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93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酒类饮品的制备技术领域,涉及ー种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具体地说是ー种以荞麦酒和中草药桑叶、蛹虫草等为原料制备的可用于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
背景技术
糖尿病(DN)是ー种与遗传因素有关又与环境因素相关联的难以治愈的全身性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常见病,其基本病理是体内胰岛素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造成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不能对抗血糖升 高,导致的血液粘稠浓聚,使血液循环板滞不畅,神经和血管供血不足,产生高血糖和糖尿。对人体而言,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并发严重的血管神经病变性病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致盲、肾脏衰退、神经受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坏距等,特别是肾脏病变更可能直接引起肾衰竭,危及生命。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工作压カ的増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多祥化,近年来人群中罹患高血糖及糖尿病的患者急剧增多,其给患者带来诸多的痛苦,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长期以来,糖尿病人大多倚靠服用直接降血糖药物来降糖并以此防止并发症药物,但很难达到理想疗效,一旦停药,复发率高,以至于最终不得不依赖注射胰岛素或者大剂量活血化瘀药物,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易产生高血压和脑溢血等,对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害。基于以上原因,目前以非药物方式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众多“糖友”有意而为之的选择。为此在近年来,中医学领域相继研发了许多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草药新配方,其中一些药方是采用制成药酒的方式给药,深受“糖友”的追捧。但目前市场有售的这些降糖保健茶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有以下问题(I)、公知的同类药酒大多使用普通食用酒精或者玉米、小麦等制成的普通白酒与镇静类药物的组合,酒的ロ感、滋味欠缺,作为药物溶剂不够理想;(2)、各药酒制品虽都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预防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效果却并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根据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原理,提供ー种以含药用成分的天然緑色原料制备的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而提供的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是一种根据下述エ艺步骤制备成的药用饮酒在每1000毫升酒精度v/v为46%的荞麦酒中浸泡入霜桑叶50 55克、干银杏叶60 65克、蛹虫草10 12克、葛根30 31克、山楂5 6克、红花5 6克、干水蛭5 6克、荔枝核20 25克,将浸泡酒液存放于18°C 22°C恒温酒窖内100天,再通过过滤机对浸泡酒液进行过滤,过滤液澄清后即为药酒成品。构成本发明配方各味原料均属既是药品又是食品、既能治病又能防病保健的原料,它们各自都具有独到的药疗和食疗价值,其物料性能和选方准则如下所述。一、苦荞麦酒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营养极其丰富,也是有较好药用价值的药用作物。用苦荞麦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荞麦酒,不仅酒香芬芳,具有独特的烘焙香气,而且含有大量氨基酸、总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软化血管作用。其中,苦荞生物类黄酮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的恢复,降低血糖和血清胆固醇,改善糖耐量,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同时它还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因此可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苦荞生物类黄酮中所富含的槲皮素等能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二、霜桑叶桑叶在日本被誉为“神仙叶”,具有降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等功效。其主要药理作用有(a)、降低血糖桑叶含有一种脱氧霉素,可阻止糖分解酶发挥作用;(b)、桑叶还含有一种其它动、植物所没有的“生物碱”成分,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成份,曰本医学界称这种特殊组成为“DNJ”物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蔗糖酶、麦芽糖酶、a-葡萄糖甘糖、a_淀粉酶的分解,能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分解速度。(C)、桑叶能改善高血糖引起的闻血脂闻血糖、闻脂血症病人的血液粘度闻,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别不畅通,毛细血管只有我们头发的1/100那么粗,所以容易堵塞,心肌梗塞和脑溢血都是毛细血管堵 塞的结果;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三、银杏叶中医认为,银杏叶性味甘苦涩平,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等功效。其主要药理作用有(a)、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高血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从银杏叶萃取精华分析其成分,发现银杏叶中的黄酮体、双黄酮体、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等成分,能活化血小板功能,使血液不会凝结成块,它同时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动脉与静脉的血液循环,因此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脑血栓与中风。