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个体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致残筛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个体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致残筛査的方法,通过同时检测分析个体的MTRNR1基因上第1555,1494,1095,961SNP位点基因携带型来评估个体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的易感性,属于分子生物学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药物性耳聋是指使用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位听神经系统中毒性损害而产生的听力下降、眩晕甚至全聋。人们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机制的研究,己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比较公认的有两种观点,内耳代谢障碍与线粒体基因突变。1.内耳代谢障碍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以直接与耳内听毛细胞的细胞膜的粘多糖类和磷脂类相结合后破坏了膜的通透性,特别是细胞内的线粒体,造成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导致细胞变性与死亡。同时氨基糖苷类药物减低了多种酶活性,如ATP酶、溶酶体酶和脱氨酶,造成内耳生理功能紊乱,细胞内粒子环境紊乱,导致感觉细胞损伤。而血一迷路屏障的存在,造成药物在内耳液和内耳组织中的积蓄使内耳感觉细胞中毒变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离子通道的阻断是电压依赖性的,是急性的、可逆的、但当被代谢后便会不可逆地阻断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PIP2),导致外毛细胞的死亡。2.线粒体基因突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是后天获得性耳聋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听力损伤显示了母系遗传的特点。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个体对该药物耳毒作用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别,不但大剂量、长时间的用药可引起耳蜗一前庭损害,病人在短期使用常规剂量的此类抗生素后即患AAID(aminoglycosideantibioticinduceddeafness,AAID),甚至小剂量的单次用药也可造成耳聋。一些学者也报道了AAID的家族聚集现象,这表明某些个体对这类抗生素较高的敏感性具有家族遗传性,提示存在遗传易感性。近40年来对这种遗传易感性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1964年Robinson首先报告了结核病孕妇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酶素治疗后引起胎儿的耳聋。Konigsmark等在1976年对大多数已发现的具氨基糖苷类耳毒致聋的家族的资料进行了总结,认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遗传易感性可能属于母系遗传以及伴不完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因素性状。1988年,Wallen等报道了首例由线粒体DNA(mtDNA)突变引起的人类疾病,明确了mtDNA突变可引起人类疾病,首次提出线粒体病概念。1989年Higashi回顾了有关文献后,提出母系遗传最可能的解释是线粒体DNA缺陷。1993年Prezant等报道了三个中国家系,数个成员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发生毒性耳聋,三个家系中均证实呈现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mtDNA12SrRNA的1555碱基A—G突变。随后,非洲、西班牙、日本、蒙古、南美、以色列也有家系报道。在中国、日本、蒙古还有一些散发病例的报道,这些散发病例无家族史,都有毒性耳聋和mtDNAA1555G突变。中国学者ZhaoH从中国一个家系中建立了六个人的细胞株(四个有症状携带C1494T突变和两个无症状携带C1494T突变的个体,和四个无关淋巴细胞系对照)。将细胞株暴露于高浓度的巴龙霉素或新霉素中,在突变的细胞系中观察到耗氧量速度的显著下降,因此,数据支持在线粒体12SrRNA的A区域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耳聋的重要靶点。同时也显示C1494T突变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性相关。Zhao,L等报道了三个由氨基糖苷引起的听力损伤和非综合症听力损伤的病例,这三个病例在1095碱基位置都存在T-to-C突变,在364个听力正常中国人群对照组中不存在T1095C突变。而且,这个突变在意大利由氨基糖苷导致的听力神经损伤的家系中也有验证。