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蓄电池、电池组以及铅蓄电池收纳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266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铅蓄电池、电池组以及铅蓄电池收纳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电池组以及铅蓄电池收纳架。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摩托车或电动车等的铅蓄电池安装于容易拆卸的位置,因此易于成为偷盗的对象。尤其是作为通信基站等的备用电池使用的铅蓄电池,由于放置于不被人关注的场所因此更加容易被盗。以往的防盗措施多仅仅着眼于增加偷盗者实施偷盗的难度,如在铅蓄电池收纳箱等设置闩锁装置,当需要拆卸铅蓄电池时,先用钥匙等解除闩锁装置的锁定,然后再拆卸铅蓄电池。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等发现,实际上,偷盗者在偷盗铅蓄电池时,通常采取暴力方式破坏上述闩锁装置,进而实施偷盗。因此,现有的防盗措施收效甚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蓄电池,若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拆卸该铅蓄电池,则该铅蓄电池的外装体破损,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由此来抑制偷盗者偷盗该铅蓄电池的欲望。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上述铅蓄电池而形成的电池组、以及用于收纳上述电池组的铅蓄电池收纳架。

其中,所谓“正规的拆卸方法”是指按照正确的拆卸流程进行拆卸。具体而言为先利用工具解除各铅蓄电池与其他部分之间的连接,然后将铅蓄电池一个一个地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铅蓄电池,具备形成有用于收纳极板组和电解液的收纳空间的外装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装体的外壁上形成有用于将上述铅蓄电池与连接对象以相邻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构成为:若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上述相互连接,则使上述外装体破损而导致上述电解液泄漏。

根据本结构,若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上述相互连接,则该铅蓄电池的外装体破损则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该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铅蓄电池适合以多个铅蓄电池相互连接的状态使用,上述铅蓄电池为上述多个铅蓄电池中的一个,上述连接对象为上述多个铅蓄电池中的与上述铅蓄电池相邻接的另一个铅蓄电池。

根据本结构,相邻接的多个铅蓄电池彼此被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铅蓄电池的组合体,该组合体的重量很大,难以搬运,而若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相互连接,则铅蓄电池的外装体破损则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该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将上述外壁中围绕上述连接部的部分称为周边部,在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上述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上述连接部的强度比上述周边部的强度高。

根据本结构,由于连接部的强度比周边部的强度高,因此,在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会在周边部发生破损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该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连接部为相对于上述外壁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在上述突出部形成有供连接件插入的孔,通过该连接件来进行上述相互连接。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铅蓄电池具有设置有电极端子的顶面,上述孔的轴线与上述顶面平行或垂直。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突出部的突出尺寸为13mm以上。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突出部的突出尺寸为20mm以上、且为30mm以下。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孔的内径为6mm以上。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并且能够确保连接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孔的内径为8mm以上、且为16mm以下。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并且能够确保连接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外壁的厚度为1.5mm以上、且为15mm以下。

根据本结构,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减轻铅蓄电池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1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外壁的厚度为4.5mm以上、且为10mm以下。

根据本结构,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减轻铅蓄电池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2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连接部的与所述外壁相连的连接面的截面积与上述外壁的面积之比大于0%、且为25%以下。

根据本结构,能够合理设计连接部、外壁等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3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2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连接面与上述外壁的面积之比为2.5%以上、且为15%以下。

根据本结构,能够合理设计连接部、外壁等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4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周边部形成为强度比其外围的上述外壁的部分低的低强度部。

根据本结构,由于周边部形成为强度比其外围的外壁的部分低的低强度部,因此,在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会在周边部发生破损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该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5所涉及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铅蓄电池中,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外壁为相同材料且形成为一体,或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外壁为不同材料且上述连接部通过粘接或埋设而与上述外壁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6提供一种电池组,至少包括排列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上述第一铅蓄电池和第二铅蓄电池均具备形成有用于收纳极板组和电解液的收纳空间的外装体,上述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铅蓄电池的外装体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在上述第二铅蓄电池的外装体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连接部,通过上述第一连接部与上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将上述第一铅蓄电池和上述第二铅蓄电池以相邻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上述第一连接部和上述第二连接部构成为:若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上述相互连接,则使上述第一铅蓄电池的上述外装体和上述第二铅蓄电池的上述外装体中的至少一方破损而导致上述电解液泄漏。