(b)、提升记忆力,预防高血糖引起的老年痴呆症当人们年龄渐老时,神经物质传导的分泌量会渐趋减少,因而导致灵敏度降低以及记忆力退化。银杏可以增加体内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明(dopamine)含量,而多巴明能改善身体传讯信息的能力,对那些智力功能已成退化的老年人而言,银杏能改善它们的心智活动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C)、银杏叶能防止高血糖引起的血小板黏合聚集,因而能预防血凝块的形成,而血凝块会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如果通往心脏的动脉里有血凝块,就会造成心脏病发作;如果血凝块长期停留在通往脑部的动脉里,就会造成中风。银杏叶的上述作用,能很好地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神经、血管功能。四、蛹虫草又称北虫草或北冬虫夏草,其主要化学成分和保健功能与天然冬虫夏草很相似,有平喘止咳、壮阳补肾功能,对肺气肿、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尿糖、降低血压、颅压的作用,还有抗菌、抗癌、增强免疫功能和润肌美容及消除“蝴蝶”斑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服用蛹虫草能使病人血清总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下降17. 5%(对照组下降I. 2%);甘油三酯下降9. 9%(对照组6. 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KLC)升高27. 2%(对照组升高10. 4%),表明有较高可靠的降低胆固醇作用,且能升高HDL-C。江西国药厂用蛹虫草供5家医院治疗117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显效率49. 6%,好转33. 3%,总有效率达82. 9%。苏州医学院一附院用“蛹虫草”治疗阳萎患者50例,总有效为64%,17-羟、17-酮均见升高,认为“蛹虫草”有提高肾上腺皮质机能、补肾壮阳、治疗阳萎的功能。陈以平等报告用蛹虫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结果,经一个月治疗后,病人肾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血中肌酐、尿素、比治疗前明显减少,肌酐清除率提高,血色素增加。上海等地用蛹虫草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56例,有效在80%以上,多数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而以血清白蛋白、SGPT变化较明显。而蛹虫草的上述这些功能恰好也能预 防和治疗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肝、肺、肾/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五、葛根中医认为,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可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強、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葛根中的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増加,血管阻力降低;葛根醇浸膏有明显的对抗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減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著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単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こ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こ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六、山楂中医认为,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可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临床研究证实,山楂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引起的高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酷,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山楂还能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増加心输出量、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起到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此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的作用;山楂所含总黄酮还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能改善微血循环,増加心脑供血,消除高血糖引起的神经、血管病变。七、红花中医认为,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中风瘫痪,斑疹紫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红花已经作为中药材应用于消渴病临床治疗,张仲景就曾用红花治疗消渴病,并将其记载于《金匮要略》中。《本草汇言》称红花为“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的功效,因而对高血糖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毒素淤积有较好的功效,可用于高血糖引起的冠心病、心绞痛及肝肾损伤等病症。近年来,中医临床上常用红花及其复方制剂治疗高血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ノV、水蛭中医认为,水蛭破血,逐瘀,通经,可用于治蓄血,癥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痛,云翳。