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1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管用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性好的导管用把手。
背景技术
作为医疗用导管,提出了各种导管的方案。在导管的近位端侧通 常设有导管用把手。导管用把手根据导管的种类提出了各种方案。
例如存在操作导管用把手的操作部,想使导管的远位端部时而弯 曲时而拉伸的情况。
作为在这种情况使用的导管用把手,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l所示, 提出了在长筒中装入驱动部件的活塞构造的把手的方案。在该现有的 把手中,活塞的外径和缸体的内径沿轴向是一定的。
根据导管的使用方法,存在将导管的远位端插入患者的体内、欲 保持导管的远位端原样弯曲着的形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导 管用把手需要对操作部的轴向移动进行制动。因此,提出了在活塞外
周和缸体内周之间安装o形环等环状弹性部件,使导管用把手的操作
部沿轴向可以在任意的位置制动的构造的方案。
但是,现有的把手,由于活塞的外径和缸体的内径沿轴向是一定 的,若要提高制动性能,则存在对把手的操作部的移动操作从最初变 重,操作困难的课题。另外,若提高操作性,则存在制动性能下降的 课题。日本特开2003-31991S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好,而
4且在任意的轴向位置都能容易使得操作部止动的导管用把手。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管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 相对所述把手本体在轴向移动自由地被安装的操作部、在所述把手本 体和所述操作部之间安装的环状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与在所述 把手本体的一部分或所述操作部的一部分形成的锥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 一观点,导管管件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操作部上, 在所述把手本体上安装所述弹性部件,所述操作部的一部分嵌入所述 把手本体内周,在嵌入所述把手本体内周的所述操作部的外周面上形 成所述锥面,在所述导管管件内插通操作用丝线,所述操作用丝线的 远位端固定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的一部分上,所述操作用丝线的 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的一部分上,在使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把 手本体向远位端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部件相对所述锥面在所述锥面 的外径大的一侧沿轴向相对移动。
优选为,在嵌入所述把手本体内周的所述操作部的外周面上,形 成向远位端方向外径变小的锥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锥面 的外周面接触,沿轴向能够移动地构成。
优选为,通过相对所述把手本体使所述操作部沿轴向移动,操作 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导管管件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 上,所述操作部在轴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的部分外周上, 在所述操作部的部分内周上形成锥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与所述锥 面接触,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与所述把手本体的部分外周接触,在所 述导管管件内插通操作用丝线,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远位端固定在所述 导管管件的远位端的一部分上,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 操作部的一部分上,对应相对所述把手本体的所述操作部的轴向的移 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所述把手本体的轴向位置改变,通过使所
述操作部沿轴向相对所述把手本体移动,操作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面的外径变大的方向一致。
在所述操作部的部分内周上形成向远位端方向外径变大的锥面, 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与所述锥面接触,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与所述把 手本体的部分外周接触,构成沿轴向能够移动。
优选为,所述锥面形成在装于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把手本体的一部 分之间的推压环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操作性好而且在任意的轴向位置都能 容易使操作部止动的导管用把手。


