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4892发布日期:2018-06-08 19:3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件,作为一个重要的电连接部件,用于实现不同电子器件的电连接。相应地,连接件的使用量较大,如何节省连接件的制造成本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地,需要通过较大电流的连接件需要较强的载流性能,此类型连接件一般需要利用较多的材料制造,并且可能需要较复杂的结构。因而,如何提升材料利用率、节省制造成本,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材料利用率高、成本节约的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管状部及连接部。所述管状部具有管壁。所述管壁围成管腔。所述管状部的外表面设置成可用于与对配连接件电接触。所述连接部自所述管状部的一端连续延伸设置,用于电连接外部部件。所述连接件为一管材冲压件。

优选地,所述管壁上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让位孔贯穿所述管壁并与所述管腔连通设置。所述让位孔用于提供金属填充件填充至所述管腔内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管壁的表面上设置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具有小于所述管状部的电阻率。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密封所述管腔的一端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管状部与所述连接部由呈一体件的管构造形成。其中,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管的一端构造形成。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所述管的一端形成的扁平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管状部的一端密封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管状部为铜材构造。

优选地,所述管状部与所述连接部彼此连接,并构造为金属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及金属填充件。部分所述金属填充件设置在所述管腔内,并与所述管状部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金属填充件包括彼此连接的填充部及对配部。所述填充部设置在所述管腔内。所述对配部设置在所述管腔外,用于与第二外部部件对配。

优选地,所述填充部与所述管壁的内表面接触连接一体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绝缘防护件。所述绝缘防护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的另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填充部的自由端自所述管腔内延伸至相对于所述管状部的另一端突出设置。所述绝缘防护件设置在所述填充部的自由端上。

优选地,所述填充部的自由端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绝缘防护件设置有对配安装结构。所述对配安装结构与所述安装结构组装配合。

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为安装槽。所述对配安装结构为凸肋。所述凸肋延伸至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对配部沿所述管壁的周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管壁的外表面接触设置。

优选地,所述对配部包括圆管、椭圆管及多边形管中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对配部为压铸构造件。

优选地,所述金属填充件具有低于所述连接件的压铸温度。

优选地,所述金属填充件为锌或锌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金属填充件填满所述管腔,使所述连接组件呈实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大电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为公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安装壳体、对配连接件及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管状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对配连接件接触电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具有容腔壁。所述容腔壁围成容置腔。所述容腔壁上设置有止转部。至少部分所述金属填充件容纳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金属填充件具有止转配合部。所述止转部与所述止转配合部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连接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发生转动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件具有管状部,能够充分利用管状材料,不需要采用诸如切削工艺产生废弃材料,从而提升了材料利用率、节省了制造成本。所述连接件通过管状部实现与对配连接件的电接触。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部能够实现与对外部部件的对配连接。优选地,所述管状部上的让位孔,便利于制造,且能够实现与金属填充件制造成连接组件。所述金属连接件能够增强所述连接组件的整体机械强度及提升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制造图1的连接件的呈管状的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管状的部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连接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连接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7为5的连接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101。所述连接件101包括管状部10及自该管状部10的一端连续延伸设置的连接部30。

所述管状部10用于支撑其他结构,并可作为主要的导电结构。所述管状部10具有管壁12。所述管壁12围成管腔14。所述管壁12及所述管腔14的尺寸根据需要而选择。为了获得均衡电性能、机械性能,所述管壁12为均匀厚度。所述管壁12及所述管腔14的具体形状根据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所述管壁12为圆管壁。所述管腔14为圆管腔。所述管状部10可以采用任意导电材质制造,譬如金属材质。作为优选,所述管状部10铜材结构。也即是,所述管状部10由铜材制造形成。

所述连接部30自所述管状部10的一端10a连续延伸设置。所述连接部30用于与对配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电连接。所述连接部3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具体电连接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为了便利于实现与诸如汇流排等对配连接件的稳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0为扁平结构。也即是,所述连接部30大致呈板状结构。为了便利于将下述金属填充件200的填充部220稳定地保持在所述管腔14,所述连接部30密封所述管状部10的一端地设置。相应地,所述连接部30将所述管状部10的一端10a密封。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30由下述管101’的壁12’受到挤压并彼此接触形成。