根据本结构,若通过与正规的拆卸方法不同的方法解除上述相互连接,则铅蓄电池的外装体破损,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7所涉及的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6所涉及的电池组中,上述第一连接部为相对于上述第一铅蓄电池的上述外壁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在上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供连接件插入的第一孔,上述第二连接部为相对于上述第二铅蓄电池的上述外壁突出的突出部,并且在上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有供上述连接件插入的第二孔,通过上述连接件在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相重叠的状态下同时插入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来将上述第一铅蓄电池和上述第二铅蓄电池以相邻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上述正规的拆卸方法是指:通过使上述连接件沿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的轴向退出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中的至少一个而解除上述相互连接。

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8提供一种铅蓄电池收纳架,其特征在于,用于收纳技术方案16或17的上述电池组,在上述收纳架的至少一侧面上形成有阻碍上述连接件退出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中的至少一个的阻挡部。

根据本结构,通过设置阻挡部,加大了解除连接部的连接的难度。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铅蓄电池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Q部分的放大图,且是利用垂直于顶面和侧壁、且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平面进行剖切而得的剖视图。

图3是突出部与侧壁相连的连接面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2的铅蓄电池的连接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铅蓄电池的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5的X-X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4的铅蓄电池的仰视图。

图8是示出将实施例4的铅蓄电池彼此连接后的连接部附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5的铅蓄电池的仰视图。

图10是示出将实施例5的铅蓄电池彼此连接后的连接部附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中示出收纳有本实用新型的铅蓄电池的电池收纳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铅蓄电池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铅蓄电池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铅蓄电池10具备外装体1、连接部2和电极端子3,并且在外装体1内形成的收纳空间中收纳有未图示的电解液以及未图示的极板组。图1的电极端子3设于外装体1的顶面5。连接部2设于外装体1的与顶面5不同的侧壁6。

实施例1

图2是图1中Q部分的放大图,且是利用垂直于顶面5和侧壁6、且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平面进行剖切而得的剖视图。并且,图2中示出利用螺栓连接相邻的两个铅蓄电池10的状态。图3是突出部与侧壁相连的连接面处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在铅蓄电池10的侧壁6设置有构成连接部2的突出部4,该突出部4从侧壁6突出,且形成有供作为连接件的螺栓插入的孔,通过将螺栓插入于孔中而将相邻的两个铅蓄电池10连接在一起。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孔的轴线与顶面垂直。

在图2中,当将在突出部4设置的孔的内径设为A,将突出部4的突出尺寸设为B,将侧壁6的厚度设为C时,考虑到受力因素以及通常使用的螺栓的规格,期望孔的内径A为6mm以上。优选孔的内径A为8mm以上、16mm以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安装误差等,期望突出部4的突出尺寸B为13mm以上。优选突出尺寸B为20mm以上、30mm以下。进而,期望侧壁6的厚度C为1.5mm以上、15mm以下。优选厚度C为4.5mm以上、10mm以下。

在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铅蓄电池10中,由于利用螺栓将相邻的铅蓄电池10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电池组)的重量很大。在拆卸时,需要先使用工具将螺栓卸下以解除相邻的铅蓄电池10之间的连接,然后将铅蓄电池10一个一个地拆卸。然而,偷盗者往往不使用任何工具而强行拆卸铅蓄电池。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上述方式设置孔的内径、突出部的突出尺寸、侧壁的厚度,在不使用工具而强行解除相邻的铅蓄电池10彼此之间的连接时,该铅蓄电池10的外装体1更容易被破坏,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此外,图3是突出部4与侧壁6相连的连接面处的剖视图。

