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524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座体是在基座一侧的舌部侧边向外凸设有基部,并供端子组的复数端子穿设于基座的复数端子槽、复数信号端子穿设至露出于舌部的对接平面、复数信号端子一侧分别延伸设有复数传输端子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且复数端子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侧的焊接部、复数信号端子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侧的焊接侧,再于绝缘座体外部罩覆屏蔽壳体,利用本体内部容置空间容置基座、舌部,而相邻本体的容置空间一侧的延伸部可遮蔽基部底面,达到构成符合USB电连接器的多种规格应用的目的。
【专利说明】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尤指符合多种USB规格应用的电连接器,用绝缘座体的基座、舌部及基座,分别供端子组穿设,而构成符合USB3.0、USB2.0及微型USB规格等应用模式,可达到电连接器具有多种规格的广泛适用效果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许多电子、电气产品带给人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的舒适与便捷,也导致人们愈来愈依赖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通过各种电子信号的应用、操作,控制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也因为各式电子、电气产品不断的进行改良、实用新型,各种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功能、也必须不断的进行更新、替换,凭借电子信号的应用,操控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能力,且电子信号传输的速度也不断地提升,必须通过各式传输介面、电连接器等,供电子产品间进行电子信号传输速度,则电子信号传输的介面,也不断的改良、创新,以提升传输信号的介面、电连接器的型态与品质、传输电子信号的速度,但各式电子信号传输介面的型式、种类相当多,各种信号传输介面、电连接器的尺寸规格也有不同,传输电子信号的模式也不同,则在电子产品上必须安装许多类型的传输介面、电连接器,以符合电子产品进行各式电子信号传输的需求,所以在各种电子产品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可供安装各式不同类型的传输介面、电连接器。
[0003]然而,随着各式电子产品的体积都朝向轻、薄、短、小的模式设计,如一般常用的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或笔记型电脑等,则在电子产品可以利用的有限体积尺寸的空间中,若为配合各种型式的传输介面安装,以方便进行电子信号传输,则将占用电子产品内部电路布局空间,也占用机体的周边空间位置,造成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及机体的空间不敷使用,因此无法在电子产品的有限空间设置多种电连接器,使用时也就会受到电连接器规格的限制,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0004]则本案 申请人:前于2013年6月11日,已经以“USB电连接器构造”提出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的申请,申请案号第102120771号,请参阅如图9所示,该发明专利的USB电连接器A的绝缘座体B及一侧基部B I的外部,分别罩覆屏蔽壳体C及壳座C 1,且因壳座C I完全包覆在基部B I的外围,则USB电连接器A与相对型式的插座电连接器D相对插接时,插座电连接器D内部的电源传输端子会先抵触壳座C I表面后,再与绝缘座体B的电源端子B 2电性接触,惟当电源传输端子先抵触壳座C I表面时,会产生电源传输端子的瞬间高电流(或高电压)爆冲现象,进而影响电连接器之间电子信号与电源传输的不稳定情况,也容易造成电连接器间呈现短路的状态,仍存在可供改善的空间。
[0005]因此,如何解决电连接器相对插接时,产生瞬间高电流或高电压爆冲现象的问题与困扰,且占用电子产品的机体空间、而电连接器的规格无法扩充应用、使用时容易受到限制等的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0006]故,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结合多种规格型式电连接器类型、方便供多种规格型式的电连接器进行电性插接,而可减少占用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及机体空间的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的新型专利诞生。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绝缘座体、端子组及屏蔽壳体,其中:
[0009]该绝缘座体包括具有复数端子槽的基座、连设于基座一侧具有对接平面的舌部以及由舌部向外侧延伸凸设的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
[0010]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舌部及基部,包括穿设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复数端子、穿设至舌部的对接平面的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复数传输端子,且复数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对接部,另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部的焊接部,复数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露出舌部的对接平面的衔接面,并由各对接平面分别纵向连续弯折后,再朝平行对接面的方向延伸复数传输端子的对接侦牝而复数信号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侧;及
[0011]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并在本体内部设有容置基座与舌部的容置空间,相邻本体的容置空间一侧壁缘向外侧延伸设有供遮蔽基部底面的延伸部。
