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1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管用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性好的导管用把手。
背景技术
作为医疗用导管,提出了各种导管的方案。在导管的近位端侧通 常设有导管用把手。导管用把手根据导管的种类提出了各种方案。
例如有操作导管用把手的操作部,想使导管的远位端部时而弯曲 时而拉伸的情况。
作为在这种情况使用的导管用把手,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l所示, 提出了在长筒中装入驱动部件的活塞构造的把手的方案。在该现有的 把手中,活塞的外径和缸体的内径沿轴向是一定的。
根据导管的使用方法,存在将导管的远位端插入患者的体内、欲 保持导管的远位端原样弯曲着的形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导 管用把手需要对操作部的轴向移动进行制动。因此,提出了在活塞外
周和缸体内周之间安装o形环等环状弹性部件,使导管用把手的操作
部沿轴向可以在任意的位置制动的构造的方案。
但是,现有的把手,由于活塞的外径和缸体的内径沿轴向是一定 的,若要提高制动性能,则存在对把手的操作部的移动操作从最初变 重,操作困难的课题。另外,若提高操作性,则存在制动性能会下降 的课题。
因此,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申请人提出了在活塞外周形成锥的 构造的方案。但是,在这样的构造的把手中,已知因为在把手的可动 部分形成锥,所以在向缝隙(间隙)大的方向移动操作操作部时,存
在o形环可能会巻入该间隙的风险,存在操作性下降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9915号公净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好,而 且在任意的轴向位置都能容易止动操作部的导管用把手。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管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 相对所述把手本体在轴向上移动自由地被安装的操作部,安装在所述 把手本体和所述操作部之间、内周面与形成于所述操作部的外周面的 锥面接触的环状弹性部件,从所述把手本体的轴向两侧夹着所述弹性 部件安装的垫圏。
优选为,导管管件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操作部,所述弹性部件及 垫圏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上,所述操作部的一部分嵌入所述把手本体 内周,在嵌入所述把手本体内周的所述操作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所述锥 面,在所述导管管件内插通操作用丝线,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远位端固 定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的一部分上,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近位端固 定在所述把手本体的一部分上,通过使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把手本体 向远位端方向移动,所述弹性部件沿轴向相对移动到所述锥面的外径 大的一侧。
优选为,在嵌入所述把手本体内周的所迷操作部的外周面上形成 向远位端方向外径变小的锥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面和所述垫圏的 内周面与所述锥面的外周面接触,沿轴向能够移动地构成。
优选为,通过使所述操作部沿轴向相对所述把手本体移动,操作 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部。
优选为,所述垫圏由比所述弹性部件摩擦阻力小的部件构成。
优选为,所述垫圏由比所述弹性部件硬度高的部件构成。
优选为,所述垫围由氟树脂或金属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操作性好而且在任意的轴向位置都容易使操作部止动的导管用把手。


图l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l所示的导管用把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进一步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移动了操作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进一步表示图3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2...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 4...导管管件 20...导管用把手 22…操作用按钮 24...把手本体 30...操作用丝线 40...锥面 42...0形环 41、 43...垫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 2,例如是用于心率不齐的诊断或治疗,在导管管件(管部件)4的远 位端部,安装前端片10和多个中间环12。前端片10及中间环12作 为电极起作用,例如通过用粘接剂的粘接等相对导管管件4连接固定。
在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安装把手20。在导管管件4及把手20内 部分别通有导线,其前端与构成电极的前端片IO及中间环12电连接。 另外,这些导线的基端连接在连接器21上,该连接器21固定于图2 所示的把手20的后端部。另外,在把手20上安装着用于进行导管管 件4的远位端部的偏向移动操作(摆头操作)的操作用按钮22。
导管管件4由中空的管部件构成,也可以由沿着轴向特性相同的 管件构成,但优选具有弯曲性比较好的远位端部分和相对远位端部分 在轴向上一体形成、比远位端部分比较具有刚性的近位端部分。另外, 在图1中,虽然图示导管管件4的长度短,但实际上,比把手本体20 的轴向长度长数倍~数十倍的程度。导管管件4例如由聚烯烃、聚酰胺、聚醚聚酰胺、聚氨酯等合成 树脂构成。导管管件4的外径一般为0.6 3mm程度,其内径为0.5 ~ 2.5mm程度。与构成图1所示的电极的前端片10及中间环12连接的 导线分别绝缘通过导管管件4的轴向管腔。
图l所示的前端片10及中间环12,例如由铝、铜、不锈钢、金、 铂金等导电性好的金属构成。另外,为了具有对X射线良好的造影性, 优选这些前端片IO及中间环12由白金等构成。前端片IO及中间环 12的外径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与导管管件4的外径同等程度, 通常为0.5~3mm的程度。
