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039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时至今日,红茶具备独特风格。它的原料芽叶肥壮,叶底柔软,持嫩性好,其主要内含物如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与国内其它优良品种。红茶香气高锐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厚强烈,加乳后呈姜黄色,味浓爽,富有刺激性。品质优异,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的加工,对天气的要求比较高。红茶在阴雨天的时候,由于红茶含水量较高,不便于进行萎凋等环节,很多时候,就将雨天采摘的红茶冷冻起来,等到天气变好时,再拿出来进行加工。但是这样方式,红茶叶会流失过多的营养成分,制出来的红茶茶香味不浓,口感较差,且缩短了红茶的储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保留红茶的营养,使得红茶的口感较佳,并延长红茶的保藏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处理:收集阴雨天采摘的红茶叶,用筛子对红茶叶进行振动,去除表面水分,振动时间为3~5min;

S2:涂抹料处理:涂抹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成分:蜂蜜汁8~10份,面粉1~2份,绿茶粉1~2份;将蜂蜜汁、面粉和绿茶粉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混合搅拌时间为2~4min;

S3:涂层:红茶叶摊平,将S2步骤中的混合物涂抹在红茶叶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将处理好的红茶叶储藏;

S4:清洗:当天气变晴时,将S3步骤中储藏起来的红茶叶拿出来,将红茶叶放入水中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5~8min,水温为25~30℃;

S5:萎凋:将清洗后的红茶叶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10~12min;

S6:揉切:对晾晒后的红茶叶进行揉切,揉切时间为1~3min;

S7:发酵:对揉切后的红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50~60min,发酵温度为22~30℃;

S8:烘干:对发酵后的红茶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110℃,烘干时间为8~10min。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对在下雨天采摘的红茶叶进行预先处理,其中原料包括蜂蜜汁、面粉和绿茶粉,面粉的加入可以提高蜂蜜的粘稠度,使得混合物形成的保护层更加的结实和牢固,同时,利用蜂蜜的封闭和不易流动的特性,蜂蜜汁的水分含量少于20%,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茶叶表面形成一层隔水层,对茶叶进行封存,使得茶叶储藏时间较长;同时,在储存过程中,雨天会有少量湿气进入保护层内,由于保护层内有绿茶粉,会与水气结合,使得蜂蜜汁、茶叶粉的味道和营养与茶叶混合。这样可以对红茶叶进行长期储藏,且可以吸收红茶叶表面的水分,对红茶叶进行干燥保藏,使得红茶叶的味道和营养保存较完整。

2、本发明中,加入绿茶粉,可以在红茶叶储藏过程中,利用蜂蜜汁的密封作用,使得绿茶粉的营养与红茶叶的营养有效混合,且不会流失,绿茶粉会进一步增加红茶叶的茶多酚的含量。

3、蜂蜜汁本身会提高红茶叶的茶香味,并且蜂蜜汁中含有葡萄糖、果糖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蜂蜜是一种上等的饮料补品,属于平补,不会使得人们上火。红茶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舒张血管、养胃护胃等功效。但红茶是温的,对于有上火体质的人不适合,长期饮用红茶会变得虚冷,产生心悸、减缓身体对钙质元素的吸收速率,影响身体的健康,进而使得饮用者饮用红茶达不到保健的目的。为此,采用蜂蜜与红茶叶的结合,可以降低红茶叶的上火缺陷,完善红茶叶的结构和成分,使得人们更容易吸收和引用。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1,S3步骤中,在将混合物涂抹在红茶叶的表面的方式为:采用刷子在红茶叶的表面涂抹一层,然后将红茶叶振动,露出下层的红茶叶后,再涂抹一层。这样可以对一层层的红茶叶进行涂混合物,使得红茶叶基本上可涂抹上。

