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8558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技术领域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阿霉素是一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易于通过细胞膜,作用于多靶点,所以疗效广泛,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胃癌、甲状腺癌、卵巢癌及软组织肿瘤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阿霉素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即药物剂量越大,疗效越强。但是增加药物剂量同时也增强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心脏毒性是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限制阿霉素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利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特性,以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为载体材料,制备负载阿霉素的纳米微球。该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肿瘤组织靶向性,使阿霉素在靶器官的浓度增加,在心脏的浓度降低,从而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且肿瘤细胞对该给药系统的耐受性明显降低,药物摄取率大大提高。此外,这种共聚物纳米微球优化了阿霉素的释放动力学和消除动力学,提高了阿霉素的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载阿霉素的共聚物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采用一种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4sPCL-b-PE0)杂化材料为药物载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负载阿霉素的纳米微球。该制备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共聚物支臂长度来控制载药纳米微球的粒径,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有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 骤进行:
(1)将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材料和阿霉素盐酸盐标准品分别用DMF溶解,在阿霉素盐酸盐标准品的DMF溶液中加入三乙胺;混合共聚物和阿霉素溶液,室温下搅拌24小时;
(2)搅拌下,用微量进样器以10微升/分钟的速度向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pH8.4的磷酸盐缓冲液,在室温下继续搅拌24小时使制备的聚集体平衡;
(3)混合溶液在蒸馏水中透析72小时,每隔12小时换水一次;制备得负载阿霉素的共聚物纳米胶束溶液。其中步骤(I)中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材料:阿霉素盐酸盐标准品:DMF:三乙胺的摩尔比为3:34:969180:51。其中步骤(I)中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材料,其分子式为:
权利要求
1.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材料和阿霉素盐酸盐标准品分别用DMF溶解,在阿霉素盐酸盐标准品的DMF溶液中加入三乙胺;混合共聚物和阿霉素溶液,室温下搅拌24小时; (2)搅拌下,用微量进样器以10微升/分钟的速度向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pH8.4的磷酸盐缓冲液,在室温下继续搅拌24小时使制备的聚集体平衡; (3)混合溶液在蒸馏水中透析72小时,每隔12小时换水一次;制备得负载阿霉素的共聚物纳米胶束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I)中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材料:阿霉素盐酸盐标准品:DMF:三乙胺的摩尔比为3:34:96918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I)中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材料,其分子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中磷酸盐缓冲液与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4:7。
全文摘要
本发明负载阿霉素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涉及纳米制备技术领域。将卟啉为核的聚己内酯-嵌段-聚乙二醇材料和阿霉素盐酸盐标准品分别用DMF溶解,在阿霉素的DMF溶液中加入三乙胺。混合共聚物和阿霉素溶液,室温下搅拌24小时。搅拌下,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pH8.4的磷酸盐缓冲液,在室温下继续搅拌24小时使制备的聚集体平衡。混合溶液在蒸馏水中透析72小时,每隔12小时换水一次。制备得负载阿霉素的共聚物纳米微球。该制备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共聚物的支臂长度来控制载药纳米微球的粒径,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有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文档编号A61P35/02GK103239718SQ20131017414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3日
发明者戴晓晖, 黄雅菲, 王志明, 潘建明, 闫永胜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