当设突出部4与侧壁6相连的连接面的面积为M,设侧壁6的面积为N时,二者之比、即M/N大于0%、且为25%以下,优选为2.5%以上,15%以下。这是因为,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突出部4与侧壁6相连的连接面的截面积,侧壁6的可破损面积变大,使得能够可靠地在侧壁6发生破坏而使电解液泄漏。由此,能够抑制偷盗者偷盗铅蓄电池的欲望,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与侧壁由相同的材料一体成型,由此,能够通过一次成型工序制作出铅蓄电池的外装体,因此能够节约制作工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连接件采用了螺栓,但也可以使用螺钉、销等任意连接件。或者,也可以将相邻的铅蓄电池10的连接部2彼此通过粘接、熔接、卡接等方法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设置供连接件插入的孔,也不需要连接件,能够简化成型工序,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孔的轴线与顶面垂直,但是,并不限于此,孔的轴线也可以与顶面平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

根据本实施例中记载的结构,通过利用连接件进行连接,相邻的铅蓄电池10彼此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电池组,该电池组的重量很大,不方便移动。因此,当欲拆卸铅蓄电池10时,需要先解除相邻的铅蓄电池10之间的连接,然后将铅蓄电池10一个一个地拆卸。然而,如果偷盗者意欲偷盗被收纳的铅蓄电池,往往不使用任何工具而强行解除各铅蓄电池10之间的连接。这种情况下,由于相邻的铅蓄电池10彼此借助突出部4而由连接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因此铅蓄电池10的外装体1在侧壁6承受过大的力而发生破损,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偷盗者的偷盗意欲,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实施例2

图4是示出实施例2的铅蓄电池10的连接部的剖视示意图。该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2中,连接部由与侧壁6分体形成、且埋入于侧壁6的突出部件21构成。此外,该突出部件21的材质与侧壁6的材质不同。并且,优选突出部件21所采用的材质的强度比侧壁6所采用的材质的强度高,例如,侧壁6由树脂形成,突出部件21由金属形成。

通过该构成,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中记载的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突出部件21与侧壁6分体形成,且突出部件21使用强度高的材料,因此能够避免施加外力时突出部件21发生破损,能够使得更加可靠地在侧壁6发生破坏而使电解液泄漏。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在侧壁6中的与突出部件21的埋设位置对应的部位,侧壁6的厚度变薄,因此,在受到外力时,此处的侧壁6更容易发生破坏而使电解液泄漏。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偷盗者的偷盗意欲,进而实现防盗功能。

实施例3

图5是实施例3的铅蓄电池的侧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X-X线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实施例3中的铅蓄电池与实施例1中记载的铅蓄电池的区别仅在于:围绕连接部2设置沟槽而形成周边部7,该周边部7构成低强度部,其强度比除周边部7之外的侧壁6的强度低。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周边部7由在侧壁6的外表面连续地形成的沟槽构成的构造。但是,构成低强度部的周边部7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形成,只要能够使该周边部7的强度低于其周围的侧壁部的强度即可。例如可以在侧壁6的内表面形成连续的沟槽、可以在侧壁6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断续地设置沟槽、也可以并不设置沟槽而仅仅形成一条狭缝或切痕。

由此,当欲强行解除相邻的铅蓄电池彼此的连接时,作为低强度部的周边部7最容易发生更破损,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偷盗者的偷盗意欲。

实施例4

图7是实施例4的铅蓄电池的仰视图。图8是示出将实施例4的铅蓄电池彼此连接后的连接部附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实施例4中的铅蓄电池的特征在于,连接部14设置于铅蓄电池的底面11。此外,由于在底面11设置有连接部14,该连接部14相比底面11突出,因此,无法使底面保持平整,导致无法稳定地进行载置。因此,为了使得能够稳定地载置,在底面11还设置有支承脚12,且该支承脚12的突出尺寸大于或等于连接部14的突出尺寸。在图示例中示出了设置4个支承脚12的结构,但支承脚12的数量并不限于4个,只要能够稳定地载置即可。

如图8所示,在连接部14设置有供作为连接件的螺栓插入的孔,通过将螺栓插入于该孔中而将相邻的两个铅蓄电池连接在一起。

通过该构成,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中记载的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