Marianne等在《欧洲人类遗传学杂志》2007年15巻发表了采用人mtDNA全基因组芯片对1350个无症状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法国家族进行分析,其中29个大家族进具有明确的与母系遗传特点。分析AAID相关资料表明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除A1555G、C1494T和961insC突变外,delT961、T961G、A827G突变也可造成机体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高度易感性。对母系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研究表明,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12SrRNA基因A1555G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致聋有关,目前研究认为,线粒体12SrRN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高度易感的基因突变热点位置。12SrRNA的A1555G、C1494T、T1095C,961insC突变与非综合征型耳聋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密切相关。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评估个体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易感性的用于个体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致残筛査的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个体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致残筛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为-步骤l,用采样拭在一个被测者口腔中左右两腮至少需要各上下刮40-60次,以保证采集到足量的细胞样本;步骤2.基因组DNA的抽提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法抽提步骤1被测者口腔上皮细胞样本的基因组DNA,抽提时间为2-3小时,共抽提2个样本,采用电泳凝胶成像法对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作检测,用肉眼可见清晰白色条带即可判断获得的DNA能进入下一步检测;步骤3.基因分型将每一个被测者样本分别放入2个反应孔,l个反应孔检测961、1095位点,另一个1个反应孔检测1494、1555位点,每一个反应孔分别测2个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扩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纯度、测序技术对这些位点进行基因型进行确定3-1,反应体系配置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试剂为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标准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为10uM,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ul,其中QPCRMIX即PCR定量试剂5u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4ul,20ngM的DNA模板3W,去离子水11.2ul;检测961、1095位点的线粒体DNA611-1411正向和反向引物正向引物CTCCTCAAAGCAATACACTG反向引物TGCTAAATCCACCTTCGAGC检测1494、1555位点的线粒体DNA1245-2007正向和反向引物正向引物CGATCAACCTAACCACCTCT反向引物TGGACAACCAGCTATCACCA3-2,PCR反应条件将2个反应孔在ABI9700型PCR扩增仪上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预热95°C15分钟;再进行35个循环的95°C、45秒;6(TC、45秒;72°C、60秒;72°C、7分钟后降温至4。C;3-3,将2个反应孔在PCR扩增仪反应后的产物进行电泳检测a.1%琼脂糖凝胶插小号孔梳子;b.2000bpDNAmarker即DNA标记物6ulc.PCR产物4ul+电泳缓冲液1~:11!1d.电泳电压120ve.