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双抗体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045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共价双抗体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共价双抗体及其用途本申请要求美国专利申请系列第60/671,657号(2005年4月15日提交;期满); 11/409, 339 号(2006 年 4 月 17 日提交;待审);PCT/US06/014481 号(2006 年 4 月 17 日提交;期满);⑶/树5,523号(2OO7年6月2I日提交;期满),61/019,051号(2OO8年1月4 日提交;期满);12/138,867 号(2008 年 6 月 13 日提交,待审),PCT/US08/066957 号(2008 年6月13日提交,待审),61/139,352号(2008年12月19日提交,待审),61/156,035号 (2009年2月27日提交,待审)和61/256,779号(2009年10月30日提交;待审)的权益, 所有这些申请均通过弓I用整体并入本文。
1.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另外称为“双亲和力重定向试剂”(“DART”)的双抗体分子及其在多种疾病和病症的治疗中的用途,所述疾病和病症包括免疫病症和癌症。本发明的双抗体分子包含至少两条多肽链,其缔合形成可识别相同或不同表位的至少两个表位结合位点。另外,表位可来自相同或不同的分子,或位于相同或不同的细胞上。双抗体分子的单独多肽链可经由非肽键的共价键共价结合,诸如但不限于位于每个多肽链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disulfide bonding)。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双抗体分子还包含Fc区,这允许抗体样的功能性被加工到分子中。2.
背景技术
共价双抗体的设计是基于单链Fv构建体(scFv) (HoiIiger等人 (1993) “ iDiabodies' Small Bivalent And Bispecific Antibody Fragments,( ‘双抗体,小的二价和双特异性抗体片段)“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 :6444-6448 ;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在完整的未修饰IgG中,VL结构域和VH结构域分别位于各自的多肽链即轻链和重链上。抗体轻链与抗体重链的相互作用,尤其是VL结构域与VH结构域的相互作用形成抗体的表位结合位点之一。相反,scFv构建体包括单条多肽链中包含的抗体的VL结构域和VH结构域,其中各结构域被长度足以允许这两个结构域自组装为功能性表位结合位点的柔性接头所间隔。当由于接头长度不足(少于约12氨基酸残基)而不能自组装时,两个scFv构建体彼此相互作用来形成二价的分子,一条链的VL与另一条链的VH缔合(综述于 Marvin 等人(2005)"Recombinant Approaches To IgG-Like Bispecific Antibodies, (IgG样双特异性抗体的重组方法广,Acta Pharmacol. Sin. 26 :649-658)。而且,已显示向构建体C端加入半胱氨酸残基允许形成多肽链的二硫键,稳定所得的二聚体而不干扰二价分子的结合特征(参见例如,Olafsen 等人(2004) "Covalent disulfide-Linked Anti-CEA Diabody Allows Site-Specific Conjugation And Radiolabeling For Tumor Targeting Applications (共价二硫键连接的抗CEA双抗体允许用于肿瘤靶向应用的位点特异性轭合和放射性标记)”Prot. Engr. Des. Sel. 17 :21-27)。进一步地,当选择具有不同特异性的VL 结构域和VH结构域时,可构建不仅二价而且双特异性的分子。二价双抗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治疗和免疫诊断。双效价允许在各种应用中设计和构造双抗体的极大灵活性、对多聚抗原提供增强的亲合力、交联不同抗原、并取决于两种靶抗原的存在而定向靶向至特定细胞类型。由于效价增加、低解离速率和从循环快速清除(对于在 50kDa或低于 50kDa的小尺寸的双抗体),本领域已知的双抗体分子还已显示在肿瘤成像领域中的特别用途(Fitzgerald等人(1997) “ImprovedTumour Targeting By Disulphide Stabilized Diabodies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 过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的二硫化物稳定的双抗体改进肿瘤靶向)”ftOtein Eng. 10 :1221)。特别重要的是交联不同细胞,例如交联细胞毒性T细胞与肿瘤细胞(Maerz等人(198 "Hybrid Antibodies Can Target Sites For Attack By T Cells (杂合抗体可靶向被T细胞攻击的位点)"Nature 314 :6沘_631,和 Holliger 等人(1996) "Specific Killing Of Lymphoma Cells By Cytotoxic T-Cells Mediated By A Bispecific Diabody(双特异性双抗体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杀伤淋巴瘤细胞)"Protein Eng. 9 :299-305)。双抗体表位结合结构域还可能针对任何免疫效应细胞的表面决定簇,诸如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或其他单核细胞上表达的⑶3、⑶16、⑶32或⑶64。