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1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装的二次电池在过充电时内部会产生气体,气体导致外部的包装袋鼓胀变形,当持续充电时,内部产气会越来越多,当内部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包装袋的封装边(也就是包装袋周缘的密封边)会开缝,导致电解液泄漏,从而引发一系列其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在二次电池过充电时切断充电回路,避免安全事故,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包装袋、电极组件、第一端子以及转接片。包装袋包括上包装膜和下包装膜,上包装膜和下包装膜围成内腔,并在内腔周缘密封连接以形成封装区。电极组件收容于内腔且包括第一电极。

第一端子具有:固定段,设置于封装区并夹持在上包装膜和下包装膜之间;内接段,与固定段的内端相连并固定于上包装膜;以及外接段,与固定段的外端相连并延伸到包装袋外。转接片具有:第一连接部,固定于下包装膜并电连接于第一电极;第二连接部,固定于第一端子的内接段;以及脆弱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脆弱部设置成在包装袋膨胀时被由下包装膜带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由上包装膜和内接段带动的第二连接部拉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当二次电池过充电时内部产气,从而导致包装袋鼓胀变形。在包装袋变形的过程中,上包装膜和下包装膜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因此,下包装膜会带动第一连接部向下移动,而上包装膜则会通过内接段带动的第二连接部向上移动,因此,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对脆弱部施加一个相反的作用力;当因包装袋变形产生的作用在脆弱部的作用力足够大时,脆弱部被拉断,从而断开第一电极与第一端子的电连接,切断对二次电池的充电回路,避免安全事故,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分解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仰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第一端子和转接片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转接片和连接套的装配图。

图8为图7中转接片和连接套的分解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第一端子和密封套的装配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端子和密封套的分解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包装袋 4转接片

11上包装膜 41第一连接部

12下包装膜 42第二连接部

2电极组件 421通孔

21第一电极 43脆弱部

22第二电极 431刻痕

23第一极耳 5连接套

24第二极耳 6密封套

25隔膜 7第二端子

3第一端子 S内腔

31固定段 P封装区

32内接段 Z1上熔接区

321凸台 Z2下熔接区

33外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包括包装袋1、电极组件2、第一端子3以及转接片4。包装袋1包括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围成内腔S,并在内腔S周缘密封连接以形成封装区P。电极组件2收容于内腔S且包括第一电极21。

第一端子3具有:固定段31,设置于封装区P并夹持在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之间;内接段32,与固定段31的内端相连并固定于上包装膜11;以及外接段33,与固定段31的外端相连并延伸到包装袋1外。转接片4具有:第一连接部41,固定于下包装膜12并电连接于第一电极21;第二连接部42,固定于第一端子3的内接段32;以及脆弱部43,连接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脆弱部43设置成在包装袋1膨胀时被由下包装膜12带动的第一连接部41以及由上包装膜11和内接段32带动的第二连接部42拉断。

当二次电池过充电时内部产气,从而导致包装袋1鼓胀变形。在包装袋1变形的过程中,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因此,下包装膜12会带动第一连接部41向下移动,而上包装膜11则会通过内接段32带动的第二连接部42向上移动(固定段31夹持在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之间,不会移动;而内接段32则会在上包装膜11带动下向上移动),因此,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分别对脆弱部43施加一个相反的作用力;当因包装袋1变形产生的作用在脆弱部43的作用力足够大时,脆弱部43被拉断,从而断开第一电极21与第一端子3的电连接,切断对二次电池的充电回路,避免安全事故,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

参照图11,电极组件2通常还包括与第一电极21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22以及将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隔开的隔膜25。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和隔膜25可以卷绕在一起以形成卷绕式的电极组件2。可替代地,第一电极21、隔膜25和第二电极22也可以依次层叠以形成叠片式的电极组件2。

参照图2、图5和图11,电极组件2还可包括第一极耳23,连接第一电极21和第一连接部41。第一极耳23可与第一电极21一体成型,例如,第一极耳23由第一电极21的边缘裁切而成。可替代地,第一极耳23也可与第一电极21分体成型,例如,第一极耳23可为单独的片体,并通过焊接固定到第一电极21。

参照图2,所述二次电池还可包括第二端子7,电连接于第二电极22并延伸到包装袋1外。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7伸出到包装袋1外,以便于与外部的部件电连接,进而实现电极组件2的充放电。

对应地,参照图2和图11,电极组件2也可包括第二极耳24,连接第二电极22和第二端子7。第二极耳24的成型方式可与第一极耳23相同。

脆弱部43需要具有较低的强度,因此才会在受到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的作用力时被拉断。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降低脆弱部43的强度,优选地,参照图5至图8,可在脆弱部43开设刻痕431,以使脆弱部43具有较小的截面。

参照图5至图10,内接段32可具有凸台321,第二连接部42具有与凸台321配合的通孔421,凸台321伸入通孔421内并固定于第二连接部42。凸台321可为实心,也可为空心。参照图6,第一端子3和转接片4优选上下布置,而通过在内接段32设置向下凸出的凸台321,可以有效地限定第一端子3和转接片4连通的部位。

参照图7和图8,脆弱部43优选环绕在第二连接部42周围。

第二连接部42焊接于第一端子3的内接段32。具体地,可先将第一端子3的内接段32的凸台321插入到第二连接部42的通孔421内,然后将凸台321与第二连接部42焊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42与第一端子3的焊接完成后,再将第一连接部41和第一极耳23焊接。

由于转接片4和第一端子3通常为导电的金属,直接和包装袋1连接时,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较差。因此,参照图5至图10,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连接套5和密封套6。连接套5套设于转接片4的第一连接部41,并将第一连接部41固定于下包装膜12。密封套6套设于第一端子3,并将第一端子3的固定段31固定于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之间,将内接段32固定于上包装膜11。另外,连接套5和密封套6还能够防止转接片4和第一端子3的其它部位(是指第二连接部42和内接段32连接处之外的部分)接触。

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可为铝塑膜,铝塑膜通常包括外侧的尼龙层、中部的铝箔以及内侧的聚丙烯层(或流延聚丙烯层),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的聚丙烯层可热熔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封装区P。

连接套5可热熔连接于下包装膜12,密封套6可热熔连接于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为了便于连接套5和密封套6与包装袋1的连接,连接套5和密封套6优选由聚丙烯制成。

下面详述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成型过程:首先,将第一端子3的内接段32的凸台321插入到第二连接部42的通孔421内,然后将凸台321与第二连接部42焊接在一起,其中,密封套6和第一端子3为一体的零件,连接套5和转接片4为一体的零件。然后,将转接片4的第一连接部41和电极组件2的第一极耳23焊接,将第二极耳24和第二端子7焊接。最后,参照图3和图4,将电极组件2装入包装袋1内,并在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的四周热压,以将上包装膜11和下包装膜12的边缘热熔连接并形成封装区P;在上包装膜11的与内接段32对应的部分热压,从而将上包装膜11和密封套6热熔连接并形成上熔接区Z1;在下包装膜12的与第一连接部41对应的部分热压,从而将下包装膜12与连接套5热熔连接并形成下熔接区Z2,最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