电泳时间20min拍摄一张电泳图;30min拍摄一张电泳图7个样本PCR后产物,25ng/ul的电泳结果图,目的条带800bp左右;7个样本PCR后产物的电泳结果图为3-4,纯化终浓度PCR产物纯化试剂0.2USAP+PCR产物纯化试剂2.5UEX0N1/7ul;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为7ul、去离子水ddH203.825ul、PCR产物纯化试剂SAP0.05ul、PCR产物纯化试剂EX0N10.125ul、PCR产物3ul;反应条件为37°C、60min;80°C、15min;4°C恒温保存;3-5,将纯化后的每一个反应孔进行测序,引物浓度为1uM,设备ABI3730测序仪;3-5-1,从-20度冰箱中取出PCR纯化产物、测序试剂MIX、测序缓冲液seqbuffer、luM引物,测序引物GCGTTTGGTCCTAGCCTTTC;3-5-2,记录日期、所作反应的PCR纯化产物名、所用引物、反应体系、MIX用量、PCR反应条件;3-5-3,取一块反应板,表上模板名、引物名、日期;3-5-4,每个样本需做两个PCR反应,用两个反应孔,其中一个加入第一组引物,检测961、1095位点的线粒体DNA611-1411正向和反向引物,另一个加入另一组引物,检测1494、1555位点的线粒体DNA1245-2007正向和反向引物;3-5-5,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0.5ul的测序试剂mix3.1、1.4ul的测序缓冲液sequencebuffer、2ul的测序引物luMprimer、3ul的PCR纯化产物、0.lul的去离子水ddH20;体系分装好后,上离心机,达900转/分即停;3-5-6,将反应板放在ABI9700型PCR扩增仪上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预热96°C10秒;再进行25个循环的96。C、10秒;50°C、5秒;60°C、4分钟;60°C、4分钟后降温至4'C恒温保存;3-5-7,扩增结束后,在每孔加入lul125rnM乙二胺四乙酸EDTA;3-5-8,再在每孔加入100%乙醇15ul于室温进行沉淀,不得超过24小时;3-5-9,将96孔板放入冰冻离心机,3650转/分,4'C离心30分钟;3-5-10,轻轻倒去上清液,将96孔板导致离心,达800转即停,再在每孔加30ul70。/。乙醇,3650转/分,4'C离心15分钟,轻轻倒去上清液,将96孔板导致离心,达800转即停,将残余酒精风干,室温放置20分钟;3-5-11,每孔加入8ul的95。/。甲酰胺,5%ddH20;3-5-12,在ABI3730上进行结果读取,用网上免费下载软件Chromas査阅测序检测结果每一个被测者4个位置分别有4个结果;通过5000-10000个被测者的检测,归纳出961位置实验有3种结果,即正常结果、T缺失突变结果和C插入突变结果;1095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即正常结果和突变结果;1494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即正常结果和突变结果;1555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即正常结果和突变结果;步骤4,结果分析每一个被测者的4个位置的结果得出检测分析为1,未检出突变您的检测结果中未发现携带以上位点的突变;2.检出突变强烈建议您在医生指导下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本发明对母系线粒体耳聋相关基因A1555G,C1494T,T1095C,961delT/insC突变进行检测,相应位点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以及用于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实验方案、试剂以及报告生成系统,通过同时检测分析个体的MTRNR1基因上第1555,1494,1095,961SNP位点基因携带型来评估个体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的易感性。采集样本的类型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采用此方法,具有无创、取材便捷、操作简单的优点。采用硅胶吸附法抽提口腔上皮细胞的基因组DNA具有所需样品量少,抽提质量稳定,抽提产物纯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利用本发明对超过100例以上中国人群样本的捡测结果显示,根据上述方法进行的MTRNRlA1555G等4个位点基因分型检测检出率可达99%以上,结果可重复性达到100°/。。同时,检测数据与报道的中国人群基因频率基本相符,说明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本发明的优点是可用于评估个体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易感性。图1为7个样本PCR后产物的电泳结果图图2为961位置实验正常结果示意图;图3为961位置实验T缺失突变结果示意图;图4为961位置实验C插入突变结果示意图;图5为1095位置实验正常结果示意图;图6为1095位置实验突变结果示意图;图7为1494位置实验正常结果示意图;图8为1494位置实验突变结果示意图;图9为1555位置实验正常结果示意图;图10为1555位置实验突变结果示意图11为实施例被测者定位在961位置实验突变结果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被测者检测报告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受捡者向医生或遗传咨询人员检测相关信息后,填写和签署检测相关申请单和检测告知书,如下表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申请单--------------<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医生给受检者解释检测告知书通过与遗传咨询专业人员的交流,我完全理解并赞同以下内容1.本检测将采用测序和多态分型技术为我(我孩子)检测与检测项目相关的基因变异情况。