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制动器磨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702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驻车制动器磨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驻车制动器磨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驻车制动器制动蹄片的安装特性,新装制动器摩擦片由于结合面积不能达到标准,导致初始状态摩擦效率低,有可能不满足设计要求。行车制动器因为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踩刹车动作,在行进中因车轮转动并伴随摩擦片的摩擦而动态磨合,摩擦效率会不断提高。但驻车制动器常规只在静态状况工作,并且工作次数远少于行车制动器,初始摩擦效率低,不仅不会随不断使用而逐渐改善,而且可能带来坡路驻车的安全隐患,所以,新装驻车制动器必须进行摩擦片磨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驻车制动器磨合装置,适用于各种驻车制动器磨合使用,解决驻车制动器磨合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驻车制动器磨合装置,包括用于定位驻车制动器的定位座、将驻车制动器向下压紧在定位座上的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与驻车制动器的拉线连接并拉紧拉线以使驻车制动器制动蹄撑开的拉线拉紧器,以及在制动蹄撑开后与制动蹄的制动面贴合以实现磨合的模拟盘,所述模拟盘由旋转座带动旋转,所述定位座与旋转座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旋转座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旋转座通过力矩传感器与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由旋转电机驱动,所述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包括压板、与压板固定并在压板带动下压紧在驻车制动器上的压头、驱动压板升降的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顶杆通过压力传感器与压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座的上部设有圆筒部,所述圆筒部的顶部设有直径小于圆筒部外径,以使驻车制动器内孔嵌套的定位凸缘。

优选的,所述下压气缸安装于气缸安装架上,所述气缸安装架包括立板以及设于立板上的顶板,所述立板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压板沿直线导轨直线滑动,所述压板连接有导杆,所述顶板上设有引导导杆上下滑动的导向孔。

优选的,所述导杆设有导杆槽,所述导杆槽的侧方设有楔形插块,所述楔形插块连接有驱动楔形插块插入到导杆槽内以避免驻车制动器上下窜动的插块气缸。

优选的,所述压头的底部连接有尼龙导向块。

优选的,所述拉线拉紧器包括拉紧气缸、拉紧板、拉线安装块,所述拉紧气缸的活塞顶杆与拉紧板连接,所述拉紧板通过拉力传感器与拉线安装块连接,所述拉线安装块设有T型的扣槽,所述拉线的端头扣紧在扣槽内。

优选的,所述模拟盘的径向外侧设有传导模拟盘热量的散热盘,所述散热盘的径向外侧设有散热圈,所述散热圈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向散热盘吹气以加快散热盘散热的吹气口。

优选的,所述散热盘的外环上设有散热齿,所述散热盘与散热齿中间涂抹有散热硅胶。

优选的,所述散热圈的上口沿周向均布有缺口,所述吹气口设于缺口处,所述散热圈内设有向吹气口输气的气路。

优选的,所述压头/压板连接有阻挡驻车制动器旋转的阻挡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座对驻车制动器进行定位,并通过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将驻车制动器压紧,这样拉线拉紧器拉紧拉线后,驻车制动器制动蹄撑开,在制动蹄撑开后,模拟盘由旋转座带动旋转过程中与制动蹄的制动面贴合并产生摩擦,完全模拟了在行驶过程中踩刹车后驻车制动器的工作过程。解决了现有驻车制动器安装后各主机需要驻车初始磨合,还解决了现有驻车制动器初始制动力不均匀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在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旋转机构、拉线拉紧器都配置有力传感器,对产品磨合过程进行监控。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用性强、成本低,适用于各种驻车制动器磨合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散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散热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散热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拉线拉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拉线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拉线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驻车制动器磨合装置,包括用于定位驻车制动器4的定位座11、将驻车制动器4向下压紧在定位座11上的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2、与驻车制动器的拉线41连接并拉紧拉线41以使驻车制动器制动蹄撑开的拉线拉紧器3,以及在制动蹄撑开后与制动蹄的制动面贴合以实现磨合的模拟盘12。模拟盘12由旋转座13带动旋转,定位座11与旋转座13之间设有第一轴承。这样,模拟盘12随旋转座13旋转过程中,驻车制动器4固定不动,制动蹄的制动面与模拟盘12贴合并在模拟盘12转动过程中产生摩擦。旋转座13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固定座132上,旋转座13相对固定座132可实现旋转运动。为了监测磨合过程中模拟盘12受到的旋转力矩,旋转座13通过力矩传感器131与旋转轴19连接,旋转轴19由旋转电机16驱动。

