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苷I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080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胡黄连苷I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药物研究开发领域,具体涉及胡黄连苷I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突发事件,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50万-180万,脑血管病已居三大死因之首,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脑卒中是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系动脉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坏死、软化,多数情况下,血栓形成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迅速溶栓复流是脑缺血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但溶栓治疗血流恢复的同时,脑血流再灌注激发产生了了过剩的活性氧(ROS),ROS导致蛋白质、脂质和DNA的过氧化,诱导细胞生长增殖停滞,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形成脑出血和脑水肿,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抵抗再灌注产生的ROS、减轻溶栓治疗后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药物或功能制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脑缺血性卒中所致的脑损伤药物,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且国内使用具有较好疗效的药物仅有依达拉奉一种,但其临床有效率仅有55%,比安慰剂高出约21.8%。因而,研发一种新型高效的针对脑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的药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胡黄连苷II(Picroside II)是从我国传统中药胡黄连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环烯醚萜苷,分子量为512,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其结构中含有邻苯二酚基结构,类似抗坏血酸,可通过还原反应直接清除氧自由基,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已经报道了一些关于胡黄连苷II在防治过敏性炎性疾病应用方面的专利(CN012125544.X),以及胡黄连苷II在治疗乙型肝炎方面的专利(CN200410098646.4),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胡黄连苷II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中的专利报道。因此,涉及一类胡黄连苷I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和较好的治疗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针对现有技术中还未有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药物,寻求设计胡黄连苷I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所述胡黄连苷II对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能够通过有效抑制Rac1(retrovirus-associated DNA sequences,逆转录病毒相关DNA序列)/Nox2(Non-phagocytic cell oxidase 2,非吞噬细胞氧化酶)/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反应性氧或活性氧)/ROCK(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forming protein setine/threonine kinase,Rho激酶)/Claudin5(闭合蛋白5)信号通路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选用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其体重230-250g,为SPF(无特定病原体)级,选用市售胡黄连苷II产品,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实验用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胡黄连苷II组、夹竹桃麻素组和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应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mNSS包括动力学测试、感官测试和反射测试,总分18分,评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各组大鼠均在手术前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证明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均有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选用市售胡黄连苷II产品,以体重为230-250g的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大鼠MCAO模型,将实验用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胡黄连苷II组、夹竹桃麻素组和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应用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实验观察胡黄连苷II对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证明胡黄连苷II能够减小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

进一步地,选用市售胡黄连苷II产品,以体重为230-250g的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实验用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胡黄连苷II组、夹竹桃麻素组和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研究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证明胡黄连苷II能够减轻脑水肿,减少EB渗漏,能减轻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和通透性。

进一步地,选用市售胡黄连苷II产品,以体重为230-250g的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大鼠MCAO模型,检测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证明胡黄连苷II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结构损伤。

进一步地,选用市售胡黄连苷II产品,以体重为230-250g的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MCAO动物模型,检测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Rac1/Nox2/ROS/ROCK/Claudin5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证明胡黄连苷II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护血脑屏障作用,且能够通过调控Rac1/Nox2/ROS/ROCK/Claudin5信号通路而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显示胡黄连苷II对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MCAO大鼠模型,选取胡黄连苷II为研究对象,在体内水平上揭示其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的作用,证实了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小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减少EB渗漏,能减轻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和通透性,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结构损伤,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可通过调控Rac1/Nox2/ROS/ROCK/Claudin5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该试剂应用环境良好,治疗效果极佳,具有开发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新型药物的广阔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实验中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切片TTC染色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实验中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整体和切片EB渗漏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实验中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区血管的血脑屏障对于硝酸镧的渗透程度(10000×)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实验中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HE染色结果(400×)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实中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元形态结构图(5000×;20000×)。

图6和图7为本发明涉及的实验中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区Rac1/Nox2/ROS/ROCK/Claudin5信号通路各蛋白的表达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述实施例选用市售胡黄连苷II产品,以体重为230-250g的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国际公认的方法来对胡黄连苷I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进行评价。

实施例1:

应用mNSS法评价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PE-5001,Swedan)探头经骨孔固定在硬脑膜上,记录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血流变化,待血流趋于平稳时,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缺血2h后拔出线栓实现血流再灌注,以插入线栓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峰值降到插线前的30%及以下,拔出线栓后rCBF恢复至插线前的80%及以上,且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7-12分作为动物模型成功的标准,未达此指标的动物则被剔除,剩余成功模型备用;