2.如果我有需要,遗传咨询专业人员会在检测后继续为我提供相关的遗传咨询。3.未检测出增加疾病风险的基因变异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未发现的变异或者环境因素导致疾病的可能性。4.该检测只是针对特定检测项目相关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检测,并不涉及与其他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情况。5.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检测项目相关的基因变异情况可能会更新。6.在某些家庭中,检测结果可能发现一些非血缘性关系,如领养关系等。7.检测采用的设备都是目前最先进和可靠的,但是仍不能完全排除未检出结果或结果出错的极小可能性事件发生。8.检测中心将竭尽全力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但不对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延迟负责。9.我(我孩子)的检测结果将交给遗传咨询专业人员并向我解释相关检测结果。10.如果我(我孩子)的样本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获取足够的DNA,或者检测相关的信息未填写完整,检测中心人员可以通过我填写的联系方式与我取得联系。11.检测中心将对我(我孩子)的个人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严格的隐私保密。在未经授权情况下,除指定遗传咨询专业人员外,不可将这些信息泄露给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经过_(遗传咨询专业人员姓名)的解释,我已经阅读并理解上述文字,不存在任何误解和歧义。受检者签名条形码粘贴处;'年月日一种用于个体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致残筛查的方法为步骤1,用采样拭在被测者口腔中左右两腮至少需要各上下刮40次,以保证采集到足量的细胞样本;步骤2.基因组DNA的抽提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法抽提步骤1被测者口腔上皮细胞样本的基因组DNA,抽提时间为2-3小时,共抽提2个样本,采用电泳凝胶成像法对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作检测,用肉眼可见清晰白色条带即可判断获得的DNA能进入下一步检测;步骤3.基因分型将每一个被测者样本分别放入2个反应孔,l个反应孔检测961、1095位点,另一个1个反应孔检测1494、1555位点,每一个反应孔分别测2个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扩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纯度、测序技术对这些位点进行基因型进行确定3-1,反应体系配置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试剂为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标准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为10uM,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ul,其中QPCRMIX即PCR定量试剂5u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4ul,20ngA4的DNA模板3W,去离子水11.2ul;检测961、1095位点的线粒体DNA611-1411正向和反向引物:正向引物CTCCTCAAAGCAATACACTG反向引物TGCTAAATCCACCTTCGAGC检测1494、1555位点的线粒体DNA1245-2007正向和反向引物正向引物CGATCAACCTAACCACCTCT反向引物TGGACAACCAGCTATCACCA3-2,PCR反应条件将2个反应孔在ABI9700型PCR扩增仪上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预热95°C15分钟;再进行35个循环的95°C、45秒;60°C、45秒;72°C、60秒;72°C、7分钟后降温至4。C;3-3,将2个反应孔在PCR扩增仪反应后的产物进行电泳检测a.1%琼脂糖凝胶插小号孔梳子;b.2000bpDNAmarker即DNA标记物6ulc.PCR产物4ul+电泳缓冲液1~:1111d.电泳电压120ve.