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极耳焊印自动贴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66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极耳焊印自动贴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贴胶设备领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极耳焊印自动贴胶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电芯极耳与电池盖板超声波焊接完成后,电芯极耳上、下焊印处需要贴平胶进行保护,贴胶机构的性能严重影响到电池的品质和生产产能。现有贴胶设备可靠性不佳、贴胶一致性不高,导致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品质较差,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靠性好、贴胶一致性高的极耳贴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极耳焊印自动贴胶装置,其能提高切胶精度,提高贴胶质量,以及提升电池生产效率和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电池极耳焊印自动贴胶装置,包括贴胶支架,所述贴胶支架的上端设有用于将胶带贴到极耳上表面的贴上胶机构,下端设有用于将胶带贴到电芯极耳下表面的贴下胶机构,所述贴上胶机构和贴下胶机构分别对称设于待贴胶极耳的上下两侧;所述贴上胶机构包括上换胶模块、用于将上换胶模块上的胶带拉出的上拉胶机构、用于将上拉胶机构拉出的胶带切断的上切胶机构和用于将切断的胶带贴到电芯极耳上表面的上贴胶机械手;所述贴下胶部分包括下换胶模块、用于将下换胶模块上的胶带拉出的下拉胶机构、用于将下拉胶机构拉出的胶带切断的下切胶机构和用于将切断的胶带贴到极耳下表面的下贴胶机械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拉胶机构和下拉胶机构均包括有拉胶支架、拉胶滑座和拉胶夹指,所述拉胶滑座活动设于拉胶支架上,并可由固定设于拉胶支架上的拉胶电机驱动左右滑动,所述拉胶夹指设于拉胶滑座上,并可由固定设于拉胶滑座上的夹指气缸驱动开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贴胶机械手和下贴胶机械手均包括有贴胶安装座以及设于贴胶安装座上的Y轴模组、Y轴伺服电机、Z轴模组、Z轴伺服电机、X轴滑台气缸、对贴滑台气缸、对贴压块和吸胶盘;所述Y轴模组固定安装于贴胶安装座上,所述Z轴模组设于Y轴模组上,并可由Y轴伺服电机驱动左右移动;所述X轴滑台气缸设于Z轴伺服电机上,并可由Z轴伺服电机驱动上下移动;所述吸胶盘、对贴压块和对贴滑台气缸安装于X轴滑台气缸上,并可由X轴滑台气缸驱动前后移动;所述对贴压块为两个,分别设于吸胶盘的前后两侧,并可由对贴滑台气缸驱动上下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对贴压块一体成型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切胶机构和下切胶机构均包括有切刀气缸座、上切刀、上切刀座、上切刀气缸、下切刀、下切刀座和下切刀气缸,所述上切刀气缸和下切刀气缸固定安装于切刀气缸座上,所述上切刀座与上切刀气缸连接,并可由上切刀气缸驱动上下移动,所述下切刀座与下切刀气缸连接,并可由下切刀气缸驱动上下移动,所述上切刀和下切刀分别安装于上切刀座和下切刀座上,并且上切刀与下切刀的相对面相互贴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切刀呈门形,包括两侧的支撑板及一体成型于两个支撑板上端的切胶板,拉胶时,下切刀、切胶板和两个支撑板一起围成胶带可通过的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切刀座的外侧还设有上切刀弹簧压板,所述上切刀弹簧压板上设有横向伸向上切刀座内侧的导杆,所述上切刀通过导套可活动的安装于导杆上,所述导杆上设有使上切刀始终具有抵向下切刀之趋势的第一顶推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切刀座的外侧还设有下切刀弹簧压板,所述下切刀弹簧压板上设有横向伸向下切刀座内侧的导杆,所述下切刀通过导套可活动的安装于导杆上,所述导杆上设有使下切刀始终具有抵向上切刀之趋势的第二顶推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切刀气缸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切刀限位座和下切刀限位座,所述上切刀限位座位于上切刀座的下方,所述下切刀限位座位于下切刀座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切刀座上设有用于与上切刀限位座配合对上切刀进行行程调整的上切刀调整螺钉,所述下切刀限位座的下方设有用于与下切刀限位座配合对下切刀进行行程调整的下切刀调整螺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1、通过设置上换胶模块和下换胶模块,当胶带用完时可快速进行更换,避免了低机等待的现象,从而提高电池生产产能;2、通过使贴上胶机构和贴下胶机构分别对称设于待贴胶极耳的上下两侧,可以同时实现上下胶的贴合,使贴胶一致性更高,提高了贴胶质量,进而提升了电池生产品质,对整个锂电行业的动力电池制造作出了有益推进。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拉胶机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贴胶机械手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切胶机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动力电池极耳焊印自动贴胶装置,包括贴胶支架10,所述贴胶支架10的上端设有用于将胶带贴到极耳上表面的贴上胶机构,下端设有用于将胶带贴到电芯极耳下表面的贴下胶机构,所述贴上胶机构和贴下胶机构分别对称设于待贴胶极耳的上下两侧;所述贴上胶机构包括上换胶模块21、用于将上换胶模块21上的胶带拉出的上拉胶机构40、用于将上拉胶机构40拉出的胶带切断的上切胶机构30和用于将切断的胶带贴到电芯极耳上表面的上贴胶机械手50;所述贴下胶部分包括下换胶模块21、用于将下换胶模块21上的胶带拉出的下拉胶机构41、用于将下拉胶机构41拉出的胶带切断的下切胶机构31和用于将切断的胶带贴到极耳下表面的下贴胶机械手51。为提高换胶效率,上换胶模块21和下换胶模块21可设置多个备用,当胶带用完时可快速更换。