步骤二:模型制备成功后,将模型制作如下分组:

(1)模型组:应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缺血2h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22h;

(2)假手术组: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入线栓1cm,但不进入颅内,2h后拔出线栓,其余步骤同模型组;

(3)治疗组:胡黄连苷II(Picroside II,CAS No.39012-20-9,分子式:C23H28O13,分子量512,天津奎青有限公司)生理盐水配制成体积比1%的溶液,以20mg/kg在缺血后2h腹腔注射;

(4)阳性对照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CAS No.498-02-2,分子式:C9H10O3,分子量166,Sigma-Aldrich)用生理盐水配制成体积比为2.5%的溶液,以50mg/kg在缺血后2h腹腔注射;

(5)治疗+阳性对照组:缺血后2h给予胡黄连苷II 20mg/kg、夹竹桃麻素50mg/kg,腹腔注射;

应用mNSS法检测评价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mNSS包括运动(肌肉状态和异常运动)、感觉(触觉、本体感觉和视觉)和反射测试,总分18分,评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各组大鼠均在手术前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mNSS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大鼠mNSS评分的比较(n=5)

表1显示:假手术组mNSS评分为零,无神经功能障碍;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其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MCAO大鼠经胡黄连苷II或夹竹桃麻素治疗后,mNSS评分较治疗前及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低于胡黄连苷II或夹竹桃麻素单独作用组(P<0.05),这表明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均有保护作用,且两药联合的保护效果更明显。

表中所述P是显著性概率,P>0.05表示对比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示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时,表示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实施例2:

TTC染色检测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应用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胡黄连苷II对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TTC本身可作为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活细胞内的脱氢酶(尤其是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可以将TTC还原为红色甲臢化合物TPF(1,3,5-triphenylformazan),缺血梗塞组织因组织坏死脱氢酶活力丧失呈现苍白色,而正常组织呈深红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2h后,应用10%体积浓度的水合氯醛深度麻醉,取5片2mm厚的脑冠状位切片,切片浸泡在2%体积浓度的TTC磷酸盐缓冲液中,在37℃温箱中避光孵育10min。TTC染色结果如图1所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呈均匀的红色,未见明显梗死灶;模型组大鼠可见大片白色梗死灶,白色梗死灶体积比例为34.75±4.23%,梗死范围涉及皮质、纹状体及海马;胡黄连苷II组、夹竹桃麻素组、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的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比模型组明显缩小(P<0.05),胡黄连苷II组的大鼠脑梗死体积为14.12±1.73%,夹竹桃麻素组的大鼠脑梗死体积为13.68±1.38%,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的大鼠脑梗死体积为4.57±0.62%;并且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脑梗死体积较治疗组明显缩小(P<0.05);胡黄连苷II组与夹竹桃麻素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胡黄连苷II单独或联合夹竹桃麻素均能够减小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

实施例3:

测试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BB)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1)测试脑水含量评价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程度的影响:

建立大鼠MCAO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2h后,快速断头取脑,沿矢状缝将左右半球分开,取左半球,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称湿重后置110℃烤箱中烘烤24h至恒重,取出立即称干重,计算脑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脑含水量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组大鼠脑含水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胡黄连苷II组、夹竹桃麻素组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脑含水量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略低于胡黄连苷II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大鼠的脑水含量

(2)伊文思蓝渗漏实验评价胡黄连苷II对MCAO大鼠BBB开放程度的影响: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通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CAS:314-13-16,Sigma-Aldrich)外渗率测定BBB的通透性。每组取5只大鼠,再灌注开始前2h,经股静脉注射体积比为2%的EB,4ml/kg,再灌注22h后,通过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心脏灌注,取损伤侧平面5mm厚脑组织,电子天平称重(湿重);再加2ml三氯乙酸(体积比50%)在37℃孵育3d;再充分研磨,在半径15cm的离心机上以14000r/min离心20min;取1ml上清,在上清中加入3ml无水乙醇,使用酶标仪(Bio-Rad680,USA,激发波长620nm,发射波长680nm)检测荧光强度,按照标准曲线计算EB渗透量,结果以μg/g脑组织表示。将损伤侧脑组织EB渗透量与对侧脑组织EB渗透量相比,计算EB渗透率;

