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6307发布日期:2020-10-09 22:1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连接器经由托架安装于汽车的车身。连接器具有壳体和一体地形成于壳体的一个面的弹性卡止片。弹性卡止片的后端在两端部处与壳体相连,前端成为面向壳体的前端侧的自由端。弹性卡止片与壳体的一个面之间形成为托架插入部。托架从后方插入到托架插入部。当托架到达完全插入位置时,设置于弹性卡止片的卡合突起会嵌入到托架的卡合孔中,从而将壳体固定于托架。在托架向托架插入部插入的中途,卡合突起与托架干涉,从而弹性卡止片以后端侧为支点进行挠曲变形。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将壳体固定于托架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73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0439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由于车辆的振动而对托架施加振动力时,会有较大的应力经由托架作用于弹性卡止片。因此,需要对弹性卡止片赋予规定的强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相对于振动的强度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为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固定于托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壳体主体;一对侧部,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突出;连接部,架设在所述一对侧部之间,并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分离配置;锁定部,从所述连接部向前方突出,并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分离配置;以及插入部,配置在所述一对侧部之间且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与所述锁定部之间,供所述托架从后方插入,所述锁定部在所述托架插入时,以与所述连接部的连结侧为挠曲的支点,弹性地锁定所述托架,所述一对侧部在面向所述插入部的内表面具有供所述托架的两侧缘部嵌合插入的槽部,在前后方向上,所述锁定部的长度比所述槽部的长度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相对于振动的强度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连接器中,壳体固定于托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壳体固定于托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为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壳体的俯视图。

图6为插入了安装部件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7为壳体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固定于托架的壳体,所述壳体具备:壳体主体;一对侧部,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突出;连接部,架设在所述一对侧部之间,并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分离配置;锁定部,从所述连接部向前方突出,并与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分离配置;以及插入部,配置在所述一对侧部之间且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个面与所述锁定部之间,供所述托架从后方插入,所述锁定部在所述托架插入时,以与所述连接部的连结侧为挠曲的支点,弹性地锁定所述托架,所述一对侧部在面向所述插入部的内表面具有供所述托架的两侧缘部嵌合插入的槽部,在前后方向上,所述锁定部的长度比所述槽部的长度短。

通过托架的两侧缘部嵌合插入到两个侧部的槽部中,从而在托架振动时,能够使应力分散到两个侧部,由此使应力不易传递到锁定部。而且,本公开的连接器的锁定部向托架的插入方向(前方)突出,在托架的插入方向(前后方向)上,锁定部的长度比槽部的长度短。因此,即使托架由于振动而相对于壳体发生位置偏移,锁定部也不会大幅变动,从而能够良好地抑制经由支架作用于锁定部的应力。其结果,本公开的连接器能够实现相对于振动的强度的提高。

(2)优选为,所述锁定部的长度为所述槽部的长度的一半以下,在前后方向上,在所述锁定部的前端与所述槽部的前端之间具有露出所述托架的区域。由于锁定部的长度为槽部的长度的一半以下,所以能够将作用于锁定部的应力抑制在最小限度。而且,由于能够将露出托架的区域确保得较宽,因此易于通过目视来确认托架是否正确地插入到插入部中。

(3)所述壳体具有供对接壳体插入的罩(hood),所述一对侧部从所述罩的一个面突出,在所述罩内嵌合插入有安装部件,所述锁定部锁定所述托架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安装部件重叠为宜。如果罩发生变形,则侧部与托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从而不必要的应力有可能经由托架作用于锁定部。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安装部件嵌合插入到罩内,所以能够避免罩发生变形的情况。特别是,由于锁定部锁定托架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与安装部件重叠,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不必要的应力作用于锁定部的情况。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示出,并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经由托架60(参照图1和图2)安装于未图示的汽车的车身或汽车的部件。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壳体10具有端子保持部11和向端子保持部11的前方(图1的左方)突出的罩12(壳体主体)。端子保持部1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扁平形状。端子保持部11在内部收容并保持未图示的阳端子配件。

罩12比端子保持部11大一圈,并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方筒状的形状。在罩12内突出地配置有阳端子配件的突片。另外,在罩12内,从前方插入对接壳体70。

在此,对接壳体7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收容未图示的阴端子配件。对接壳体70在下表面突出有能够挠曲变形的锁定臂71。

在罩12内,在插入对接壳体70之前,插入安装部件13。安装部件13例如构成为保持件,该保持件限制阳端子配件从端子保持部11向后方脱出的情况。安装部件13具有实心部14,该实心部14在罩12内填充从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的规定范围的空间。