为了便利于形成与外部部件的稳定连接,所述连接部30设置有连接通孔32,以可与诸如螺栓等部件紧固连接。相应地,所述连接通孔32可以为螺纹孔。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为了提升所述连接件101的稳固一体性能及精简制造工艺,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管状部10构造为一体件。相应地,所述连接件101为一管材冲压件。具体地,所述连接件101通过下述管101’冲压制造形成。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管状部10由呈一体结构的管101’制造形成。其中,所述连接部30由所述管101’的一端构造形成。也即是,通过在一个独立成型的管101’的一端制造形成所述连接部30,其余部分形成所述管状部10。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效率、便利于大规模制造,所述连接部30及所述管状部10由成卷的铜管切割成相应长度的一段,然后通过相应加工制造形成一体结构。相应地,一对连接孔321、322正对设置,并贯穿管壁12’。加工形成所述连接部30时,一对连接孔321、322在管壁12’压扁时靠近,甚至彼此接触,并形成所述连接通孔32。

所述管壁12上设置有让位孔50。所述让位孔50贯穿所述管壁12设置,并连通所述管腔14。所述让位孔50用于提供下述金属填充件200填充所述管腔14内的通道。也即是,所述让位孔50作为下述金属填充件200自管腔14外填充至所述管腔14内的一个通道。所述让位孔50的具体形状及尺寸只要能够符合相应的金属填充件200的填充要求即可。作为优选,所述让位孔50为圆孔。所述让位孔50可以仅为一个。一对让位孔50、50b正对设置。

为了提升所述连接件101的导电性能,所述管壁12和/或所述连接部30的表面上设置有金属镀层(图中未示出)。所述金属镀层具有小于所述管状部10及所述连接部30的电阻率。根据需要,所述金属镀层可以为金镀层、银镀层或镍镀层等。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103。所述连接组件103包括前述记载的连接件101及金属填充件200。

部分所述金属填充件200通过所述让位孔50延伸至填充在所述管腔14内。所述金属填充件200用于增强所述连接组件103的导电性能及机械强度。具体地,所述金属填充件200包括填充部220。所述填充部220通过所述让位孔50填充至所述管腔14内。所述填充部220能够增大所述连接件101用于导电的横截面积,从而提升所述连接组件103的整体导电性能。作为优选,为了充分提升所述连接组件103的导电性能及机械强度,所述填充部220与所述管壁12的内表面接触设置。更具体地,所述填充部220可与所述管壁12连接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填充部220延伸至与所述连接部30接触。所述填充部220可以延伸至所述与所述管状部10的另一端10b齐平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填充部220的自由端220a延伸至相对于所述管状部10b的另一端突出设置。也即是,所述填充部220自所述管腔14内延伸至所述管腔14外。作为优选地,所述金属填充件200填满所述管腔14,使得所述连接组件103呈实心结构。

为了便利于与下述绝缘防护件325装配配合,所述填充部220的自由端220a设置有安装结构225。所述安装结构225用于与下述绝缘防护件325的对配安装结构326装配一体。所述安装结构225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与对配安装结构326装配连接一体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225为安装槽。安装槽由槽壁围成。相应地,相较于将安装结构225设置在所述管状部10上,将安装结构225设置在所述填充部220上,能够便利于制造,且能够制造较复杂、细小的结构。

为了便利于与外部部件对配配合,所述金属填充件200包括对配部240。所述对配部240与所述填充部220彼此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对配部240与所述填充部220连接一体。所述对配部240设置在所述管腔14外。为了提升所述连接组件103的导电性能,所述对配部240与所述管壁12的外表面接触设置。具体地,所述对配部240与所述管壁12的外表面连接一体。所述对配部24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对配需要而选择。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对配部240的稳固一体性能,所述对配部240沿所述管壁12的周向延伸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对配部240包括多边形管、圆管及椭圆管中至少一种。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配部240包括六边形管及圆管。所述六边形管与所述圆管轴向连接设置。所述多边形管,也即是具有外部轮廓为多边形的横截面。所述对配部240的多边形管能够与安装壳体300的转动阻挡配合,从而阻止所述连接组件103相对于安装壳体300发生转动。所述对配部240用于与第二外部部件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配部240与下述作为第二外部部件的安装壳体300阻挡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填充件200具有止转配合部244,从而与下述对配壳体300转动阻挡配合。在本实施中,所述止转配合部244为前述多边形管状部,从而与对配壳体300内的止转部315转动阻挡配合。