图9是实施例5的铅蓄电池的仰视图。图10是示出将实施例5的铅蓄电池彼此连接后的连接部附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实施例5中的铅蓄电池相对于实施例4中的铅蓄电池的区别点在于,在底面11并未设置有支承脚12,而是设置凹陷部13,连接部14设置在该凹陷部13中。并且,为了使得能够稳定地进行载置,如图10所示,连接部14的突出尺寸小于凹陷部13的凹陷尺寸。

在本实施例5中,该凹陷部13构成低强度部,由此,当欲强行解除相邻的铅蓄电池彼此的连接时,作为低强度部的凹陷部13处最容易发生更破损,导致电解液泄漏而无法再使用。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偷盗者的偷盗意欲。

在图示例中示出了连接部14的突出尺寸小于凹陷部13的凹陷尺寸的结构,但连接部14的突出尺寸也可以等于凹陷部13的凹陷尺寸。或者,也可以使连接部14的突出尺寸大于凹陷部13的凹陷尺寸,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能够稳定地进行载置,需要如实施例4那样在底面设置支承脚。

铅蓄电池收纳架

图7中示出收纳有本实用新型的铅蓄电池的电池收纳架100的图。

如图7所示,电池收纳架100具备:由左右各2个共计4个立柱构成的框架101、在该框架101以沿上下方向隔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多个隔板102。在所述电池收纳架100中,若设从铅蓄电池10露出电极端子3的一侧为正面侧,与该正面侧相反的一侧为里面侧,则隔板102以越是朝向里面侧越向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这样,能够稳定地收纳铅蓄电池10。当然,隔板102也可以并不倾斜,而是水平设置。

此外,在电池收纳架100上,在与相邻的铅蓄电池10之间的连接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阻挡部,该阻挡部阻挡连接件从孔中退出。由此,在欲将铅蓄电池10卸下时,需要先卸下阻挡部以使连接件露出,然后使连接件从孔中退出以解除相邻的铅蓄电池彼此的连接,然后才能将铅蓄电池取下。由此,铅蓄电池的拆卸变得耗费时间,能够进一步降低偷盗者的偷盗意欲。

另外,优选在铅蓄电池收纳架100形成有固定用连接部,多个铅蓄电池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电池组中的、位于两侧的铅蓄电池的连接部连接于上述固定用连接部,由此,电池组被固定于铅蓄电池收纳架。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偷盗者不解除各个铅蓄电池之间的连接而直接将电池组整体盗走。

在上述实施例1~3中,示出了在侧壁仅设置一个连接部的情况,但是,连接部的数量并无限制,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部。

另外,可以在铅蓄电池的对置的侧壁设置连接部而将多个铅蓄电池沿一个方向连成一列,但当然也可以在铅蓄电池的四个侧壁均设置连接部而将该铅蓄电池与其前后左右的铅蓄电池均连接,也可以在铅蓄电池的三个侧壁、或者铅蓄电池的相邻的两个侧壁设置连接部而将铅蓄电池相互连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更连接部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此外,也可以将连接部设置于铅蓄电池的顶面。总之,只要在铅蓄电池的外壁形成有连接部,就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另外,以上所说明的各个实施例的外装体以ABS树脂为主成分。本实用新型的铅蓄电池也能够使用以聚丙烯等聚烯烃为主成分的树脂来代替ABS树脂。通过采用这样的树脂作为外装体的材质,与使用金属的情况相比,在通过非正规方法拆卸铅蓄电池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引起外装体破损的现象。只要是通常能够利用的树脂,那么无论采用何种树脂都会获得上述的效果,但是,在使用以ABS树脂或者聚烯烃为主成分的树脂的情况下,能够更明确地确认以上效果。

另外,虽然在以上说明的各个实施例中都是利用连接部将多个铅蓄电池相互连接来进行防盗,但当然也可以将单个铅蓄电池利用连接部连接于上述的铅蓄电池收纳架或其他铅蓄电池收纳装置的固定用连接部来进行防盗。

以上的说明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例子,能够在不脱离其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上述的实施例也可以以多种方式组合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