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陀螺菌及以该菌种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

文档序号:610674阅读:2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胶陀螺菌及以该菌种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菌人工培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陀螺(又称胶鼓菌)及以该菌种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胶陀螺Bulgaris inquinans(pers·)Fr·俗称拱嘴蘑,在分类学上属胶鼓菌属,胶陀螺种,别名胶陀螺。其子实体于夏、秋季节生于栎、桦等阔叶树的新倒木及枯枝上,有时在香菇、木耳段木上与之共同生长。此菌有毒,食用后能引起嘴巴红肿,经加工可食用。目前由于发现胶陀螺有很高的临床医疗价值,从中分离到麦角甾醉、半乳糖醇和草酸等成分,国内外对它的药用价值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它属药用真菌。然而自然界的野生及胶陀螺产量很少,随着胶陀螺在医药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其进行人工培养扩大产量合理保护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陀螺菌的生产菌种。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公开利用该胶陀螺菌(螺鼓菌)菌种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以满足有关部门的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所提供的胶陀螺菌种属于Bulgaris inquinans(pers.)Fr.(胶鼓菌属,胶陀螺种),是由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县大阳岔林场冰湖沟天然次生林柞树新鲜倒木上的胶陀螺子实体分离得到的一种新的菌株(即Bi-II·FA菌株),应用本菌株经过栽培实验长出胶陀螺子实体,经过鉴定验证无误后确认分离得到的该菌种确实属于胶鼓菌,该菌种已于2003年1月1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保藏,保藏号为CGMCCNo.0883。
胶陀螺菌种Bi-II·FA菌株具有如下性质1、菌落外观(1)呈明显的三种颜色,外缘呈灰白色,向里浅黄色,中间黄褐色;(2)菌丝呈短绒毛状;(3)菌种保藏时间超过三个月后,菌落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2、镜检(1)菌丝粗壮,分枝较多;(2)美蓝单染色着色深;(3)可见大量生长点,无空泡;(4)无杂菌污染。
3、生理生化特征(1)PH值要求5-7;(2)生长最适宜温度20-25℃;(3)对氧的需求好气性。
(4)抗老化特性抗老化特性能力强,传代15代不退化,各项指标稳定。
4、培养基成分MMN培养基根据文献及上述复栽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胶陀螺菌(即Bi-II·FA菌株)属于胶鼓菌属,胶陀螺种,本发明的胶陀螺菌种传代15代以上不退化,属于抗老化能力、稳定性代谢能力强的菌株。一种菌种的性能如何,不仅要求它的生活能力强,生长发育速度快,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要考虑它的代谢能力,能否稳定,所需提取有效活性成分的多寡,是确定菌种性能重要考核条件,本菌株保证了上述要求条件。
利用分离后的胶陀螺菌Bi-II·FA菌株进行人工培养胶陀螺子实体,采用固态→液态→固态的工艺路线,包括如下步骤斜面培养、液体深层发酵种子培养、子实体培养和出菇管理。
所述的斜面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MMN培养基,PH为5-7,培养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12-18天;所述的液体深层发酵种子培养包括摇瓶种子培养或发酵罐培养。
所述的摇瓶种子培养,所用培养基成分包括蛋白胨1.5%,酵母膏0.1%,葡萄糖3%、MgSO40.05%,KH2PO40.05%;PH5-7;接种量为斜面与摇瓶之比1∶8;培养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8-10天,旋转式摇床的转速为160-200转/分钟。
所述及的子实体培养包括发酵瓶(袋)培养或杂木段培养(1)发酵瓶(袋)培养所用培养基为麦粒、蔗糖、蛋白胨的混合物,其配方为麦粒80%,硬木屑15%,蔗糖1.5%,蛋白胨1%,培养温度为20-25℃,0.5kg/cm2条件下灭菌处理,接种后培养时间30-35天;(2)木段培养所选用的木段最好采用柞木或其它硬杂木段,接种前先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其中所述的出菇管理,包括适时打开瓶盖或脱袋处理,温度为15-24℃,湿度为80%以上,通风,至长成胶陀螺子实体。
在人工培养过程中,为扩大产量,增加菌种数量还可在摇瓶种子培养之后,增加种子罐培养,培养基与摇瓶种子培养所用培养基相同pH消前为5-7,接种量为10%;温度为20-25℃,空气流量0.4-0.5V/V,罐压0.5-0.6kg/cm2,培养时间为7-8天。
本发明提供的胶陀螺菌种,安全性高,在规范实施过程中不危及人类健康或动、植物病原或污染环境。经系统考核传代15代以上不退化,属于抗老化能力、稳定性和代谢能力较强的菌株。本发明公开的人工培养的方法具有设计的工艺路线合理,长出子实体的时间比按常规的人工培养方法提前1个月左右以上,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代谢产物稳定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利用胶陀螺或其菌丝体的有效成分,制作治疗银屑病、皮炎、白癫风或湿疹等皮肤病的药物,提供一个长远的、科学的药源途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斜面菌种培养采用MMN培养基,pH为6消前,培养温度20-25℃,该菌萌发快,菌种接后4天内形成以接种块为基点的明显菌溶。大约15天左右菌溶长满管,菌落外观呈明显的三种颜色,外缘呈灰白色,向里浅黄色,中间黄褐色。菌丝呈短绒毛状。通过镜检,可以明显观察到菌丝粗壮,分枝较多,美蓝单染色着色深,可见大量生长点,无空泡,无杂菌污染。