许多研究中,还发现结合于效应细胞决定簇如Fc γ受体(Fe YR)的双抗体活化效应细胞(Holliger等人(1996)"Specific Killing Of Lymphoma Cells By Cytotoxic T-Cells Mediated By A Bispecific Diabody(双特异性双抗体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杀伤淋巴瘤细胞)'Irotein Eng. 9 :299-305 ;Holliger 等人(1999)"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Specific T-cell Activation In Colon Carcinoma Induced By Anti_CD3x Anti-CEA Bispecific Diabodies And B7x Anti-CEA Bispecific Fusion Proteins (结肠癌中抗CD3x抗CEA双特异性双抗体和B7x抗CEA双特异性融合蛋白诱导癌胚抗原(CEA)-特异性T细胞活化)” Cancer Res. 59 :2909-2916)。 通常,效应细胞活化被结合抗原的抗体与效应细胞经由Fc-Fc γ R相互作用而结合所触发; 因此,在这方面,本发明的双抗体分子可以展现Ig样功能性,而不论它们是否包含Fc结构域(如,在本领域已知的或本文示例的任何效应物功能测定(如,ADCC测定)中所检测的)。通过交联肿瘤细胞与效应细胞,双抗体不仅将效应细胞带到肿瘤细胞附近,而且导致有效的肿瘤杀伤(参见例如,Cao等人Q003) "Bispecific Antibody Conjugates In Theapeutics (治疗学中的双特异性抗体轭合物)”Adv. Drug. Deliv. Rev. 55 :171-197,在此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2. 1效应细胞受体和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在传统免疫功能中,抗体-抗原复合物与免疫系统的细胞的相互作用引起广泛的系列反应,范围从效应物功能,例如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肥大细胞脱粒和吞噬作用到免疫调节信号,例如调节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分泌。所有这些相互作用都是通过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的Fc结构域与造血细胞上特化的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来启动的。由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触发的细胞反应的多样性是由Fc受体的结构异质性引起的。Fc受体共有可能介导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结构上相关的抗原结合结构域。蛋白质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的成员Fc Y受体,是可以结合免疫球蛋白分子的Fcy部分的表面糖蛋白。家族的每个成员通过FCY受体的α链上的识别结构域来识别一种或多种同种型的免疫球蛋白。Fcy受体是由它们对免疫球蛋白亚型的特异性定义的。IgG的Fc γ受体被称为Fc y R,IgE的称为Fc ε R, IgA的称为Fc α R。不同的辅助细胞带有不同同种型抗体的Fc γ受体,抗体的同种型确定了哪个辅助细胞将参与给定的反应 (由 Ravetch J. V.等人(1991) "FcRec印tors (Fe 受体),,Annu. Rev. Immunol. 9 :457-92 ;Gerber J. S.等人(2001)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Signals Originating From The Macrophage Fcgamma Rec印tors (来源于巨噬细胞Fc γ受体的刺激性和抑制性信 ) "Microbes and Infection, 3 :131-139 ;Billadeau D. D.等人(2002), “ ITAMs Versus ITIMs striking A Balance During Cell Regulation (ITAM相比于 ITIM :细胞调节期间破坏平衡),,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 (109) :161-1681 ;Ravetch J. V.等 A (2000) “ Immune Inhibitory Rec印tors (免疫抑制性受体),,kience,290 :84-89 ; Ravetch J. V.等人(2001) "IgG Fc Receptors (IgG Fc 受体),,Annu. Rev. Immunol. 19 : 275-90 ;Ravetch J. V. (1994) "Fe Receptors =Rubor Redux (Fe 受体Rubor Redux) "Cell, 78(4) :553-60综述)。在表1中概述不同的Fc γ受体、表达它们的细胞和它们的同种型特异性(改编自 Immunobiology :The Immune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 (免疫生物学 健康和疾病中的免疫系统),第 4 版.1999,Elsevier Science Ltd/Garland Publishing, NewYork)。Fc Y 受体这个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是整合的膜糖蛋白,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相关结构域的C2 组有关的细胞外结构域、单个跨膜结构域和长度可变的胞质内结构域。存在三种已知的 Fc y R,称为 Fc y RI (CD64)、Fc y RII (CD32)和 Fc γ RIII (CD16)。这三种受体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然而,在这三个家族成员之间的广泛同源性表明它们可能由于基因重复而起源于共同的祖先。