电泳时间20min拍摄一张电泳图;30min拍摄一张电泳图7个样本PCR后产物,25ng/ul的电泳结果图,目的条带800bp左右;7个样本PCR后产物的电泳结果图为3-4,纯化终浓度PCR产物纯化试剂0.2USAP+PCR产物纯化试剂2.5UEX0N1/7ul;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为7ul、去离子水ddH203.825ul、PCR产物纯化试剂SAP0.05ul、PCR产物纯化试剂EX0N10.125ul、PCR产物3ul;反应条件为37°C、60min;80°C、15min;4°C恒温保存;3-5,将纯化后的每一个反应孔进行测序,引物浓度为1uM,设备ABI3730测序仪;3-5-1,从-20度冰箱中取出PCR纯化产物、测序试剂MIX、测序缓冲液seqbuffer、luM引物,测序引物GCGTTTGGTCCTAGCCTTTC;3-5-2,记录日期、所作反应的PCR纯化产物名、所用引物、反应体系、MIX用量、PCR反应条件;3-5-3,取一块反应板,表上模板名、引物名、日期;3-5-4,每个样本需做两个PCR反应,用两个反应孔,其中一个加入第一组引物,检测961、1095位点的线粒体DNA611-1411正向和反向引物,另一个加入另一组引物,检测1494、1555位点的线粒体DNA1245-2007正向和反向引物;3-5-5,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0.5ul的测序试剂mix3.1、1.4ul的测序缓冲液sequencebuffer、2ul的测序引物luMprimer、3ul的PCR纯化产物、0.lul的去离子水ddH20;体系分装好后,上离心机,达900转/分即停;3-5-6,将反应板放在ABI9700型PCR扩增仪上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预热96°C10秒;再进行25个循环的96。C、10秒;50°C、5秒;6CTC、4分钟;6CTC、4分钟后降温至4'C恒温保存;3-5-7,扩增结束后,在每孔加入lul125mM乙二胺四乙酸EDTA;3-5-8,再在每孔加入100%乙醇15ul于室温进行沉淀,不得超过24小时;3-5-9,将96孔板放入冰冻离心机,3650转/分,4。C离心30分钟;3-5-10,轻轻倒去上清液,将96孔板导致离心,达800转即停,再在每孔加30ul70。/。乙醇,3650转/分,4。C离心15分钟,轻轻倒去上清液,将96孔板导致离心,达800转即停,将残余酒精风干,室温放置20分钟;3-5-11,每孔加入8ul的95鬼甲酰胺,5%ddH20;3-5-12,在ABI3730上进行结果读取,用网上免费下载软件Chromas查阅测序被测者的4个位置的结果,图11为实施例被测者定位在961位置实验突变结果示意通过5000-10000个被测者的检测,归纳出的4个位置的检测结果为961位置实验有3种结果,如图2所示的正常结果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T缺失突变结果示意图和如图4所示的C插入突变结果示意图;1095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如图5所示的正常结果示意图和如图6所示的突变结果示意图;1494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如图7所示的正常结果示意图和如图8所示的突变结果示意图;1555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如图9所示的正常结果示意图和如图10所示的突变结果示意步骤4,最后得出每一个被测者检测报告,给出结果分析,如图12所示,大量家系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RNR1上的A1555G;C1494T;T1095C;961T缺失/C插入位点与药毒性耳聋有密切关系,携带这些位点风险基因型的个体其听细胞对耳毒性药物特别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具有高度敏感性。儿童由于药物代谢能力较弱,更易产生听力损伤。您的961T缺失/C插入位点检测结果为DelT突变。强烈建议您在医生指导下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能够导致耳聋的病因有很多种,其中药物中毒所引起的耳聋占60%以上,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占药物致耳聋的97%左右。目前的科学研究发现,以上检测位点能够解释中国人群中20%-25%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个体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致残筛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为步骤1,用采样拭在一个被测者口腔中左右两腮至少需要各上下刮40-60次,以保证采集到足量的细胞样本;步骤2.基因组DNA的抽提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法抽提步骤1被测者口腔上皮细胞样本的基因组DNA,抽提时间为2-3小时,共抽提2个样本,采用电泳凝胶成像法对基因组DNA浓度和纯度作检测,用肉眼可见清晰白色条带即可判断获得的DNA能进入下一步检测;步骤3.基因分型将每一个被测者样本分别放入2个反应孔,1个反应孔检测961、1095位点,另一个1个反应孔检测1494、1555位点,每一个反应孔分别测2个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扩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纯度、测序技术对这些位点进行基因型进行确定3-1,反应体系配置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试剂为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标准反应体系的引物浓度为10uM,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ul,其中QPCRMIX即PCR定量试剂5ul,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