[0012]该绝缘座体是在舌部一侧向外延伸凸设有缩小宽度及厚度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具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0013]该绝缘座体是在舌部一侧中央位置向外延伸凸设宽度、厚度缩小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边设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0014]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舌部与基部,包括穿设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五支端子、穿设于舌部的对接平面的四支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五支传输端子,且该五支端子则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接地端子、位于第一接地端子二外侧分别所设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第三差分信号端子及第四差分信号端子,而该四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分别位于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二相对外侧所设的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且该五支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对接部,另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部的焊接部,而该四支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露出舌部的对接平面的衔接面,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侧,且由四支信号端子的各衔接面分别延伸有五支传输端子,该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
[0015]该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而五支传输端子为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并在一侧自信号端子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由第六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八信号端子,由第二接地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三接地端子,且由电源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一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设有呈环圈状并断开形成二接触面的对接侧,再由相邻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三接地接端子一侧连设有形成通用串行总线介面型式的辅助传输端子。
[0016]该端子组的五支传输端子中的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第八差分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三接地端子一侧的各对接侧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往另一侧设有向上垂直弯折连设的连接臂,各连接臂分别设有朝水平横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各第二弯折部延伸连设于四支信号端子的各衔接面。
[0017]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且屏蔽壳体内部设有容置基座,该容置基座具有容置空间与收纳空间,该容置空间配合五支端子而符合USB3.0规格且配合四支信号端子以符合USB2.0规格,该收纳空间相邻容置空间以供遮蔽基部且配合五支传输端子以符合微型USB规格。
[0018]该屏蔽壳体在延伸部一侧边连设有遮蔽基部一侧壁的侧翼。
[0019]该屏蔽壳体在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延伸部衔接位置设有增加延伸部结构强度的复数补强肋体。
[0020]一种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绝缘座体、端子组及屏蔽壳体,其中:
[0021]该绝缘座体包括具有复数端子槽的基座、连设于基座一侧具有对接平面的舌部以及由舌部向外侧延伸凸设的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
[0022]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舌部及基部,包括穿设至舌部的对接平面的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复数传输端子,且复数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露出舌部的对接平面的对接面,并由各对接面分别纵向连续弯折后再朝平行对接面的方向延伸有复数传输端子的对接侧,而复数信号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侧;及
[0023]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并在本体内部设有容置基座与舌部的容置空间,相邻本体的容置空间一侧壁缘向外侧延伸设有供遮蔽基部底面的延伸部。
[0024]该绝缘座体在舌部一侧相外延伸凸设有缩小宽度及厚度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具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0025]该绝缘座体在舌部一侧中央位置向外延伸凸设有宽度与厚度缩小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具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0026]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与基部,包括穿设于舌部的对接平面的四支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五支传输端子,而该四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以及分别位于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二相对外侧所设的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且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对接部,另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部的焊接部,而四支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侧,且由四支信号端子的各衔接面分别延伸有五支端子,该五支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一外侧的传输端子设有呈环圈状并断开形成二接触面的对接侧。
[0027]该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而五支传输端子为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规格,并在一侧自信号端子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由第六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八信号端子,以第二接地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三接地端子,由电源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一电源端子,再由相邻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三接地接端子一侧连设有形成通用串行总线介面型式的辅助传输端子。