图l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管用把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进一步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移动操作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用把手的半剖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2、 2a…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 4、 4a…导管管件 20、 20a...导管 用把手 22、 22a…操作用按钮 24…把手本体 30...操作用丝线 40a、 40a...锥面 42…0形环 42a…环状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面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 2,例如用于心率不齐的诊断或治疗,在导管管件(管部件)4的远位 端安装有前端片IO和多个中间环12。前端片IO及中间环12,作为电极发挥功能,例如通过用粘接剂的粘接等相对导管管件4连接固定。
在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安装有把手本体20。在导管管件4及把手 本体20的内部分别通有导线,导线的前端与构成电极的前端片10及 中间环12电连接。另外,这些导线的基端与连接器21连接,该连接 器21固定在图2所示的把手本体20的后端部。另外,在把手本体20 上安装用于进行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的偏向移动操作(摆头操作) 的操作用按钮22。
导管管件4由中空的管部件构成,也可以由沿着轴向特性相同的 管件构成,优选为,具有弯曲性比较好的远位端部分和相对远位端部 分在轴向一体形成、比远位端部分比较具有刚性的近位端部分。另外, 在图1中,虽然图示导管管件4的长度短,但实际上,比把手本体20 的轴向长度长数倍~数十倍左右。
导管管件4例如由聚烯烃、聚酰胺、聚醚聚酰胺、聚氨酯等合成 树脂构成。导管管件4的外径一般为0.6 3mm程度,其内径为0.5 ~ 2.5mm程度。与构成图1所示的电极的前端片10及中间环12连接的 导线分别绝缘通过导管管件4的轴向管腔。
图l所示的前端片10及中间环12,例如由铝、铜、不锈钢、金、 铂金等导电性好的金属构成。另外,为了具有对X射线良好的造影性, 这些前端片IO及中间环12由白金等构成是优选的。前端片IO及中间 环12的外径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与导管管件4的外径同等程度是优 选的,通常为0.5~3mm的程度。
在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附近的内部收容着摆头部件。作为摆头部 件不特别限定,例如由板簧等构成。在作为该摆头部件的板簧上,连 接固定如图2~图4所示的操作用丝线30的远位端。
操作用丝线30的外径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01 ~ 0.3mm, 更优选为0.03~0.08mm。该操作用丝线30例如由Ni-Ti系超弹性合 金构成,但也不必由金属构成。操作用丝线30例如也可以由高强度的 非导电性丝线等构成。
操作用丝线30的近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操作用丝线30的张力后,如图2所示,固定在丝线张力调整器32上。丝线张力调整 器32在轴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把手20的把手本体24的内部。通过将 该丝线张力调整器32固定在把手本体24内部规定的轴向位置上,可 以调整操作用丝线30的张力。
如图2所示,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通过套管26固定在操作用按 钮22及操作用筒体28上。操作用按钮22及操作用筒体28与操作部 对应。操作用筒体28插入形成于把手本体24内部的轴孔25的内部, 相对把手本体24成轴向自由移动状态。
操作者用单手抓住把手本体24,用该单手的手指操作操作用按钮 22,使操作用筒体28相对把手本体24沿轴向可移动操作。因为操作 用筒体28连接固定在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所以当使操作用筒体28 相对把手本体24沿轴向移动时,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相对操作用丝线 30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另外,操作用丝线30的前端固定在设于导管 管件4的远位端附近的摆头部件上,操作用丝线30的近位端固定在固 定于把手20的丝线张力调整器32上。
当使操作用筒体28向远位端侧移动时,则在操作用丝线30的近 位端保持固定在丝线张力调整器32上的状态下,导管管件4的近位端 向远位端侧相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操作用筒体28的操作, 对操作用丝线30施加张力,对导管管件4在轴向施加压缩力。另外, 由于操作用丝线30及导管管件4轴向的长度几乎不变,所以导管管件 4及操作用丝线30弯曲。其结果,如图1所示,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 部,如箭头A所示进行摆头偏向动作。
即,导管2的远位端通过沿轴向X操作图1所示的把手20的操 作用按钮22,从而能够偏向A方向曲折移动。另外,若使把手本体 20围绕轴转动,则在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可以自由设定相对导管2 的A方向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在操作用筒体28的外周面上 形成锥面40。锥面40是越往把手本体24的远位端侧外径越变小的锥 面。优选锥面40轴向的长度与操作用按钮22相对把手本体24在轴向可相对移动的范围的长度相等或更长。具体地说,锥面40轴向的长度, 优选为5 ~ 20mm。锥面40的锥倾斜角度相对轴芯优选为0.1 ~ 2.0度 的角度。
锥面40的最大外径是比图2所示的轴孔25的内径小或相等的尺 寸,以决定操作用筒体28可沿轴向X在轴孔25的内部移动。操作用 筒体28轴向的长度比锥面40的轴向长度优选长40 ~ 80mm。
