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包括与粘合剂互锁的底切特征结构的多层结构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_4

文档序号:97931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根据项目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底切特征结构的50%至 100%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
[0109] 项目17是根据项目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底切特征结构的1%至 49 %具有彼此不同的几何形状。
[0110] 项目18是根据项目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一体化背衬延伸相同的距离。
[0111] 项目19是根据项目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的至 少90%从一体化背衬延伸的距离在所有底切特征结构的平均距离的20%之内。
[0112] 项目20是根据项目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一体化背衬延伸介于〇 .001英寸(in) (0.0254毫米(mm))和0.25in (6.35mm)之间的距离。
[0113] 项目21是根据项目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一体化背衬延伸介于0.01in(0.254mm)和0. lin(2.54mm)之间的距 离。
[0114] 项目22是根据项目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一体化背衬延伸介于0.005in(0.127mm)和0.05in( 1.27mm)之间的 距离。
[0115] 项目23是根据项目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以个底切特征结构从所述一体化背衬延伸〇.〇7in(l .78mm)和0.25in(2.54mm)之间的距 离。
[0116]项目24是根据项目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以重 复图案定位于一体化背衬上。
[0117]项目25是根据项目24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重复图案包括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 的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所述底切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与紧邻的底切特征结 构中的每一个等距设置。
[0118]项目26是根据项目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以随 机的排列方式定位于一体化背衬上。
[0119]项目27是根据项目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聚烯烃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 [0120]项目28是根据项目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聚烯烃包括高密度聚乙烯 (HDPE)〇
[0121 ]项目29是根据项目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聚烯烃包括聚丙烯共聚物。
[0122] 项目30是根据项目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聚烯烃包括聚丙烯均聚物。
[0123] 项目31是根据项目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粘合剂包括环氧树脂、聚 脲、丙烯酸类、氰基丙烯酸酯、聚酰胺、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或聚氨酯。
[0124] 项目32是根据项目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粘合剂包括环氧树脂。
[0125] 项目33是根据项目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粘合剂的ShoreD硬度大于75。
[0126] 项目34是根据项目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粘合剂的ShoreD硬度大于80。
[0127] 项目35是根据项目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基底包括玻璃、金属、陶瓷、木 材、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酯、聚酰胺、纸板、皮革、泡沫、织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 烯聚合物、聚氯乙烯或它们的组合。
[0128] 项目36是根据项目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180°剥离测 试所测得至少50牛(N)的峰值载荷。
[0129] 项目37是根据项目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180°剥离测 试所测得至少100N的峰值载荷。
[0130] 项目38是根据项目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180°剥离测 试所测得至少150N的峰值载荷。
[0131] 项目39是根据项目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180°剥离测 试所测得至少200N的峰值载荷。
[0132] 项目40是根据项目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180°剥离测 试所测得至少250N的峰值载荷。
[0133] 项目41是根据项目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180°剥离测 试所测得至少300N的峰值载荷。
[0134]项目42是根据项目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重叠剪切测 试所测得至少1000牛(N)的峰值载荷。
[0135] 项目43是根据项目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重叠剪切测 试所测得至少1500N的峰值载荷。
[0136] 项目44是根据项目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重叠剪切测 试所测得至少2000N的峰值载荷。
[0137]项目45是根据项目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该制品表现出如重叠剪切测 试所测得至少2500N的峰值载荷。
[0138] 项目46是一种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制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聚烯烃树脂沉 积到模具腔中以形成第一层,该第一层包括多个底切特征结构,所述底切特征结构位于一 体化背衬上并从其延伸;(b)使第一层以至少150毫米/分钟(mm/min)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c)将固化性粘合剂施涂到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以形成附接至第一层的第二层,所述固 化性粘合剂在固化时的Shore D硬度大于59;以及(d)将包括基底的第三层附接至第二层。 第二层设置于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
[0139] 项目47是根据项目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每一个底切特 征结构包括从一体化背衬延伸的杆状物。
[0140] 项目48是根据项目47所述的方法,其中杆状物具有倒转形状。
[0141]项目49是根据项目4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倒转形状包括漏斗形状。
[0142]项目50是根据项目47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的杆 状物均从一体化背衬以相同的角度延伸。
[0143] 项目51是根据项目47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 一个底切特征结构的杆状物具有这样的形状:其横截面积从一体化背衬的近侧向一体化背 衬的远侧逐渐增大。
[0144] 项目52是根据项目47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 一个底切特征结构的杆状物具有包括一个或多个圆形横截面的单个轴。
[0145]项目53是根据项目47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包括形成于杆状物上的头部,所述头部定位于一体化背衬的远侧。 [0146]项目54是根据项目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一个底切特征 结构的头部具有的横截面积大于杆状物的横截面积,并且每个头部从杆状物沿至少三个方 向径向延伸。
