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51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茶叶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成型机。
背景技术
对于茶叶制作,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其烘干工序的机械化也逐渐开始普及,如申请人倪世和于2007年5月17日申请的专利名称为“带轮定型连续茶叶成型机”(专利号:ZL200720037913.6)中即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该烘干机包括烘箱,烘箱内由上至下水平排列4条以上的水平钢带输送机构,钢带输送机构的下方钢带上均匀排布压辊,每相邻上、下钢带输送机构的钢带对应配合,且水平错开至少钢带滚轮轴半径的距离,同时其进料端设置用于加料的簸箕状加料斗。上述技术方案主要依靠错位设置的输送机构输送、压辊与输送带间柔性配合来加工如牙尖等小叶片茶叶,操作时将其倒入加料斗中并最终进入输送机构,由于依靠上下输送机构间的柔性配合,一方面在大量倾倒加工的同时保证其烘干效果,另一方面又确保其烘干成型后仍能保持微弯饱满的形态,从而满足其本身的外观需求;然而由于“太平猴魁”茶叶形体硕大(为牙尖长度的5到10倍),其制作完成后又必须保证整体扁平呈薄铝箔状(厚度在0.2mm左右),仅仅依靠上述结构的柔性配合根本无法加工,即使勉强加工,最终也必然破坏其扁平大叶的独特外观形态,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太平猴魁”茶叶本身的品质。有鉴于此,申请人曾于2011年9月8日申请的专利名称为“一种加工设备”(专利号:ZL201110264935.7)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布了以下方案:包括刚性挤压单元,刚性挤压单元由一对相互配合的上、下压辊构成,所述两压辊的轴心线所构成平面位于铅垂面内,所述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该茶叶加工设备还包括水平布置的网带输送单元以及布置于该网带输送单元下方的沿其输送方向均布的若干烘干单元,从而依靠该输送单元及烘干单元来实现对于挤压压扁后茶叶的迅速输送及烘干目的。上述结构有效解决了传统结构对于“太平猴魁”茶叶的一系列加工缺陷,同时操作简单而成品率高,可使其烘干成型后的茶叶满足外形扁平的外观需求,市场口碑较高。然而,随着申请人对于该机械的进一步制作改进时发现,目前的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是所有茶叶成型烘干设备,无论是申请人之前申请的还是现有所有已知的茶叶烘干组件,其实施方式及烘干方式都为水平输送部搭配烘干部,以实现其各类加工目的,往往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输送带为或呈敞开式或为密闭式的水平布置,对于敞开式的输送带而言,空间散热过多,热能损失大,往往就需要大量布置于其下的烘干单元,方才可保证对于其上茶叶的有效烘干,其制作使用成本以及热能利用率一直是该种结构的决定性缺陷;而对于密闭式的输送带而言,固然极大的减低了其热能损耗问题,却也导致了大量热量无法找到出口加以宣泄,同时,由于输送带的水平布置方式,往往导致无法宣泄的潮热气在其密闭空间产生热能堆积现象,致使本因散发出“兰花香”的太平猴魁成品因烘干机内烘干温度的局部高温化和不稳定性而产生诸如“熟板栗香”等其他不适宜香味,最终极大的影响了太平猴魁的成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茶叶成型机,可有效避免传统茶叶加工设备所产生的热能集聚现象,以确保太平猴魁的茶叶成品品质满足实际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成型机,至少包括具备半封闭管腔状环境的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用于输送压扁后茶叶的输送单元,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用于产生热源的烘干单元,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布置,其上端构成其出料端,烘干单元至少布置于该输送单元的下端处。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利用热能的升腾原理,通过本发明的独特倾斜式设计结构,从而依靠壳体所围合形成的烘干室构成类似倾斜的风道状构造,来实现对于其内热气的烘干和疏导作用;实际使用时,输送单元仍旧执行输送压扁后茶叶的功能,而由下方处烘干单元发散而出的热气在自然升腾并进入前述烘干室后,随之被本发明的倾斜式风道所引导并由其上端出口散发出去,在此过程中,其本身所含热量在掠过输送单元带面时起到了烘干压扁后茶叶的目的,又由于输送单元上方存在热量导出口,因此也就避免了传统水平式输送结构所导致的热量集聚现象,也就始终保证了壳体内的温度维持于指定最佳温度线上,最终确保了太平猴魁的茶叶成品品质能够满足实际所需。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辅助辊轮的夹持部件示意图;图4为输送单元出料端处刮刀结构示意图;图5为输送单元进料端处进口导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茶叶成型机,至少包括具备半封闭管腔状环境的壳体10以及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用于输送压扁后茶叶的输送单元20,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用于产生热源的烘干单元30,所述输送单元20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布置,其上端构成其出料端,烘干单元30至少布置于该输送单元20的下端处。