FcyRII(CD32)Fc y RII蛋白是40kDa整合的膜糖蛋白,由于与单体Ig的低亲和力(10 ,其仅结合复合的IgG。这个受体是最广泛表达的Fc y R,存在于所有造血细胞上,包括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B细胞、NK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血小板。Fc y RII在其免疫球蛋白结合链中仅具有两个免疫球蛋白样区域,因而相比Fc y RI对IgG的亲和力低得多。存在三种人Fc γ RII基因(FcyRII-A、FcyRII-B, Fc γ RII-C),所有的都结合聚集体或免疫复合物中的IgG0Fc γ RII-A和Fc γ RII-B的细胞质结构域间的明显不同产生了对受体连接的两种功能上异质的反应。基本的差异是A同种型启动引起细胞活化例如吞噬作用和呼吸爆发的细胞内信号传导,而B同种型启动抑制性信号,例如抑制B细胞活化。FcyRIII(CD16)由于这一类中的异质性,在小鼠和人中FcyRIII的尺寸从40到80kDa变化。两种人基因编码两种转录物,Fc γ RIIIA是整合的膜糖蛋白,FcyRIIIB是糖基磷脂酰肌醇 (GPI)-连接的形式。一种小鼠基因编码与跨膜人Fc γ RIIIA同源的Fc γ RIII。FcyRIII 与其他两种Fc γ R的每种共有结构特征。与Fc γ RII相似,Fc γ RIII以低亲和力结合IgG, 并含有相应的两个细胞外Ig样结构域。Fc YRIIIA在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表达,并是NK 细胞中仅有的Fc y R。目前已知GPI-连接的Fc YRIIIB仅在人嗜中性粒细胞中表达。通过Fc Y R的信号传导活化信号和抑制性信号都在连接之后通过Fc Y R转导。这些截然不同的功能是由不同的受体同种型之间的结构差异引起的。在受体的细胞质信号传导结构域内称为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或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的两个不同的结构域,是所述不同的反应的原因。不同的细胞质酶募集至这些结构决定了 Fc YR介导细胞反应的结果。含有ITAM的Fc γ R复合物包括Fc γ RI、Fc γ RIIA, Fc y RIIIA,而含有ITIM的复合物仅包括Fc γ RIIB。人嗜中性粒细胞表达Fc γ RIIA基因。经由免疫复合物或特异性抗体交联的 Fc γ RIIA群集用来聚集ITAM和受体相关的激酶,这促进ITAM磷酸化。ITAM磷酸化充当了 Syk激酶的停泊位点,所述Syk激酶的活化引起下游底物(例如,PI3K)的活化。细胞活化引起促炎性介质的释放。Fc γ RIIB基因在B淋巴细胞上表达;它的细胞外结构域与Fc γ RIIA 96%相同, 并以不可区别的方式结合IgG复合物。在Fc γ RIIB的细胞质结构域中ITIM的存在决定了 FcyR的这种抑制性亚类。近来,确定了这种抑制作用的分子基础。当与活化FCYR共连接时,FcyRIIB中的ITIM变为磷酸化的,并吸引肌醇多磷酸5,-磷酸酶(SHIP)的SH2结构域,所述肌醇多磷酸5’ -磷酸酶水解磷酸肌醇信使,从而防止细胞内Ca++的流入,所述磷酸肌醇信使是作为含ITAM的Fc γ R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活化的结果而释放的。因而,Fc y RIIB 的交联减弱了对Fc γ R连接的活化反应,并抑制细胞反应性。因而中止了 B细胞活化、B细胞增殖和抗体分泌。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抗体分子,所述双抗体分子包含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i)包含对第一表位特异性的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l)的结合区的第一结构域,(ii)包含对第二表位特异性的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结合区的第二结构域,和(iii)包含Fc结构域或其部分的第三结构域, 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i)包含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U)的结合区的第四结构域,( )包含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l)的结合区的第五结构域,和(iii)包含Fc结构域的第六结构域,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一表位的第一结合位点 (VLl) (VHl);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域与所述第四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二表位的第二结合位点 (VL2) (VH2);并且其中(1)所述第二结构域和所述第三结构域;或(2)所述第五结构域和所述第六结构域;通过间插的多肽接头互相连接,所述多肽接头具有选自由SEQ ID NO :278-298组成的组的序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抗体分子,其中所述第三结构域还包含铰链结构域。