EB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假手术组几乎无渗出;模型组在非缺血侧BBB通透性没有改变,缺血侧EB渗漏率较非缺血侧显著增加(P<0.05);胡黄连苷II治疗组在缺血侧EB渗出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如图2所示,模型组脑组织切片可清楚看到EB渗漏;EB渗漏主要见于缺血侧,非缺血侧脑组织未见明显EB外渗;胡黄连苷II能显著降低缺血侧脑组织EB渗出;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渗出略低于胡黄连苷I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通过硝酸镧渗漏实验,观察BBB的超微结构变化,从而评价胡黄连苷II对MCAO大鼠BBB开放程度和通透性的影响

硝酸镧是一种高密度重金属,分子量433U,直径4nm,其溶液在pH值碱性时形成氢氧化镧,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完整的BBB进入细胞间质内,脑受损伤后致BBB开放,使得镧颗粒通过BBB而沉积在血管外。采用硝酸镧示踪法不仅可研究脑损伤所致BBB通透性改变,还同时直接观察到BBB超微结构改变。本实验应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给药22h后,每组取5只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颈部切口分离左侧颈外静脉,注入0.5ml 2%硝酸镧-生理盐水,循环、镧醛固定液,灌流固定,随即迅速开颅取全脑,自视交叉向后冠状切成约1mm厚脑片,分别于缺血侧及缺血对侧相应部位皮质及底节区各取2小块尺寸为1.0mm×1.0mm×1.0mm的脑组织,经固定、切片、干燥后,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血管对硝酸镧通透程度的判断:1.La3+沉积于血管管腔面,管腔外无La3+为(-),不通透;2.La3+出现在局部基底膜,为(+);La3+出现在广泛基底膜为(++);La3+出现在局血管周围脑间质裂隙内为(+++),(+)、(++)、(+++)为通透程度逐渐加重;

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镧颗粒只分布在毛细血管管腔内,附着在管腔内壁的表面,毛细血管外组织间隙未见镧颗粒沉积,BBB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为(-),如图3A所示;脑缺血再灌注22h后,管腔内镧颗粒呈线性沉积于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处,部分紧密连接开放,镧颗粒从管腔内漏出,进入组织间隙为(+++),如图3B所示,表明BBB通透性明显增加,屏障功能遭破坏;经胡黄连苷II治疗后,毛细血管内镧颗粒在管腔内细胞间紧密连接处沉积,紧密连接结构尚完整,血管外脑组织间隙未见明显镧颗粒沉积为(++),如图3C所示;经阳性对照药物夹竹桃麻素治疗后,管腔内亦可见明显的镧颗粒沉积,管腔外脑组织间隙未见明显镧颗粒沉积为(++),如图3D所示;模型组大鼠经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治疗后,脑组织内血管间隙未见镧颗粒沉积,BBB结构未见破坏,管腔内见镧颗粒沉积为(+)如图3E所示;

综上所述,mNSS评分、TTC染色实验结果均表明,胡黄连苷II能够显著改善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减少梗死面积;胡黄连苷II联合夹竹桃麻素能够进一步改善神经行为学功能,进一步减少梗死面积,两者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脑含水量测定结果及伊文思蓝渗漏实验结果均表明,胡黄连苷II能够减轻脑水肿,减少EB渗漏;硝酸镧渗漏实验结果也表明,胡黄连苷II确能减轻BBB的开放程度和通透性,与夹竹桃麻素联用较单独使用胡黄连苷II效果更好。

实施例4:

观察胡黄连苷II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胡黄连苷II对大脑皮质损伤的影响: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造模结束并应用胡黄连苷II和夹竹桃麻素治疗22h后,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心脏灌注生理盐水200ml和体积浓度比为4%的多聚甲醛200ml,开颅取脑后经多聚甲醛固定2h,再将大鼠脑用双蒸水浸泡4h,最后将大鼠脑采用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处理,处理后对大鼠脑连续冠状切片、贴片,所述切片厚度为5μm,对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HE染色切片,其神经细胞核呈嗜碱性蓝色,细胞质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在400倍显微镜下,每张切片随机观察皮质区4个不重叠的视野计数细胞,取其均值,神经元损伤程度以变性细胞指数(DCI=变性细胞总数/细胞总数)表示。