其实际结构可参考图1-2所示,这样,利用热气自重低于冷空气而产生的升腾效应,通过本发明的独特倾斜式设计结构,从而使壳体10所围合形成的烘干室构成类似倾斜的风道状构造,来实现对于其内热气的烘干和疏导作用;实际使用时,输送单元20仍旧执行输送压扁后茶叶的功能,而由下方处烘干单元30发散而出的热气在自然升腾并进入前述烘干室后,随之被本发明的倾斜式风道所引导并由其上端出口散发出去,在此过程中,其本身所含热量在掠过输送单元20带面时起到了烘干压扁后茶叶的目的,又由于输送单元20上方存在热量导出口也即出料端,因此也就避免了传统水平式输送结构所导致的热量集聚现象,也就始终保证了壳体10内的温度维持于指定最佳温度线上,最终确保了太平猴魁的茶叶成品品质能够满足实际所需。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单元20包括上下依次层叠布置的两道网带式输送带且该输送带相邻带面间面贴合设置,所述壳体10外形呈与输送单元20倾斜方向一致的长方壳体状,壳体10上、下端口处设置有构成输送单元20进、出料端的进、出口
11、12;同时,所述构成输送单元20的两输送带的面贴合部位处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用于辅助挤压的辅助辊轮21,所述辅助辊轮21轴心线与构成输送单元20的压辊轴心线平行设置,输送单元20上的网带的上述面贴合部位呈“S”形上下穿绕过辅助辊轮21辊面并形成该面贴合部位的波浪状构造。其中,上下依次层叠布置的网带式输送带,其结构于现有组件中已经屡见不鲜,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而依靠辅助辊轮21的结构设置,一方面使其起到涨紧结构的目的,从而在其上下穿绕呈波浪状抵压输送带带面时,确保该两配合带面间始终处于紧绷的受力状态,最终确保位于输送单元20的两贴合带面间的茶叶位置的恒定性;另一方面,输送单元20的两贴合带面在实际工作时即为夹紧并烘干茶叶的烘干面,由于辅助辊轮21的波浪抵压式结构,也即两两相邻辅助辊轮间呈相对的上下挤压布局,从而使该烘干面呈现波浪状而不是平面状构造,无形中也就在确保壳体10乃至整机整体工作长度缩减的同时增加了其烘干面的实际烘干面积,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其热气利用及工作效率,一举多得。当然,对于该辅助辊轮21的安置方式,或为普通的直接固接结构,或可考虑如图3所示的采用两相对夹持片a构成的螺母夹持结构,从而保证辅助辊轮21在限定高度内的范围可调性,该种调节方式都为常规方式均可获得,此处就不再多述。更进一步的,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风机40,所述风机40固接于壳体10上且其鼓风端指向输送单元20出料端设置。风机40的设置,是考虑到当其机构内的热气散发量过低而导致壳体10所围合而成的管腔内的热量集聚现象剧增时,可通过开启风机40,从而起到外力对于壳体内热气的强行疏导作用。由于风机40的鼓风端指向输送单元20出料端,一旦风机40实现吹风操作,必然使壳体10的管腔内空气产生负压而实现夹带效应,使其内热气一并被弓I导至外部环境,最终实现人工可控制的干涉其内部热量的目的。进一步的,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设置于输送单元20出料端处的刮刀部50,所述刮刀部50为两根且由构成输送单元20的出料端所在两压辊辊面相对顺延布置,其刀口均指向输送单元20的网带结合处。实际上,上下层叠布置的输送带所构成的输送单元,当然,实际使用时更多的则是所述构成输送单元20的输送带的带体为不锈钢网带,所述烘干单元30为电烘箱组件;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刚性挤压单元,刚性挤压单元由构成输送单元20的进料端所在上、下压辊彼此配合构成,所述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设置;刚性挤压单元进料端设置进口导料装置60,进口导料装置60外形呈进料口大而出料口小的喇叭口形管腔状,其最窄处尺寸大于茶叶叶梗直径且小于茶叶的叶宽设置。输送单元20的进料端在压扁茶叶并以其带体夹持茶叶进行烘干操作时,业内人员普遍认为应当在其进料端也即刚性挤压单元b处设置用于刮除茶叶液汁的刮刀,并将其较为广泛的适用于目前的茶叶制作机器上;此处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的申请人在长期研发中发现,相较于输送单元20进料端,其出料端更为需要关注其茶叶出料情况。在申请人大量实际实验时,发现往往因其出料端无任何辅助出料装置,或导致压扁烘干后的茶叶在输送单元20的大夹持力作用下嵌入网带上而随网带动作,从而起不到出料端应有的落料作用;或因前段工序中的刚性挤压作用而使茶叶液汁集聚过多,导致在经过烘干后在网带上出现液汁凝化现象,从而致使其网带孔路产生堵塞现象;本发明通过在输送单元20出料端设置刮刀部50,一方面保证了对于输送单元20的工作表面的清洁目的;更为重要的则是起到辅助落料作用,每当有烘干后茶叶进入输送单元20落料端时,由于刮刀部50刀口的刮除作用,烘干并成型后的茶叶被自然的刮落而下,随之落入收集箱内,以起到快速落料目的,从而也就避免了因成型后茶叶被粘卡黏结于输送单元20的网带上而产生无法落料的问题。当然,为进一步实现刮刀部50的便于装拆性,可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刮刀部50外形呈角铁状,其内侧面与构成输送单元20的出料端所在两压辊辊面间形成固接贴靠配合。