如图2所示,所述上拉胶机构40和下拉胶机构41均包括有拉胶支架42、拉胶滑座43和拉胶夹指45,所述拉胶滑座43活动设于拉胶支架42上,并可由固定设于拉胶支架42上的拉胶电机44驱动左右滑动,所述拉胶夹指45设于拉胶滑座43上,并可由固定设于拉胶滑座43上的夹指气缸46驱动开合。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上贴胶机械手50和下贴胶机械手51均包括有贴胶安装座52以及设于贴胶安装座52上的Y轴模组53、Y轴伺服电机54、Z轴模组55、Z轴伺服电机56、X轴滑台气缸57、对贴滑台气缸58、对贴压块59和吸胶盘60;所述Y轴模组53固定安装于贴胶安装座52上,所述Z轴模组55设于Y轴模组53上,并可由Y轴伺服电机54驱动左右移动;所述X轴滑台气缸57设于Z轴伺服电机56上,并可由Z轴伺服电机56驱动上下移动;所述吸胶盘60、对贴压块59和对贴滑台气缸58安装于X轴滑台气缸57上,并可由X轴滑台气缸57驱动前后移动;所述对贴压块59为两个,分别设于吸胶盘60的前后两侧,并可由对贴滑台气缸58驱动上下移动。所述两个对贴压块59一体成型连接。工作时,上贴胶机械手50和下贴胶机械手51分别位于待贴胶电芯的上下两侧,贴胶时,两个吸胶盘60分别将两段胶带贴于极耳的上下表面,两对对贴压块59将两段胶带伸出极耳的部分相互贴合。

如图5所示,所述上切胶机构30和下切胶机构31均包括有切刀气缸座32、上切刀37、上切刀座35、上切刀气缸33、下切刀38、下切刀座36和下切刀气缸34,所述上切刀气缸33和下切刀气缸34固定安装于切刀气缸座32上,所述上切刀座35与上切刀气缸33连接,并可由上切刀气缸33驱动上下移动,所述下切刀座36与下切刀气缸34连接,并可由下切刀气缸34驱动上下移动,所述上切刀37和下切刀38分别安装于上切刀座35和下切刀座36上,并且上切刀37与下切刀38的相对面相互贴合。所述上切刀37呈门形,包括两侧的支撑板及一体成型于两个支撑板上端的切胶板,拉胶时,下切刀38、切胶板和两个支撑板一起围成胶带可通过的通孔。

所述上切刀座35的外侧还设有上切刀弹簧压板351,所述上切刀弹簧压板351上设有横向伸向上切刀座35内侧的导杆,所述上切刀37通过导套可活动的安装于导杆上,所述导杆上设有使上切刀37始终具有抵向下切刀38之趋势的第一顶推弹簧。所述下切刀座36的外侧还设有下切刀弹簧压板361,所述下切刀弹簧压板361上设有横向伸向下切刀座36内侧的导杆,所述下切刀38通过导套可活动的安装于导杆上,所述导杆上设有使下切刀38始终具有抵向上切刀37之趋势的第二顶推弹簧。通过第一顶推弹簧和第二顶推弹簧的作用,保证了上切刀37和下切刀38始终能贴紧在一起又能相对滑动。

所述切刀气缸座32的两侧分别设有上切刀限位座353和下切刀限位座363,所述上切刀限位座353位于上切刀座35的下方,所述下切刀限位座363位于下切刀座36的下方。

所述上切刀座35上设有用于与上切刀限位座353配合对上切刀37进行行程调整的上切刀调整螺钉352,所述下切刀限位座363的下方设有用于与下切刀限位座363配合对下切刀38进行行程调整的下切刀调整螺钉362。

为保证切胶精度和一致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切刀气缸33采用导杆气缸,所述下切刀气缸34采用滑台气缸。拉胶时,上切刀37与下切刀38之间形成胶带可通过的通孔,拉胶夹指45穿过该通孔将胶带自换胶模块拉出,切胶时,上切刀气缸33驱动上切刀37向下运动,下切刀气缸34驱动下切刀38向上运动,通过上切刀37和下切刀38的配合将通过上切刀37和下切刀38之前的胶带切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