9与制动鼓I脱离,即制动解除,两个活塞杆4的连接端之间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6,两根连杆6的外端之间相铰,且在两个连杆6外端的铰接点处连接有一根驻车拉索7,本驻车制动结构简单,而且制动力较大,不会存在制动力柔软,驻车不稳等情况。
[0019]制动蹄一 21和制动蹄、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上均设有设有散热孔8,制动时是通过摩擦完成的,摩擦产生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去,会影响摩擦垫片9的使用寿命,制动蹄一 21和制动蹄、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均为铸铁材质制成。
[002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为了提高制动器在制动时,摩擦垫片与制动鼓I之间的接触面积,本鼓式制动器采用了四片制动蹄,四片制动蹄相互铰接,其中两个铰接点与制动鼓I固定,另外两个铰接点可活动,制动液压缸3控制活塞杆4向外侧运动,使得制动蹄一 21和制动蹄四24之间的活动铰接点、制动蹄二 22和制动蹄三23之间的活动铰接点均向制动鼓I的外侧移动,即绕销钉摆动,从而四片制动蹄同时与制动鼓I的内壁抵靠,对制动鼓I进行摩擦制动,传统两片制动蹄的结构,制动蹄在摆动过程中,制动蹄与制动鼓I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变大,完全接触时需要摆动的角度大,制动蹄上的摩擦垫片9磨损严重,而且制动力也较弱,本制动器有四片制动蹄,摆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完全使制动鼓I和摩擦垫片9全部接触,制动力明显增大,制动时间缩短,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002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鼓式制动器,包括制动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I)内设有首尾相接的制动蹄一(21)、制动蹄二(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所述制动蹄一(21)、制动蹄二(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上均设有能够与所述制动鼓(I)内壁相抵靠的摩擦垫片(9 ),所述制动蹄一(21)和制动蹄二( 22 )之间、制动蹄三(23 )和制动蹄四(24)之间均通过固定设置在制动鼓(I)上的销钉相铰接,所述制动蹄一(21 )、制动蹄二(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能够绕其中一个销钉摆动,所述制动器还包括一个制动液压缸(3),所述制动液压缸(3)上设有分别与制动蹄一(21)和制动蹄二(22)相连接且同步移动的活塞杆(4 ),两个所述活塞杆(4 )之间连接有一复位弹簧(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包括一个插设在制动液压缸(3)内的驱动端、与驱动端垂直的连接端和与连接端垂直的执行端,所述复位弹簧(5)连接在两个活塞杆(4)的连接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塞杆(4)的连接端之间分别铰接有一根连杆(6),两根所述连杆(6)的外端之间相铰接,且在两个连杆(6)外端的铰接点处连接有一根驻车拉索(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蹄一(21)和制动蹄二(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上均设有散热孔(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蹄一(21)和制动蹄二(22)、制动蹄三(23)和制动蹄四(24)均为铸铁材质制成。
【文档编号】F16D65/14GK203614635SQ201320884196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9日
【发明者】陈林水 申请人:陈林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