作为环状弹性部件的0形环42的内周面与锥面40滑动相接。O 形环42安装在拆装自由地安装于把手本体24的远位端的罩44和把手 本体24之间形成的O形环槽46内。形成O形环42的外周面总是与 0形环槽46的内周面接触,同时,O形环42的内周面总是与锥面40 接触。在此,在0形环槽46中沿轴向存在间隙47是优选的。O形环 42,例如由硅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等橡胶或合成树脂等构成。
操作者用单手抓住把手本体24,用该单手的手指操作操作用按钮 22,相对把手本体24将操作用筒体28例如从图3所示的状态操作到 图4所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由于操作用筒体28连接固定在导管管 件4的近位端,所以导管管件4相对操作用丝线30在轴向相对移动。 其结果,如图1所示,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从直线状态成为如箭头 A所示的弯曲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用筒体28相对把手本体24向远 位端方向移动,O形环42相对该操作用筒体28沿轴向从锥面40的外 径小的一侧到大的一侧相对移动。即,在这种情况下,与该移动相应, 使0形环42向圆周方向扩大的方向的力增加。另外,由于O形环槽 46的内径不变,所以与该移动对应,操作用筒体28和O形环槽46 的间隔变窄,0形环42推压操作用筒体28及罩44的力加强,O形环 42和操作用筒体28的摩擦力增加。
另外,在使操作用筒体28相对把手本体24向最近位端方向移动 时,O形环42相对操作用筒体28相对地位于锥面40的外径最小的位 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操作用筒体28和0形环槽46的间隔 最宽,所以0形环42推压操作用筒体28及軍44的力最小,O形环42和操作用筒体28的摩擦力降低。因此,在使操作用按钮22相对把 手本体24向离开轴向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初期,操作用按钮22由较轻 的力沿轴向移动。
另外,即使让手指离开操作用按钮22,如图4所示,因为O形环 42与外径大的锥面40接触,所以由其摩擦力,操作用按钮22不沿轴 向移动。因此,即使让手指离开操作用按钮22,图l所示的导管管件 4的远位端部也可以保持弯曲的状态。
在使图1所示的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成笔直的状态下,只要逆 着锥面40和O形环42的摩擦力,沿轴向移动操作用按钮22,从图4 的状态返回图3所示的状态就可以。此时,由于0形环42从锥面40 的大外径部分移动到小外径部分,所以锥面40和O形环42之间的摩 擦力逐渐变小。
第二实施方式
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2a的导 管用把手20a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2 的导管用把手20除以下所示的以外,具有同样的构成及作用效果,省 略重复的说明。
该把手20a在把手20a的把手本体24a的远位端通过套26a连接 固定导管管件4a。在导管管件4a的内部沿轴向X移动自由地配置操 作用丝线30,该丝线30的近位端可调整丝线30的张力地连接固定在 滑动片50上。
如图6所示,板状的滑动片50通过形成于把手本体24a的滑动孔 60,与环状的操作用按钮22a连结固定。滑动片50形成与操作用按钮 22a—起,能相对把手本体24a沿滑动孔60在轴向X上移动。滑动孔 60在把手本体24a的圆周方向的180度对称位置上形成两处,其轴向 长度限定操作用按钮22a及滑动片50的可轴向移动的范围。
在操作用按钮22a上轴向拆装自由地连结固定环状軍54,在它们 之间构成弹性部件收容槽46a。在弹性部件收容槽46a中收容环状弹 性部件42a和垫圏(推压环)52,该垫圏52形成有与其外周压接的锥面40a。
垫圏52的内周面相对把手本体24a的外周具有规定的间隙。环状 弹性部件42a的内周面与把手本体24a的外周接触,在与滑动片50 的移动同时,环状弹性部件42a沿轴向移动,其内周面相对把手本体 24a的外周滑动。
操作者用单手抓住把手本体24a,用其单手的手指操作操作用按 钮22a,沿滑动孔60相对把手本体24a将滑动片50拉入近位端侧, 操作到图6所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操作用丝线30被向近位端侧拉 伸,相对导管管件4a形成操作用丝线30被拉伸的状态。其结果,如 图1所示,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从直线状态如箭头A所示那样形成 弯曲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滑动片50相对把手本体24a在近位端侧 沿轴向移动时,环状弹性部件42a被推压向弹性部件收容槽46a的锥 面40a的外径大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环状弹性部件42a可以 向弹性部件收容槽46a的外径大的一侧变形,结果环状弹性部件42a 紧固把手本体24a的力减弱,环状弹性部件42a和把手本体24a的摩 擦力降低。因此,在使操作用按钮22a相对把手本体24a向近位端方 向移动的移动初期,操作用按钮22a由很轻的力沿轴向移动。
另外,即使让手指离开操作用按钮22a,如图6所示,由于操作 用丝线30的张力,滑动片50及操作用按钮22a被拉伸向远位端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被推压到弹性部件收容槽46a的锥面40a的外径小的 一侧。即,环状弹性部件42a变形成向弹性部件收容槽46a的外径小 的一侧推压,结果环状弹性部件42a紧固把手本体24a的力加强,环 状弹性部件42a和把手本体24a的摩擦力增大。
因此,即使让手指离开操作用按钮22,操作用按钮22a也不沿轴 向移动,图l所示的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可以维持弯曲的状态。