所含的水蛭素对于糖尿病伴发的血液循环障碍有特别重要的药理作用水蛭素有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不仅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抗血小板聚集和溶解凝血酶所致的血栓的作用;水蛭素还能使血液流变异常大鼠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使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同时使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病变较对照组轻,斑块消退明显,可见胶原纤维增生,胆固醇结晶減少。九、荔枝核中医认为,荔枝核,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可行气散结,祛寒止痛。药理实验研究指出荔枝核的药效学作用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抑制こ肝病毒和护肝等,从荔枝核中提取的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能明显降低其血糖和肝糖原含量。本发明所述的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在配料上具有五大特点一是以苦荞麦为原料发酵酿造的荞麦酒为浸泡药材用的基酒,充分发挥了苦荞麦本身的辅助降糖、防止并发症的功能;ニ是巧妙地运用了霜桑叶、葛根、荔枝核的直接降糖功能,特别适应化学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运用了银杏叶、山楂、红花、干水蛭的降血脂、降血粘、抗血栓、改善心脑供血和血管神经供血,消除微血循环障碍、充分发挥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的是,针对糖尿病人长期患病,身体虚弱的特点,在本发明配料中添加了蛹虫草这样的扶正固本、补益肝肾的壮元药物,能全面提高机体功能和免疫抗病能力,加快康复速度;三是充分利用了酒的溶剂特点,使药物中那些在传统煎熬时难以溶出的黄酮、皂甙等活性成分,能够在常温下充分溶解到酒中,使机体得以充分利用吸收,发挥药物最大价值;四是饮用方便,睡前饮用还能消除失眠、多梦、手脚冰凉、腰疼腿疼、浑身劳伤,特别是喜欢饮酒者,既解酒瘾、又可治病,实在是一举多得;五是选料考究、药效高,基酒一苦荞麦酒是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经蒸熟、晾干、拌曲、发酵、蒸馏而成的白酒,所用桑叶为秋后经过霜降寒冻、天然炮制的霜桑叶;所用银杏叶为7 8月采摘后经过高温杀青、炒熟、干制而成的叶片,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含量这时最高。根据以上配料制备的药酒同时具有直接降糖和活血化瘀、防止并发症的作用,不仅能减少降糖化学药物的服用量和蓄积毒性,更能通过药酒这一特殊方式,产生酒借药力、药借酒行的增效作用,进而发挥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治疗作用。本发明专利制备的药酒,经过糖尿病人广泛试饮证明,能平稳降低血糖、尿糖和糖 化血红蛋白,改善糖耐量指标,同时能降低血脂、血粘度和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脑供血不足和神经供血,能有效改善心慌、头痛、心悸、皮肤瘙痒、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脚冰凉、失眠心烦、浑身乏力等症状,尤其特别地是,饮用该药酒两周左右,可以减少化学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用量,且能显著感觉精力改善、免疫抗病力提高、身上有劲、心情舒畅。本发明所述的药酒无毒副作用,适宜长期饮用。在本发明研制过程中,为证明该药酒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者曾在2011年间对多例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服用该药酒的疗效情况进行了观察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所述。—、本发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报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及致残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可高达47%以上,临床上对此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分为八个证型,虽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但痰浊淤血阻络为主要病机,在此基础上,由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观察了本发明所述药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并与甲钴胺治疗作了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I临床资料I. I 一般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随机纳入本发明药酒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房观察30例,门诊观察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4. 6岁,平均病程11. 7年;对照组病房观察29例,门诊观察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74. 3岁,平均病程11. 4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I. 2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具备,①、符合2006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5年以上、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感觉障碍,肌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下肢肌电图异常或神经传导速度减慢。I. 3排除标准①、40岁以下的年龄,妊娠、肝功能异常、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增殖性视网膜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有3次以上的糖尿病昏迷史;④、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I年以内的心机梗死、心カ衰竭、肝病、中风、严重精神病、慢性酒精中毒)、键反射活跃;⑥、存在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如药物、铅、苯、汽油等有机溶剂,或其他毒物接触的职业因素)、过度肥胖者。I. 4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不属于排除标准者。2治疗方法2.1观察方法治疗前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包括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测结果,确保记录的完善及病历选择的准确。疗程30天。满疗程的病历,在两天之内作完疗效评定。2.2治疗方法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如已接受某种糖尿病治疗方案,在原方案无明显失误的情况下,保持原方案,井随机加上下列治疗方案之一;若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则只随机予以下列治疗方案之一。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神经病变药物以及改善循环药、抗氧化药等。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酒,毎日三次,毎次15毫升。