[0028]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且屏蔽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舌部且配合四支信号端子以符合USB2.0规格的容置空间以及相邻容置空间供遮蔽基部且配合五支传输端子以符合微型USB规格的收纳空间。
[0029]该屏蔽壳体于延伸部一侧边连设有遮蔽基部一侧壁的侧翼。
[0030]该屏蔽壳体于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延伸部衔接位置设有增加延伸部结构强度的复数补强肋体。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0032]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座体是在基座一侧的舌部侧边向外凸设有基部,并供端子组的复数端子穿设于基座的复数端子槽、复数信号端子穿设至露出于舌部的对接平面、复数信号端子一侧分别延伸设有复数传输端子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且复数端子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侧的焊接部、复数信号端子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侧的焊接侧,再于绝缘座体外部罩覆屏蔽壳体,构成符合USB电连接器的多种规格应用的实用性,利用本体内部容置空间容置基座、舌部,而相邻本体的容置空间一侧的延伸部可遮蔽基部底面,以供复数信号端子供外部相对型式的预设电连接器插接时,防止预设电连接器的端子触碰屏蔽壳体的延伸部而产生电源瞬间爆冲的现象,达到与预设电连接器稳定插接、传输信号的目的。
[0033]该屏蔽壳体于容置空间的一侧壁缘边,向外凸设有平面式的延伸部,且相对复数传输端子的第三接地端子外侧的延伸部侧边、再连设有侧翼,而相对复数传输端子的第一电源端子的延伸部另一侧边则成镂空状,确保延伸部不致与预设电连接器的电源传输端子接触。
[0034]该屏蔽壳体于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延伸部衔接位置,为设有复数补强肋体,以增加延伸部的结构强度,供延伸部稳固的连结于本体一侧,不易产生断裂或变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3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3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38]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子组的俯视图;
[0039]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40]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0041]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0042]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43]图9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1_绝缘座体;11-基座;110-端子槽;111_分隔肋;12-舌部;121-对接平面;13_基部;130_端子容置槽;131_绝缘面;132_嵌合面;2_端子组;21_端子;2101_第一接地端子;2102_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03_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104_第三差分信号端子;2105_第四差分信号端子;211_对接部;212_焊接部;22_信号端子;2201-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2_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3_电源端子;2204_第二接地端子;221_衔接面;222_焊接侧;23_传输端子;2301_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2_第八差分信号端子;2303_第一电源端子;2304_第三接地端子;2305_辅助端子;2306_第一弯折部;2307-连接臂;2308_第二弯折部;231_对接侧;2311_接触面;24_第一隔离端子;241_第一隔离侧;242-隔离焊接侧;25_第二隔离端子;251_第二隔离侧;252_隔离焊接侧;3-屏蔽壳体;31_本体;310_容置空间;32_延伸部;320-收纳空间;321_补强肋体;322_侧翼;4-电连接器;41_电源端子;A -USB电连接器;B -绝缘座体;B 1-基部;B 2-电源端子;C -屏蔽壳体;C 1-壳座;D -插座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利完全了解。
[0046]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端子组的俯视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USB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1、端子组2及屏蔽壳体3,其中:
[0047]该绝缘座体I包括基座11、位于基座11 一侧的舌部12、由舌部12 —侧向外凸设的基部13,且基座11内部具有复数端子槽110及复数分隔肋111,而相邻基座11 一侧的舌部12,设有对接平面121为相邻于复数端子槽110及复数分隔肋111,再于远离复数端子槽110、复数分隔肋111的舌部12另一侧边向外凸设有基部13,则于基部13内设有复数端子容置槽130,并在基部13—侧边具有绝缘面131、另一侧边则设有相对绝缘面131降低高度的嵌合面132。
[0048]该端子组2包括复数端子21、复数信号端子22及复数传输端子23,且复数端子21一侧分别具有对接部211、另一侧具有焊接部212,而复数信号端子22 —侧分别具有复数衔接面221、另一侧具有焊接侧222,再由各衔接面221—侧连续纵向弯折后、朝平行于各信号端子22的水平横向、分别延伸设有复数传输端子23,并在复数传输端子23 —侧分别具有对接侧231。
[0049]该屏蔽壳体3包括本体31、相邻本体31 —侧边的延伸部32,并在本体3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310,且由容置空间310 —侧边的本体31边缘向外侧凸设有延伸部32,则于延伸部32与本体31相邻位置设有复数补强肋体321,再于延伸部32的一侧边为朝垂直方向延伸设有侧翼322,即于侧翼322与延伸部32之间形成收纳空间320。
