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利用含有乙酸酯的交配干扰剂的交配干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谓的交配干扰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交配干扰剂,其中前者是在田地中释放害虫的性外激素物质以干扰该害虫的交配行为的害虫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交配干扰方法是这样ー种方法,其中利用引诱性作为指标从害虫的分泌物确定性外激素,并且引诱剂组合物被用于交配干扰。交配干扰方法已被预期作为具有低毒性且对于天敌、人和牲畜以及环境安全的害虫防治方法。然而,虽然害虫防治在昆虫密度高时是最需要的,但对于害虫的高群体密度的防治效果低。因此,即使在昆虫密度较低时的早春第一代幼虫对于农产品无害时,交配干扰剂已被用于通过降低下一代的昆虫密度来增大对下一代及以后的交配干扰效果的目的。
然而,由于许多交配干扰剂对于释放具有温度依赖性,所以已经进行了努力以确保在温度低时的早春的释放量。另ー方面,由于相比于第二代及以后,第一代具有较长的羽化期(emergence period),所以存在的缺点在于释放量的损失大并且夏季之后的释放量变低。一般地,在利用性外激素的害虫防治中,利用引诱性作为指标从害虫的分泌物中确定性外激素并将其组合物用作交配干扰剂以及用作引诱剂。由于性外激素组合物中的许多醇一般具有引诱阻断效果(attraction blocking effect),所以已经使作为杂质存在于交配干扰剂中的醇的量尽可能小。在具有低昆虫密度的情况下,已经获得对于害虫防治的高交配干扰效果。然而,对于害虫防治的交配干扰效果在具有高昆虫密度的情况下减小。相反,已经发现,对于害虫防治的交配干扰效果通过增加来自具有相对较低昆虫密度的第一代的性外激素组合物中的醇含量或利用针对具有高昆虫密度的的第一代具有增大醇含量的交配干扰剂而被稳定(JP 2010-047564A)。在同时利用混合制剂来防治具有不同羽化时间的两种以上害虫的情况下,当较后羽化的害虫的性外激素具有较小分子量或较高蒸汽压时,较后羽化的害虫的性外激素较早释放,导致较后羽化的害虫的性外激素损失变大的问题。另ー方面,棉红铃虫(pink bo 11 worm)是主要的棉花害虫。当利用大量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来防治棉红铃虫时,会出现天敌减少并且反而出现烟青虫(tobacco budworm)的大规模瀑发的问题。因此,优选对天敌是安全的利用性外激素的防治方法。然而,存在的问题在干,当在花芽形成期期间不使用性外激素时,棉红铃虫密度在棉籽形成期期间变高并且通过性外激素的防治变差。花芽形成期中棉树的高度仅为20至30cm使得即使使用性外激素粉末制剂,在扑粉(dusting powder)仅落到地面上的情况下没有表现出防治效果。而且,在其中通过手放置外激素制剂的情况下,由于20至30cm的棉树高度,也很难将这些制剂放置到棉树上
发明内容
因此,虽然使用具有增大的醇含量的交配干扰剂稳定了用于害虫防治的交配干扰效果,但交配干扰剂仍然从第一代使用。另外,混合交配干扰剂中的一部分活性成分的损失在同时防治具有不同羽化时间的两种以上害虫时仍然很大并且还存在施用上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形,形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没有使用针对第一代的交配干扰剂(其中由于长的羽化期导致释放损失变大)以及在具有高昆虫密度的第二代成虫羽化之前(其中最需要害虫防治)才开始使用交配干扰剂的情况下,从交配干扰剂的小释放量带来稳定且有效的交配干扰结果。另一个目的是降低在同时防治具有不同羽化时间的两种以上害虫时由于不同羽化时间导致的释放损失。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配干扰方法,包括在害虫的第一代成虫的交配和产卵基本上结束之后且在该害虫的第二代成虫羽化之前开始施用交配干扰剂的步骤,交配干扰剂靶向包含一种或多种乙酸酯作为天然性外激素的至少一种害虫,该害虫选自由以下害虫形成的组基本上不含有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的卷叶蛾(Leafroller)、粘虫(Spodoptera)、透翅蛾(Synanthedon)、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 PBff)、欧洲葡萄蔓蛾(Lobesia botrana EGVM)、番爺蠹蛾(Keiferia lycopersicella TPff)、浅褐色苹果卷叶蛾(Epiphyes postvittana LBAM)、沙果小食心虫(Grapholita dimorpha)、苹果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番爺斑潜蚬(Tuta absoluta)和欧洲松稍蛾(Cossus cossus),以及含有I. 