[0147]项目55是根据项目53或项目5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一个 底切特征结构的头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圆形横截面。
[0148]项目56是根据项目53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 一个底切特征结构的头部从杆状物延伸介于〇.〇〇5in(0.127mm)和0. lin(2.54mm)之间的距 离。
[0149]项目57是根据项目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 一个底切特征结构的头部从杆状物延伸介于〇.〇2in(0.508mm)和0. lin(2.54mm)之间的距 离。
[0150]项目58是根据项目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 一个底切特征结构的头部从杆状物延伸介于〇.〇〇5in(0.127mm)和0.05in(1.27mm)之间的 距离。
[0151]项目59是根据项目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每 一个底切特征结构的头部从杆状物延伸介于〇. 01 in(0.254mm)和0.05in( 1.27mm)之间的距 离。
[0152]项目60是根据项目46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具有 钉子形状、蘑菇形状或它们的组合。
[0153]项目61是根据项目46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将聚烯烃树脂沉 积到模具腔中之前,将树脂加热至高于聚烯烃树脂熔融温度(Tm)的温度。
[0154]项目62是根据项目46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层从模具腔 脱模之前,通过使模具腔温度保持在25°C与低于所述聚烯烃树脂1?的温度之间来冷却模具 腔中的聚烯烃树脂。
[0155]项目63是根据项目46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层通过粘合剂与所述多 个底切特征结构的互锁附接至第一层。
[0156]项目64是根据项目46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进行脱模时,模具腔温度 保持在聚烯烃树脂的1^与比聚烯烃树脂1?低3〇1的温度之间。
[0157]项目65是根据项目46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三层附接至 第二层之后固化所述固化性粘合剂。
[0158] 项目66是根据项目46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聚烯烃具有介于0.1克/10分 钟和10克/10分钟(g/10min)之间的熔融指数。
[0159] 项目67是根据项目46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聚烯烃具有介于0.5g/10min 和5g/10min之间的恪融指数。
[0160] 项目68是根据项目46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聚烯烃具有介于0.1g/10min 和4g/10m i η之间的恪融指数。
[0161] 项目69是根据项目46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模具腔的温度保持在50°C和 200°C之间。
[0162] 项目70是根据项目46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模具腔的温度保持在100°C 和150°C之间。
[0163]项目71是根据项目4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聚烯烃为聚丙烯,并且模具 腔的温度保持在130°C和170°C之间。
[0164]项目72是根据项目46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聚烯烃为聚丙烯,并且模具 腔的温度保持在145°C和150°C之间。
[0165]项目73是根据项目4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述聚烯烃为高密度聚烯烃 (HDPE),并且所述模具腔的温度保持在110°C和135°C之间。
[0166]项目74是根据项目4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述聚烯烃为高密度聚烯烃 (HDPE),并且所述模具腔的温度保持在115°C和125°C之间。
[0167]项目75是根据项目46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聚烯烃树脂沉积到模具腔 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辊模、注模、挤出模制、真空模制或它们的组合。
[0168]项目76是根据项目46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聚烯烃树脂沉积到模具腔 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辊模。
[0169]项目77是根据项目46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层以至少 250mm/min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0170] 项目78是根据项目4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层以至少 400mm/min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0171] 项目79是根据项目46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层以至少 500mm/min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0172]项目80是根据项目46至7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层以介于 150mm/min和550mm/min之间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0173]项目81是根据项目4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层以介于 150mm/min和300mm/min之间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0174]项目82是根据项目46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层以介于 350mm/min和550mm/min之间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0175]项目83是根据项目46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第一层以介于 250mm/min和500mm/min之间的速率从模具腔脱模。
[0176]项目84是根据项目46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底切特征结构的50%至 100%具有相同的几何形状。
[0177]项目85是根据项目46至8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底切特征结构的1%至 49 %具有彼此不同的几何形状。
[0178]项目86是根据项目46至8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一体化背衬延伸相同的距离。
[0179]项目87是根据项目46至8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的至 少90%从一体化背衬延伸的距离在所有底切特征结构的平均距离的20%之内。
[0180]项目88是根据项目46至8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一体化背衬延伸介于〇 .001英寸(in) (0.0254毫米(mm))和0.25in (6.35mm)之间的距离。
[0181]项目89是根据项目46至8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一体化背衬延伸介于0.01in(0.254mm)和0. lin(2.54mm)之间的距 离。
[0182]项目90是根据项目46至8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所述一体化背衬延伸介于0.005in(0.127mm)和0.05in(l. 27mm)之 间的距离。
[0183]项目91是根据项目46至8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底切特征结构中的 每一个底切特征结构从所述一体化背衬延伸介于0.07in( 1.78mm)和0.25in(2.54mm)之间 的距离。
[0184]项目92是根据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