3.—种双抗体分子,所述双抗体分子包含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i)包含对第一表位特异性的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l)的结合区的第一结构域,(ii)包含对第二表位特异性的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结合区的第二结构域,和(iii)包含铰链结构域和Fc结构域或其部分的第三结构域,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i)包含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U)的结合区的第四结构域,( )包含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l)的结合区的第五结构域,和(iii)包含人类轻链恒定结构域的至少C端2至8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六结构域,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一表位的第一结合位点 (VLl) (VHl);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域与所述第四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二表位的第二结合位点 (VL2) (VH2);并且其中(1)所述第二结构域和所述第三结构域;或(2)所述第五结构域和所述第六结构域;通过间插的多肽接头互相连接,所述多肽接头具有选自由SEQ ID NO :278-298组成的组的序列。
4.一种双抗体分子,所述双抗体分子包含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i)包含对第一表位特异性的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l)的结合区的第一结构域,(ii)包含对第二表位特异性的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结合区的第二结构域,和(iii)包含铰链结构域的第三结构域,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i)包含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U)的结合区的第四结构域,( )包含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l)的结合区的第五结构域,和(iii)包含人类轻链恒定结构域的至少C端2至8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六结构域,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一表位的第一结合位点 (VLl) (VHl);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域与所述第四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二表位的第二结合位点 (VL2) (VH2);并且其中(1)所述第二结构域和所述第三结构域;或(2)所述第五结构域和所述第六结构域;通过间插的多肽接头互相连接,所述多肽接头具有选自由SEQ ID NO :278-298组成的组的序列。
5.一种双抗体分子,所述双抗体分子包含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i)包含对第一表位特异性的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l)的结合区的第一结构域,(ii)包含对第二表位特异性的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结合区的第二结构域,和(iii)包含Fc结构域或其部分的第三结构域, 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i)包含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U)的结合区的第四结构域,和(ii)包含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l)的结合区的第五结构域,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四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五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一表位的第一结合位点 (VLl) (VHl);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域与所述第四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二表位的第二结合位点 (VL2) (VH2);其中所述第三结构域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域和所述第二结构域两者的N端;并且其中(1)所述第二结构域和所述第三结构域;或(2)所述第五结构域和所述第六结构域;通过间插的多肽接头互相连接,所述多肽接头具有选自由SEQ ID NO :278-298组成的组的序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抗体分子,其中所述第三结构域还包括铰链区。
7.—种双抗体分子,所述双抗体分子包含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i)包含对第一表位特异性的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l)的结合区的第一结构域,和(ii)包含对第二表位特异性的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的结合区的第二结构域,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二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i)包含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U)的结合区的第三结构域,和(ii)包含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l)的结合区的第四结构域,所述第三结构域与所述第四结构域共价连接以使所述第三结构域与所述第四结构域不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其中所述第一结构域与所述第三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一表位的第一结合位点 (VLl) (VHl),该表位结合位点是对CD32B特异性的;其中所述第二结构域与所述第四结构域缔合形成结合所述第二表位的第二结合位点 (VL2) (VH2),该表位结合位点是对CD16特异性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多肽链和所述第二多肽链经由所述第一多肽链上所述第一结构域和所述第二结构域之外的至少一个半胱氨酸残基与所述第二多肽链上所述第三结构域和所述第四结构域之外的至少一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共价连接,所述第一多肽链上的半胱氨酸残基不位于所述第一多肽链的C端,且所述第二多肽链上的半胱氨酸残基不位于所述第二多肽链的C端;并且其中(1)所述第二结构域和所述第三结构域;或(2)所述第五结构域和所述第六结构域;通过间插的多肽接头互相连接,所述多肽接头具有选自由SEQ ID NO :278-298组成的组的序列。
8.—种双抗体分子,所述双抗体分子包含第一多肽链和第二多肽链,其中(A)所述第一多肽链包含(i)结构域(A),其包含对表位(1)特异性的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l) 的结合区;(ii)结构域(B),其包含对表位(2)特异性的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 的结合区;和(iii)结构域(C),其包含轻链恒定区(CL)结构域或其部分;(B)所述第二多肽链包含(i)结构域(D),其包含对所述表位(2)特异性的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2)的结合区;(ii)结构域(E),其包含对所述表位(1)特异性的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l)的结合区;(iii)结构域(F),其包含重链恒定区I(CHl)结构域或其部分,和(iv)铰链区、重链恒定区2 (CH2)和重链恒定区3(CH3); 其中所述结构域(A)和(B)不互相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 所述结构域(D)和(E)不互相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所述结构域(A)和(E)缔合形成结合所述表位(1)的结合位点;所述结构域(B)和(D) 缔合形成结合所述表位O)的结合位点;所述结构域(C)和(F)经由二硫键缔合在一起以形成CHl结构域或其部分; 其中(1)所述结构域(B)和所述结构域(C);或(2)所述结构域(E)和所述结构域(F);通过间插的多肽接头互相连接,所述多肽接头具有选自由SEQ ID NO :278-298组成的组的序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抗体分子,其中所述分子另外包含第三多肽链和第四多肽链,其中(A)所述第三多肽链包含(i)结构域(G),其包含对表位(3)特异性的第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l) 的结合区;( )结构域(H),其包含对表位(4)特异性的第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2) 的结合区;和(iii)结构域(I),其包含轻链恒定区(CL)结构域或其部分;(B)所述第四多肽链包含(i)结构域(J),其包含对所述表位(4)特异性的所述第二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结构域(VL2)的结合区;( )结构域(K),其包含对所述表位(3)特异性的所述第一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结构域(VHl)的结合区;(iii)结构域(L),其包含重链恒定区I(CHl)结构域或其部分; 其中所述结构域(G)和(H)不互相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 所述结构域(J)和(K)不互相缔合形成表位结合位点;所述结构域(G)和(K)缔合形成结合所述表位(3)的结合位点;所述结构域(H)和(J) 缔合形成结合所述表位的结合位点;所述结构域(I)和(L)经由二硫键缔合在一起以形成CHl结构域或其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多肽链与所述第四多肽链的所述铰链区、重链恒定区和所述重链恒定区3 (CH3)缔合形成Fc区;并且其中(1)所述结构域⑶和所述结构域(C);(2)所述结构域(E)和所述结构域(F);(3)所述结构域(H)和所述结构域⑴;或(4)所述结构域⑷和所述结构域(L);通过间插的多肽接头互相连接,所述多肽接头具有选自由SEQ ID NO :278-298组成的组的序列。
10.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双抗体的所述第一多肽链或所述第二多肽链另外包含E-卷曲或K-卷曲分隔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双抗体的所述第一多肽链和所述第二多肽链包含E-卷曲或K-卷曲分隔物。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E-卷曲或K-卷曲分隔物与Fc片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E-卷曲或K-卷曲分隔物与Fc片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E-卷曲或K-卷曲分隔物与血清结合蛋白的多肽部分连接,所述多肽部分能够结合所述血清蛋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血清结合蛋白是白蛋白结合蛋白。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白蛋白结合蛋白是链球菌G蛋白,并且所述多肽是所述链球菌G蛋白的白蛋白结合结构域(ABD)。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链球菌G蛋白的白蛋白结合结构域(ABD) 是链球菌(Mr印tococcus)菌株G148的蛋白G的白蛋白结合结构域3 (ABD3)。