罩12在下壁部分的内表面具有锁定槽15。锁定槽15在罩12的下壁部分的左右中央部(参照图4)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前端封闭,后端在罩12的下壁部分的后表面(与端子保持部11之间的台阶部分)开口。当对接壳体70插入到罩12内时,锁定臂71的突起部分弹性地嵌入到锁定槽15中,由此两个壳体10、70嵌合而保持。安装部件13配置成夹在正规配合的两个壳体10、70之间。

如图4及图6所示,罩12在下壁部分的内表面的锁定槽15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对突条部16。两个突条部16具有截面呈矩形的外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形态。两个突条部16在内部具有在罩12的前端开口为圆形(详细而言是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的孔部分。两个突条部16在两个壳体10、70正规嵌合时,插入到对应的对接壳体70的嵌合孔(未图示)中。例如,如果两个壳体10、70取得与正规上下颠倒的嵌合姿势,则两个突条部16不与嵌合孔对应而与对接壳体70发生干涉。由此,防止了两个壳体10、70的误嵌合和撬嵌合。

如图2及图4~图7所示,壳体10具有从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表面(一个面)突出的一对侧部17。两个侧部17在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形成为遍及罩12的全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形态。两个侧部17在前端部具有从截面呈矩形的块状部分向内侧(壳体10的左右中央侧)相对地突出的附设部18。如图6所示,附设部18从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表面以侧部17的整体高度的一半以下的突出尺寸较短地突出。在附设部18的角部带有圆角。

壳体10具有沿左右方向架设在两个侧部17的上端之间的连接部19。连接部19呈带板状,与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表面隔开距离地分离配置。如图2及图4所示,连接部19的上表面形成为与两个侧部17的上表面无高低差地相连的平坦面。连接部19的后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相当于罩12的后端,并配置在与两个侧部17的后表面相同的位置。

如图7所示,连接部19及两个侧部17在各自的后表面的厚度方向内侧,具有随着趋向内侧(后述的插入部29侧)而向前方倾斜的导入部20。连接部19在导入部20的左右中央部具有切口状的倾斜部21。倾斜部21在后视时呈矩形,如图1所示,朝向后述的锁定主体26的下表面侧凹陷设置。

如图1所示,壳体10在罩12的上壁部分的后表面(与端子保持部11之间的台阶部分)与端子保持部1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加厚部分,在加厚部分的上表面具有向后方以下坡倾斜的斜面部23。斜面部23在左右两侧与导入部20相连。如图7所示,斜面部23在前后方向上比导入部20长。另外,斜面部23的左右尺寸比导入部20的左右尺寸大。

如图7所示,两个侧部17在相互对置的内表面(面向后述的空间部的面)的下部具有一对槽部24。两个槽部24的截面呈矩形,在两个侧部17的内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前端在包括附设部18在内的前端部封闭,后端部在两个侧部17的后表面(罩12的后端)开口。两个槽部24的后端由导入部20的内缘划分(锁边)。

如图7所示,罩12在面向两个槽部24的位置具有一对肋25。两个肋25的截面呈弧状,如图5所示,两个肋25在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端与附设部18相连,后端面向后述的插入部29。两个肋25的后端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后述的锁定部22重叠的位置。如图5所示,两个肋25的内侧一半露出至比两个侧部17靠内侧,在俯视时可通过目视确认到。

壳体10具有与连接部19的前端相连的锁定部22。如图1及6所示,锁定部22与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表面隔开距离地分离配置。如图4及图5所示,锁定部22包括:锁定主体26,其从连接部19的前端的左右中央部向前方突出;以及锁定突起27,其从锁定主体26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锁定主体26的上表面形成为与连接部19的上表面无高低差地相连的平坦面。锁定主体26的下表面也与连接部19的下表面无高低差地相连。如图5所示,锁定主体26的两个侧面(与两个侧部17的内表面相对的面)的根部分在俯视时朝向连接部19以左右扩展的方式弯曲。锁定主体26的侧面与侧部17的内表面与连接部19之间在俯视时呈u字形。

如图5所示,锁定主体26的板宽尺寸(左右尺寸)比连接部19的板宽尺寸(前后尺寸)小。锁定主体26的突出尺寸(前后尺寸)比槽部24的前后长度短。具体而言,锁定主体26的突出尺寸为槽部24的长度的一半以下。另外,将锁定主体26的突出尺寸与连接部19的板宽尺寸相加所得的值为侧部17的前后长度的一半以下。

如图1所示,锁定突起27呈爪状,从锁定主体26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途突出。锁定主体26的下表面在比锁定突起27靠前方,沿着前后方向具有平坦的抵接部28。锁定突起27的前表面从根部朝向前端向前方较小地倾斜。锁定突起27的后表面从根部朝向前端向前方较大地倾斜。锁定突起27的根部的前后尺寸为锁定主体26的突出尺寸的一半以上。

