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臂和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5856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锁定臂和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锁定连接器相互插接的锁定臂以及具有该锁定臂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具有锁定臂的连接器,例如在特开2005-135751号公报和特开2013-30323号公报中有所记载。
[0003]图8A示出了在传统的母侧壳体的顶面上形成的锁定臂的例子。图8A所示的锁定臂51具有锁定臂体52、支承锁定臂体52的前端部的前支脚53、在母侧壳体50的顶面上支承锁定臂体51的后端部的后支脚54、被未示出的公侧壳体的锁止部锁定的锁止部55以及用于解锁该锁止部55的解锁操作部56。
[0004]在图8A所示的锁定臂51中,当在解锁时压下解锁操作部56时,如图SB所示以前端部的前支脚53和后端部的后支脚54为支点弯曲。此时,锁定臂51如图SC所示弯曲,直到锁定臂51的底面抵接母侧壳体50的顶面,锁止部55由此被解锁脱离该公侧壳体的锁止部。

【发明内容】

[0005]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6]在传统的锁定形状中,由于在锁定臂51仅在解锁操作部56的受力下弯曲的情况下锁止部55变为可解锁状态,故须确保解锁操作部56的大操作位移量。为此,需要在锁定臂51的底面和母侧壳体50的顶面之间有大的空隙,结果,存在连接器高度增大的问题。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解锁操作部的小操作位移量情况下就能实现解锁的锁定臂和具有该锁定臂的电连接器。
[0008]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定臂,该锁定臂形成在被插入具有锁止部的第一壳体中的第二壳体上,其特点是,所述锁定臂由在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锁定臂体、在与第二壳体表面相间隔的情况下将所述锁定臂体的一端接合至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支脚、在与第二壳体表面相间隔的情况下将所述锁定臂体的另一端接合至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支脚、在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第一壳体时被所述锁止部锁定的锁止部以及在离开所述第二壳体表面的倾斜方向上从所述锁定臂体延伸出且具有弹性力的延长部构成,当所述延长部被压下时,所述锁定臂体以所述锁定臂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为支点弯曲,所述延长部抵接所述锁定臂体,接着,所述锁定臂体以所述锁定臂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为支点并以所述延长部抵接所述锁定臂体的抵接部为作用点弯曲,由此,所述锁止部被解锁脱离所述第一壳体的锁止部。
[0010]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臂,当压下解锁操作部时,锁定臂体以锁定臂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为支点弯曲,解锁操作部抵接锁定臂体,接着,锁定臂体以锁定臂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为支点并以解锁操作部抵接锁定臂体的抵接部为作用点弯曲,由此,在解锁操作部的小位移量情况下,锁止部进行大位移,锁止部被解锁脱离外壳体的锁止部。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臂,在解锁操作部的小位移量情况下,可以实现锁定解除,可以实现电连接器的高度减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内壳体的斜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锁定臂的右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锁定臂的后视图。
[0017]图5是示出锁定臂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后视图。
[0018]图6A是示出母连接器插入公连接器的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0019]图6B是示出母连接器插入公连接器的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0020]图6C是示出母连接器插入公连接器的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0021]图7A是示出在母连接器插入公连接器的状态下的锁定臂的右视图。
[0022]图7B是示出锁定臂的第一压下阶段的右视图。
[0023]图7C是示出锁定臂的第二压下阶段的右视图。
[0024]图8A是示出传统的锁定臂例子的右视图。
[0025]图SB是示出传统锁定臂的压下中间状态的右视图。
[0026]图SC是示出传统锁定臂的压下结束状态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锁定臂的电连接器的分离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内壳体的斜视图,图3是锁定臂的右视图,图4是锁定臂的后视图。
[0028]在图1中,电连接器I由公接头M和被插入公接头中的母接头F构成。公接头M具有朝着作为公侧壳体的外壳体10的母接头F侧开口的方筒状帽套部11。公端子件12突出设置在帽套部11内。另外,在帽套部11的顶壁的母接头F侧端部上,设有使其宽度方向(指垂直于图1所示表面的方向,以下相同)中央部向下突出的锁止部13。
[0029]母接头F是在如图2所示的作为母侧壳体的方柱状内壳体20中容纳与公接头M的公端子件12相接的母端子件30的接头。内壳体20被插入公接头M的外壳体10的帽套部11内。而且,在以下说明中以内壳体20的插入方向的前方(图1中的左侧)为前并以后方(图1的右侧)为后来说明。
[0030]在内壳体20顶面(与外壳体10的锁止部13相对的表面)上一体形成有锁定臂21。锁定臂21如图3所示是这样的,即,在内壳体20上一体形成有在内壳体20前后的细长平板状的锁定臂体22、作为在内壳体20上支承锁定臂体22的前端部的支脚的前支脚23、作为在内壳体20上支承锁定臂体22的后端部的支脚的后支脚24、被外壳体10的锁止部13锁定的锁止部25、用于从外壳体10的锁止部13解锁该锁止部25的解锁操作部26。
[0031]锁定臂体22与内壳体20的平面状顶面留有间隔地布置在内壳体20的顶面上。锁止部25以向上突出于锁定臂体22的中央部之外的凸起形式构成。锁止部25的前面变成从锁定臂体22的顶面起向斜后上方立起的斜面25a,该锁止部的后面变成垂直于锁定臂体22的顶面的垂直面25b。解锁操作部26比锁止部25靠后地从其中间部起朝向后端部的斜上方即冲着离开内壳体20的方向延伸设置。
[0032]前支脚23从锁定臂体22的前端部起向下突出设置。前支脚23的下端与内壳体20的顶面前端部相接。锁定臂体22从前支脚23上端起向后地以上坡斜度倾斜,在锁止部25后方变成大致平行于内壳体20的顶面。
[0033]后支脚24由从内壳体20的顶面后端垂直竖起的竖立部24a和从竖立部24a的上端向前大致水平延伸的延伸部24b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支脚24如图4所示由分别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端的左支脚27a和右支脚27b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