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13149阅读:来源:国知局
)、钼(Mo)或镁(Mg)形成,并且可以由其合金形成。然而,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74]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4中的每一个可以被称为阳极或阴极。并且,第一电极102可以被称为半透射电极,而第二电极104可以被称为反射电极。
[0075]这里,将描述第一电极102为半透射电极并且第二电极104为反射电极的底部发射型。
[0076]第一发光部110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电极102上的第一空穴传输层(HTL) 112、第一发光层(EML) 114和第一电子传输层(ETL) 116。
[0077]第一 EML 114可以蓝色发光层。
[0078]第二发光部120可以位于第一发光部110上,并且可以包括第二 HTL 122、第二EML 124 和第二 ETL 126。
[0079]第二 EML 124可以是黄绿色发光层。
[0080]第一电荷产生层(CGL) 140还可以形成在第一发光部110与第二发光部120之间。第一 CGL 140可以调节第一发光部110与第二发光部120之间的电荷的平衡。第一 CGL 140可以包括第一 N型CGL和第一 P型CGL。
[0081]第三发光部130可以位于第二发光部120上,并且可以包括第三HTL 132、第三EML 134 和第三 ETL 136。
[0082]第三EML 134可以蓝色发光层。
[0083]第二 CGL 150还可以形成在第二发光部120与第三发光部130之间。第二 CGL150可以调节第二发光部120与第三发光部130之间的电荷的平衡。第二 CGL 150可以包括第二 N型CGL和第二 P型CGL。
[0084]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除包括蓝色发光层和黄绿色发光层的两个发光部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发光部,从而实现三个发光部。也就是说,还可以在一个发光部中设置蓝色发光层,从而增强蓝色发光层的效率。然而,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当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来制造并实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时,通过进一步设置蓝色发光层增强了蓝色效率,但是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画面的颜色改变为淡蓝色。
[0085]因此,发明人已经对以上描述的问题进行实验。将参照图3和图4在下面详细地描述实验的结果。
[0086]这里,可以通过发光层用来显示其独特颜色的光致发光(PL)峰值以及构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层的发射度(EM)峰值的相乘来确定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电致发光(EL)峰值。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EL峰值的最大波长可以被称为峰值波长“ Amax”。
[0087]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EL光谱的图。图2示出了通过当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前面看时在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下对EL光谱进行测量而获得的结果。并且,横坐标轴指示光的波长范围(nm),而纵坐标轴指示发光强度(a.u.,任意单位)。发光强度是被表达为相对于EL光谱的最大值的相对值的数值。也就是说,与O度对应的蓝色的发光强度可以为1,并且可以通过基于光在各种视角下的波长范围对发光强度进行转换来表达发光强度。
[0088]与蓝色区域对应的峰值波长“ λ max”可以在440nm至480nm的范围内,并且与黄绿色区域对应的峰值波长“ Xmax”可以在540nm至580nm的范围内。并且,可以看到当视角从O度改变为60度时,蓝色的发光强度变化率与黄绿色的发光强度变化率相比迅速地增加。因此,难以根据视角来调节蓝色的发光强度变化率和黄绿色的发光强度变化率,进而,难以实现白色的期望的色坐标。由于这个原因,发生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画面用淡蓝色示出的颜色缺陷。
[0089]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对于视角的颜色变化率的图。具体地,图3是示出了当视角从O度改变为60度时色坐标的变化的图。在图4中,与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对应的色坐标被例示为连接色坐标的连接线,并且移动了 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的色坐标被例示为箭头。并且,区域①指示色坐标上的红色系颜色,区域②指示色坐标上的绿色系颜色,并且区域③指示色坐标上的蓝色系颜色。
[0090]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色坐标对应于在O度下的白色,色坐标被改变为最多30度的区域③的蓝色系颜色,并且色坐标被改变为从45度到60度的区域②的绿色系颜色。由于这个原因,发生由视角导致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由眼睛示出的颜色缺陷。