如图7所示,壳体10在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方具有由两个侧部17、连接部19及锁定部22划分出的插入部29。插入部29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壳体10,构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扁平的空间部。

托架60为金属制的板材,从后方插入至插入部29。托架60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平板状,并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截面呈矩形的锁定孔61。托架60的板厚尺寸与插入部29(除了锁定突起27突出的部分以外)的上下尺寸相同或比插入部29的上下尺寸小(参照图1)。另外,托架60的板宽尺寸与包括两个槽部24在内的插入部29的左右尺寸相同或比插入部29的左右尺寸小。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壳体10向托架60进行固定时,托架60的前端部插入到壳体10的插入部29中。此时,托架60的左右的两侧缘部嵌合插入到两个槽部24中。由此,限制了托架60相对于壳体10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情况。另外,托架60通过沿着导入部20及斜面部23滑动,从而能够顺畅地插入到插入部29中。

锁定突起27与插入中途的托架60干涉,并越到托架60的上表面。在锁定突起27越到托架60的上表面的期间,锁定主体26以连接部19侧为支点向上方挠曲变形。通过托架60的两侧缘部的前端与两个侧部17的附设部18抵接,从而限制托架60的进一步的插入动作。如此,当托架60被正规地插入到插入部29中时,锁定主体26弹性复位,锁定突起27与锁定孔61匹配而嵌入(参照图1)。与锁定凸起27嵌入到锁定孔61中同时地,抵接部28以撞击的方式与托架60的上表面抵接。并且,在托架60被正规地插入到插入部29中时,托架60的两侧缘部也维持与两个槽部24嵌合的状态。壳体10通过锁定凸起27而以防脱的方式固定于托架60。

托架60沿着罩12的上壁部分的上表面和锁定主体26的下表面而配置。如图3所示,托架60的两侧缘部的下表面与肋25的上端(顶端)抵接。肋25的上端被托架60压扁。托架60处于沿板厚方向夹在侧部17的槽部24的上壁部分与肋25之间的状态。并且,托架6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在锁定主体26的前端与两个槽部24的前端(附设部18)之间的较大的区域露出的露出区域40(参照图2)。

锁定突起27嵌入到托架60的锁定孔61中的锁定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落入安装部件13的实心部14的前后范围内,并至少与实心部14重叠(参照图1)。

其后,对接壳体70插入到罩12中,由此两个壳体10、70保持在嵌合状态(参照图1)。在连接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当车辆振动时,托架60也会振动。托架60的振动力也传递到壳体10。此时,如果对锁定部22施加较大的应力,则有可能无法稳定地保持锁定部22对托架60的锁定状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托架60的两侧缘部嵌合插入到两个槽部24中,所以限制了托架60在振动时相对于壳体10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而且,锁定部22(锁定主体26)的突出尺寸比两个槽部24的前后长度短。因此,即使托架60相对于壳体10发生位置偏移,锁定部22也不会与托架60一起大幅变动。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经由托架60作用于锁定部22的应力,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锁定部22的锁定状态。

特别地,由于锁定部22的长度为槽部24的长度的一半以下,所以能够将作用于锁定部22的应力抑制在最小限度。而且,通过将锁定部22的长度形成为槽部24的长度的一半以下,从而能够将托架60的露出区域40确保得较宽,由此容易通过目视来确认托架60是否正确地插入到插入部29中。

另外,安装部件13嵌合插入到罩12内,锁定部22锁定托架60的锁定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与安装部件13的实心部14重叠。因此,罩12在与锁定部分对应的位置处由安装部件13加强而变得不易变形。其结果,在振动时,能够避免罩12与托架6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对锁定部22施加不必要的应力的情况。

[其他实施方式]

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为将罩12作为壳体主体的阳壳体,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壳体也可以是不具有罩而将保持阴端子配件的部分作为壳体主体的阴壳体。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锁定部22的锁定主体26整体向连接部19的前方突出的方式,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锁定部的一部分具有向连接部的后方突出的部分的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构成为防止阳端子配件从端子保持部脱落的保持件,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安装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阴端子配件(阳端子配件?)的防脱功能的前罩。另外,安装构件也可以构成为对罩内的阳端子配件的突片进行定位的移动板。

标号说明

10…壳体

11…端子保持部

12…罩

13…安装部件

14…实心部

15…锁定槽

16…突条部

17…侧部

18…附设部

19…连接部

20…导入部

21…倾斜部

22…锁定部

23…斜面部

24…槽部

25…肋

26…锁定主体

27…锁定突起

28…抵接部

29…插入部

40…露出区域

60…托架

61…锁定孔

70…对接壳体

71…锁定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