其中,旋转电机16与旋转轴19之间可以采用带传动,旋转电机16输出轴连接减速机17,减速机17通过皮带18与旋转轴19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到驻车制动器4如何在定位座11上定位,在定位座11的上部设有圆筒部111,所述圆筒部111的顶部设有直径小于圆筒部外径,以使驻车制动器内孔嵌套的定位凸缘112。定位座11的底部设有轴承安装部113,在轴承安装部113上安装第一轴承。

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2包括压板213、与压板213固定并在压板213带动下压紧在驻车制动器上的压头24、驱动压板213升降的下压气缸21,所述下压气缸21的活塞顶杆设有气缸接头211,气缸接头211通过压力传感器212与压板213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212可以监测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2对驻车制动器4的压力。

所述下压气缸21安装于气缸安装架22上,所述气缸安装架22包括立板222以及设于立板上的顶板221,所述立板222上设有直线导轨223,所述压板213沿直线导轨223直线滑动,所述压板213连接有导杆23,所述顶板221上设有引导导杆23上下滑动的导向孔。直线导轨223和导杆23的设置引导压头上下移动,保证压头24下压过程的稳定和可靠。压板213连接有导杆连接头214,导杆的下部设有螺杆部234,螺杆部234螺纹旋合在导杆连接头214上。

由于在磨合过程中,驻车制动器4会上下窜动,故设计了锲型压紧结构。具体来说,导杆23设有导杆槽231,锲型压紧结构包括位于导杆槽231侧方的楔形插块232,楔形插块232连接有驱动楔形插块插入到导杆槽231内的插块气缸233。驻车制动器压紧机构2将驻车制动器4压紧后,楔形插块232插入导杆槽231,防止驻车制动器4在高速旋转磨合过程中上下窜动。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防止驻车制动器4在磨合过程中随模拟盘旋12旋转,可以在压头24或者压板213上连接阻挡块25,阻挡块25阻挡在驻车制动器的旋转方向上。另外,所述压头24的底部连接有尼龙导向块241,以避免驻车制动器4产生磕碰。

如图1和图2所示,模拟盘11的径向外侧设有传导模拟盘11热量的散热盘14,所述散热盘14的径向外侧设有散热圈15。

如图5所示,所述散热盘14的外环上设有散热齿141,散热盘14与散热齿141中间涂抹有散热硅胶,散热硅胶位于散热齿之间的齿隙内,模拟盘12的热量通过散热硅胶导入到散热盘14,以加快模拟盘12的热量散发。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散热圈15沿周向设有若干个向散热盘14吹气以加快散热盘14散热的吹气口151。所述散热圈的上口沿周向均布有缺口152,所述吹气口151设于缺口处,吹气口151吹出的气体经缺口152吹向散热盘14,散热圈15内设有向吹气口输气的气路。驻车制动器磨合装置运行过程中,由于摩擦导致模拟盘12过热,故设计有散热盘14,将模拟盘12的热量导入到散热盘14,同时散热圈15上设有多个气路,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吹气口151对散热盘14进行吹气,起到散热效果。

如图8所示,拉线拉紧器3包括拉紧气缸31、拉紧板32、拉线安装块35,所述拉紧气缸的活塞顶杆与拉紧板32连接,所述拉紧板32通过拉力传感器34与拉线安装块35连接。拉紧气缸31安装于拉紧器支架30上,拉紧器支架30上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内穿过导向杆33,所述导向杆33与拉紧板32连接,导向杆33与导向套配合,引导拉线安装块35滑动并拉紧拉线41。通过拉力传感器34可以监测拉线的拉紧力。

如图8和图9所示,拉线安装块35设有T型的扣槽351,拉线41的端头扣紧在扣槽351内。另外,拉紧器支架30上设有拉线引导块36。如图10所示,拉线引导块36设有拉线引导槽361,拉线41经拉线引导槽361后与拉线安装块3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将驻车制动器4放置到定位座11上,拉线41安装到拉线安装块35内,装置启动,下压气缸21带动压板213下行,压头24附带尼龙导向块241压紧产品,然后插块气缸233运行,将楔形插块232插入到导杆槽231内;旋转电机16驱动模拟盘12旋转,运行5S后拉紧气缸31运行,将拉线41拉紧,驻车制动器制动面撑开和模拟盘12接触摩擦,在运行过程中,模拟盘12的热量导入到散热盘14,同时散热圈15在运行过程中队散热盘14进行吹气,起到散热效果;当运行到设定时间后,该装置停止,拉紧气缸31放松,插块气缸233放松,使楔形插块232滑出导杆槽231,下压气缸21带动压板213上行,整个流程运行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