[0091]因此,发明人已经做了各种实验以用于根据看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画面的视角来减小由视角导致的色坐标的变化以改进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
[0092]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发光层用来显示其独特颜色的PL峰值以及构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层的EM峰值的相乘来确定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EL峰值。PL峰值可能受发光层中的掺杂剂的特性(即,掺杂剂的独特特性和含量)影响。有机层的EM峰值可能受有机层的厚度和光学特性影响。因此,构成发光部的有机层的厚度影响有机层的EM峰值,并且有机层的PL峰值和EM峰值可能影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EL峰值。
[0093]而且,重要的是设定构造发光部的发光层的位置以便增强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可以在首先设定位于基板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所有层的总厚度(在下文中,被称为总厚度)之后设定发光层的位置。可以将总厚度设定为使得最大效率能够在与发光层中的掺杂剂中的每一种的波长范围对应的范围内被获得的厚度。因此,设定发光层的位置表示构造发光部的有机层的厚度被设定。因此,增强了有机发光装置的效率,但是如上所述,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难以实现期望的色坐标,因为发光层的峰值波长或发光强度变化率根据视角而发生改变。因此,发明人已经认识到,色坐标或基于视角的颜色变化率受构造发光部的有机层的厚度影响,并且根据有机层的厚度而发生改变。并且,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当从O度到60度的颜色变化率“ Au’ V’ ”大于0.020时,由于由视角导致的颜色变化而发生颜色缺陷。
[0094]因此,发明人已经做了用于测试有机层的厚度是否影响由视角导致的色坐标的变化的实验。也就是说,发明人已经做了针对有机层的厚度是否影响基于视角的峰值波长差以及基于视角的发光强度变化率、进而影响由视角导致的色坐标的变化的实验。
[0095]将参照图4A至图12对此进行描述。图4A至图12示出了通过对包括图1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进行测量而获得的测量结果。
[0096]图4A至图6示出了通过在图1所例示的第一厚度Tl、第二厚度T2和第四厚度T4固定的状态下调节图1的第三厚度T3以在视角根据第三厚度T3从O度改变为60度时对EL光谱、色坐标和颜色变化率进行测量而获得的结果。
[0097]在图4A至图6中,第三厚度T3可以对应于位于第二 EML 124与第三EML 134之间的至少一个层的厚度。例如,该至少一个层可以包括第二 ETL 126、第二 CGL 150和第三HTL 132。第三厚度T3中的至少一个层的厚度不限制本发明的细节,并且还可以根据有机发光装置的结构或特性来设置构造第三厚度T3的其它层。例如,还可以设置位于第二 EML124与第三EML 134之间的空穴注入层(HIL)、电子注入层(EIL)、空穴阻挡层(HBL)和电子阻挡层(EBL)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厚度T3还可以包括被添加层的厚度。
[0098]而且,在图4A至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I中,已经在第四厚度T4为25nm、第三厚度T3为150nm、第二厚度T2为42nm并且第一厚度Tl为240nm的状态下执行了测量。第一厚度Tl、第二厚度T2、第三厚度T3和第四厚度T4可以是针对实验而设定的值。在比较例I中,可以将第三厚度T3形成为比作为实施方式I的第三厚度T3的150nm厚10nm。在比较例2中,第三厚度T3可以是比150nm厚15nm的165nm。
[0099]图4A至图4C分别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比较例I和比较例2中的基于第三厚度的EL光谱的图。
[0100]图4A至图4C示出了通过当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前面看时在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下对EL光谱进行测量而获得的结果。并且,在图4A至图4C中,横坐标轴指示光的波长范围(nm),而纵坐标轴指示发光强度(a.u.,任意单位)。与O度对应的蓝色的发光强度可以为1,并且可以通过基于光在各种视角下的波长范围对发光强度进行转换来表达发光强度。这里,已经在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下对EL光谱进行了测量,但是可以根据用户改变看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角度。然而,用于测量的角度不限制本发明的细
-K-
T O
[0101]图4A示出了基于视角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EL光谱,图4B示出了基于视角的比较例I的EL光谱,图4C示出了基于视角的比较例2的EL光谱。在图4A至图4C中,第一峰值波长“ Xmax”可以是与作为图1所例示的第一 EML和第三EML中的每一个的蓝色发光层的蓝色区域对应的峰值波长,并且可以在440nm至480nm的范围内。并且,第二峰值波长“ Amax”可以是与作为图1所例示的第二 EML的黄绿色发光层的黄绿色区域对应的峰值波长,并且可以在540nm至580nm的范围内。
