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吸收制品的方法

文档序号:125149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备吸收制品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在转换加工生产线上制备吸收制品的连续方法包括提供非织造纤维网、开孔成型膜、底片材料、和吸收芯材料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沿其长度裁切非织造纤维网以形成大约相等宽度的第一子纤维网和第二子纤维网;以所述顺序或相反顺序叠置第一子纤维网、开孔成型膜、第二子纤维网、吸收芯材料和底片材料;以及通过附接并切割所述叠置的第一子纤维网、开孔成型膜、第二子纤维网、吸收芯材料和底片材料来形成吸收制品。
【专利说明】用于制备吸收制品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吸收制品,具体地女性卫生制品的连续方法,其中在转换加工生产线上提供并装配不同的纤维网材料。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提供并连续地裁切非织造纤维网以形成用作吸收制品的不同组件的两个子纤维网。
【背景技术】
[0002]吸收制品诸如卫生护垫、卫生巾或尿布是在高速运行的转换加工生产线上制备的。形成吸收制品的所述不同材料通常被提供为卷材,所述卷材被连续地退绕并转换加工以形成吸收制品的各个层。此类层通常包括至少顶片、吸收芯和底片,并且还常常包括中间层或附加层诸如第二顶片、第二底片、放置在底片上以将制品附着在内衣内的粘合剂层等
坐寸ο
[0003]顶片为制品的最上层,并且被放置成当制品被穿着时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已提出过各种顶片构造。一种低成本的顶片可为例如轻量级的非织造层,但这种简单材料具有相对较差的吸收性和回渗特性。成型膜也是常用的并具有通常更好的流体管理特性,但与较柔软的非织造材料相比它们的成本更高且触感可能较差。已提出过混合顶片,其中成型膜与被设置在其上方的两个侧向非织造顶片条互补,如描述于例如W02007/116347A2中。
[0004]也提出过复合顶片,其中成型膜和非织造层附接在一起以兼具非织造膜的柔软性和成型膜的流体管理特性 ,如描述于例如美国依法注册的发明H1670中。
[0005]尽管存在所述各种改进,但仍然需要降低这些制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保持生产速度和产品的品质。将较低成本的材料用于一个或另一个层通常意味着牺牲材料的一些属性,诸如吸收容量、吸收速度或流体保持力。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转换加工生产线上制备吸收制品的连续方法,所述吸收制品诸如尿布或女性卫生制品,包括卫生巾和卫生护垫。该方法包括提供非织造纤维网、开孔成型膜、底片材料、和吸收芯材料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07]-沿其长度裁切非织造纤维网以形成大约相等宽度的第一子纤维网和第二子纤维网;
[0008]-以所述顺序或相反顺序叠置第一子纤维网、开孔成型膜、第二子纤维网、吸收芯材料和底片材料;以及
[0009]-通过附接并切割所述叠置的第一子纤维网、开孔成型膜、第二子纤维网、吸收芯材料和底片材料来形成吸收制品。
[0010]第一子纤维网可在附接到其它材料之前附接到开孔成型膜材料以形成复合顶片材料。第一子纤维网可例如胶粘到开孔成型膜。
[0011]前序中所示出的层不应当被认为是详尽的列表。当然附加层可存在于所示出的任何层的下方、之间或上方。例如,侧向顶片条可另外设置在第一子纤维网的外表面上,或第二底片材料可另外设置在吸收芯和底片材料之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裁切装置的示意透视图,所述裁切装置用来沿其长度裁切非织造纤维网以形成第一子纤维网和第二子纤维网。
[0013]图2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图1的裁切装置的示意透视图。
[0014]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转换加工方法的图。
[0015]图4示出了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示例性吸收制品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可从图1和2所示的裁切装置10的示意图开始来描述本发明,所述裁切装置为本发明的转换加工生产线的一部分。非织造纤维网12作为输入被连续地进料到该装置中。非织造纤维网12可通过退绕材料卷来提供,所述材料卷通常是由非织造材料供应商提供的。该装置的输出为大约相等宽度的第一非织造子纤维网14和第二非织造子纤维网16,它们进一步用于该方法以制备吸收制品。
[0017]如本文所用,“大约相等宽度”是指基于第一子纤维网或第二子纤维网中最宽者的宽度计,第一子纤维网或第二子纤维网和第二子纤维网之间的宽度差值小于约40%,优选地小于约30%,更优选地小于约20%,甚至更优选地小于约10%。
[0018]如下文所更详述 ,第一子纤维网14可随后与开孔成型膜组合以形成复合顶片,而第二子纤维网可用作第二顶片,所述第二顶片设置在顶片(例如复合顶片)和吸收芯之间。当然,命名“第一”和“第二”完全是主观的,因为第一子纤维网和第二子纤维网在它们从裁切装置退出时为基本上类似的材料,并且命名“第一”和“第二可因此互换使用。