HE染色结果如图4所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分布均匀,排列整齐,轮廓清晰,结构完整,着色均匀;模型组皮质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着色加深,变性坏死后形成大量空泡,变性细胞指数DCI为0.66±0.06,比假手术组的变性细胞指数DCI为0.14±0.02显著升高(P<0.01);胡黄连苷II组、夹竹桃麻素组、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大鼠神经元分布较均匀,排列较规整,轮廓尚清晰,结构较完整,着色均匀,胡黄连苷II组、夹竹桃麻素组、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的变性细胞指数DCI分别为0.30±0.04,0.32±0.03,0.21±0.03,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DCI值较模型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评价胡黄连苷II对脑组织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模型制备结束并应用胡黄连苷II和夹竹桃麻素治疗22h后,开颅取脑,从缺血皮质区取1mm3的脑组织,采用体积比为2.5%的戊二醛与体积比为1%的四氧化锇双重固定,丙酮梯度脱水,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修块,进行超薄切片,切片厚度为50nm,将超薄切片置于聚乙烯醇缩甲醛膜(Formvar膜)载网,应用体积比为3%醋酸铀饱和酒精溶液(pH=3.5)染色30min,然后双蒸水洗涤3次,每次10min,吸干水分后再用体积比为6%枸橼酸铅染液(pH=12)染色5min,无CO2的双蒸水冲洗3次,每次10min,冲洗完毕后室温干燥,应用透射电镜(JEM-1200EX,日本)观察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

电镜照片如图5所示,假手术组大鼠皮质神经元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如图5A所示,双层核膜清晰完整,可见核孔,染色质均匀分布,胞浆内细胞器结构形态清晰,如图5B所示;模型组神经元核膜皱缩,核染色质边聚,密度增高如图5C所示,线粒体结构松散,出现空泡状,线粒体嵴断裂、消失,如图5D所示;胡黄连苷II组神经元的核膜皱缩有所改善,如图5E所示,细胞器肿胀亦较模型组减轻,如图5F所示;夹竹桃麻素组神经元核膜皱缩明显减轻,空泡亦减少如图5G所示,线粒体嵴明显如图5H所示;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神经元核膜皱缩亦明显减轻如图5I所示,可见较多细胞器,如图5J所示。

综上所述,HE染色和电镜结果表明,胡黄连苷II单独或联合夹竹桃麻素治疗均能够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结构损伤。

实施例5: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胡黄连苷II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Rac1/Nox2/ROS/ROCK/Claudin5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

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并应用胡黄连苷II和夹竹桃麻素治疗22h后,取大脑皮质脑组织匀浆,超声震荡提取蛋白,并采用BCA(bicinchonininc acid)法进行蛋白定量,利用大脑皮质脑组织匀浆制备SDS-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并从超声震荡提取的蛋白中取蛋白样品20ug,加样电泳,湿法转膜后在室温条件下封闭2h后,加一抗Rac-1(1:3000)、Nox2(1:2000)、ROCK(1:3000)、MLCK(1:3000)、MMP-2(1:3000)、Claudin-5(1:100)制得待用物质,上述中Rac1、Nox2、ROCK、MLCK、MMP-2和Claudin5稀释比例均为体积比,均采用市售Western专用一抗二抗稀释液进行稀释,如Rac-1与Western专用一抗二抗稀释液采用体积比为1:3000的比例进行稀释;将制得的待用物质在4℃孵育过夜后采用TBST(Tris-Buffered Saline and Tween20)洗膜3次,用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稀释液(1:2000)室温孵育2h,再用TBST洗膜3次后采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Biospectrum 810Imaging system,UVP,USA)曝光显影,Quantity One软件分析测定各条带的灰度值,以β-actin作为内参,计算目的蛋白相对值(RVP=目的蛋白灰度/内参灰度),重复测定3次,取其均数。

Western blotting结果如图6所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Rac1、Nox2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胡黄连苷II组Rac1、Nox2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夹竹桃麻素组及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Rac1、Nox2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如图7所示,模型组ROCK1、MLCK和MMP-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0.001);胡黄连苷II组ROCK1、MLCK和MMP-2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01),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ROCK、MLCK和MMP-2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01);Claudin-5分子量22kD,其降解时能够看到17kD低分子量片段;模型组Claudin-5表达比假手术组显著衰减(P<0.01),并出现17kD新条带;胡黄连苷II组Claudin-5表达比模型组有所增强(P<0.05),且降解条带表达减弱;胡黄连苷II+夹竹桃麻素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提高Claudin-5表达水平(P<0.05)。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结果证实,胡黄连苷II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护BBB作用,且能够通过调控Rac1/Nox2/ROS/ROCK/Claudin5信号通路而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显示胡黄连苷II对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