[0102]如图4A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第一峰值波长“ λ max”已经在O度下被测量为460nm并且在60度下被测量为452nm,进而,可以看到对应于O度的第一峰值波长“ λ max”与对应于60度的第一峰值波长“ λ max”之间的差是8nm。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I的第二峰值波长“ λ max”已经在O度下被测量为564nm并且在60度下被测量为548nm,进而,可以看到对应于O度的第二峰值波长“ λ max”与对应于60度的第二峰值波长“ Amax”之间的差是16nm。为了描述实施方式I的发光强度变化率,蓝色的发光强度在O度下可以为1.000a.u.并且在60度下可以为0.704a.u.,进而,可以看到发光强度变化率是70.4%。并且,黄绿色的发光强度在O度下可以为0.690a.u.并且在60度下可以为0.405a.u.,进而,可以看到发光强度变化率是58.7%。发光强度变化率表示对应于60度的发光强度与对应于O度的发光强度的比率。
[0103]如图4B所示,比较例I的第一峰值波长“ λ max”已经在O度下被测量为464nm并且在60度下被测量为456nm,进而,可以看到对应于O度的第一峰值波长“ λ max”与对应于60度的第一峰值波长“Xmax”之间的差是8nm。并且,比较例I的第二峰值波长“ λmax”已经在O度下被测量为572nm并且在60度下被测量为552nm,进而,可以看到对应于O度的第二峰值波长“ λ max”与对应于60度的第二峰值波长“ λ max”之间的差是20nm。为了描述比较例I的发光强度变化率,蓝色的发光强度在O度下可以为1.000a.u.并且在60度下可以为0.969a.u.,进而,可以看到发光强度变化率是96.9%。并且,黄绿色的发光强度在O度下可以为0.751a.u.并且在60度下可以为0.589a.u.,进而,可以看到发光强度变化率是 78.4% ο
[0104]如图4C所示,比较例2的第一峰值波长“ λ max”已经在O度下被测量为464nm并且在60度下被测量为456nm,进而,可以看到对应于O度的第一峰值波长“ λ max”与对应于60度的第一峰值波长“ Amax”之间的差是8nm。并且,比较例2的第二峰值波长“ Amax”已经在O度下被测量为576nm并且在60度下被测量为552nm,进而,可以看到对应于O度的第二峰值波长“ λ max”与对应于60度的第二峰值波长“ λ max”之间的差是24nm。为了描述比较例2的发光强度变化率,蓝色的发光强度在O度下可以为1.000a.u.并且在60度下可以为1.230a.u.,进而,可以看到发光强度变化率是123.0%。并且,黄绿色的发光强度在O度下可以为0.837a.u.并且在60度下可以为0.744a.u.,进而,可以看到发光强度变化率是 88.
[0105]将参照图5和图6详细地描述基于图4A、图4B和图4C中的第三厚度T3的色坐标和颜色变化率。
[0106]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比较例I和比较例2中的相对于视角的色坐标的图。在图5中,与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对应的色坐标被例示为连接色坐标的连接线,并且移动了 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的色坐标被例示为箭头。用于测量的角度不限制本发明的细节。已经根据CIE 1931色坐标对这些色坐标进行了测量。
[0107]随着图5所例示的连接线变得更短,由视角导致的色坐标的变化小。也就是说,与比较例I和比较例2相比,可以看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由视角导致的色坐标的变化较小。
[0108]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比较例I和比较例2中的相对于视角的颜色变化率“ Au’ V’ ”的图。在图6中,横坐标轴指示视角,而纵坐标轴指示颜色变化率“ Au’ V’ ”。
[0109]图6示出了通过当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前面看时在O度、15度、30度、45度和60度下对颜色变化率“ Au’ V’ ”进行测量而获得的结果。可以在使得画面能够被从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前面正常地看到的最大对角角度下对颜色变化率“Au’V’ ”进行测量。这里,最大对角角度可以等于或大于60度并小于90度。并且,已经基于CIE 1976 UCS图(u’V’坐标系统)对颜色变化率“Au’V’”进行了测量。在自1931年以来使用的CIE xy颜色空间中,已经完成用于对视觉色差与数值色差之间的差进行补偿的研究,并且CIE Uv颜色空间在1960年作为标准被采用。并且,CIE u v'颜色空间通过附加研究在1976年作为标准被采用。CIE u’ V’是通过在CIE Uv中设定u’ = u和V’ = 3/2v以改变比率来获得的。
[0110]为了描述基于视角的颜色变化率“Au’V’ ”,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实施方式I的颜色变化率“Au’ V’ ”在60度下为0.027,比较例I的颜色变化率“Au’ V’ ”在60度下为0.032,而比较例2的颜色变化率“ Au’ V’ ”在60度下为0.037。可以看到与比较例I和比较例2相比,实施方式I的在60度下的颜色变化率“ Au’ V’ ”较小。并且,可以看到在实施方式1、比较例I和比较例2中,在45度和60度下的颜色变化率“ Au’ V’ ”大于0.020。
[0111]如以上参照图4A至图6所描述的,可以看到随着第三厚度T3增加,第三厚度T3影响基于视角的蓝色的峰值波长差、基于视角的黄绿色的峰值波长差、基于视角的蓝色的发光强度变化率以及基于视角的黄绿色的发光强度变化率。
[0112]图7A至图9示出了通过在图1所例示的第一厚度Tl、第三厚度T3和第四厚度T4未发生改变的状态下调节图1的第二厚度T2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