5%重量以下的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的东方果蛾(Grapholitha molesta 0FM)和荷兰石竹小卷蛾(Platynota stultana);以及交配干扰剂包含乙酸酯和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其中相对于乙酸酯各自的量,醇或多种醇各自的量为I. 5%至10%重量。根据本发明,已经发现,在没有使用针对第一代的交配干扰剂(其中由于长的羽化期导致释放损失变大)且从具有高昆虫密度的第二代成虫羽化之前(其中最需要害虫防治)才开始使用交配干扰剂的情况下,交配干扰剂的小释放量也可以获得稳定且有效的交配干扰结果。还已经发现,在同时防治具有不同羽化时间的两种以上害虫时,可以通过在具有较早羽化时间的害虫的第二代成虫羽化之前开始混合交配干扰剂而降低混合交配干扰剂中的一部分活性成分的损失。而且,在棉红铃虫的实例中,棉树的高度在第二代之前为约40至60cm,这在用手放置交配干扰剂的情况下有利于放置交配干扰剂。另外,在使用粉末制剂的情况下,掉落到地面上的量减少,这导致更高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施用本发明的交配干扰剂的害虫是包含一种或多种乙酸酯作为天然性外激素并且基本上不含有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或者包含I. 5%重量以下的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的害虫。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是作为酯的组分的醇,该醇可通过相应的乙酸酯水解而获得。不需要通过实际地水解乙酸酯来获得醇并且只要具有相同的结构可以使用商业上可获得的醇化合物。在害虫包含两种以上的乙酸酯的情况下,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是指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
基本上不含有醇的含义不局限于不包含醇的情形,但是包含如果醇组分没有引诱活性而可以包含该醇的情形。醇作为不具有引诱活性的组分被包含的情形,例如,可以包括其中醇是こ酸酯的前体以及在昆虫体内こ酸酯性外激素被生物合成时该醇被保持而没有变为こ酸酯的情形,以及包含通过水解产生的醇的情形。包含的醇是否具有引诱活性可以如下确定。在使用诱饵将醇加入到含こ酸酯作为主要组分的性外激素组分中时没有观察到额外的效果或者观察到引诱阻断效果的情况下,所包含的醇被确定为不具有引诱活性。应当注意,特别是在醇具有引诱阻断效果的情况下,已经使作为杂质存在的醇的量尽可能小。如本文中使用的,具有引诱活性的组分是指雌性害虫具有的用于引诱雄性的活性组分,并且通常是指天然性外激素组分中的部分或全部组分。
在施用交配干扰剂的害虫之中,基本上不含有来源于こ酸酯或多种こ酸酯的醇或多种醇的害虫是选自由以下害虫形成的组中的至少ー种卷叶蛾(Leafroller)、粘虫(Spodoptera)、透翅蛾(Synanthedon)、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 PBff)、欧洲葡萄蔓蛾(Lobesia botrana EGVM)、番前蠹蛾(Keiferia lycopersicella :TPW)、浅福色苹果卷叶蛾(Epiphyes postvittana LBAM)、沙果小俞心虫(Grapholita dimorpha)、苹果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番前斑潜贼(Tuta absoluta)和欧洲松稍蛾
(しossus C0SSUS)ο卷叶蛾的实例包括茶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荼小卷叶蛾(Adoxophyeshonmai)、平果小卷 ロ十蛾(Adoxophyes orana fasciataj、Ξι 1 小卷蛾(PandemisIimitata)、斜斑叶蛾(Choristoneura rosaceana)和伪苹果卷叶蛾(Cryptophlebia丄eucotreta)。粘虫的实例包括斜纹夜蛾(Spodoptera Iitura)和棉叶虫(SpodopteraIittoralis)。透翅蛾的实例包括桃树姓虫(Synanthedon exitiosa)、旋皮虫(Synanthedonhector)、苹果透翅蛾(Synanthedon myopaeformis)、桃小透翅蛾(Synanthedonpictipes)、荼鹿透翅蛾(Synanthedon tipuliformis)和梨豹虫蛾(Zeuzera pyrina)。包含I. 5%重量以下的来源于(多种)こ酸酯的(多种)醇的害虫的实例包括东方果蛾(Grapholitha molesta 0FM)和荷兰石竹小卷蛾(Platynota stultana)。交配干扰剂至少包含一种或多种こ酸酯以及来源于こ酸酯的醇或多种醇,其中相对于こ酸酯各自的量,醇或多种醇各自以I. 5至10%重量,优选2. O至8. O %重量,更优选2. 5至5. 0%重量的量被包含,假定在包含两种以上的こ酸酯的情况下,可以不必包含来源于所有こ酸酯的所有醇。一些传统交配干扰剂可以包含由于在制造こ酸酯性外激素中的原因导致的痕量的醇。然而,与尽可能多地降低醇含量的努力无关,醇还是被包含,并且其量在许多情况下为1%重量以下。