[0050]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绝缘座体I的基座11、舌部12及基部13,供端子组2的复数端子21、复数信号端子22及复数传输端子23穿设定位,且供复数端子21 —侧的各对接部211分别延伸至基座11的各端子槽110内、另一侧各焊接部212则分别穿出基座外侦牝并由复数信号端子22穿设于基座11的各分隔肋111,以供复数信号端子22—侧各衔接面221、分别延伸至露出舌部12的对接平面121、另一侧各焊接侧222即分别穿出基座11外侦牝而供复数焊接侧222与复数焊接部212于基座11外侧、呈共平面的平行排列,另于复数信号端子22的各衔接面221侧缘、分别朝垂直方向连续弯折、再朝水平横向延伸有复数传输端子23,且复数传输端子23 —侧各对接侧231、分别延伸至基部13的各端子容置槽130内,则可于绝缘座体I及端子组2外部罩覆屏蔽壳体3,以屏蔽壳体3的本体31内部容置空间310、供收纳基座11及舌部12,而本体31 —侧边凸设的延伸部32则遮蔽在基部13底面,并由延伸部32与一侧边延伸的侧翼322形成的收纳空间320,遮覆在基部13 —侧边,供侧翼322嵌卡在基部13 —侧边的嵌合面132处,而通过绝缘座体1、端子组2及屏蔽壳体3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USB电连接器。[0051]且上述绝缘座体I是在舌部12 —侧中央位置、向外延伸凸设宽度、厚度缩小并具有端子容置槽130的基部13,并在基部13 —侧边设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132,可于嵌合面132处嵌置屏蔽壳体3的延伸部32的侧翼322后,以嵌合面132及侧翼322可与基部13另一侧边的绝缘面131形成相同高度的平行状;而屏蔽壳体3于本体31 —侧边向外凸设有延伸部32,并在延伸部32与本体31的相邻连接位置,凸设有复数补强肋体321,可供增加延伸部32的结构强度,不易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的现象,并能供延伸部32稳固的连设于本体31 一侧边。
[0052]而上述的端子组2,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I的基座11、舌部12与基部13,且端子组2包括穿设于基座11的各端子槽110内的五支端子21、穿设于舌部12的对接平面121的四支信号端子22、穿设于基部13的端子容置槽130内的五支传输端子23,且五支端子21则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接地端子2101、位于第一接地端子2101 二外侧分别所设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02、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103、第三差分信号端子2104及第四差分信号端子2105,而四支信号端子22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1、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2、分别位于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1、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2 二相对外侧所设的电源端子2203及第二接地端子2204,且五支端子21 —侧的各对接部211、分别设有定位于基座11的各端子槽110内的,五支端子21另一侧设有焊接部212延伸出基座11外部,而四支信号端子22 —侧设有衔接面221,分别露出舌部12的对接平面121,四支信号端子22另一侧分别设有焊接侧222、分别由基座11的各分隔肋111穿过、再延伸至基座11外部,且由四支信号端子22的各衔接面221分别延伸的五支传输端子23,则五支传输端子23 —侧设有对接侧231、分别定位于基部13的端子容置槽130内,包括有位于中央相邻的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1、第八差分信号端子2302,位于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1、第八差分信号端子2302 二外侧的第一电源端子2303、第三接地端子2304,则于第一电源端子2303设有呈环圈状并断开形成二接触面2311的对接侧231,而相对二接触面2311的另一侧,再由相邻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1的第三接地接端子2304—侧、连设有辅助端子2305,可形成通用串行总线介面(USB / 0TG)型式。
[0053]又,端子组2的五支传输端子23,由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1、第八差分信号端子2302、第一电源端子2303及第三接地端子2304 —侧的各对接侧231,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部2306往另一侧设有向上垂直弯折连设连接臂2307,再由各连接臂2307另一侧分别设有朝水平横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2308,而由各第二弯折部2308往另一侧延伸连设于四支信号端子22的各衔接面221。
[0054]另于端子组2的各端子21、复数信号端子22间,位于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103及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1的相对内侧,为设有第一隔离端子24,又于第三差分信号端子2104及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2的相对内侧,为设有第二隔离端子25 ;而第一隔离端子24 —侧设有第一隔离侧241延伸至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1、第二接地端子2204间,且第一隔离端子24另一侧呈连续弯折状后再朝水平方向延伸隔离焊接侧242,至于第二隔离端子25 —侧设有第二隔离侧251延伸至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2、电源端子2203间,且第二隔离端子25另一侧呈连续弯折状后再朝水平方向延伸隔离焊接侧252,可利用第一隔离端子24、第二隔离端子25分别隔离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1、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2与二外侧的电源端子2203、第二接地端子2204,而于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1、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2进行电子信号传输时,不致受到二侧电源信号或接地的杂讯、电磁波等产生的干扰,以供第五差分信号端子2201、第六差分信号端子2202可稳定的进行电子信号传输。
[0055]而上述屏蔽壳体3罩覆于绝缘座体I外部,且屏蔽壳体3内部设有容置空间310可供容置基座11,并可利用本体31配合五支端子21及四支信号端子22形成符合USB3.0规格、也可配合四支信号端22子以形成符合USB2.0规格、另利用相邻本体31的容置空间310侧边的延伸部32的收纳空间320,供遮蔽基部13的底面、且可配合五支传输端子23以形成符合微型USB规格(Micro USB),即可供构成本实用新型的USB型式电连接器;并可供USB电连接器具有多种规格、型式供应用选择、形成多种实施模式配合多种电连接器插接应用,以提高USB电连接器的实用性,减少USB电连接器在使用时受到规格、型式的限制的缺失。
[0056]请参阅图2、图3、图5、图6、图7、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USB电连接器在与相对型式的预设电连接器4相对插接时,预设电连接器4的电源端子41会先抵触基部13的绝缘面131、再与舌部12的对接平面121的复数衔接面221电性接触,可以避免预设电连接器4的电源端子41接触屏蔽壳体3的延伸部32表面,而不致发生电源端子41与金属屏蔽壳体3接触、产生瞬间高电压或高电流的电源爆冲现象,可确保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与预设电连接器4之间,稳定的电性接触插接、顺利传输电子信号及电源信号。