所述金属填充件200的填充部220可以以任意方式填充至所述管腔14内。作为优选,所述填充部220为铸造结构。也即是,所述填充部220通过压铸方式填充至所述管腔12内。为了便利于实现所述填充部220的铸造,所述金属填充件200具有低于所述管状部10的铸造温度。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填充件200可以为锌或锌合金材质。相应地,锌、锌合金材质的铸造温度远低于铜材的铸造温度。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填充件200采用锌或锌合金材质铸造形成时,其铸造温度较低,不仅保持了所述管状部10的原来结构,而且不会破坏所述管状部10、所述连接部30的表面上的所述金属镀层,从而保证了优异的导电性能。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填充件200能够增强所述连接组件103的导热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103用于大电流电连接。也即是,所述连接组件103具有较强的载流能力,能够传输较大电流。根据需要,所述连接组件103可用于传输的大电流可以为20至90安培。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103为公端子。相应的,与所述连接组件103的连接件101配合的对配连接件(图中未示出)为母端子。相应地,公端子与母端子可以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实现接触电连接。此时,所述管状部10的外表面设置为作为对配连接件的母端子电接触。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种连接组件103b。与前述实施例二不同是,所述连接组件103b还包括绝缘防护件325。所述绝缘防护件325用于保护诸如人体手指的接触,从而提供防触电保护。所述绝缘防护件325可以采用任意绝缘材质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防护件325为塑料件。所述绝缘防护件325设置在所述管状部10的另一端10b。作为优选,为了便利于所述绝缘防护件325组装配合,所述绝缘防护件325设置有对配安装结构326。具体地,所述对配安装结构326为凸肋。所述凸肋延伸至插设在呈凹槽状的所述安装结构226内,从而实现阻挡配合。更具体地,所述凸肋为环状凸肋。相应地,所述凹槽为环状凹槽。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5。所述电连接器105包括前述记载的所述连接组件103及安装壳体300。所述连接组件103与所述安装壳体300组装一体。

所述安装壳体300用于支撑所述连接组件103。所述安装壳体30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连接组件103的安装支撑即可。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壳体300具有容腔壁312。所述容腔壁312围成容置腔310。所述连接组件103延伸至所述容置腔310内。为了进一步稳固地保持所述连接组件103,所述安装壳体300还包括止转部315。所述止转部315自所述容腔壁312延伸至所述容置腔310内。所述止转部315与所述连接组件103的所述对配部240周向转动阻挡配合,从而阻止所述连接件103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300发生转动。所述止转部315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阻挡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转部315包括槽壁。所述槽壁围成一限位槽。当所述对配部240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对配部240可与所述槽壁转动阻挡配合。具体地,所述对配部240通过呈多边形管状的止转配合部242与所述止转部315转动阻挡配合,以阻止所述连接组件103相对于所述安装壳体200发生转动。

所述电连接器105包括外部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外部部件的具体形状、规格根据需要而选择。所述外部部件与所述连接部30接触电连接。左右优选,所述外部部件为汇流排(bus-bar)。更具体地,所述外部部件与所述连接部30通过诸如穿过所述连接通孔32的螺栓等紧固件紧固连接一体。相应地,所述外部部件可以为第二对配连接件。也即是,所述连接件101的管状部10的外表面与对配连接件接触电连接。所述连接部30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左、右”,“上、下”,“一、另一”均为相对概念,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说明各个部件相对空间位置。“轴向”可以为参考图6中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纵向”。“横向”,与“纵向”垂直,可以参考图7的左右方向。对应于所述连接件101,“内、外”则是相对于所述管腔14的内部、外部而言的方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