在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附近的内部收容着摆头部件。作为摆头部 件不特别限定,例如由板簧等构成。在作为该摆头部件的板簧上,连 接固定如图2~图4所示的操作用丝线30的远位端。
操作用丝线30的外径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01 ~ 0.3mm, 更优选为0.03~0.08mm。该操作用丝线30例如由Ni-Ti系超弹性合 金构成,但也不必由金属构成。操作用丝线30例如也可以由高强度的 非导电性丝线等构成。
操作用丝线30的近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操作用丝线30 的张力后,如图2所示,固定在丝线张力调整器32上。丝线张力调整 器32在轴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把手20的把手本体24的内部。通过将 该丝线张力调整器32固定在把手本体24内部规定的轴向位置上,能 够调整操作用丝线30的张力。
如图2所示,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通过套管26,固定在操作用 按钮22及中轴部分28上。操作用按钮22及中轴部分28与操作部对 应。中轴部分28,插入形成于把手本体24内部的轴孔25的内部,相 对把手本体24成轴向移动自由状态。
操作者用单手抓住把手本体24,用该单手的手指操作操作用按钮 22,使中轴部分28相对把手本体24沿轴向可移动操作。因为中轴部 分28连接固定在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所以当使中轴部分28相对把 手本体24沿轴向移动时,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相对操作用丝线30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另外,操作用丝线30的前端固定在设于导管管件4 的远位端附近的摆头部件上,操作用丝线30的近位端固定在固定于把 手20的丝线张力调整器32上。
当使中轴部分28移动到远位端侧时,则在操作用丝线30的近位 端保持固定在丝线张力调整器32上的状态下,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向 远位端侧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中轴部分28的操作,在操 作用丝线30上施加张力,对导管管件4在轴向施加压缩力。另外,由 于操作用丝线30及导管管件4轴向的长度几乎不变,所以导管管件4 及操作用丝线30将会弯曲。其结果,如图1所示,导管管件4的远位 端部,如箭头A所示进行摆头偏向动作。
即,导管2的远位端可以通过沿轴向X操作图1所示的把手20 的操作用按钮22,从而偏向A方向曲折移动。另外,若使把手本体 20围绕轴转动,在将其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可以自由设定相对导管 2的A方向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中轴部分28的外周面上形 成锥面40。锥面40是越往把手本体24的远位端侧外径越小的锥面。
相对移动的范围的长度相等或更长。具体地说,锥面40轴向的长度, 优选为5~20mm。锥面40的锥倾斜角度相对轴芯优选为0.1 ~ 2.0度 的角度。
锥面40的最大外径是比图2所示的轴孔25的内径小或相等的尺 寸,以决定中轴部分28能够沿轴向X在轴孔25内部移动。中轴部分 28的轴向的长度与锥面40的轴向长度相比,优选长40 80mm。
在把手本体24的远位端24a的外周形成阳螺紋部51,在前端罩 44的内周形成阴螺紋部52。阳螺紋部51和阴螺紋部52形成螺紋结合。 前端罩44的远位端44a的内径比阴螺紋部52形成的前端軍44的内周 的内径小。在把手本体24的远位端24a和前端罩44的远位端44a之 间,阴螺紋部52的内周和中轴部分28的外周之间形成环槽46。
在环槽46中安装着作为环状弹性部件的0形环42,在其轴向的两侧安装着垫圏41及43。通过将把手本体24的阳螺紋部51拧入前 端罩44的阴螺紋部52,调节环槽46的轴向长度,由垫圏41及43夹 住的O形环42在轴向变形,对中轴部分28的锥面40的O形环42 的紧固力改变。
如图5所示,0形环42的轴向的宽度t0优选为0.5 4mm。另夕卜, 垫圏41、 43的轴向的宽度tl、 t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把宽 度tl和宽度t2作成相同,可以降低垫圏制造时的成本。
优选O形环42的轴向的宽度t0超过垫圏41、 43的轴向的宽度 tl、 t2。另外,图3及图4所示的軍44的近位端44b和把手本体24 之间形成的轴向的间隙宽度t4的间隙可以由垫圏41、 43的宽度tl、 t2进行调整。优选间隙宽度t4调整垫圏41、 43的宽度tl、 t2使其尽 可能小。
0形环42及垫圏41、 43,在这些环上不作用外力的状态下,具 有相同内径D2。在外力不作用在这些环41~43的状态下,优选内径 D2与中轴部分28的锥面40的最大外径Dl大致相等,但也可以构成 内径D2比最大外径Dl大0.05 ~ O.lmm的程度。
O形环42及垫圏43的外径D4与把手本体24的远位端24a的内 径相等。与前端罩44的远位端44a接触的垫圈41的外径D3比环槽 46的軍44的内径小,罩44的远位端44a的内径比D5大。
另外,在图5中,垫圏41的外径D3比垫圏43的外径大地画出, 但实际上,优选垫圏41的外径D3和垫圏43的外径D4相等。通过这 样的构成,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垫圏41、 43时的成本。
0形环42例如由硅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等橡胶或合成树脂等 构成。塾圏41、 43,例如优选由氟树脂、金属等构成。优选垫圏41、 43,比0形环42摩擦阻力小(或者容易滑动),硬度高(或者杨氏弹 性模量高)。
O形环42的JIS-A硬度优选为A30 ~ A70,垫圏41、 43的硬度 优选为JIS-D硬度的D40以上。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JIS-A硬度, 是指以JIS规格K-6301为基准测量的物性值。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2的使用方法 进行说明。操作者用单手抓住把手本体24,用该单手的手指操作操作 用按钮22,相对把手本体24,例如从图3所示的状态到图4所示的状 态操作中轴部分28。