在使图1所示的导管管件4的远位端部成为笔直的状态下,只要 逆着弹性部件42a的内周面和把手本体24a的外周面的摩擦力,使操 作用按钮22a向轴向远位端侧移动就可以。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 行各种改变。例如,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管用把手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 式的前端可偏向操作导管,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导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用把手,其具有把手本体,相对所述把手本体沿轴向自由移动地被安装的操作部,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环状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导管管件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操作部上,所述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上,在所述把手本体内周插入构成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用筒体,在插入所述把手本体内周的所述操作用筒体的外周面形成向远位端方向外径变小的锥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锥面的外周面接触,沿轴向能够移动地构成,在所述导管管件内插通操作用丝线,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远位端固定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的一部分上,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的一部分上,使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把手本体从近位端向远位端方向移动时,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部曲折,同时,所述弹性部件相对所述锥面在所述锥面的外径大的一侧沿轴向相对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管用把手,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操作部 相对所述把手本体从近位端向远位端方向移动时,与所述导管管件的 远位端部从直线状态成为曲折状态,同时,所述弹性部件相对所述锥 面,在所述锥面的外径大的一侧沿轴向相对移动。
3. —种导管用把手,其具有把手本体,相对所述把手本体沿轴向自由移动地被安装的操作部,安装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把手本体的 一部之间、与所述操作部一起相对所述把手本体沿轴向移动的推压环,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和所述推压环之间的环状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导管管件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上,所述操作部及所述推压环沿轴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把手本体的一部分外周上,在所述推压环的部分内周形成向远位端方向直径变大的锥面,所述弹性部件的外周与所述锥面接触,所述弹性部件的内周与所述把手本体的部分外周接触,构成沿轴 向能够移动,在所述导管管件内插通操作用丝线,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远位端固定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的一部分上,所述操作用丝线的近位端固定在所述操作部的一部分上, 对应所述操作部及所述推压环相对所述把手本体的轴向移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所述把手本体的轴向位置改变,通过相对所述把手本体,使得所述操作部及所述推压环从远位端向近位端方向移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部曲折,同时,所述弹性部件被推压向所述锥面的直径大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用把手,其特征在于,通过相对所述 把手本体,使得所述操作部及所述推压环从远位端向近位端方向移动,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位端部从直线状态成为曲折状态,同时,所述弹性 部件被推压向所述锥面的直径大的一侧。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操作性好而且在任意的轴向位置都能容易使操作部止动的导管用把手。导管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24)、相对把手本体(24)在轴向移动自由地被安装的操作部(22)、在把手本体(24)和操作部(22)之间安装的环状的弹性部件(42)。弹性部件(42)与在把手本体(24)的一部分或操作部(22)的一部分形成的锥面(40)接触。
文档编号A61M25/01GK101584906SQ2009102038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0日
发明者大川靖洋 申请人:日本生命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