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水果采后真菌病害的丙酸热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6766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针对水果采后真菌病害的丙酸热水处理技术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害生物综合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果采后真菌病害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水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元素和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人类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水果采后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病原菌的侵染、呼吸作用和衰老等原因易导致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据报道,发达国家有15% -25%的新鲜水果损失于采后的腐烂,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贮运冷藏设备,水果腐烂损失率高达20% -50%。水果采后腐烂大多由病原真菌引起,水果在采收、包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若受到机械损伤,病原菌很容易通过伤口侵染,并大量生长繁殖,导致水果迅速腐烂变质。常见的引发果蔬采后病害的病原真菌有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灰葡萄孢属(Botrytis sp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p.)等。水果采后真菌病害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储藏损失,同时会对水果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我国鸭梨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在出口量较高的2001年至2002年度,我国鸭梨仅出口美国一项就达8278吨,创汇5537万美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果之一。然而,一种链格孢属病原真菌引发的梨黑斑病在我国鸭梨中普遍发生,并为美、加等我国鸭梨主要出口国检疫部门所关注。2001年,美国称在到港的鸭梨上截获了该病菌,要求退货,并于2002年3月宣布暂停从我国进口鸭梨。经多方努力,于当年10月恢复了对美出口,但2003年12月,又因在市场调查中再次发现中国鸭梨感染了该病菌,而无限期暂停进口中国鸭梨。此次封杀使河北鸭梨产业和果农损失惨重。截止2004年I月,河北省鸭梨出口仅有83万美元,同比下降了 61.60%。其中美国出口仅为5万美元,降幅达93%。长期以来,防治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杀菌剂,然而,为满足检疫安全要求,化学杀菌剂的使用剂量通常较高,不仅会导致水果发生药害,同时会造成水果农药残留超标,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微生物杀菌剂、植物精油等生物源杀菌剂广泛受到重视。然而,生物源制剂一般存在真菌毒性较差,作用时间太长等问题,其应用技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丙酸作为一种天然防护性杀菌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批准使用的安全可靠的食品与饲料用防霉剂。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其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使用剂量可高达50,OOOppm。因此其食品安全性较好,且易为消费者接受。本发明人的研究表明,虽然过高剂量的丙酸也会导致水果发生药害,但通过与热处理联合使用,可在水果耐受阈值内有效杀灭病原真菌,因而在水果采后真菌病害的处理中极具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水果采后真菌病害的处理技术,其克服了传统化学药剂处理时易产生药害和残留超标的缺点,在保证有效杀灭采后水果中可能携带的病原真菌的同时,对水果的品质无损害且残留满足限量要求,从而满足贸易的需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涉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用一定浓度的丙酸溶液浸泡处理水果,利用丙酸和热水处理的协同增效作用杀灭水果采后病原真菌,其中处理条件为丙酸浓度5000-10000ppm,处理温度35-45°C,处理时间30min。由于丙酸和热水处理存在增效作用,其有效灭菌剂量低于水果耐受阈值,因而对水果品质无不利影响。特别地,本发明处理技术对梨黑斑病菌等重要的水果采后病害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植物毒性低,环境友好,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用于采后水果真菌病害的处理,其中处理条件为丙酸浓度7500ppm,处理温度45°C,处理时间30min ;本发明的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与传统的化学药剂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在保证了处理效果的同时,采用了食品安全性好、市场接受度高的丙酸作为处理药剂,不仅对水果品质无不利影响,同时丙酸为水果内天然存在的物质,并且实验数据显示,处理7天后,残留降至10mg/kg以下,低于国家限量标准250倍,因而无残留问题。2.与单独用热水浸泡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对病原真菌有更好的处理效果,且同时能满足绿色安全的要求。3.本发明利用热水处理和丙酸处理在杀菌方面的协同增效特性,极大地降低了药剂用量,更加经济环保。4.本发明的处理技术程序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将纯度为99%的丙酸液体按1: 125的体积比与水混合,得到浓度为8000ppm的工作溶液。实施例2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丙酸溶液对梨黑斑病菌孢子进行药剂处理,处理30min后观察其杀灭效果。其中,“LD50”为50%杀灭率所需的丙酸浓度,“LD95”为95%杀灭率所需的丙酸浓度,“LDP9”为满足检疫安全要求(99. 9968%杀灭率)所需的丙酸浓度。结果表明,丙酸在各个测试温度下均有一定杀菌效果,与25度处理组相比,将处理温度提高至35-45度能有效减少丙酸的用量,说明丙酸热水联合处理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在5-15度条件下,则需要较高浓度的丙酸。表I不同温度下,丙酶溶液处理梨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针对水果采后真菌病害的丙酸热水处理技术,其包括在一定温度下,使用一定浓度的丙酸溶液浸泡处理水果,利用丙酸和热水处理的协同增效作用杀灭水果采后病原真菌;其中,处理条件为丙酸浓度5000-10000ppm,处理温度35_45°C,处理时间3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技术,其中所述水果为鸭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技术,其中所述病原真菌为梨黑斑病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技术,其中丙酸浓度为750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技术,其中处理温度为45°C。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技术,其中处理时间为3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技术,其中,处理条件为丙酸浓度7500ppm, 处理温度45°C,处理时间30min。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处理技术在处理鸭梨携带之梨黑斑病菌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酸热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水果采后真菌病害处理中的应用,属于有害生物综合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用一定浓度的丙酸溶液浸泡处理水果,利用丙酸和热水处理的协同增效作用杀灭水果采后病原真菌。由于丙酸和热水处理存在增效作用,其有效灭菌剂量低于水果耐受阈值,因而对水果品质无不利影响。本发明对梨黑斑病菌等重要水果采后病害的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植物毒性低,环境友好,无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处理用于采后水果真菌病害的处理。
文档编号A23B7/005GK103039597SQ20121057638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刘涛, 王跃进, 李丽, 张广平 申请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