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胶淀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9480阅读:19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凝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凝胶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体系例如派馅、布丁和果冻在加工的过程中都有凝固或凝胶结构。这种类型的食品体系通常都含有凝胶剂,并且必须加热使其凝胶化。通常用于这种目的的凝胶剂包括琼脂、明胶、玉米淀粉、果胶、角叉胶、藻酸铵以及刺槐豆胶和黄原胶的结合物。众所周知,由于淀粉的凝胶特性,它可以被用于产品的赋形剂。例如,可以被转化到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酸转化淀粉衍生物,当被加热时,又可以转化为凝胶。这种衍生物包括,例如玉米、马铃薯、木薯和小麦的衍生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凝胶淀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超常的快速凝胶性、高凝胶强度以及优良的弹性。这些性质使得加工时间大幅度地减少、包括减少控制时间都成为可能。此外,更高的凝胶强度使得降低淀粉的含量但却不损失最终产品的凝胶强度的完整性和结构成为可能。这种速凝淀粉在储存时凝胶化的系列食品体系中非常有用,例如:派和冰淇淋馅、布丁、涂抹食品和果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凝胶淀粉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4-16份、碳酸钙6-8份、竹浆14-16份、羟丙基纤维素钠4-6份、环氧丙烷6-10份、玉米淀粉20-30份、磷酰氯6-8份、三偏磷酸钠5-7份、聚丙烯酰胺15-25份、硬脂酸6-10份、卵磷脂6-10份、蕉芋淀粉25-35份、保湿剂1-3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4份、碳酸钙6份、竹浆14份、羟丙基纤维素钠4份、环氧丙烷6份、玉米淀粉20份、磷酰氯6份、三偏磷酸钠5份、聚丙烯酰胺15份、硬脂酸6份、卵磷脂6份、蕉芋淀粉25份、保湿剂1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5份、碳酸钙7份、竹浆15份、羟丙基纤维素钠5份、环氧丙烷8份、玉米淀粉25份、磷酰氯7份、三偏磷酸钠6份、聚丙烯酰胺20份、硬脂酸8份、卵磷脂8份、蕉芋淀粉30份、保湿剂2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6份、碳酸钙8份、竹浆16份、羟丙基纤维素钠6份、环氧丙烷10份、玉米淀粉30份、磷酰氯8份、三偏磷酸钠7份、聚丙烯酰胺25份、硬脂酸10份、卵磷脂10份、蕉芋淀粉35份、保湿剂3份。

进一步: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三口烧瓶中加入三氯氧化磷、玉米淀粉与蕉芋淀粉,搅拌升温,使玉米淀粉充分溶胀;

步骤二、加入卵磷脂并升温后加入硬脂酸,保温使改性硬脂酸与步骤一所得充分反应;

步骤三、加入聚丙烯酰胺继续保温,加入三偏磷酸钠终止反应;

步骤四、加入剩余原料进行混合,降温出料,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超常的快速凝胶性、高凝胶强度以及优良的弹性;

2、这些性质使得加工时间大幅度地减少、包括减少控制时间都成为可能;

3、此外,更高的凝胶强度使得降低淀粉的含量但却不损失最终产品的凝胶强度的完整性和结构成为可能;

4、这种速凝淀粉在储存时凝胶化的系列食品体系中非常有用,例如:派和冰淇淋馅、布丁、涂抹食品和果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凝胶淀粉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4-16份、碳酸钙6-8份、竹浆14-16份、羟丙基纤维素钠4-6份、环氧丙烷6-10份、玉米淀粉20-30份、磷酰氯6-8份、三偏磷酸钠5-7份、聚丙烯酰胺15-25份、硬脂酸6-10份、卵磷脂6-10份、蕉芋淀粉25-35份、保湿剂1-3份。

实施例二:

一种凝胶淀粉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4份、碳酸钙6份、竹浆14份、羟丙基纤维素钠4份、环氧丙烷6份、玉米淀粉20份、磷酰氯6份、三偏磷酸钠5份、聚丙烯酰胺15份、硬脂酸6份、卵磷脂6份、蕉芋淀粉25份、保湿剂1份。

实施例三:

一种凝胶淀粉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5份、碳酸钙7份、竹浆15份、羟丙基纤维素钠5份、环氧丙烷8份、玉米淀粉25份、磷酰氯7份、三偏磷酸钠6份、聚丙烯酰胺20份、硬脂酸8份、卵磷脂8份、蕉芋淀粉30份、保湿剂2份。

实施例四:

一种凝胶淀粉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三氯氧化磷16份、碳酸钙8份、竹浆16份、羟丙基纤维素钠6份、环氧丙烷10份、玉米淀粉30份、磷酰氯8份、三偏磷酸钠7份、聚丙烯酰胺25份、硬脂酸10份、卵磷脂10份、蕉芋淀粉35份、保湿剂3份。

实施例五:

一种凝胶淀粉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向三口烧瓶中加入三氯氧化磷、玉米淀粉与蕉芋淀粉,搅拌升温,使玉米淀粉充分溶胀;

步骤二、加入卵磷脂并升温后加入硬脂酸,保温使改性硬脂酸与步骤一所得充分反应;

步骤三、加入聚丙烯酰胺继续保温,加入三偏磷酸钠终止反应;

步骤四、加入剩余原料进行混合,降温出料,即得成品。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