这样,使用时不但可依靠其内侧面的折角形状直接贴合在两压辊辊面上,从而起到茶叶刮除目的;同时,由于其外形对称,制作时可直接将其刀口设置为位于角铁状刮刀部50两长侧边处的两个,从而在装配时可无需考虑其刀口朝向问题,在朝向输送单元20的网带结合处的刀口出现使用寿命问题时,亦可直接拆卸刮刀部50并调换刀口朝向即可,也即将其从如图4所示的固接于压辊座上的螺栓结构中取出,并重新螺栓固接接入即可,使用起来极为方便快捷。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单元20的进料端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杀青后茶叶的工作平台70。工作平台70的设置,更多的是考虑到杀青后茶叶的批量性;每当一批杀青后茶叶运来时,可直接倒在该工作平台70上,并依靠人工将其逐根引导至进口导料装置60内,经由刚性挤压单元b进入输送单元20的夹持工作面处,最终将其茶叶倾斜式的烘干并输出,以完成其一整套的茶叶成型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叶成型机,至少包括具备半封闭管腔状环境的壳体(10)以及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用于输送压扁后茶叶的输送单元(20),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用于产生热源的烘干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20)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布置,其上端构成其出料端,烘干单元(30)至少布置于该输送单元(20)的下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20)包括上下依次层叠布置的两道网带式输送带且该输送带相邻带面间面贴合设置,所述壳体(10)外形呈与输送单兀(20)倾斜方向一致的长方壳体状,壳体(10)上、下端口处设置有构成输送单兀(20)进、出料端的进、出口(1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输送单元(20)的两输送带的面贴合部位处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用于辅助挤压的辅助辊轮(21),所述辅助辊轮(21)轴心线与构成输送单元(20)的压辊轴心线平行设置,输送单元(20)上的网带的上述面贴合部位呈“S”形上下穿绕过辅助辊轮(21)辊面并形成该面贴合部位的波浪状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风机(40),所述风机(40)固接于壳体(10)上且其鼓风端指向输送单元(20)出料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设置于输送单元(20)出料端处的刮刀部(50),所述刮刀部(50)为两根且由构成输送单元(20)的出料端所在两压辊辊面相对顺延布置,其刀口均指向输送单元(20)的网带结合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部(50)外形呈角铁状,其内侧面与构成输送单元(20)的出料端所在两压辊辊面间形成固接贴靠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刚性挤压单元,刚性挤压单元由构成输送单元(20 )的进料端所在上、下压辊彼此配合构成,所述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茶叶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设置;刚性挤压单元进料端设置进口导料装置(60 ),进口导料装置(60 )外形呈进料口大而出料口小的喇叭口形管腔状,其最窄处尺寸大于茶叶叶梗直径且小于茶叶的叶宽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20)的进料端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杀青后茶叶的工作平台(7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输送单元(20)的输送带的带体为不锈钢网带,所述烘干单元(30)为电烘箱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成型机。本发明至少包括具备半封闭管腔状环境的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用于输送压扁后茶叶的输送单元,所述茶叶成型机还包括用于产生热源的烘干单元,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布置,其上端构成其出料端,烘干单元至少布置于该输送单元的下端处。本发明利用热能的升腾原理,通过本发明的独特倾斜式设计结构,从而依靠壳体所围合形成的烘干室构成类似倾斜的风道状构造,来实现对于其内热气的烘干和疏导作用,因此也就避免了传统水平式输送结构所导致的热量集聚现象,也就始终保证了壳体内的温度维持于指定最佳温度线上,最终确保了太平猴魁的茶叶成品品质能够满足实际所需。
文档编号A23F3/06GK103120226SQ201310073548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许葆青 申请人:许葆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