[0019]如图1和2所示的裁切装置10包括用于大约沿其中部切割非织造纤维网的标准刀片18和站座20系统。驱动棍22可放置在刀片和站座系统之后,以在裁切步骤期间使纤维网保持良好地张紧并且有助于将所裁切的非织造纤维网分离成第一子纤维网和第二子纤维网。刀片18和砧座20的位置可互换。
[0020]有利地,子纤维网中的一个(图中的第一子纤维网14,但其可为第二子纤维网16)被定位成使得其从裁切装置退出时已经与其它材料和转换加工生产线大致对齐,使得第一子纤维网不需要重新对齐。当然,第二子纤维网16因而在相对于第一子纤维网14和转换加工生产线错开的位置从裁切装置退出,使得其需要与其它材料重新对齐。这可有利地通过使用两个成角度的杆24,26来完成,以将第二子纤维网16与第一子纤维网14和转换加工生产线上的其它材料重新对齐。所述两个成角度的杆24,26优选地各自相对于非织造纤维网的纵向成约45度的角度。
[0021]第一子纤维网14和第二子纤维网16随后与被提供给转换加工生产线28的其它材料一起被转换加工,此类情况的一个用于制备吸收制品30的实施例示意性地示出于图3中。其它材料至少包括开孔成型膜32、底片材料34和吸收芯材料36。
[0022]已发现本方法是尤其有用的,其中所述不同的材料被转换加工成使得第一子纤维网14、开孔成型膜32、第二子纤维网16、吸收芯材料36和底片材料34以所述顺序或相反顺序被叠置,并且随后通过一起附接并切割所述材料来形成吸收制品30。如上文所述,如果期望附加功能,则吸收制品当然可包括被设置在任何位置的另外的材料。
[0023]因此,利用本方法来提供吸收制品30(其一个例子以图4中的横截面示出),其中可按某种方式加工单卷的非织造材料12以用作复合顶片38的顶层14’和第二顶片16’。惊讶地发现,相同的初始非织造材料12可用来在吸收制品内的不同位置提供不同的功能。这种制品兼具由顶片的非织造顶层14’所提供的柔软的触摸表面和由成型膜32’和非织造第二顶片16’所提供的对体液(诸如尿液和/或经液)的快速采集和分配能力。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制备这种制品的节省成本的方式。具体地,连续地将非织造材料裁切成两个子纤维网消除了对附加退绕机的需要,减少了由于材料处理而引起的浪费(在更换材料卷时需要进行接合而引起的浪费),并且减少了制造厂中的布线占地面积。相比之下,如本方法中所用的裁切设备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占用的空间极少。 [0024]图3示出了利用了本发明的方法的示例性转换加工生产线。转换加工生产线28包括非织造材料12的卷40,其用来向如前所述的裁切装置10进料。从裁切装置退出的第一子纤维网14被引导至第一胶粘工位42,在那里施涂胶层,并且第一子纤维网14随后附接到成型膜32 (从卷33退卷的)以形成复合顶片材料38,所述复合顶片材料包括由第一非织造子纤维网12制成的顶层和由开孔成型膜32制成的底层。术语“底”和“顶”是指成品30在其被穿着者使用时的方向,在使用期间顶片的非织造层14’面向使用者,虽然在举例说明的转换加工生产线中吸收制品被装配成倒置的,使得制品的顶层实际上在转换加工生产线上面向下。当然,转换加工生产线也可被配置成使得所述材料将以相反顺序被叠置。
[0025]在所述的示例性转换加工生产线28上,通过退卷底片材料的连续卷44来提供底片材料34。吸收芯材料36可由常规芯包47提供,所述芯包可被描述为平坦地存储在二次容器中的连续带材。除了上述材料以外,还可向转换加工生产线提供其它材料以为成品吸收制品提供附加层。如图3示例性地所示,例如呈成型膜形式的第二底片材料46可从此类材料的卷48提供。在切割工位58中被连续地切割成两个条52,54的非织造材料50也可从卷56提供,以形成侧向顶片条52’,54’,诸如W02007/116347A2所述的那些。
[0026]如图3示例性地所示,通过附接第一子纤维网14和开孔成型膜32而形成的复合顶片38在组合单元60处与膜侧上的第二子纤维网16 (例如用作第二顶片的第二子纤维网16)以及与叠置在第一子纤维网14上的侧向顶片条52,54组合。并行地,第二底片46和吸收芯材料36可在胶粘工位62处附接在一起,并且与侧向顶片条/复合顶片/第二顶片组合64组合。可通过沿着将在卷曲和胶粘工位66处制备和/或胶粘的吸收制品的周边卷曲所述层而将所述层附接在一起。底片材料34和防粘纸材料68可如图所示通过胶粘到其它材料来附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如下方式来制备制品30自身:在将叠置且附接的材料传送至填充和包装线(未示出)之前,在切割工位70处用刀切割它们。
[0027]图4示出了示例性吸收制品30的横截面(未示出胶),其包括侧向顶片条52’,54’、包括非织造顶层14’和开孔膜底层32’的复合顶片38’、吸收芯48’、第二底片46’、和底片34’。胶(未示出)可施涂在任何层之间以提供粘结,并且施涂在底片的外表面上以用于将制品附着在穿着者的内衣上。吸收制品当然也可包括包裹物材料或防粘纸(未示出),如通常的情况那样。
[0028]用来制备第一子纤维网14和第二子纤维网16的非织造材料12可由任何合适的常规非织造材料制成,诸如梳理成网热粘结材料、纺粘材料、水刺材料、熔喷材料,并且使用各种各样合适的合成或天然纤维,诸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人造丝、棉料,并且呈混合形式或呈单组分纤维形式、双组分纤维形式。例如,Pegas a.s (Czech Republic)供应一种合适的非织造材料,其由具有聚丙烯(PP)芯和聚乙烯(PE)外皮的双组分纤维构成,具有PP芯70% /PE外皮30%的聚合物比率。非织造材料的基重一般可为约10至约40克/平方米(“gsm”),优选地约10至约20gsm。