对优选方案1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2,S3步骤中,在将混合物涂抹在红茶叶的表面的方式为:将混合物倒入红茶叶中,对混合物和红茶叶进行搅拌,然后用刷子对红茶叶表面的混合物进行涂匀。这样可以使红茶叶与混合物进行全面的接触,增加接触面积,然后用刷子对混合物进行涂匀,使得红茶叶涂抹均匀,储藏效果更好。

对优选方案2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3,S4步骤中,在将储藏起来的红茶叶清洗之前, 先用热风对红茶叶进行加热,热风的温度为28~30℃。这样可以对红茶叶表面的保护层进行加热,蜂蜜在较高温度下,会慢慢融化,从结晶状态变成液态,这样便于对保护层进行清洗。

对优选方案2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4,S3步骤,对涂抹好的红茶叶进行超声波处理,使得保护层的成分和营养可以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进入红茶叶内部,使得红茶叶更好的吸收保护层的营养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他实施例和对比例在表1中体现,未示出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处理:在下雨天采摘新鲜的红茶叶,用筛子对红茶叶进行振动,去除表面水分,振动时间为3min;

S2:涂抹料处理:原料的质量份数及成分为:蜂蜜汁8份,面粉1份,绿茶粉1份;将蜂蜜汁、面粉和绿茶粉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混合搅拌时间为2min;

S3:涂层:红茶叶摊平,将S2步骤中的混合物涂抹在红茶叶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将处理好的红茶叶储藏起来;

S4:清洗:当天气变晴时,将S3步骤中储藏起来的红茶叶拿出来,将红茶叶放入水中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5min,水温为25℃;

S5:萎凋:将清洗后的红茶叶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为10min;

S6:揉切:对晾晒后的红茶叶进行揉切,揉切时间为1min;

S7:发酵:对揉切后的红茶叶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50min,发酵温度为22℃;

S8:烘干:对发酵后的红茶叶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8min。

根据上述实施例1的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上述的制作方法制作相同的7盒红茶,对制成的红茶的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状态以及保藏效果进行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3制成的红茶味道纯正,带有蜂蜜香味,且无发霉的红茶叶。其中实施例2所保存完好的红茶叶最多,且做出来的红茶的口感最好。

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对比例1中红茶味道一般,有大量的发霉茶叶。主要是因为下雨天采摘的茶叶表面会有部分雨水,红茶叶堆放在一起进行储藏,由于面粉吸收雨水,会形成表面的保护层,但是面粉会容易掉落,使得红茶叶裸露在外面,这样红茶叶在潮湿的环境下储藏,会产生大量发霉的红茶叶。

实施例2与对比例2相比,对比例2制成的红茶叶味道较好,带有蜂蜜香味,但是有少量发霉的红茶叶。主要是因为红茶叶表面涂抹有一层蜂蜜,这样可以对红茶叶起到与外界的水分隔离的作用,但是红茶叶内部的水分无法排除,使得红茶叶有部分发霉红茶叶。

实施例2与对比例3相比,对比例3制成的红茶味道较好,红茶味道一般,带有蜂蜜香味,但是有少量发霉的红茶叶。由于红茶叶的表面用蜂蜜和面粉涂抹,形成保护层,可以对红茶叶内部的水分进行部分吸收,而且可对外部的潮湿环境进行隔离,但是红茶叶内部的营养成分会有部分流失,而无法通过蜂蜜和面粉补充茶多酚等营养,使得口感一般。并且,对红茶叶内部的水分吸收不够,使得红茶叶从内部有部分发霉。

实施例2与对比例4相比,对比例4制成的红茶叶味道较好,但是红茶叶表面粘黏有面粉的碎渣。由于红茶叶表面涂抹有蜂蜜、绿茶粉和面粉的混合物,红茶叶储藏一段时间后,这层保护层会在红茶叶上面粘黏的比较牢固,仅仅通过用水清洗,清洗力度不大,蜂蜜的结晶结构不容易破坏,使得红茶叶表面粘黏有面粉、蜂蜜等碎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