18.—种双抗体,所述双抗体展示大于2小时的体内血清半衰期。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双抗体展示大于10小时的体内血清半衰期。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抗体,其中所述双抗体展示大于20小时的体内血清半衰期。
21.—种DART分子,所述DART分子具有为自然杀伤群2D(NKG2D)受体的结合配体的结构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分子另外结合肿瘤相关抗原。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肿瘤相关抗原是乳腺癌抗原、卵巢癌抗原、前列腺癌抗原、宫颈癌抗原、胰腺癌抗原、肺癌抗原、膀胱癌抗原、结肠癌抗原、睾丸癌抗原、胶质母细胞瘤癌抗原、B细胞恶性肿瘤相关抗原、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抗原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肿瘤相关抗原是A33;ADAM-9 ;ALCAM ; Bl ;BAGE ; β -连环蛋白;CA125 ;羧肽酶 M ;CD5 ;CD19 ;CD20 ;CD22 ;CD23 ;CD25 ;CD27 ;CD28 ; CD32B ;CD36 ;CD40 ;CD45 ;CD46 ;CD56 ;CD79a ;CD79b ;CD103 ;CD154 ;CDK4 ;CEA ;CTLA4 ;细胞角蛋白 8 ;EGF-R ;肝配蛋白受体;ErbBl ;ErbB3 ;ErbB4 ;GAGE-I ;GAGE-2 ;GD2 ;GD3 ;GM2 ; gplOO ;HER-2/neu ;人乳头瘤病毒_E6 ;人乳头瘤病毒-E7 ;整联蛋白α -V-β -6 JAM-3 ; KID3 ;KID31 ;KSA(17-1A) ;LUCA-2 ;MAGE-I ;MAGE-3 ;MART ;MUC-1 ;MUM-1 ;N-乙酰葡糖胺基转移酶;制瘤素 M(制瘤素受体 β ) ;ρ15 ;PIPA ;PSA ;PSMA ;RAAGlO ;RORl ;SART ;sTn ;TES7 ; TNF-α受体;TNF-β受体;TNF-γ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或VEGF受体。
25.如权利要求M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肿瘤相关抗原是HER-2/neu。
26.—种DART分子,所述DART分子具有T细胞受体(TCR)结合结构域。
27.如权利要求沈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分子另外结合肿瘤相关抗原。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肿瘤相关抗原是乳腺癌抗原、卵巢癌原、前列腺癌抗原、宫颈癌抗原、胰腺癌抗原、肺癌抗原、膀胱癌抗原、结肠癌抗原、睾丸癌抗原、胶质母细胞瘤癌抗原、B细胞恶性肿瘤相关抗原、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抗原、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抗原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抗原。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肿瘤相关抗原是A33;ADAM-9 ;ALCAM ; Bl ;BAGE ; β -连环蛋白;CA125 ;羧肽酶 M ;CD5 ;CD19 ;CD20 ;CD22 ;CD23 ;CD25 ;CD27 ;CD28 ; CD32B ;CD36 ;CD40 ;CD45 ;CD46 ;CD56 ;CD79a ;CD79b ;CD103 ;CD154 ;CDK4 ;CEA ;CTLA4 ;细胞角蛋白 8 ;EGF-R ;肝配蛋白受体;ErbBl ;ErbB3 ;ErbB4 ;GAGE-I ;GAGE-2 ;GD2 ;GD3 ;GM2 ; gplOO ;HER-2/neu ;人乳头瘤病毒-E6 ;人乳头瘤病毒-E7 ;整联蛋白α-V-β-6 JAM-3 ; KID3 ;KID31 ;KSA(17-1A) ;LUCA-2 ;MAGE-I ;MAGE-3 ;MART ;MUC-1 ;MUM-1 ;N-乙酰葡糖胺基转移酶;制瘤素 M(制瘤素受体 β ) ;ρ15 ;PIPA ;PSA ;PSMA ;RAAGlO ;RORl ;SART ;sTn ;TES7 ; TNF-α受体;TNF-β受体;TNF-γ受体;转铁蛋白受体或VEGF受体。
30.如权利要求四所述的DART分子,其中所述肿瘤相关抗原是HER-2/neu。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双抗体分子,及其在治疗包括免疫病症、传染病、中毒和癌症的多种疾病和病症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双抗体分子包含两条多肽链,其缔合形成可识别相同或不同抗原上的相同或不同表位的至少两个表位结合位点。另外,抗原可来自相同或不同分子。双抗体分子的单独多肽链可经由非肽键的共价键共价结合,诸如但不限于位于各多肽链中的半胱氨酸残基的二硫键。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双抗体分子还包含Fc区,这允许抗体样的功能性被加工到分子中。
文档编号A61K39/00GK102369021SQ200980156936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莱斯利·S·约翰逊, 黄菱 申请人:宏观基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