3治疗结果3. I. I疗效标准(一)临床疗效评定(I)显效①、疼痛或(和)感觉障碍恢复至少2个度阶、振动觉至少上升I度;③、rscv增加至少lsd。具备①、②或①、③者可定为综合疗效显效。(2)有效①、疼痛或(和)感觉障碍恢复至少I个度阶、振动觉至少上升O. 5度;③、rscv增加至少O. 5sd。具备①、②或①、③者可定为综合疗效有效。(3)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ニ)踝/肱血压指数(abi)正常值为I. O 1.4 ;1. O O. 9为轻度缺血;0. 8 O. 5为中度缺血,可有跛行;0. 4 O. 3为严重缺血,可有缺血性休息痛。3. I. 2治疗效果32例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4%。4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ー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些因素包括代谢紊乱、循环障碍、维生素缺乏、神经生长因子的抗体识别错误、糖化血红蛋白的沉积,高胰岛素血症、应激、自由基的损伤及非胰岛素依赖性(niddm)患者提早衰老等,其中代谢异常和循环障碍是目前较为公认的主要发病因素,已证明酶蛋白在高血糖状态下普遍发生非酶促糖化。醛糖还原酶(ar)是多元醇代谢路径中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的催化酶。当血糖高于llmmol/1时,几乎所有的ar均被糖化而活性升高,导致细胞内山梨醇及其进一歩转化产物果糖堆积,从而影响肌醇的代谢,导致神经纤维髓鞘的松散与脱落,并降低na+-k+-atp酶的活力,扰乱了神经轴突膜内外na+、k+的正常分布。膜内na+的蓄积使轴突发生肿胀,并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感觉障碍。甲钴胺制剂,可促进结构蛋白轴索内输送和轴索再生,促进髓鞘形成,恢复神经键的传达延迟,其疗效较肯定。《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有“痹者,闭也”之说,痹证就是经络闭塞之证。dpn的麻木、疼痛等表现,就是经络阻滞的結果。因此,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在于因消渴病而导致痰浊淤血闭阻经络,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兼内热,标实为瘀阻痰结、经络不通。治疗上首重豁痰通痹、活血化淤,兼以治本,养阴清热。本发明药酒方中红花长于祛皮里膜外之痰,《本草纲目》谓其能治“麻木足气,筋骨腰节诸痛”,荞麦酒专走经络,善祛痰而止痉,专治手足顽麻,二者共为君药,使瘀化则痰邪易散,痰去则瘀血难生。葛根、水蛭等活血化淤,通经活络为臣,蛹虫草、山楂以益气养阴清热之药为佐使,气行血行。霜桑叶引血下行,与水蛭配伍更助活络通痹之力。全方标本同治,主攻佐补,使痰淤散化,经络通利,且气行阴生热清又断生痰生瘀之源,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动脉硬化,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黏附聚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糖尿病患者血黏度高,血液淤滞,血流减慢,致动脉血管分叉处和弯曲处等部位切变应力较低,在一些因素刺激下,引起血管内皮损伤,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使血管趋于狭窄。本发明药酒研究结果显示血液循环,血液动力学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 05,说明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细胞变形能力,促进微循环,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保护缺血再损伤等多种作用。通过多靶点,多环节改善高血糖引起的代谢异常及周围神经损伤而达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提示本发明药酒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甲钴胺针效果更好。二、本发明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报告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多发病,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由西安医学 院附属医院内分泌二科运用本发明所述药酒治疗脾肾气(阳)两虚型糖尿病肾病70例,并与西药治疗组30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I、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标准有消渴病病史,症见肢体浮肿,甚则周身浮肿,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咣白,舌质淡,舌体胖嫩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或沉弱无力证属脾肾两虚型者、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者;根据1989年丹麦Mogensen DN临床分期IV期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 O. 5g,眼底可有视网膜病变、排除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纳入标准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辨证为脾肾两虚型,均可纳入试验病例、排除标准糖尿病血糖未满意控制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药过敏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未满规定观察期而中断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和资料不全者。一般资料糖尿病肾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过程中因出差、调离、搬迁,合并急性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观察10例,其中治疗组8例,对照组2例,从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例中剔除,最终完整有效病例100例。