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触控基板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9834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Oled触控基板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触控基板、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和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有源矩阵/ 有机发光二极管 AMOLED (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D1de)是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相比传统的液晶面板,AMOLED因其响应速度快、亮度高、低功耗、视角好、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中小尺寸AMOLED显示多采用内嵌式单元上触摸(On-cell touch)技术。与单元上触摸技术相比,AMOLED内嵌式技术因可以使显示模组更加轻薄,因而也逐步受到关注。
[0003]已经报道的AMOLED内嵌式方案大多是将传感器做在封装基板下,但这种方案仅限于玻盖封装。当OLED显示采用薄膜封装技术后,即不能满足需求。
[0004]此外,将传感器与OLED器件组合在一起将是另一种选择,不仅可以实现内嵌式触控设备减薄的目的,同时不受封装方案的限制。
[0005]相对于将触摸面板设置在液晶面板上使用的原有方法,将触摸面板功能与液晶面板一体化的研宄日渐盛行。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的一体化包括“单元内内嵌(In-cell)”方法和“单元上内嵌(On-cell) ”方法。单元内内嵌方法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单元上内嵌方法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方法。单元内内嵌(In-Cell)和单元上内嵌(On-Cell)都被归类为内嵌式触控面板,技术的最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的触控传感器位置在TFT LCD的TFT内部,后者则在彩色滤光片的背面。
[0006]现有的内嵌式单元(in cell touch)技术主要是针对TFT-1XD和触摸传感器的集成。需要一种针对OLED和触摸传感器的内嵌式集成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针对OLED和触控传感器集成的方案。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OLED触控基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包括多个子阳极,所述阴极包括多个子阴极;设置于基板上与所述阳极同层设置的至少一个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阴极相互绝缘,且与所述子阴极交叉设置;在显示阶段,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上施加显示驱动信号,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用于驱动OLED发光器件;在触控阶段,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所述子阳极用作触控感测电极输出触控感应信号。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OLED触控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晶体管结构;在得到的结构上通过构图形成阳极,其中所述阳极包括多个子阳极并且子阳极与触控驱动电极相互分离;在位于触控基板的OLED发光器件区域的阳极上形成OLED有源层,所述阳极与所述晶体管结构的源/漏极相连;在得到的结构上形成包括多个子阴极在内的阴极,所述阴极通过绝缘层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相互绝缘,并且所述子阴极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交叉设置。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OLED触控基板在内的显示装置。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阶段,在阴极和阳极上施加显示驱动信号以驱动OLED发光器件;以及在触控阶段,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所述子阴极用作触控感测电极来输出触控感应信号。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借用OLED器件的阳极与阴极层作为触控的电极层,将阴极图案化成触控传感器的感测电极Rx,与阳极层同层形成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Tx,并且通过分时驱动完成该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与显示。由此,本实用新型将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集成于一体,对显示分辨率、显示出光效率都不会有明显影响;并且因为节省了电极层,可以制备更轻薄的触控显示器,不仅可以应用于刚性的OLED显示,也可以应用于柔性OLED显示。
【附图说明】
[0013]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0014]图2示出了像素内电极的设计示意图。
[0015]图3示出了像素电极结构的剖面图。
[0016]图4是进一步详细地示出了在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设备上分时进行像素显示和触控感测的示意图。
[0017]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OLED触控基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嵌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
[0019]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基板的显示面板的设计结构示意图。
[0020]图8示出了图7的触控传感器的驱动门阵列的具体驱动结构示意图。
[0021]图9示出了触控传感器的触控驱动电极驱动电路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详细参考,其范例在附图中说明,图中相同的数字全部代表相同的元件。为解释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被描述。
[0023]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是通过借用OLED器件的阳极与阴极层作为触控传感器的电极层,即将阴极图案化之后用作触控传感器的感测层的感测电极Rx,并且设置于基板上与所述阳极同层设置的至少一个触控驱动电极用作触控传感器的驱动电极Tx;然后通过分时驱动进行OLED驱动操作和触控传感操作来完成这种集成的内嵌式触控显示屏的触控与显示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种方案主要是将OLED显示器件与触控传感器件集成到一起,从而构成OLED的内嵌式(In cell)触控显示设备。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OLED触控基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阳极和阴极,所述阴极包括多个子阴极;设置于基板上与所述阳极同层设置的至少一个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阴极相互绝缘,且与所述子阴极交叉设置;在显示阶段,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上施加显示驱动信号,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用于驱动OLED发光器件;在触控阶段,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所述至少部分子阴极用作触控感测电极输出触控感应信号。
[002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基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触控基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的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包括多个子阳极,所述阴极包括多个子阴极;设置于基板上与所述阳极同层设置的至少一个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阴极相互绝缘,且与所述子阴极交叉设置。OLED发光器件的至少部分子阴极用作触控感测电极输出触控感应信号。对所述触控感测电极101图案化以区分不同的触控感测区域。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测电极可分别引出至触控驱动电极连接端子105和触控感测电极连接端子106,然后通过连接驱动IC为触摸传感器的电极提供驱动信号。
[0026]针对所述OLED触控基板的触控阶段,在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触控驱动信号,所述至少部分子阴极用作触控感测电极以输出触控感应信号。触控驱动电极103和触控感测电极101通过交叉覆盖整个触控区域。具体地,当触控驱动电极103沿图1所示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式设置时,触控感测电极与驱动电极TX垂直地设置,进而覆盖整个触控区域。触控驱动电极上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当手指触摸到某个特定区域时,被触摸的触摸区域的触控感测电极输出电信号,然后通过积分、放大滤波等操作传输给触控1C,最后由触控IC计算出触控点坐标,完成了触控操作。针对所述OLED触控基板的显示阶段,在所述阴极101和所述阳极102上施加显示驱动信号,所述显示驱动信号用于驱动OLED发光器件。通过分时地交替进行触控操作和显示操作,可以通过分时复用的图案化的阴极分别与OLED器件的阳极或触控驱动电极相互作用,实现显示操作或触控操作。
[0027]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OLED触控基板的像素内的电极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像素结构中,触控驱动电极103与阳极电极层形成于同一层中,并且与阳极电极层彼此独立。具体地,所述阳极电极层可以是ITO阳极层。触控驱动电极可以位于像素驱动器件的上方。每行像素的触控驱动电极可以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横向条状结构。由于手指触点的面积较大,在不影响触控分辨率的前提条件下,为了减小对像素开口率的影响,降低触控驱动电极的电阻,可以将触控驱动电极(5?15个/组)在显示区域的边缘处并联,形成较宽的触控驱动电极条状结构。具体地,可以对ITO阳极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横向阳极条状结构102和触控驱动电极结构103。阴极层101覆盖在整个区域上。可以对阴极区域进行图案化以便形成纵向阴极条状结构。如图2所示,所示结构还包括栅极线106、VDD线107和数据线108。
[0028]图3示出了像素电极结构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首先在衬底上形成栅极106。所述衬底可以是玻璃或聚酰亚胺。在制备出栅极106之后,形成栅极绝缘层10,例如栅极氧化物。所述栅极氧化物可以是通过LPCVD、PECVD, HDPCVD, UHVCVD, MOCVD, MBE、ALD、蒸发、(磁控)溅射等工艺形成的形成绝缘材料,其材质例如氧化硅或高K电介质材料等等。然后制造铟镓锌氧化物(IGZ0:1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沟道区109、刻蚀停止层110、源极和漏极(107’ /108’),并且用PLN&PVX绝缘层111覆盖。在源极/漏极10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