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球囊式小肠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7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管球囊式小肠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直接应用于普通外科和消化内科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小肠疾病的这个领域,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最早出现的是胶囊胃 镜,而其应用是相当局限的,只可以大致观察到肠内情况,可以大致了解肠内部情况,且做 不到治疗肠部疾病的目的。此后,近两年内日本又发明了双气囊式小肠镜,基本上可以达到 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该原理的小肠镜在肠道内运行时相对位移短,操作时间长,气囊 易老化破裂。导管球囊式小肠镜是经过动物实验后在动力系统上的改进,现有导管式小肠 镜式的动力系统采用外滑道式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稳定,易错位滑动,给检测工作带来了 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管球囊式小肠镜,改进了动力系统,将导管滑道 设置成内含式,克服了外置滑道易错位滑动的不足,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管球囊式小肠镜,主要由检测部、正压支持部、 主机、显示器、光源、快速反应部、打印机顺序连接而成,检测部由超细主检测镜、圆环状外 动力部组成,所述超细主检测镜外套着圆环状外动力部,所述圆环状外动力部内含四根可 滑动的导管。所述超细主检测镜呈长细圆管状,内有活检通道,光源输入和图象输出路径。所述导管切面呈近似1/4圆环状,导管前端密闭,前端侧壁开口,开口处有可膨胀 的气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微创基础上开创了无创伤治疗的新理念,能够使患 者不开刀就能完成部分肠道疾病的手术,能够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 量。同时,改进的动力系统不但完善了导管式球囊小肠镜的功能,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制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部简略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平面简略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部纵切面简图。图中1.冷光源输出点,2.图像采集窗,3.活检孔,4.喷嘴,5.转动部,6.气囊, 7.导管,8.进气进水孔按扭,9.吸气吸水孔按扭,10.活检电烧进入口,11.目镜,12.外部 进气孔,13.吸气吸水孔,14.接地线孔,15.排气排水孔,16.外部冷光源传入孔,17.图像信 息传出端,18.冷光源,19.主机,20.打印机或显示器,21.快速反应部,22.正压支持机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在图2中,连接好各部分并消毒后,打开主机(19)、打印机(20)、快速反应部(21) 和正压支持机(22)和冷光源,静脉麻醉下,把检测部经口插入动物体内,转动方向控制扭 后根据肠子的体内走向进一步推进小肠镜,绕过十二指肠,当进入空肠一段距离后小肠镜 推不进去时,其中位置位于12点和6点的二根导管(7)开始加压,12点和6点的气囊开始 膨胀顶住肠壁,操作者在体外拉二根开始打压的导管,导管向后移动一段距离,这时剩下的 位于3点和9点的二根导管开始打压,并被操作者向外拉,拉到先前12点和6点的工作位 点,保 持正压,先前的二根导管(12点和6点的二根导管)这时关闭正压,气囊回缩,放开肠 壁,并被操作者推向起始部位,如此往复操作直到观察、检测全部小肠。
权利要求一种导管球囊式小肠镜,主要由检测部、正压支持部、主机、显示器、光源、快速反应部、打印机顺序连接而成,其特征是检测部由超细主检测镜、圆环状外动力部组成,所述超细主检测镜外套着圆环状外动力部,所述圆环状外动力部内含四根可滑动的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球囊式小肠镜,其特征是所述超细主检测镜呈长细圆 管状,内有活检通道,光源输入和图象输出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球囊式小肠镜,其特征是所述导管切面呈近似1/4圆 环状,导管前端密闭,前端侧壁开口,开口处有可膨胀的气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管球囊式小肠镜,主要由检测部、正压支持部、主机、显示器、光源、快速反应部、打印机顺序连接而成,检测部由超细主检测镜、圆环状外动力部组成,所述超细主检测镜外套着圆环状外动力部,所述圆环状外动力部内含四根可滑动的导管。本实用新型在微创基础上开创了无创伤治疗的新理念,能够使患者不开刀就能完成部分肠道疾病的手术,能够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同时,改进的动力系统不但完善了导管式球囊小肠镜的功能,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
文档编号A61B1/012GK201572076SQ20092035161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8日
发明者刘丹阳, 刘金华, 张忠鲁, 王利, 王树卿 申请人:刘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