治疗组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36 75岁,平均59. 3岁,病程3 17年,平均7. 5年。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8 78岁,平均58. 9岁;病程4 18年,平均9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脂肪总量和胆固醇摄入量。对照组采用糖适平60 180mg/日,分2 3次餐前30分钟口服或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使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餐前血糖〈8 · Ommol/L,餐后血糖〈10 · Ommol/L);每日常规口服洛汀新10 20mg,达到目标血压(BP〈 130/80mmHg)。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本发明药酒,每次15毫升,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体征变化和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脂(TC、TG、HDC-C、LDL-C)治疗前后各查I次。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①、显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2个“ + ”,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②、有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I个“ + ”,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或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 O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 05,Ρ〈0 · 01)。治疗组脾肾气虚型与脾肾阳虚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Ρ〈0·05),提示本发明药酒对脾肾阳虚型DN疗效更佳。对照组脾肾气虚型与脾肾阳虚型 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Ρ>0· 05),脾肾阳虚型疗效与脾肾气虚型相当。见表I。两组中医症候治疗前后积分比较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ri H; a Iftyfmmmtm 70 I 07±L 11 λ 2h ±1 W Λ
!Mi 30 f 37 ±1 43 g _±l 13
,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腳注与对照组比较,*P < O. 05,与本组比较,ΔΡ < O. 05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
_Ir_I■■■■■龜!二■i_麵S.X4 土請
if iffyλ·
.Mill mm姐 75
............................................................................................................................................“a μ 土請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ΛΡ < O. 05,Λ ΛΡ < O. 05。其他指标情况两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血糖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 05),提示对于症状和蛋白尿的改善不是通过降低血糖而实现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脂均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Ρ>0. 05)。所有观察病例治疗后血常规及肝肾功均在正常范围,其他指标未见异常。不良反应在观察期间有I例因胃部不适而退出,全部病例未见中毒症状及过敏反应。3、讨论DN起病隐匿,历时较长,早期临床表现轻微,病情发展缓慢,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病情才开始逐渐加重,治疗应在早期,同时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主张中西医药结合,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且能防生变证。本发明药酒从DN病机着手,方从法立,以法统方,补虚泻实,体现了对DN早中期干预的优势。
具体实施例方式取46度酒精度的荞麦酒10000毫升,加入霜桑叶500克、干银杏叶650克、蛹虫草120克、葛根300克、山楂60克、红花50克、干水蛭60克、荔枝核220克,,将浸泡酒液存放 于20°C恒温酒窖内100天,再通过过滤机对浸泡酒液进行过滤,过滤液澄清后即为药酒成品。该药酒的ロ感微酸甜、酒香和谐,令人乐于饮用,且制备简单、实用产品质量标准易于控制。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种根据下述工艺步骤制备成的药用饮酒在每1000毫升酒精度v/v为46%的荞麦酒中浸泡入霜桑叶50 55克、干银杏叶60 65克、蛹虫草10 12克、葛根30 31克、山楂5 6克、红花5 6克、干水蛭5 6克、荔枝核20 25克,将浸泡酒液存放于18°C 22°C恒温酒窖内100天,再通过过滤机对浸泡酒液进行过滤,过滤液澄清后即为药酒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酒,以荞麦酒和中草药霜桑叶、银杏叶、蛹虫草、葛根、山楂、红花、干水蛭、荔枝核等为原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组方科学,配方合理,能平稳降低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糖耐量指标,同时能降低血脂、血粘度和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脑供血不足和神经供血;能有效改善心慌、头痛、心悸、皮肤瘙痒、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脚冰凉、失眠心烦、浑身乏力等症状,产品无毒副作用,适宜长期饮用。
文档编号A61P3/10GK102836264SQ20121033266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柯贤琦, 雷友权, 王卫东 申请人:宁强县老羌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