[0057]而本实用新型的USB电连接器,可利用绝缘座体I的舌部12、基部13,分别供端子组2的复数信号端子22、复数传输端子23穿设,而供复数信号端子22分别穿设于基座11的各分隔肋111中,并以复数信号端子22 —侧的衔接面221,分别延伸至露出舌部12的对接平面121上,复数信号端子22另一侧的复数焊接侧222、则分别延伸出基座11另一侧外部,且复数信号端子一侧的各衔接面221,分别垂直方向连续弯折后、再分别朝水平横向延伸设有复数传输端子23,即以复数传输端子23 —侧的各对接侧231分别穿设于基部13的端子容置槽130内,且复数传输端子23包括有位于中央相邻的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1、第八差分信号端子2302,位于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1、第八差分信号端子2302 二外侧的第一电源端子2303、第三接地端子2304,则于第一电源端子2303设有呈环圈状并断开形成二接触面2311的对接侧231,而相对二接触面2311的另一侧,再由相邻第七差分信号端子2301的第三接地接端子2304 —侧、连设有辅助端子2305,可形成通用串行总线介面(USB / 0TG)型式;则可于绝缘座体I及端子组2外部罩覆屏蔽壳体3,而利用屏蔽壳体3的本体31内部容置空间310收纳绝缘座体I的基座11、舌部12,以凭借本体31的容置空间310与位于舌部12的对接平面121的复数衔接面221,形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USB2.0)的连接器,再以本体31 —侧连设的延伸部32,遮蔽基部13的底面,并以延伸部32 —侧边的侧翼321嵌设在基部13 —侧的嵌合面132,则可通过延伸部32与基部13的各端子容置槽130内的复数传输端子23的对接侧231,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 USB)规格的连接器,则利用基部13另一侧的绝缘面131,供相对型式的预设电连接器4相对电性插接时,可避免预设电连接器4的电源端子41接触屏蔽壳体3的延伸部32,而不致发生瞬间高电压或高电流的爆冲现象,以确保USB电连接器稳定的传输电子信号、电源信号,并具有多种不同型式电连接器供选择应用,可提高电连接器的实用性。[0058]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可在绝缘座体I的基座11、舌部12与基部13,供端子组2的复数端子21、复数信号端子22、复数传输端子23分别穿设,再以基座11及复数端子21的对接部211、舌部12及复数信号端子22、配合屏蔽壳体3的本体31,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USB3.0及USB2.0)的电连接器,另由基部13及复数传输端子23的对接侧231、配合屏蔽壳体3的延伸部32,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规格(Micro USB)的电连接器,并利用延伸部32遮蔽基部12底面,则与相对型式的预设电连接器4电性插接时,可达到避免USB电连接器产生瞬间爆冲现象的目的,可供USB电连接器稳定传输电子信号及电源信号,而供USB电连接器具有多种不同规格型、式应用的便捷效果,应用时彼此也不致产生阻碍、便于插接以传输电子信号,并可避免占用空间、位置的麻烦,且完成电连接器适用性广泛、降低使用时条件限制的约束的功能,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0059]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USB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设计,利用绝缘座体以基座、舌部及基部相邻连结成型,而可供端子组的复数端子、复数信号端子及复数传输端子分别穿设,并以屏蔽壳体的本体包覆基座的对接部外部、延伸部遮蔽基部的底面,而可达到组成USB电连接器与相对型式预设电连接器相对插接,不致产生爆冲现象为主要保护重点,以供USB电连接器可稳定传输电子信号及电源信号,而USB电连接器具有多种规格、可适用性更广泛、实效果佳、使用限制少,乃仅使电连接器稳定电性插接不致产生爆冲、且具有多种应用模式的优势,使用时并可避免占用太大的空间、方便应用在具有不同型式电连接器的电子产品,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绝缘座体、端子组及屏蔽壳体,其中: 该绝缘座体包括具有复数端子槽的基座、连设于基座一侧具有对接平面的舌部以及由舌部向外侧延伸凸设的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 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舌部及基部,包括穿设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复数端子、穿设至舌部的对接平面的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复数传输端子,且复数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对接部,另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部的焊接部,复数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露出舌部的对接平面的衔接面,并由各对接平面分别纵向连续弯折后,再朝平行对接面的方向延伸复数传输端子的对接侧,而复数信号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侧;及 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并在本体内部设有容置基座与舌部的容置空间,相邻本体的容置空间一侧壁缘向外侧延伸设有供遮蔽基部底面的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是在舌部一侧向外延伸凸设有缩小宽度及厚度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具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是在舌部一侧中央位置向外延伸凸设宽度、厚度缩小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边设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舌部与基部,包括穿设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五支端子、穿设于舌部的对接平面的四支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五支传输端子,且该五支端子则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接地端子、位于第一接地端子二外侧分别所设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差分信号端子、第三差分信号端子及第四差分信号端子,而该四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分别位于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二相对外侧所设的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且该五支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对接部,另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