在该情况下,因为中轴部分28连接固定在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 所以导管管件4相对操作用丝线30在轴向相对移动。其结果,如图1 所示,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从直线状态变成如箭头A所示的弯曲状 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中轴部分28相对把手本体24向远位 端方向移动,O形环42及垫圏41、 43相对该中轴部分28在轴向从锥 面40的外径小的一侧到大的一侧相对移动。即,在这种情况下,与该 移动相应,使O形环42向圆周方向扩大的方向的力增加。另外,由 于环形槽46的内径不变,所以与该移动对应,形环槽46的径向间隔 变窄,O形环42推压中轴部分28及把手本体24的力加强,O形环 42和中轴部分28的摩擦力增加。
另外,在使中轴部分28相对把手本体24向最近位端方向移动时, 0形环42相对中轴部分28相对地位于锥面40的外径最小位置。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中轴部分28和环形槽46的间隔最宽,所以O形 环42推压中轴部分28及軍44的力最小,O形环42和中轴部分28 的摩擦力降低。因此,在使操作用按钮22相对把手本体24向离开轴 向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初期,操作用按钮22由较轻的力沿轴向移动。
垫圏41、 43由比O形环42摩擦阻力小的部件构成,所以不妨碍 对O形环42的锥面40的紧固或轴向移动。另外,因为垫圏41、 43 由比0形环42硬度高的部件构成,所以与0形环42不同,由弹性变 形产生的对锥面40的紧固变小,不妨碍对O形环42的锥面40的紧 固或轴向移动。
另外,垫圏41、 43可以防止O形环42咬进把手本体24和锥面 40的间隙,同时特别防止O形环42咬进前端罩44的远位端44a和锥 面40的间隙,有效地防止移动操作缺陷。另外,即使让手指离开操作用按钮22,如图4所示,因为O形环 42与外径大的锥面40接触,因此由于其摩擦力,操作用按钮22不在 轴向移动。因而,即使让手指离开操作用按钮22,如图l所示的导管 管件4的远位端部也可以保持弯曲的状态。
在图l所示的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为笔直的状态下,只要逆着 锥面40和O形环42的摩擦力,使操作用按钮22沿轴向移动,从图4 返回到图3所示的状态就可以。此时,O形环42由于从锥面40的大 的外径部分移动到小的外径部分,所以锥面40和O形环42的摩擦力 逐渐变小。
另外,通过调整垫圏41、 43紧固0形环42的力,可以调整导管 用把手的操作性。紧固力变大时,锥面40和O形环42的摩擦力变大, 紧固力变小时,锥面40和O形环42的摩擦力变小。
紧固力的调整通过将把手本体24的阳螺紋部51拧入前端罩44 的阴螺紋部52而进行,调节环形槽46的轴向长度,夹在垫圏41及 43中的O形环42沿轴向变形,相对中轴部分28的锥面40的O形环 42的紧固力改变。
另外,也可以在前端軍44的近位端44b和把手本体24之间夹装 棘轮用环50。棘轮用环50是在使前端軍44沿圆周方向转动时,装有 赋予棘轮感的机构的部件。紧固力的调整可以在安装导管用把手后, 例如交给医生等操作者前进行,也可以操作者自身进行调整。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改变。例 如,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管用把手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的前端可偏向 操作导管,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导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用把手,其特征在于,具有把手本体、相对所述把手本体在轴向上移动自由地被安装的操作部、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环状的弹性部件、从所述把手本体的轴向两侧夹着所述弹性部件进行安装的垫圈,导管管件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操作部上,所述弹性部件及垫圈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上,构成所述操作部的中轴部分插入所述把手本体的内周,在插入所述把手本体内周的所述中轴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朝远位端方向外径变小的锥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面和所述垫圈的内周面与所述锥面的外周面接触,沿轴向能够移动地构成,在所述导管管件内插通操作用丝线,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远位端固定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的一部分上,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的一部分上,通过使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把手本体从近位端向远位端方向移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部曲折,同时,所述弹性部件沿轴向向所述锥面的外径大的一侧相对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管用把手,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操 作部相对所述把手本体从近位端向远位端方向移动,所述导管管件的 远位端部从直线状态成为曲折状态,同时,所述弹性部件沿轴向向所 述锥面的外径大的一侧相对移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圏 由比所述弹性部件摩擦阻力小的部件构成。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圏 由比所述弹性部件硬度高的部件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圏由氟树脂或金属构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操作性好,而且在任意的轴向位置都能容易止动操作部的导管用把手。该导管用把手具有把手本体(24),相对把手本体(24)在轴向上移动自由地被安装的操作部(22),安装在把手本体(24)和操作部(22)之间、内周面与形成于操作部(22)的外周面的锥面(40)接触的环状的弹性部件(42),从把手本体(24)的轴向两侧夹着弹性部件(42)安装的垫圈(41,43)。
文档编号A61M25/01GK101584905SQ2009102038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0日
发明者大川靖洋 申请人:日本生命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