[0029]成型膜32可为适于单个地用作顶片或用作复合顶片的一部分的任何开孔成型膜。合适的开孔成型膜及用于制备它们的方法描述于US4, 629, 643、US4, 839, 216、US6, 599,612、US6, 852,475、US7, 029,264、和 US7, 201,853 中。
[0030]其它组件诸如吸收芯材料36、第二底片46、底片材料34、和侧向顶片条材料50可由通常用于该目的的任何常规的合适的材料制成。合适的材料描述于例如W02007/116347A2 中。
[0031]本文所公开的量纲和值不可理解为严格限于所引用的精确值。相反,除非另外指明,每个这样的量纲旨在表示所述的值以及围绕该值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所公开的量纲“40mm”旨在表示“约40mm”。
[0032]发明详述中的所有引用文献的相关部分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任何文献的引用不可解释为对其作为本发明的现有技术的认可。当本文献中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与引入本文以供参考的文献中相同术语的任何含义或定义冲突时,将以赋予本文献中那个术语的含义或定义为准。
[0033]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多种其它的改变和变型。因此,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涵盖本 发明范围内的所有此类改变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转换加工生产线(28)上制备吸收制品(30)的连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非织造纤维网(12)、开孔成型膜(32)、底片材料(34)和吸收芯材料(36);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沿其长度裁切所述非织造纤维网(12)以形成大约相等宽度的第一子纤维网(14)和第二子纤维网(16); 以所述顺序或相反顺序叠置所述第一子纤维网(14)、所述开孔成型膜(32)、所述第二子纤维网(16)、所述吸收芯材料(36)和所述底片材料(34);以及 通过附接并切割所述叠置的第一子纤维网(14)、所述开孔成型膜(32)、所述第二子纤维网(16)、所述吸收芯材料(36)和所述底片材料(34)来形成所述吸收制品(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子纤维网(14)在附接到其它材料之前附接到所述开孔成型膜(32)以形成复合顶片材料(38)。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子纤维网(14)胶粘到所述开孔成型膜(32)。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裁切所述非织造纤维网(1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裁切装置(10),所述裁切装置包括刀片(18)、砧座(20)、和驱动辊(22);以及 将所述非织造纤维网(12)连续地进料到所述裁切装置(10)中,以将所述非织造纤维网(12)切割并分离成所述第一子纤维网(14)和第二子纤维网(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裁切装置(10)还包括两个成角度的杆(24,2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子纤维网或所述第二子纤维网最初与其它材料错开,并且通过使用两个成角度的杆(24,26)而相对于其它材料居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成角度的杆(24,26)各自相对于所述非织造纤维网的纵向成45度的角度。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叠置的材料通过沿所述吸收制品的周边卷曲并随后沿该周边切割而至少部分地附接以形成所述吸收制品。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底片材料(34)或所述吸收芯材料(36)叠置第二底片(46)的步骤。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织造纤维网(12)具有10至40克/平方米,优选地10至20克/平方米的基重。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织造纤维网(12)包括双组分纤维。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收制品(30)为女性卫生制品ο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4039287SQ20128006424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T·埃根, M·维斯 申请人:宝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