4ul,20ng/μl的DNA模板3μl,去离子水11.2ul;检测961、1095位点的线粒体DNA611-1411正向和反向引物正向引物CTCCTCAAAGCAATACACTG反向引物TGCTAAATCCACCTTCGAGC检测1494、1555位点的线粒体DNA1245-2007正向和反向引物正向引物CGATCAACCTAACCACCTCT反向引物TGGACAACCAGCTATCACCA3-2,PCR反应条件将2个反应孔在ABI9700型PCR扩增仪上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预热95℃15分钟;再进行35个循环的95℃、45秒;60℃、45秒;72℃、60秒;72℃、7分钟后降温至4℃;3-3,将2个反应孔在PCR扩增仪反应后的产物进行电泳检测a.1%琼脂糖凝胶插小号孔梳子;b.2000bpDNAmarker即DNA标记物6ulc.PCR产物4ul+电泳缓冲液r1uld.电泳电压120ve.电泳时间20min拍摄一张电泳图;30min拍摄一张电泳图7个样本PCR后产物,25ng/ul的电泳结果图,目的条带800bp左右;7个样本PCR后产物的电泳结果图为3-4,纯化终浓度PCR产物纯化试剂0.2USAP+PCR产物纯化试剂2.5UEXON1/7ul;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反应体系,反应体系总体积为7ul、去离子水ddH2O3.825ul、PCR产物纯化试剂SAP0.05ul、PCR产物纯化试剂EXON10.125ul、PCR产物3ul;反应条件为37℃、60min;80℃、15min;4℃恒温保存;3-5,将纯化后的每一个反应孔进行测序,引物浓度为1uM,设备ABI3730测序仪;3-5-1,从-20度冰箱中取出PCR纯化产物、测序试剂MIX、测序缓冲液seqbuffer、1uM引物,测序引物GCGTTTGGTCCTAGCCTTTC;3-5-2,记录日期、所作反应的PCR纯化产物名、所用引物、反应体系、MIX用量、PCR反应条件;3-5-3,取一块反应板,表上模板名、引物名、日期;3-5-4,每个样本需做两个PCR反应,用两个反应孔,其中一个加入第一组引物,检测961、1095位点的线粒体DNA611-1411正向和反向引物,另一个加入另一组引物,检测1494、1555位点的线粒体DNA1245-2007正向和反向引物;3-5-5,在每一个反应孔中加入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0.5ul的测序试剂mix3.1、1.4ul的测序缓冲液sequencebuffer、2ul的测序引物1uMprimer、3ul的PCR纯化产物、0.1ul的去离子水ddH2O;体系分装好后,上离心机,达900转/分即停;3-5-6,将反应板放在ABI9700型PCR扩增仪上进行反应,反应条件为预热96℃10秒;再进行25个循环的96℃、10秒;50℃、5秒;60℃、4分钟;60℃、4分钟后降温至4℃恒温保存;3-5-7,扩增结束后,在每孔加入1ul125mM乙二胺四乙酸EDTA;3-5-8,再在每孔加入100%乙醇15ul于室温进行沉淀,不得超过24小时;3-5-9,将96孔板放入冰冻离心机,3650转/分,4℃离心30分钟;3-5-10,轻轻倒去上清液,将96孔板导致离心,达800转即停,再在每孔加30ul70%乙醇,3650转/分,4℃离心15分钟,轻轻倒去上清液,将96孔板导致离心,达800转即停,将残余酒精风干,室温放置20分钟;3-5-11,每孔加入8ul的95%甲酰胺,5%ddH2O;3-5-12,在ABI3730上进行结果读取,用网上免费下载软件Chromas查阅测序检测结果每一个被测者4个位置分别有4个结果;通过5000-10000个被测者的检测,归纳出961位置实验有3种结果,即正常结果、T缺失突变结果和C插入突变结果;1095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即正常结果和突变结果;1494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即正常结果和突变结果;1555位置实验有2种结果,即正常结果和突变结果;步骤4,结果分析根据每一个被测者的4个位置的结果,得出检测分析为1,未检出突变您的检测结果中未发现携带以上位点的突变;2.检出突变强烈建议您在医生指导下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个体氨基糖苷类药物致聋致残筛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为用采样拭在一个被测者口腔中左右两腮至少需要各上下刮40-60次,采集到足量的细胞样本,进行基因组DNA的抽提,对母系线粒体耳聋相关基因A1555G,U1494A,T1095C,961delT/insC突变进行检测,通过同时检测分析个体的MTRNR1基因上第1555,1494,1095,961SNP位点基因携带型来评估个体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性耳聋的易感性。本发明的优点是可用于评估个体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易感性。文档编号C12Q1/68GK101560547SQ200810040318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8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8日发明者傅咏南,宋艳绒,邵敏华申请人:上海中优医药高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