醇不是有意添加的,这不限制本发明。将由交配干扰剂包含的こ酸酯只要是性外激素就对种类和数量没有限制。尤其是,具有10至20个碳原子的脂肪族こ酸酯是最合适的。其实例包括こ酸癸酷、こ酸癸烯基酷、こ酸癸ニ烯基酷、こ酸十二烷酷、こ酸十二碳烯醇酷、こ酸十二碳ニ烯醇酷、こ酸十三烷酷、こ酸十三碳烯醇酷、こ酸十四烷酷、こ酸十四碳烯醇酷、こ酸十四碳ニ烯醇酷、こ酸十六烷酯、乙酸十六碳烯醇酯、乙酸十六碳二烯醇酯、乙酸十八烷酯、乙酸十八碳烯醇酯和乙酸十八碳二烯醇酯,以及具有三个以上双键的乙酸酯。而且,性外激素组合物可以包含不同于乙酸酯性外激素的性外激素。将由交配干扰剂包含的醇可以是通过乙酸酯的水解获得的醇或通过其他方法合成的醇。其具体实例包括癸醇、癸烯醇、癸二烯醇、十二烷醇、十二碳烯醇、十二碳二烯醇、十三烷醇、十三碳烯醇、十四烷醇、十四碳烯醇、十四碳二烯醇、十六烷醇、十六碳烯醇、十六碳二烯醇、十八烷醇、十八碳烯醇和十八碳二烯醇,以及具有三个以上双键的醇。具体地,本发明的交配干扰剂至少包括来源于(多种)乙酸酯的(多种)醇作为 主要组分,其已靶向下表I所示的害虫,但不局限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配干扰方法,包括在害虫的第一代成虫的交配和产卵基本上结束之后且在所述害虫的第二代成虫羽化之前开始施用交配干扰剂的步骤, 所述交配干扰剂靶向包含一种或多种乙酸酯作为天然性外激素的至少一种害虫,所述害虫选自由以下害虫组成的组基本上不含有来源于所述乙酸酯的醇的卷叶蛾(Leafroller)、粘虫(Spodoptera)、透翅蛾(Synanthedon)、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 PBff)、欧洲葡萄蔓蛾(Lobesia botrana EGVM)、番爺蠹蛾(Keiferia lycopersicella TPff)、浅褐色苹果卷叶蛾(Epiphyes postvittana LBAM)、沙果小食心虫(Grapholita dimorpha)、苹果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番爺斑潜蚬(Tuta absoluta)和欧洲松稍蛾(Cossus cossus),以及含有I. 5%重量以下的来源于所述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的东方果蛾(Grapholitha molesta 0FM)和荷兰石竹小卷蛾(Platynota stultana);并且 所述交配干扰剂包含所述乙酸酯以及来源于所述乙酸酯的所述醇或多种醇,其中相对于所述乙酸酯各自的量,所述醇或多种醇各自的量为I. 5%至10%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交配干扰方法,其中,所述害虫是具有不同羽化时间的两种害虫中的较早羽化的害虫,并且在所述害虫的所述第一代成虫的交配和产卵基本上结束之后且在所述害虫的所述第二代成虫羽化之前,并且在所述两种害虫之间的较后羽化的害虫的第一代羽化之前,实施所述开始施用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配干扰方法,其中,所述较早羽化的害虫是东方果蛾并且所述较后羽化的害虫是桃条麦蛾或苹果蠹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带来稳定且有效的交配干扰结果的交配干扰方法。具体地,提供了一种交配干扰方法,包括在害虫的第一代成虫的交配和产卵基本上结束之后和该害虫的第二代成虫羽化之前开始施用交配干扰剂的步骤,交配干扰剂靶向包含一种或多种乙酸酯作为天然性外激素的至少一种害虫,该害虫选自由以下害虫组成组基本上不含有来源于乙酸酯的醇的卷叶蛾(Leafroller)、粘虫(Spodoptera)、透翅蛾(Synanthedon)、棉红铃虫(PectinophoragossypiellaPBW)、欧洲葡萄蔓蛾(Lobesia botranaEGVM)、番茄蠹蛾(Keiferia lycopersicellaTPW)、浅褐色苹果卷叶蛾(Epiphyes postvittana)、沙果小食心虫(Grapholita dimorpha)、苹果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番茄斑潜蝇(Tuta absoluta)和欧洲松稍蛾(Cossus cossus),以及含有1.5%重量以下的来源于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的东方果蛾(Grapholitha molestaOFM)和荷兰石竹小卷蛾(Platynota stultana);并且交配干扰剂包括乙酸酯和来源于所述乙酸酯的醇或多种醇,其中相对于乙酸酯各自的量,所述醇或多种醇各自的量为1.5%至10%重量。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2812873SQ20121018754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小川钦也, 北条达哉 申请人: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