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49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二级管加工过程中,在完成二极管组装和塑封后,需要对二极管进行检测,如引线校正,极性检测及及激光光刻等,然现有的技术都没有一套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套可行自动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包括二极管输料管一,在二极管输料管一的输出端设置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在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尾端设置二极管的激光加工装置,其中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整体为方管结构,在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的顶部设置滑槽且该滑槽与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内空连通,该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整体扭曲实现滑槽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形成180度夹角。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所述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中空尺寸大于二极管底部尺寸,滑槽的宽度大于二极管引线直径,而小于二极管底部直径。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该二极管输料管一设置在输送带尾端且该二极管输料管一与输送带彼此垂直,在输送带尾端处设置缺口且该缺口与二极管输料管一的进料口位置对应,在缺口处设置带有驱动电机一的推杆且该推杆与缺口位置对应,在二极管输料管一上设置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所述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包括位于二极管输料管一左侧的检测杆,在二极管输料管一右侧设置带有驱动电机二的检测杆一,该检测杆和检测杆一位置对应且在检测杆端部和检测杆一端部设置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的连接极,该驱动电机二控制检测杆一接触或断开。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在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处的二极管输料管一面设置设置卸料口,在卸料口底部设置带有驱动电机三的开关板,位于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正下方的二极管收料箱与卸料口连通。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在输送带的进料端设置限时进料装置,在限时进料装置的进料端设置二极管输料带出料口,且该二极管输料带的出料口与输送带彼此平行但错位,所述限时进料装置包括定时驱动电机,推板设置在定时驱动电机顶部实现推板做来回运动且推板的运动方向与输送带输料方向垂直,在二极管输料带出料口设置缺口一,在输送带上设置缺口二且该缺口二与缺口一位置对应,推板与缺口二和缺口一在同一直线上实现推板将二极管输料带上的二极管定时输送带输送带上。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在输送带中部一侧设置校正板一,在输送带中部的另一侧设置校正板二且该校正板一和校正板二位置对应,其中校正板一的尾部设置液压驱动装置一实现对校正板一做与输送带运输方向垂直的来回运动,校正板二的尾部设置液压驱动装置二实现校正板二做与输送带运输方向平行的来回运动。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所述校正板一底面与校正板二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且该校正板一底面与校正板二的底面离输送带表面垂直高度距离大于二极管的底部厚度1-5mm。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所述液压驱动装置二包括与与输送带运输方向平行的滑道,驱动电机安装在滑道且该驱动电机整体固定在校正板二尾部实现对校正板二做来回运动。

前述的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中,所述校正板的工作面包括至少3段搓压面,该三段搓压面的搓压高度范围不同,该搓压面沿着输送带输料方向按照搓压高度从低往高依次排列,相邻搓压面的搓压范围实现部分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搓压方式对二极管的引线进行分段校正,该方法工作效率高,且校准度高,实用性强,且通过定时供料,避免由于在校正板中二极管过多造成校正板工作发生偏差,同时通过设置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实现对二极管进行极性检测,通过推杆实现对二极管进行逐个检测,当检测不合格的,通过开关板打开,实现收集,通过设置扭曲的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实现二极管反转(即二极管底部朝上,引线朝下),实现激光对二极管底部的底面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负极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开关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二极管换向加工装置,如附图所示,包括二极管输料管一21,在二极管输料管一21的输出端设置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34,在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34尾端设置二极管的激光加工装置36,其中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34整体为方管结构,在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34的顶部设置滑槽35且该滑槽35与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34内空连通,该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34整体扭曲实现滑槽35的进口端与出口端形成180度夹角,该二极管换向运输装置34中空尺寸大于二极管底部尺寸,滑槽35的宽度大于二极管引线直径,而小于二极管底部直径。

其中该二极管输料管一21设置在输送带3尾端且该二极管输料管一21与输送带3彼此垂直,在输送带3尾端处设置缺口22且该缺口22与二极管输料管一21的进料口位置对应,在缺口22处设置带有驱动电机一23的推杆24且该推杆24与缺口22位置对应,在二极管输料管一21上设置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25。

其中该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25包括位于二极管输料管一21左侧的检测杆26,在二极管输料管一21右侧设置带有驱动电机二28的检测杆一27,该检测杆26和检测杆一27位置对应且在检测杆26端部和检测杆一27端部设置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25的连接极29,该驱动电机二28控制检测杆一27接触或断开,在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25处的二极管输料管一21面设置设置卸料口30,在卸料口30底部设置带有驱动电机三31的开关板32,位于二极管正负极检测装置25正下方的二极管收料箱33与卸料口30连通。

在输送带3的进料端设置限时进料装置1,在限时进料装置1的进料端设置二极管输料带2出料口,且该二极管输料带2的出料口与输送带3彼此平行但错位,所述限时进料装置1包括定时驱动电机11,推板12设置在定时驱动电机11顶部实现推板12做来回运动且推板12的运动方向与输送带3输料方向垂直,在二极管输料带2出料口设置缺口一13,在输送带3上设置缺口二14且该缺口二14与缺口一13位置对应,推板12与缺口二14和缺口一13在同一直线上实现推板12将二极管输料带2上的二极管定时输送带输送带3上,在输送带3中部一侧设置校正板一4,在输送带3中部的另一侧设置校正板二5且该校正板一4和校正板二5位置对应,其中校正板一4的尾部设置液压驱动装置一6实现对校正板一4做与输送带3运输方向垂直的来回运动,校正板二5的尾部设置液压驱动装置二7实现校正板二5做与输送带3运输方向平行的来回运动,该正板一4底面与校正板二5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且该校正板一4底面与校正板二5的底面离输送带3表面垂直高度距离大于二极管的底部厚度1-5mm,该液压驱动装置二7包括与与输送带3运输方向平行的滑道8,驱动电机9安装在滑道8且该驱动电机9整体固定在校正板二5尾部实现对校正板二5做来回运动,该校正板5的工作面包括至少3段搓压面10,该三段搓压面10的搓压高度范围不同,该搓压面10沿着输送带输料方向按照搓压高度从低往高依次排列,相邻搓压面10的搓压范围实现部分重合。

本实施例中校正方法是,该方法采用引线向上方式将二极管竖立进入输送带,在输送带两次设置校正板,两校正板采用搓压方式对引线进行垂直度和直线度进行校正。

其中该搓压方式是将两校正板放置在输送带两侧且该校正板底面离输送带表面垂直高度距离大于二极管的底部厚度1-5mm,其中一校正板为沿着输送带方向做来回运动,而另一校正板做与输送带输送方向垂直的来回运动,两一校正板运动时的最小间隙为二极管引线的直径,在沿着输送带方向做来回运动的校正板的工作面上依次设置至少三段连续的搓压面,该搓压面在与与输送带方向垂直的来回运动的校正板配合,实现对二极管引线分别从底部、中部或上部依次进行校正。

上述方案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的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方案做出各种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