部的焊接部,而该四支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露出舌部的对接平面的衔接面,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侦牝且由四支信号端子的各衔接面分别延伸有五支传输端子,该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而五支传输端子为符合通用串行总线规格,并在一侧自信号端子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由第六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八信号端子,由第二接地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三接地端子,且由电源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一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设有呈环圈状并断开形成二接触面的对接侦牝再由相邻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三接地接端子一侧连设有形成通用串行总线介面型式的辅助传输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的五支传输端子中的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第八差分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三接地端子一侧的各对接侧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往另一侧设有向上垂直弯折连设的连接臂,各连接臂分别设有朝水平横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各第二弯折部延伸连设于四支信号端子的各衔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且屏蔽壳体内部设有容置基座,该容置基座具有容置空间与收纳空间,该容置空间配合五支端子而符合USB3.0规格且配合四支信号端子以符合USB2.0规格,该收纳空间相邻容置空间以供遮蔽基部且配合五支传输端子以符合微型USB规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在延伸部一侧边连设有遮蔽基部一侧壁的侧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在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延伸部衔接位置设有增加延伸部结构强度的复数补强肋体。
10.一种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绝缘座体、端子组及屏蔽壳体,其中: 该绝缘座体包括具有复数端子槽的基座、连设于基座一侧具有对接平面的舌部以及由舌部向外侧延伸凸设的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 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舌部及基部,包括穿设至舌部的对接平面的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复数传输端子,且复数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延伸至露出舌部的对接平面的对接面,并由各对接面分别纵向连续弯折后再朝平行对接面的方向延伸有复数传输端子的对接侧,而复数信号端子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侧;及 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并在本体内部设有容置基座与舌部的容置空间,相邻本体的容置空间一 侧壁缘向外侧延伸设有供遮蔽基部底面的延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在舌部一侧相外延伸凸设有缩小宽度及厚度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具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在舌部一侧中央位置向外延伸凸设有宽度与厚度缩小并具有端子容置槽的基部,并在基部一侧具有降低高度的嵌合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分别组装于绝缘座体的基座与基部,包括穿设于舌部的对接平面的四支信号端子以及穿设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五支传输端子,而该四支信号端子包括位于中央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以及分别位于第五差分信号端子、第六差分信号端子二相对外侧所设的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且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座的各端子槽内的对接部,另一侧设有延伸出基座外部的焊接部,而四支信号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另一侧分别设有由基座穿过基座延伸至外部的焊接侧,且由四支信号端子的各衔接面分别延伸有五支端子,该五支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一外侧的传输端子设有呈环圈状并断开形成二接触面的对接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五支传输端子一侧分别设有定位于基部的端子容置槽内的对接侧,而五支传输端子为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规格,并在一侧自信号端子的第五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由第六差分信号端子延伸连设有第八信号端子,以第二接地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三接地端子,由电源端子延伸连设有第一电源端子,再由相邻第七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三接地接端子一侧连设有形成通用串行总线介面型式的辅助传输端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且屏蔽壳体内部设有容置舌部且配合四支信号端子以符合USB2.0规格的容置空间以及相邻容置空间供遮蔽基部且配合五支传输端子以符合微型USB规格的收纳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于延伸部一侧边连设有遮蔽基部一侧壁的侧翼。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USB电连接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于本体的容置空间与延伸部衔接位置设有增加延伸部结构强度的复数补强肋体。
【文档编号】H01R27/00GK203674520SQ20132087756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陈碇祈, 卢德福, 周苏勇, 林憶杰 申请人:陈碇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