摇瓶种子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5%,酵母膏0.1%,葡萄糖2%,MgSO40.05%,KH2PO40.05%,高压灭菌,压力1kg/cm2,30min,冷却后接种PH6.5;接种量为斜面与摇瓶之比1∶8,即一个斜面接8个250毫升的摇瓶(装量100毫升);培养温度20-25℃;旋转式摇床180转/分钟。培养时间9天,菌球湿重达40%以上(湿重的测定方法取100毫升培养液置于量筒中,静置15分钟,观察菌球的沉降的刻度的百分数);味感为水果香味;镜检观察到菌丝着色深,粗壮,分枝多,生长点明显可见,未见杂菌污染,即可作为摇瓶种子备用。
种子罐培养培养基同摇瓶种子培养,pH为6,温度为25℃,空气流量0.45V/V,罐压0.55kg/cm2;接种量为种子罐装量的13%。培养7天左右,当外观形态检查到菌球湿重50%以上;味感呈水果香味;镜检观察到菌丝着色深,粗壮,分枝多,生长点明显可见,未见杂菌污染,即可进行发酵瓶(袋)培养。
发酵瓶(袋)培养所用培养基配方为麦粒80%,木屑15%,蔗糖1.5%,蛋白胨1%,温度为25℃;pH6培养约32天。
外观检查有茂密的灰白色菌丝长满全瓶,在瓶壁边缘有少量的浅黄色菌丝及黑色疣状物,无杂菌污染,镜检观察到菌丝着色深,粗壮,分枝多,生长点明显可见及大量椭圆形胶陀螺孢子。
出菇管理发酵瓶(袋)培养30天菌丝长满全瓶后,继续发育,陆续形成黑色疣状物(即原基),打开瓶盖或脱袋处理,对温度要加大温差刺激,同时增加湿度在80%以上,加强适当通风,继续生长发育,长成胶陀螺子实体。经鉴定,子实体的形态子襄盘(即子实体)散生或丛生,短柄,陀螺形,伸展后呈浅杯状,直径3-15mm。外部锈褐色,有成簇的绒毛。子实体干时粗皱,菌柄断面角质,有黑褐色和棕色相交织的纹理,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子实层黑色、平滑。子襄近棒形,有长柄,有孢子部分长。孢子单行排列或在子襄上端双行排列,且无色;有油滴;上述形态与野生胶陀螺子实体相同。
实施例2其它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子实体培养采用柞木段培养。
取直径8厘米新材,切成10公分长木段,常压灭菌10小时,取出淋干水份,降温至30℃,打孔至木质部,间距15公分,接种,接种后套宽指袋,套盖,外包棉制品保温发菌,当菌丝长满时移到栽培室,按栽培池要求进行(洁净),按正常出菌条件进行(同上)处理。栽培方式室外自然堆放,温度21℃,湿度70%,不光照(越暗越好),适度通风。
权利要求
1.一种胶陀螺(胶鼓菌)Bi-II·FA菌株CGMCC N0.0883。
2.一种以胶陀螺(胶鼓菌)Bi-II·FA菌株CGMCC N0.0883进行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胶陀螺(胶鼓菌)Bi-II·FA进行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斜面培养,液体深层发酵种子培养,子实体培养,出菇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及的斜面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MMN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及的斜面培养的条件为pH5-7消前,培养温度为20-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及的斜面培养所用的培养时间为12-18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深层发酵种子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MgSO4和KH2PO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深层发酵种子培养的条件为pH5~7消前,培养温度为20~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摇瓶种子培养的培养时间为8~10天。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及的子实体培养为发酵瓶(袋)培养,所用培养基为麦粒、木屑、蔗糖、蛋白胨的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温度为20-25℃;pH5-7消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瓶(袋)培养,培养时间为30-35天。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及的子实体培养为硬杂木段培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的木段为柞木。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出菇管理,包括适时打开瓶盖或脱袋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出菇管理的条件为温度15-24℃,湿度为80%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3-16任一项所述的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摇瓶种子培养之后,为扩大菌种量可进行种子罐培养,培养基与摇瓶种子培养所用培养基相同,接种量为种子罐装量的10-15%;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7-8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陀螺胶鼓菌及以该菌种人工培育胶陀螺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陀螺胶鼓菌Bi-II·F菌株,经过鉴定验证无误后确认分离得到的该菌种确实属于胶鼓菌属,保藏号为CGMCC No.0883。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Bi-II·F菌株进行人工培养胶陀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斜面培养、液体深层发酵种子培养、子实体培养和出菇管理。本发明公开的人工培养的方法具有设计的工艺路线合理,长出子实体的时间比常规的人工培养方法提前1个月左右,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代谢产物稳定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利用胶陀螺或其菌丝体的有效成分,制作治疗银屑病、皮炎、白癫风或湿疹等皮肤病的药物,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C12N1/14GK1532277SQ0311588
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9日
发明者方中华 申请人: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