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换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87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换向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向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换向器。



背景技术:

换向器在电机、电动工具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换向器的基本构造为:包括在换向器本体的外圆周均匀布设的换向铜片,所述换向铜片与换向器本体压注成型在一起,所述换向铜片设有片脚植入换向器本体内与换向器本体牢固结合。为加强换向铜片与换向器本 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换向器产品的机械性能,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改进片脚的结构,改进片脚结构最理想的技术方案则是加大片脚的尺寸。但对于径向尺寸较小、换向铜片片数较多的换向器产品来说,它的片脚尺寸无论在圆周方向和径向方向上都受到严格限制,各相邻换向铜片的片脚内侧之间的间距会很小,如果加大片脚的径向方向尺寸,那么相邻片脚之间在换向铜片与换向器本体一起压注时极易相碰接触,从而导致压注成型后的换向器产品废品率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牢固性更佳,使用寿命更长的一种新型换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所述换向器本体的外周围均匀布设有换向铜片,所述换向器本体的顶部设有绝缘环,相邻换向铜片之间通过绝缘环进行绝缘隔离,所述绝缘环上设有若干卡件,所述卡件沿绝缘环的圆周呈间隙设置,所述卡件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朝向绝缘环方向设置,所述卡件分长卡件和短卡件两种类型,所述长卡件和短卡件在绝缘环上交错布设,所述换向铜片上设有片脚,所述片脚的内侧面沿换向铜片的高度方向设有卡脚,所述卡脚上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块, 所述片脚的内侧表面沿换向铜片的高度有偏上和偏下两个位置可以设置卡脚,卡脚设于片脚上偏上位置的为高卡脚,所述高卡脚与短卡件相适配,卡脚设于片脚上偏下位置的为低卡脚,所述低卡脚与长卡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片脚上还设有与片脚呈一体设置的加强脚,所述加强脚具有呈T形横截面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件上卡槽的形状呈矩形设置,所述卡脚上卡块的形状呈矩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换向铜片上的卡脚与绝缘环上的卡件相配合,然后再与换向器本体一体注塑成型,大大加强了换向铜片与换向器本体的结构牢固性能。且将卡件设置成长卡件和短卡件,能在不同的高度进行对环形铜片的固定,进一步提升结合的牢固性能。在片脚上还设有加强脚,相当于加大了片脚的径向方向尺寸,于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换向铜片与换向器本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了产品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换向器本体;2、换向铜片; 20、片脚;21、卡脚;22、卡块;23、高卡脚;24、低卡脚;25、加强脚;3、绝缘环;30、卡件;31、卡槽; 32、长卡件;33、短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换向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1,所述换向器本体1的外周围均匀布设有换向铜片2,所述换向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绝缘环3,相邻换向铜片2之间通过绝缘环3进行绝缘隔离,所述绝缘环3上设有若干卡件30,所述卡件30沿绝缘环3的圆周呈间隙设置,所述卡件30上设有卡槽31,所述卡槽31的开口朝向绝缘环3方向设置,所述卡件30分长卡件32和短卡件33两种类型,所述长卡件32和短卡件33在绝缘环3上交错布设,所述换向铜片2上设有片脚20,所述片脚20的内侧面沿换向铜片2的高度方向设有卡脚21,所述卡脚21上设有与卡槽31相适配的卡块22, 所述片脚20的内侧表面沿换向铜片2的高度有偏上和偏下两个位置可以设置卡脚21,卡脚21设于片脚20上偏上位置的为高卡脚23,所述高卡脚23与短卡件33相适配,卡脚21设于片脚20上偏下位置的为低卡脚24,所述低卡脚24与长卡件32相适配。所述片脚20上还设有与片脚20呈一体设置的加强脚25,所述加强脚25具有呈T形横截面的结构。所述卡件30上卡槽31的形状呈矩形设置,所述卡脚21上卡块22的形状呈矩形设置。

在装配的过程中,将换向铜片2上高卡脚23的卡块22嵌设与短卡件33的卡槽31内,将将换向铜片2上低卡脚24的卡块22嵌设与长卡件32的卡槽31内,同时将卡块22和卡槽31均呈矩形设置,可以使得卡件30与卡脚21的配合更加牢固,不易脱离。在与换向器本体1一体注塑时,增强了换向铜片2与换向器本体1练级的牢固性。相邻换向铜片2上的卡件30上下错开设置,避免了换向铜片2与换向器本体1注塑时会相触碰的问题,同时使得整体的换向铜片2在不同的高度与换向器本体1都有固定结构,使得结合的牢固性好。加强脚25的设置,起到进一步提升换向铜片2与换向器本体1的连接牢固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